C20混凝土路肩墙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80872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1.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C20混凝土路肩墙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C20混凝土路肩墙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C20混凝土路肩墙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C20混凝土路肩墙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C20混凝土路肩墙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C20混凝土路肩墙施工方案.docx

《C20混凝土路肩墙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20混凝土路肩墙施工方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C20混凝土路肩墙施工方案.docx

C20混凝土路肩墙施工方案

国道351线(原省道210线)乐英至夹金山垭口段

灾后恢复重建工程LJ6标段

C20混凝土路肩墙施工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批:

浙江正方交通建设有限公司

国道351线雅安段LJ6标段项目经理部

二O—五年四月十日

1、工程概况1

2、编制依据1

3、施工进度计划1

4、施工准备1

5、施工方案2

6、质量保证措施7

7、质量检验9

8、安全措施9

9、环保措施10

11

10、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C20混凝土路堑墙(矮墙)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本合同段起于宝兴县城两河口大桥向西河方向200米处,起点里程

K49+807.920,接LJ5标段终点,后路线沿东河右岸原S210线旧路而上,止

于夹金山山顶与阿坝州小金县交界垭口位置,终点里程K150+812.490。

路线全长102.5公里。

C20混凝土路肩墙主要集中在夹金山修补段(108+000〜K150+812.490),路肩墙共长639m共22段,工程量合计4004n3o

二、编制依据

1.国道351线(原省道210线)乐英至夹金山垭口段灾后恢复重建工程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

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4.现场勘测与调查资料。

三、施工进度计划

根据工程整体工期要求、设计文件及施工资源投入,该项工程的工期为:

2015

年5月1日至2015年11月1日,共计183日。

四、施工准备

1、图纸审核及原地貌复测,发现图纸有误或现场与设计不符的及时上报相关人员进行复查。

2、水泥,粗、细集料等材料已进行相关实验,并经监理工程师审批,确保材料符合工程用料要求。

3、C20混凝土采取集中搅拌,采用运输车运至施工现场。

4、仪器及机械设备

仪器及机械设备见下表:

施工仪器准备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1

南方NT-102全站仪

1

2

水准仪

3

3

50m钢冈尺

3

4

7.5m钢尺

10

施工机械设备准备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1

混凝土振捣棒

6

2

混凝土罐车

10

3

挖掘机

4

4

自卸车

8

5

装载机

3

6

拌和站

1

五、施工方案

1、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测量放线►基槽开挖►软基处理机械夯实*验基*地基承载力检测►立模加固►混凝土浇注——拆除模板——养护。

2、施工场地准备

1)施工前测量人员根据墙体的设计要求放出基坑开挖的边线、开挖高度及开挖

底部线,确保开挖边坡,及基底坡度符合设计要求,并做好明显标志以便基坑开挖。

2)清除挡墙用地范围内的树桩、杂草、垃圾等所有障碍物;在基槽周围挖设排水沟,排除地表水。

3、开挖

1)挡土墙应分段施工,跳槽开挖,严禁纵向全断面开挖,施工中应做好必要的施工支撑、防落石等安全措施,以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2)测量放线报验监理工程师认可后,进行基坑的开挖,基坑开挖采用机械配合

人工开挖,先由机械开挖到距离底部10〜20cm后由人工进行开挖。

确保基底纵向及横向坡度,对基底进行承载力试验,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3)基坑开挖底部的两侧各比墙基超宽30cm,开挖线墙背面的坡度可比墙背的坡度坡度稍小,外侧的开挖线与墙址成45度角开挖,待墙体粘结稳定后,及时回填填料(填料要求:

一般地区应优先采用内摩擦角大、透水性好的填料,如继配碎石等;侵水地区设计洪水位以下墙背填料应选择片碎石、漂卵石等不易风化的填料进行填筑),同时必须保证墙体的埋置深度。

4)基坑开挖后若发现地基条件与设计有出入,在满足埋置深度及襟边宽度的前提下,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设计。

4、模板安装.

(1)模板采用钢模板,禁止使用有缺角、破损的模板。

(2)保证混凝土结构和构件各部分设计形状尺寸和相互间位置正确;

(3)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承受新浇筑混凝土的重力侧压力及施工中可能产生的各项负荷。

(4)模板的接缝不得漏浆;在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湿润,但模板内不应有积水。

(5)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脱膜剂,但不得影响模板结构性能。

模板使用后应按规定修整保存。

(6)模板之间粘贴双面不干胶带,以减小模板缝防止漏浆,以保证混凝土面的观感质量。

(7)模板采用M14X500螺栓与预埋钢筋拉结配D48X3.5钢架管横、竖龙骨加固,并配以大号蝶形卡紧固,对拉螺杆按1000X500的间距布置。

(8)脚手架搭设

采用双排扣件式钢管脚手架,钢管为①48X3.5,Q235钢,距1.2米,纵距1.8米,步距1.8米,每12-15米设剪刀撑一道.立杆底设垫木,面积不小于0.1m纵向扫地杆距底座下皮200mm并需按规范要求搭设密目安全网。

单管立柱上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个相邻立柱接头不应设在同步同跨内,在高度方向错开不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步距的1/3。

搭接长度》1m,不小于两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小于100mm。

5、浇筑混凝土

(1)混凝土浇筑前应做好如下准备工作:

a)制定浇筑工艺,明确结构分段分块的间隔浇筑顺序(尽量减少后浇带或连接缝)

b)根据结构截面尺寸大小研究确定必要的防温防裂措施。

c)施工前应仔细检查模版、预埋件的紧固程度。

(2)浇筑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a)混凝土应分层进行浇筑,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

b)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

当因故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应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或能重塑的时间。

不同混凝土的允许间歇时间应根据环境温度、水泥性能。

水胶比和外加剂类型等条件通过试验确定。

d)新浇混凝土与邻接的已硬化混凝土或岩土介质间的温差不得大于15C。

f)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或浇筑完成时,如混凝土表面泌水较多,须在不扰动已浇筑混凝土的条件下,采取措施减少泌水。

g)浇筑混凝土期间,应设专人检查模板稳定情况,发现有松动、变形、移位时应及时处理。

h)浇筑混凝土时,应填写混凝土施工记录。

i)自高处向模板内倾卸混凝土时,为防止混凝土离析,一般应满足下列要求:

从高处直接倾卸时,混凝土倾落高度不宜超过2m以不发生离析为度。

g)在混凝土施工缝处接续浇筑新混凝土时,一般应满足下列要求:

抗渗要求的混凝土结构,施工缝宜做成凹型、凸型或设置止水带。

(3)混凝土振捣

a)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随时对混凝土进行振捣并使其均匀密实。

振捣宜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垂直点振

b).混凝土振捣过程中,应避免重复振捣,防止过振。

应加强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和接缝的密合情况,防止在振捣混凝土过程中产生漏浆。

c).采用机械振捣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混凝土时,插入式振捣器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

作用半径的1.5倍,且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宜未50〜100mm与侧模应保持50〜100mm勺距离。

2)当振捣完毕需要变换振捣棒在混凝土拌和物中的水平位置时,应边振动边竖向

缓慢提出振动棒,不得将振动棒放在拌和物内平拖。

不得用振动棒驱赶混凝土。

3)表面振动器的移动距离应能覆盖已振动部分的边缘。

4)应避免碰撞模板、钢筋及其他预埋件。

5)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宜为20〜30s,以混凝土不再沉落、不出现气泡、表面呈现浮浆为度,防止过振、漏振。

d)混凝土振捣完成后,应及时修整、抹平混凝土裸露面,待定浆后再抹第二遍并压光。

抹面时严禁洒水,并应防止过渡操作影响表面层混凝土的质量。

尤其要注意施工抹面工序的质量保证。

6、混凝土拆模

混凝土拆模时的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未提出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侧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且表面季棱角不因拆模而损失,方可拆除。

2)混凝土的拆模时间除需考虑拆模时的混凝土强度应满足上一条的规定外,还

应考虑拆模时混凝土的温度(由水泥水化热引起)不能过高,以免混凝土接触空气时降温过快而开裂,更不能在此时浇注凉水养护。

混凝土内部开始降温以前以及混凝土内部温度最高时不得拆模。

3)拆模宜按立模顺序逆向进行,不得损伤混凝土,并减少模板破损。

当模板与混凝土脱离后,方可拆卸、调运模板。

4)拆除临时埋设与混凝土中他预埋部件时,不得损伤混凝土。

5)拆除模板时,不得影响或中断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6)拆除后的混凝土结构应在混凝土达到100%的设计强度后,方可承受全部设计荷载。

7、混凝土养护:

(1)混凝土养护期间,应重点加强混凝土的湿度和温度控制,及时对混凝土暴

露面进行洒水养护,并保持暴露面持续湿润,直至混凝土终凝为止。

(2)混凝土带模养护期间,应采取带模包裹、浇水。

通过喷淋洒水措施进行保湿、潮湿养护,保证模板接缝处不至失水干燥。

为了保证顺利拆模,可在混凝土浇筑24〜48h后略微松开模板,并继续浇水养护至拆模后。

(3)在任意养护时间,若淋注于混凝土表面的养护水温度低于混凝土表面温度,二者间温差不得大于15°C。

(4)在任意养护时间,若淋注于混凝土表面的养护水温度低于混凝土表面温度,

二者间温差不得大于15C。

(5)混凝土养护期间,对混凝土的养护过程做详细记录,并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

8、墙背回填,沉降缝设置

(1)当墙身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0%以上时进行挡墙墙背回填,以确保片石混凝土墙体的质量。

(2)墙背回填材料采用B组填料,按30cm—层分层填筑夯实。

(3)挡墙沿墙身方向结合墙高每隔10m或15m设一道伸缩缝,缝宽0.02m,挡

土墙沿墙顶内外三边填塞沥青麻筋,填塞深度20cm。

9、混凝土缺陷处理

(1)混凝土拆模后,如表面由粗糙、不平整、蜂窝、孔洞、疏松麻面和却棱角等缺陷或不良外观时,应认真分析缺陷产生的原因,及时报告监理和业主,不得自行处理。

(2)当混凝土表面缺陷修补后,修补或填充的混凝土应与本体混凝土表面紧密结合,在填充、养护、和干燥后,所有填充物应坚固、物收缩缝或产生膨形区,表面平整且与相邻表面平齐,达到工程技术规范要求的相应等级及标准的要求。

修补后混凝土的耐久性能应不低于本体混凝土。

(3)除监理工程师批准外,用模板成型的混凝土表面不允许粉刷。

4)模板的拆除顺序应按设计的顺序进行。

设计物规定时,应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顺序进行。

(5)拆模时严禁抛扔模板。

(6)模板拆除后应及时对其进行维修整理,并分类妥善保存。

六、质量保证措施

1、强化质量管理的领导工作。

首先,领导者在整个质量管理过程中,对各层次的质量责任起着指挥、组织、分配和协调作用。

其次,领导者在质量管理工作中起着保证作用。

发挥领导者的榜样作用,在质量管理中上行下效,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

因此在质量管理工作中要强化质量管理领导工作。

2、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明确岗位质量责任。

按项目部质量体系要求操作,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加强质量策划,明确质量目标,把质量目标分解到每个分项工程中去,以确保整个项目达到质量优良的目标。

明确各个岗位的质量职责,让所有参与施工的员工都有清晰的质量责任,控制好各个环节的施工质量,严格施工工序过程控制。

3、工程管理部门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复核设计施工图纸,领会设计意图。

根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