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山东省临沂市第十九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质量调研考试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803657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48.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山东省临沂市第十九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质量调研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届山东省临沂市第十九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质量调研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届山东省临沂市第十九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质量调研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届山东省临沂市第十九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质量调研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届山东省临沂市第十九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质量调研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山东省临沂市第十九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质量调研考试历史试题.docx

《届山东省临沂市第十九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质量调研考试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山东省临沂市第十九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质量调研考试历史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山东省临沂市第十九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质量调研考试历史试题.docx

届山东省临沂市第十九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质量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临沂第十九中学2015级高三教学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2017、11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中期,周夷王下堂接见诸侯,被视作周天子失礼之始;东周早期,周桓王在征讨郑庄公的战事中被郑军射伤肩膀。

史称“夷王足下堂,桓王箭上肩”。

这反映了

A.周代治国理念不断变化B.礼成为周人的行事准则

C.周王室的势力日渐衰微D.家国同构观念消失殆尽

2.下图为秦朝货币制度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

 

A.货币铸造技术走向成熟B.秦朝吸取六国货币优点

C.人心所向促成国家统一D.各地经济联系得到加强

3.隋朝修建的京杭大运河,有力地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联系;唐代继承发展了隋朝的建设成果,使这一主干交通构成了“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富以存立”的唐王朝的生命线。

这反映了隋唐时期

A.人工运河修建技术领先世界B.水路运输成为主要交通形式

C.经济重心南移产生重大影响D.交通建设促进国家统一稳定

4.唐贞观年间编修的《氏族志》,最初曾将只任六品官的旧士族崔民干列为第一等姓氏,唐太宗大怒,下令“以今朝品秩为高下”,将崔氏列为第三等姓氏。

但是房玄龄、魏征、李勣等名臣,仍然要求和崔、卢、郑等旧贵族通婚。

这反映了

A.选官制度影响社会价值取向B.功臣名将联合豪门望族干政

C.新旧秩序在胶着中渐进更替D.旧的士族门阀势力根深蒂固

5.五代时期,后汉将领史弘肇曾公然宣称:

“安朝廷,定祸乱,直须长枪大剑。

至如毛锥子,焉足用哉!

”此类主张在当时很有市场。

北宋建立后,为扭转这种状况

A.实行分割事权的制度设计B.改变外重内轻的政治局面

C.确立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D.“和平收买”功臣大将兵权

6.《史记·平准书》:

“(汉兴)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一黄金一斤,约法省禁。

而不轨逐利之民,蓄积徐业以稽市物,物踊腾案,米至石万钱,马一匹则百金。

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材料反映了

A.汉高祖开始实行盐铁官营B.汉代因势调整商业政策

C.汉高祖废除秦朝经济政策D.抑商导致汉代物价飞涨

7.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人口结构较为复杂,往往“工贾艺术杂处”。

在喧闹的市井之中,士大夫也居住于此,并营建了一处处曲径通幽的江南园林,大大提升了市镇的品位。

这种状况表明,明清江南市镇

A.已丧失了原有政治功能B.商业与文化气息融合

C.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D.聚集了三教九流之辈

8.乾隆帝即位之初,以西北已无边患为由裁撤军机处,后又恢复;嘉庆和道光年间,通过建章立制使军机处进一步完善;在清末的“预备立宪”过程中,军机处最终被废除。

军机处的发展轨迹表明,清代

A.政治决策具有一定的随意性B.君主专制政治制度达到顶峰

C.官僚体制改革取得较大成效D.时代变迁影响国家机构发展

9.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

这种状况的出现缘于

A.中国外贸格局改变B.政府放弃闭关政策

C.中国自然经济解体D.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0.1882~1891年间,在上海经商打工的的外地人中,精通外语者、经营零星装饰品的商人和餐馆的老板等,主要是广东人;买办、店员等则主要来自宁波;经营缎子、玉石、钟表和钻石生意的以南京人为主。

这反映了当时的上海

A.加强了商业活动的管理B.外来人口成为居民主体

C.新的阶级成分开始出现D.快速发展成为中心城市

11.1878年,上海机器织布局新订的章程中提出:

“事虽由官发端,一切实由商办,官场浮华习气,一概芟除。

”但实际情况是企业大权都掌握在“官”的手里,“一切惟总办之言是听”,商股不得过问局务。

这说明上海机器织布局

A.具有脱离官方管理的商办性质B.促进了民族工业的产生发展

C.管理人员具有专利保护意识D.官督商办的封建性色彩浓厚

12.表2

1840年前

1894年

 

商品值

其中国内销售

商品值

其中国内销售

茶叶

1184.01

1414.06

4784.64

1467.01

棉花

1146.79

1146.79

2437.26

1701.13

粮食

15533.30

15533.30

37250.00

37054.20

表2反映了

A.中国通货膨胀日益严重B.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下降D.经济作物国内销售比例不断提高

13.1936年8月15日,共产国际执委会曾致电中共中央:

“我们认为,把蒋介石和日本侵略者相提并论是不对的。

这个观点在政治上是错误的,因为日本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

在现阶段,一切都应服从于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

”共产国际的指示

A.未认清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B.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C.有利于促进中共中央的政策调整D.认识到日本全面侵华的严重后果

14.苏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直接涉及中国或中共的议题,1945~1948年每年约有4~5个,1949年陡然增加到70个。

这说明

A.中国战略地位极大提升B.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

C.中苏结成友好互助同盟D.世界社会主义阵营形成

15.1953年4月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办法》,决定开展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

这次人口普查的直接目的是

A.加强计划生育工作B.作为实行普选的基本数据

C.为三大改造做准备D.为经济文化建设提供依据

16.新中国初期的对外交往主要是偏向于苏联和东欧国家的“一边倒”,1969年中苏边境冲突后,中国开始向西方开放。

这说明新中国的外交

A.适应了多极化国际格局B.据形势变化进行调整

C.摆脱了意识形态的影响D.要求建立国际新秩序

17.20世纪80年代初期,为了解决大量知青返城就业问题,国家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

这表明当时

A.经济结构有所松动B.所有制主体改变

C.城乡差别大大缩小D.经济管理体制优化

18.克里斯提尼时期,雅典政体已经兼具“主权在民”“抽签选举”“轮番而治”的特点,但它仍规定三、四等级公民只能出席公民大会,不能担任高级官职。

这表明雅典

A.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B.否定下层公民政治权利

C.保障公民的财产所有权D.民主政治建设尚待完善

19.晚清时期,美国政体中的“state”被译为“州”,借用了中国传统的地方行政体制。

当时的著名翻译家林纾著文《译民主国与各国章程及公议堂解》对此进行批评,其主要依据是

A.按惯例应以蛮、夷等蔑称翻译B.混淆中美不同政体造成误解

C.按音译的原则应直接创造新词D.用中国制度优越性加以否定

20.19世纪末曾任英国首相的格拉斯顿在其回忆录中写道:

“君主平时对于她的国务员们商讨与处置方面的影响,总的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这使政府的行动臻于永久和巩固。

”这反映出当时的英国

A.国王对内阁仍有一定的影响B.国王仍然是政治权力的中心

C.责任内阁制还没有正式确立D.国王对英国具有广泛的意义

21.列宁说:

“有决定意义的事情,就是在产品的生产和分配上建立最严格的全民计算和监督”;后来又说:

“如果我们建立了充分经济核算的托拉斯和企业,但又不会用精打细算的商人的方法充分地保证我们的利益,那我们还是道道地地的大傻瓜。

”这种认识上的变化反映了列宁

A.坚持严格的生产和分配制度B.努力探索俄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C.决定放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主张用市场手段发展大型国营企业

22.二战后期,美国力图在战后建立一个“广泛而永久的普遍安全制度”,苏联也希望建立新的国际组织来“保证一个持久和正义的和平”,在美苏主导下,以“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为宗旨的联合国建立起来。

这表明

A.美苏在战后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

B.美苏都希望建立自己主导的世界秩序

C.维护和平理念顺应国际发展大势

D.两种社会制度的国家能够永久和平相处

23.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就任总统后,当即安排其顾问们和胡佛政府财政部即将离任的官员通力拟订出“紧急银行法案”,授权总统加强对银行的管理;3月8日,这一法案在国会参众两院高票通过,法案通过之迅速,意见之一致前所未有。

这表明

A.克服金融危机成为美国当务之急B.美国总统侵夺了国会的立法权

C.胡佛政府支持大规模干预经济D.政府所有政策得到国会全力支持

24.二战后期,美国提出建立“联合国外汇稳定基金”,各国发言权和投票权取决于缴纳份额的多少;而英国主张建立“国际清算联盟”,份额和投票权按照二战之前三年平均贸易额计算。

这放映了美英两国

A.致力于稳定战后国际贸易收支平衡

B.积极维护战后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

C.力图争夺战后世界金融市场主导权

D.争夺世界经济霸权的矛盾不可调和

25.1972年7月,田中角荣出任日本首相,他改变以往对美一边倒的外交政策,积极推行“自主多边外交”,根据日本自身利益和判断同中苏等世界其他战略力量交往。

这反映了日本

A.已经摆脱美国的束缚B.国家实力影响外交政策

C.致力于推动世界和平D.开始向中苏两国靠拢

第Ⅱ卷

本卷共4个试题,第26题14分,第27题13分,第28题13分,第29题10分,共50分。

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

材料一汉初,废弃了秦代法律的严酷繁杂成分,由萧何制定了崇尚宽简的《九章律》,《九章律》和其它一系列法律,统称“汉律”。

汉律的形式,主要有律、令、科、比四种。

律为律条,令为诏令,科为法律适用,比为案例类推。

汉律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儒家经义成为其法理的基础。

近代严复曾说:

“三代以还,汉律最具。

吾国之有汉律,犹欧洲之有罗马律也。

”到明清时期,中华法系已走到尽头。

晚清,在西方列强入侵的冲击下,统治者对法律做了一些调整,但是,最终也未能走上立法民主化、司法独立化的道路。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第二版)》

材料二在中华法系中,与商业有关的民事法律关系得不到充分发展,重视公权益即国家利益,被看做是天经地义的,私权益即庶民个人利益,却得不到应有重视。

而罗马法是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十分完善的法律制度,其中有关财产所有权和契约的各项规定,都是由调整商品经济关系的经典性规范构成。

尤其罗马法利用有利的客观地理环境,吸收了其他民族的优秀思想文化和法律制度,成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法系之一。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法制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律和罗马法的不同之处。

(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法系和罗马法系在近代时期的不同影响及其原因。

(8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3分)

材料一在农业技术、粮食产量等方面,明清农业较之前代的发展相对有限,但农作物品种的增加,多种经营方式的推广,则是比较突出的成就。

自明朝中期起,高产作物玉米、番薯(地瓜)、马铃薯(土豆)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不仅单位亩产量大,而且适应性强,不与五谷争地,旱地、山地等处皆可种植,因此得到广泛传播,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增长对土地造成的压力。

烟草、花生等也大致于同时引进。

明清时期,棉、麻、桑、茶、甘蔗、蔬菜、果木等的种植日益广泛,产品大量流入市场。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第二版)》

材料二中国的南方人习惯于吃稻米,北方人则以粟、麦为主,采用新的粮食果腹,有一个适应的过程,甚至可以说是一个被迫的过程。

中国人采用美洲的高产粮食作物,显而易见的原因是原产稻、粟、麦等粮食的不足;而美洲粮食作物在进入18世纪之后的快速推广,也正是因为中国人口在成倍增长。

玉米、番薯等作物的传播路径,与当时的移民路向大体一致,主要是从人口稠密的大河下游的三角洲地区,向大河中游和上游逐渐推进。

美洲作物的传入与推广,对于提高粮食产量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们虽然也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但总体上始终处于补充的地位,人们仍然以稻、麦等为主要粮食。

——摘编自楼宇烈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时期农作物种植的特点及其原因。

(9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明清时期农作物种植状况产生的影响。

(4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3分)

材料一1930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对890种商品提高征税的法案。

由美国挑起的关税战,激起了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恐惧和愤慨,有33个国家提出了抗议。

到1931年底,有25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到1932年4月更增加到76国以上。

这就形成了激烈的关税战、市场战、货币战。

二战结束后,关贸总协定应运而生。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进入80年代后,国际贸易发生重大变化。

1992年,银行、通信和娱乐等服务业贸易大约占到世界贸易总额的30%。

1986年到1990年的四年期间,世界直接投资额的增长速度是世界生产总值增长的三倍。

跨国公司的跨国界的经济活动,各国政府和地区经济组织的宏观调整活动,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形成。

与此同时,各国在新兴贸易领域的纠纷日渐增多。

1994年4月15日,关贸总协定117个成员国正式签署了乌拉圭回合协议,决定成立新的国际贸易组织。

——摘编自刘祚昌等著《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出现的现象。

(5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国际经济协调机构的变化及其原因。

(8分)

 

29.(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兹查有三品衔商部头等顾问官翰林院修撰张謇,创办江苏耀徐玻璃公司、上海轮步公司,集股一百万元以上。

三品衔直隶候补道严义彬,创办浙江通久源轧花纺织厂,集股在八十万元以上。

二品顶戴安徽候补道许鼎霖,创办江苏海丰面粉公司,集股在六十万元以上。

四品衔候选州同楼景晖,创办浙江通惠公纺织公司。

三品衔中书科中书顾钊,创办浙江和丰纺织公司。

(编者注:

绅商指既有功名职衔,同时又经营工商业的社会群体。

材料中的张謇等人便是其杰出代表。

——《光绪政要•实业》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晚清绅商与近代经济发展”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论述。

(要求:

主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参考

2017、11

第Ⅰ卷

1.C2.D3.D4.C5.C6.B7.B8.D9.A10.D11.D12.B13.C14.A15.B16.B17.A18.D19.B20.A21.B22.C23.A24.C25.B

第Ⅱ卷

26.(14分)

(1)不同:

(6分)

汉律

罗马法

“汉承秦制”,由秦律发展而来。

吸收了其他民族的法律制度;由习惯法到成文法。

重刑法、轻民法;强调皇权至上,重视加强君主统治。

重视民法,重视个人权利和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儒家经义成为法理基础(封建礼教与法律结合,礼刑一体)。

以自然法(人生而平等、天赋人权)为核心理论

相对封闭和保守。

适用于罗马境内一切自由民,具有开放性。

加强了君主统治权力;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3分)

稳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基础;成为近代法制的渊源。

(3分)

(2)(8分)

影响(2分)

原因(6分)

中华法系

明清以后逐渐衰落,未能走上近代化道路,对近代立法影响甚微。

(1分)

中华法系是自然经济的产物;

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以封建纲常礼教为指导思想;

近代时期受到西方法律观念的冲击。

(3分)

罗马法系

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司法以及世界各国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

(1分)

罗马法系深受商品经济发展影响,在罗马帝国的扩张中逐步完善;

吸收了其他民族的优秀思想文化和法律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

自由、平等、公正的自然法观念具有穿越时空的价值;

适应了近代欧美资产阶级的需要。

(3分)

27.(13分)

(1)

特点:

(5分)

农作物品种增加;

经营方式多样;

美洲作物引入;

经济作物大量种植;

经济作物专业区出现;

南稻北麦的格局(稻、麦等为主要粮食)。

(每点1分,共5分)

原因:

(4分)

人地矛盾突出;

政府鼓励农业发展,如垦荒、植棉等;

新航路开辟加强了中外交流;

中国人口的大量增长;

市场扩大,农产品商品化加强。

(每点1分,共4分)

(2)影响:

(4分)

促进粮食产量提高,缓解了人口增长压力;

优化了人们的饮食结构;

促进了人口的迁移和流动;

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商品化。

专业化农业区的出现,造成地方市场扩大;

经济作物种植区出现了货币地租。

(每点1分,共4分)

28.(13分)

(1)现象:

(5分)

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世界贸易萎缩;

世界经济严重破坏;

自由贸易政策失灵;

各国进行货币战、贸易战、关税战;

美国等国实行国家干预,如罗斯福新政;

德国、日本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

(每点1分,共5分)

(2)

协调机构:

(2分)

二战后,成立了联合国;

建立了关贸总协定;

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1995年,成立世界贸易组织。

原因:

(6分)

世界贸易缺乏协调合作的教训;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提供了加强国际合作的环境;

世界各国的共识。

[以上2分]

贸易额大幅度提升,新贸易领域不断扩展;

贸易纠纷日渐增多;

两极格局瓦解和两大市场融合;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市场经济制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认可和接受;

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

[以上4分]

29.(10分)

(1)评分标准:

一等(10—8分)现象解析准确,要素分解全面、科学,解析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7—4分)能够结合其它相关知识进行解析,解析较全面、较完整,表述较清楚。

三等(3—0分)偏离解析现象,观点不明确,解析现象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2)示例

26.(12分)

示例一:

晚清绅商推动了近代经济的发展。

(2分)

说明:

绅商以“实业救国”为号召,抵制外资侵入,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

绅商凭借政治背景寻求政府支持,拥有资金和廉价设备。

投资主要以纺织、面粉等轻工业为主,有利于民生摆脱对外资的依赖。

受外资、买办影响,所办企业多采取近代工厂制度及管理模式。

(6分)

绅商是早期工商资产阶级的原型,官商中介,从学优则仕到兴办实业,他们完成了近代救亡新儒商的角色转变。

(2分)

示例二:

晚清绅商限制了近代经济的发展。

(2分)

说明:

绅商经营模式保留农业宗法社会色彩,落后腐朽。

延续明清士商传统,抽资置田,导致资本分散,工商业难发展。

企业局限于轻工业和通商口岸等沿海地区。

生产规模小,资金技术人才具有缺陷。

不致力于科技、管理创新,缺少发展潜力。

(6分)

绅商经营存在先天不足的问题,受宗法思想影响,延续士商传统,对工商业的近代化跨越产生了消极影响。

(2分)

示例三:

晚清绅商既推动又限制了近代经济的发展。

(2分)

说明:

绅商亦官亦商、亦绅亦商的特征反映近代社会阶层的分化与变迁。

经营模式既保留传统又模仿西方。

绅商既受西方思想熏陶,又恪守传统价值观念。

绅商既与清政府保持联系,又与政府争利,影响近代工商业发展。

(6分)

绅商在近代与传统的平衡中,通过内部分化组合,孕育产生并壮大了民族资产阶级。

我们既肯定他们对近代化发展的尝试和勇气,又要批判他们的妥协与退守。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