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中的人本管理智慧.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8777948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55.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历史文化中的人本管理智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中国历史文化中的人本管理智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中国历史文化中的人本管理智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中国历史文化中的人本管理智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中国历史文化中的人本管理智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历史文化中的人本管理智慧.docx

《中国历史文化中的人本管理智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历史文化中的人本管理智慧.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历史文化中的人本管理智慧.docx

中国历史文化中的人本管理智慧

中国历史文化中的人本管理智慧

  从三国到西游

  ―中国历史文化中的人本管理智慧

  成君忆(根据现场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企业界中高层,各位企业的朋友:

  大家下午好!

  大家觉得我更像一个作家,其实我在作家群里面也不受欢迎。

大家认为我不是一个作家,是一个管理学的人物,两边都不讨好。

所以朋友们对我有一个称呼,说是一只蝙蝠,不知道是鸟还是兽,我想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什么原因呢?

我想我在思考管理学的一个问题,我们以往对管理学的研究,我发现有一个问题,有什么问题呢?

可能很多人会认为管理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

这个当然是有理由的,我后来发现进入管理学有很多路径。

比如说我早期进入管理学,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能够理解的学说,早期是从政治的路径进入的,对不对?

毛泽东时代是从政治的路径进入管理学的,后来改革开放之后,从张维迎同志说为钱证明之后,我们从经济学进入管理学。

所以我相信各位对管理学的理解,更多的是从经济学的立场上,折算一个门户进入的管理学。

这个管理学是否能够成立,或者说有多大的效果,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有没有过思考,我是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否则就轮不上我在这儿说话。

  后来我发现还有一个路径可以进入,那就是从文化和道德的门户进入,比方说我们今天要谈到的“以人为本”的问题,经济学理解不了什么叫“以人为本”。

那么什么叫做“以人为本”呢?

我们今天就要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请教各位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是跟《三国演义》有关,说“大汉王朝股份有限公司招聘总经理,有两位候选人,一位是曹操,一位是刘备。

那么请问你选择谁?

理由是什么?

”当我们理解这个问题的时候你要注意,这是代表你的管理学观点,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有没有愿意来回答这个问题的,有的话请举手示意一下我。

  观众:

如果我选的话,我会选择刘备。

理由是刘备的效率可能没那么高,但至少我是安全的。

  成君忆:

你是安全的,那么你的身份呢?

你是一个员工?

  观众:

我是大汉王朝的董事长吧,我想。

  成君忆:

你现实的身份是什么?

  观众:

一个公司的总经理。

  成君忆:

谢谢你,请座。

还有其他的朋友吗?

  观众:

我选曹操,曹操大建大雄、海纳百川。

  成君忆:

谢谢您,这也代表您的管理学的观点。

请您介绍一下您的身份?

  观众:

我姓蔡。

  成君忆:

这样,前面这位先生也提出过他的观点,支持这位先生的请举手,也就是支持刘备的请举手。

占得比例不小。

支持曹操的呢?

更多了,我估算一下至少是60:

40的比例。

选择曹操的占绝大多数。

这个答案在哪里我们等会儿再来揭晓,我们先看一看另外一个问题。

我去年出了一本书叫《渔夫与管理学》,这本书好像在座的各位当中有多少人看过这本书,这本书可以说是我写得最好的一本书,但是它远不如《水煮三国》那么受欢迎,为什么呢?

我一直都在思考这个问题。

  后来我在想其实我们可以把管理学分成若干个层面:

首先是管理思想,管理思想是一个认同不认同的问题。

我觉得《渔夫与管理学》它代表了我的思想,所以我才觉得它最好。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认同它,就像在座的各位你们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认同刘备一样,很多人并不认同《渔夫与管理学》这本书。

  第二个层面是管理艺术,《水煮三国》它有一种艺术性,有一点讨好,所以大家喜欢。

所以管理艺术是一个喜欢不喜欢的问题。

  第三个层面是管理工具,或者说管理技术,这是一个适用不适用的问题。

  会存在这三个层面,这三个层面如何去拿捏?

我觉得这是在座的各位需要思考的问题,由于今天的时间有限我的讨论不会完全的展开。

但是我要说的是,如果你上面的问题没有被解决,下面的管理技术和管理工具是肯定用不好的。

我们总说你要务实一点,怎么务实?

怎么样把我们现在掌握的管理工具,你的绩效考评也好等等之类的管理工具也好,怎样把它用得恰到好处,这是一个管理思想的问题。

  在《渔夫与管理学》我讲到了一个渔夫的故事,关于渔夫的故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有很多。

我每天会在很多地方看到以“渔夫”为主题的广告,到哪里去撒网?

到哪里去捕鱼?

关于渔夫的故事有很多。

我大概搜索了一下,我掌握的资料古今中外都有。

如果要集结起来的话至少是满满的五大卷。

其中最著名的应该算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笔下的渔夫,《老人与海》这个故事流传得很广,甚至可以说在1954年的时候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大家普遍认为在《老人与海》里面的那个主角,那个老渔夫“胜地雅格”代表了一个英雄的形象。

很多读者也说过在他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觉得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老头、一个英雄的老头。

可是我后来去看,我用中国人的观点去看,或者是 商务论坛2006年5月14日说我学习着用古代中国那些老师的观点去看,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儿,我看出问题来了。

我把这个故事简单的讲一讲.《老人与海》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说有一个老渔夫每天黎明、每天早上都会出海打鱼,就像我们在座的各位老板一样,你们每天都会出门去谈生意、做生意,也像我们在座的每一位上班族一样,你们每天都会去上班。

这个老渔夫每天都会出海打鱼,有时候会打到鱼,有时候打不到鱼。

为什么呢?

他是一个经验非常丰富的渔夫,可是他有时候打不到鱼。

因为能否打到鱼取决于两个因素:

一个因素是他打鱼的技巧。

我们今天学习管理技术也是一个技巧问题;第二取决于他的运气,我们今天把它叫做机遇。

我们是否能够挣到钱?

我们的企业是否能够发展?

是否能够抓住这种商业机遇?

取决于两个因素。

我们的管理技术和我们的机遇取决于这两个因素。

所以这个《老人与海》的故事说的是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的故事,有时候他可以打到鱼,有时候打不到鱼。

有一次,他连续有84天没有打到鱼,这都快要破产了。

我们的企业如果很长时间没有盈利的话就快破产了。

他有84天打不到鱼,他还有一个孩子跟着他,也就是说他原来还是有员工的。

可是我们知道,管理学上面有一句话“无法打胜仗的将军手下无人跟从”。

如果你不能打胜仗的话,底下的人对你没信心,如果你继续这样下去的话,他对前途非常迷茫,他会离开你。

所以说这个老头对自己孩子的前景感到悲观,所以让这个孩子离开了他。

只好这个老头孤零零一个人作战,到第85天的时候,他很意外的钓到了大鱼,有一条鱼上钩了。

  我们的商业机会也有很多是例外的,我举一个例子,大家不要对号入座。

我们广东有一个做手机的企业,在2001年的8月份的时候已经悲观得一塌糊涂,尽管作为国产手机来说它是一个很著名的品牌。

在当时我记得他们有很多的促销手段,但是市场始终动不了。

可是到了10月份的时候,这个市场很奇怪的一下火爆起来。

我们这个手机公司的总经理一下子一夜成名,成为我们大家都知道的一个职业经理人。

在年底的时候,他在跟员工狂欢的时候说过一句话“老天爷才知道什么是成功”。

因为这个成功来得太意外了,后来我在跟很多老板讲的时候,大家都有一种很意外的感觉。

从出版业的方面来讲,我们图书的策划人也经常有这样一些感觉,精心策划的图书常常没有市场,很多图书很意外的也都居然成了畅销书。

比方在图书市场里面,我成君忆的《水煮三国》很意外的成了出名书,我的朋友出了一本书也都成了畅销书,我们都没有准备。

那怎么办呢?

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机遇来临之前做好自己的准备,有一句名言叫“机遇总会给那些有准备的人”,有类似很多的商业格言。

这个老人很意外的钓到了大鱼,他是一个有准备的人,因为他的打鱼技巧是非常高超的,于是他跟这条大鱼周旋了整整三天两夜。

终于制服了这条大鱼,在第87天下午的时候,制服了这条大鱼,这条鱼实在太大了,他的船舱放不下,于是他把这条鱼和小船绑在了一起,他把这条鱼称之为自己的财产,因为这是他的战利品。

  和我们在座的各位一样,我们挣到了钱就是自己的,它和我们的公司、我们的规模合二为一,成为了我的一部分。

这个老人怀着一种喜悦又莫名其妙的有一种恐慌,开始了回家之路。

他总有一种不祥的感觉,果然在返航途中出现了鲨鱼,渔夫是水上的鲨鱼,鲨鱼是水底下的渔夫,他们从性质上来讲并没有什么不同,于是这些鲨鱼一次又一次的袭击了他的鱼,也就是袭击了他的财产,这个渔夫使尽了所有的力气保卫他的财产。

可是鲨鱼在层出不穷的出现,他击退了很多鲨鱼,但是最后精疲力尽只好放弃,等到他精力尽了爬上岸的时候,那条大鱼只剩下了空空的骨架。

请问在座各位这个渔夫究竟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

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

现在市场经济这么多年,像这样的老板出现得太多了,很多人曾经风光一时过,可是等到他爬上岸的时候,只剩下了一副空空的骨架,这样的老板究竟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

我们很难去评价。

  其它的我就不多讲了,这里面我们要讲到《三国演义》,我以为《三国演义》也是一部渔夫的故事。

整个《三国演义》里面写到了四百多个人物,这四百多个人物也和我们在座的各位一样,也在每天进行着他们的追求,他们像渔夫一样,在命运的海洋中沉浮,所以这四百多个英雄人物就是四百多个渔夫。

我们讲《三国演义》中的管理智慧不可避免的要从这里谈起,我先讲讲我们商业时代的渔夫,商业时代有两种渔夫:

一种叫老板,这种老板拥有自己的船,有的船小一点,有的船大一点,这是一类渔夫。

第二类渔夫我们叫做员工,这也是渔夫,他们在想我上哪条船我可以钓到鱼,我自己没有船,但是我可以以一个合伙人的身份、一位船员的身份分一杯羹,他怀着一种渔夫的心态登上了这条船,这是两种渔夫。

  在渔夫的世界里面我们发现有这样一个特点,他们非常强调那种风雨同舟的团队精神,随着市场化进程越来越深入、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我们越来越强调这种团队精神。

在座的各位在你们的企业里面,你们去搞企业培训、你们在强化这种团队意识、搞团队文化建设都是因为这样一个原因:

你们是一群渔夫,你们在海洋里面。

但是,奇怪的是,团队精神却变成了一句空洞的口号。

为什么会这个样子呢?

谁都在谈团队,老板在谈、员工在谈,但它是一句空洞的口号,为什么会这个样子呢?

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有没有想过,搞一次培训持续不了多长时间,甚至搞长时间了,大家都已经“油”了。

什么叫团队?

都是糊弄人的。

老板的眼睛里团队是他的工具,他认为我不是团队当中的一分子,团队只是我的一部分,只是我的一个工具而已。

员工呢?

员工也在利用,老板利用员工,员工也在利用老板,我干嘛到你的公司里面?

我在利用我的同事、利用我的老板来达到我个人的目的。

我们在讲究马克思的自我实现里面不是说过每个人都要追求自我实现吗?

对不起,我到这儿来是为了自我实现的。

所以其他人都是我的工具.这样一来,于是我们的老板和员工之间就有了相互利用、彼此控制、彼此折磨、彼此挑剔、彼此怨恨的这样一种关系。

那我们的管理学为什么不直面这样一个现实呢?

我不知道这样说是不是代表了普遍性?

我看到了很多现象,也许在在座各位的公司里面这样的现象程度会轻一些,但是我想有些公司是非常严重的。

  为什么会这样子呢?

我们的管理学为什么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我在这里说的,我们谈成君忆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研究者、是一个非常感兴趣的人。

我想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讲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企业家,他是中国商业的先行者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个企业家。

他是商朝人,我们讲的商业是来源于商朝的“商”,我们所说的商人也是商朝的“商”字。

所以中国的历史非常悠久,远不是我们说的只是改革开放的事情,或者是近代的事情,不是这么回事儿,只是我们的资料非常的少。

比方说早在三千多年以前我们的这位企业家曾经在朝歌(当时的首都)开办过一家牛肉食品有限公司,什么意思呢?

因为商朝的农业是非常发达的,畜牧业也非常发达,它的工艺品、手工艺品也非常发达。

商朝是中国文明非常灿烂的一个时期,仅仅是因为中国的历史,在秦朝以前的历史因为焚书坑儒的原因,很多东西都烧掉了,当然在清朝甲骨文的出现也有一些资料保存了下来。

在商朝畜牧业非常发达,从黄牛的养殖、贩运、加工、销售、到营销,这个产业是非常完整的。

所以我们讲这位企业家开办的这家牛肉食品有限公司,他的牛肉叫“朝歌牛肉”,一直延续到了现在,成为了河南省的一个土特产。

你看“牛肉食品有限公司”是可以称得上是企业的,它的产业链是非常完整的。

后来他还做了一些别的生意,当然就做了,几经挫折,几度奋起,到了晚年却再一次惨遭失败。

他的企业做得很大,有时候很有钱,是一个大富翁;有时候又亏得一塌糊涂,折算的创业历史和我们今天的老板非常相似,和我们今天的创业者非常相似。

他是如此的努力、如此的刻苦经营,他搞不懂,到了晚年的时候也就是他再一次惨遭失败,他的老婆也跑了,孤零零的一个人。

据说有两个说法,一个是他当时已经72岁了,一个说当时已经80岁了,这样一个老头他还有机会东山再起吗?

他的一生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呢?

他的一生究竟是为什么如此多灾多难呢?

我们在座的各位也应该知道,在我们今天的商业时代像这样的企业家、这样的老板太多了。

去年12月1号的时候,山东有一位企业家据说资产36亿,在家里自杀身亡。

当然对他的死因有很多,最早报出来的新闻是说他在家中被不明身份的歹徒在家中暗杀了,紧接着第二天地方政府出面说不是这样,他是自杀,因为他有抑郁症。

直到现在我们的官方还说他是因为抑郁症,现在得抑郁症的太多了。

当然还有一些其它的说法,比如说他跟官方的勾结,可能某一个官员暗杀,下毒手,也有人说黑社会,也有人说是他内部家族成员干的…种种之类的传说有很多,这个老板他的经历、他的故事,我发现在很多企业家身上带有普遍性。

大家都过得不容易,都像是如履薄冰似的。

再来说一位企业家,他该怎么办呢?

出路在哪里?

这个人是姜子牙,姜子牙是周朝的开国元老。

他是辅佐周文王、周武王建立周王朝的最大功臣之一。

当然我们说的那是以后的事情,现在他该怎么办?

白发苍苍的姜子牙来到了渭水之边,他来到了一条河边,他在那儿发呆。

这个时候,他看到河面上有很多渔夫在打鱼,他想起了他的一生,他何尝不是一个渔夫,他感慨万千。

突然,他在那儿发呆的时候有一种灵感爆发了出来,他制作了一副很特别的渔具,这个渔具上的鱼钩不是一个鱼钩,而是一个铁丝,姜太公钓鱼用的就是直钩,直的钩是肯定钓不上鱼的,直的钩连鱼饵都钓不住,它怎么能钓鱼呢?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钓鱼一定要有鱼钩和鱼饵,没有这两个是不可能钓到鱼。

现在我想问在座的各位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有愿意回答这个问题的吗?

有请这位先生。

  观众:

我感觉他在发明概念、制造噱头。

  成君忆:

他在炒作自己是吗?

  观众:

对。

  成君忆:

有不同意见的吗?

有请那位先生。

  观众:

我认为他在等待机会,其实这是不可能钓到鱼的,他就在想有没有能够上钩的人。

  成君忆:

谢谢,大致上你的意思跟他一样,很多人会说姜太公在那儿干什么呢?

他在搞新闻炒作,我们在人才市场上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姜太公”。

他在做噱头,以一种炒作的方式来吸引别人的目光,是这样吗?

在人才市场上面有这样的。

但是我们想一想,如果你们是周文王是怎么理解这件事情呢?

想一想看一看,姜子牙那个时候已经是七、八十岁的老头了,一辈子证明他是一个失败者。

请问周文王怎么会去请一个失败者呢?

而且年龄那么大了,而且这个老头老了一辈子、干到一辈子,最后临到老的时候还喜欢玩这种把戏。

大家想想,周文王是一个了不起的领导人、是一个圣人,我们讲圣人治国,周文王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他怎么会请这样一个老头呢?

说不过去,但是他后来确实请了。

这里面有一个什么问题?

就说明姜子牙在钓鱼的时候,一定发生过什么事情,他一定有过怎样的改变,有过很奇迹般的改变,否则他没有理由让周文王去请他。

  我后来发现了历史上对这段故事有所记载,周文王那天准备出去打猎,那个时候有很多奇人异士会占卜,于是他占卜了一下,这个人说您三天之后出去打猎,在渭水北岸会碰到一个老头,这个老头成为你一个有力的助手,会协助你的事业,他还会协助你的子孙三代建立一个伟大的王朝。

周文王说真的吗?

真的这么神奇吗?

占卜的人说,我占卜的这个征兆在尧必时期发生过一次,那时候的史官是我的祖先,那时候有一位大臣出现的征兆和这个老人是一样的。

于是周文王三天后出去打猎,最后来到渭水北岸的时候,果然有一个老头坐在草丛上钓鱼。

他想去看一下这个老头真的那么了不起吗?

周围人都在说他是一个圣人,周围人都在说他是一个很奇怪的人,真的是这样吗?

我得去面试一下,没有经过面试是不可能把他请回家的。

他上去问他,他说:

“老先生听说您很喜欢钓鱼?

”姜子牙说:

“你怎么知道我很喜欢钓鱼呢?

”周文王说:

“我听说你钓鱼是用一个直钩,直的钩是钓不到鱼的,如果钓不到鱼所有人都会没兴趣,可是你有兴趣,而证明你比一般的人更有兴趣钓鱼。

”姜子牙说:

“我在乎的不是是否能够钓到鱼,我听说君子喜欢琢磨人生的意义、小人喜欢琢磨做事的技巧,人就分这两种,君子喜欢琢磨做人的意义、小人喜欢琢磨做人的技巧,所以我在这里钓鱼考虑的不是考虑怎样钓到鱼,而是希望通过钓鱼这件事情领悟到人生的大智慧,这是我的目的。

”周文王就问,他说“您在这儿钓这么长时间的鱼了,您领悟到了什么呢?

”姜子牙说:

“我发现钓鱼这件事情跟管理学很有关系,钓鱼代表了管理学术界的三种权谋,哪三种呢?

第一你钓鱼要用鱼饵,管理学也跟钓鱼一样也要有高薪待遇,要给工资。

你要有鱼钩,这边要有职务,高低不同的职位会有不同,就跟钓大鱼一样。

钓不同的鱼要有不同规格的鱼钩,钓大鱼、钓小鱼鱼饵都是不一样”等等之类的话,他说了很多钓鱼和管理学的相似之处。

周文王听了后说是这样,你说得很对,难道管理学不是这回事儿吗?

管理学就是钓鱼,在公司内部而言是在钓人才,在公司外部而言是在钓顾客。

可是姜子牙告诉他说,如果你用钓鱼的方式去做管理的话,你会发现一个现象,当鱼上钩的时候,这个鱼就失去了他的活力,他的生命力就消失了,他就变成了一道菜。

我们在人才市场钓鱼的时候,也会把一个鱼钩、鱼饵挂在那儿,很多人会上钩,你会发现当他一旦上钩之后,这个人的所有聪明才智都没有了,他的创造力消失了,他在那个钩子上面拼命的挣扎、他会感觉到很痛苦。

甚至反过来会成为另外一种渔夫。

你钓我,我为何不能反过来钓你呢?

周文王说,如果我们不用钓鱼的方式去做管理,还会有第二条出路吗?

姜子牙说是,我注意到一个现象,果树的成长是和钓鱼不一样的,我们今天讲管理、讲员工的奉献精神,注意在渔夫那里不可能有奉献精神。

我们今天的企业家讲回报社会,在渔夫的概念来说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所有的都是交易成本。

我给你这么多是为了得到我想要的利益,员工也是这样,你给我这么多工资,或者说我付出这些努力是为了我得到我想要的利益,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是不可能会有奉献的。

可是姜子牙相信果树有奉献精神,他发现花朵是有奉献精神的。

他说你去看一看那些果树吧,那些果树是怎样生根发芽的,是怎样生长出它们的枝叶、怎样开放出它们的花朵、怎样奉献出它们的果实?

你去看一看它们,那是管理学的智慧。

于是通过这个故事,我领会到很多概念。

  我们的管理学分成两种:

一种是渔夫的管理学;一种是员工的管理学。

后来我发现也就是说所谓的中国传统文化其实是一个园丁的概念,不是渔夫的概念。

渔夫的概念起源于什么时代呢?

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的管理学是怎么来的呢?

发现最早的管理学是出现在北欧的海湾,那个位置海湾比较多,后来发现的那个年代这些渔夫演变成了另外一种渔夫——海盗。

所以我们说海盗文化是渔夫文化的升级版,我们讲海盗集团的管理是非常有意思、非常值得大家关注的。

海盗它有它的VI,海盗有它的管理分工,船长大富、虚官……,每个人的分工都是很明确的,海盗有他的组织纪律,比方说上岸的时候随便干什么坏事,但是有一点:

女人不许带上船。

海盗有它的文化,甚至还有它的歌曲、主题歌,也就是像我们今天公司的歌曲,它有它的歌曲。

如果你们要学管理学的话,应该回到那个最初的管理学的雏形当中去,海盗的管理学是今天我们看到的管理学,大多数管理学专家所认同的一种管理模式。

可能在具体的技术上有差异,但是从文化上来讲是一脉相承的。

海盗文化到后来演变成了一种商业文化,当然还不仅如此,海盗文化最初是民间的,后来出现官方海盗,像欧洲有很多国家,像海军部,直接管理,由国家授权、国家组织、国家支持。

再到后来演变成商业文明,我们讲华人街的商业文明是从海盗来的。

渔夫有一个管理学是延续了海盗的特点,就是掠夺和占有,我们要占有财富,这是它的特点。

但是园丁的管理学不一样?

它讲究种植、培养、成长、创造、奉献,这个概念完全不一样。

  昨天我跟一个同行,也是做管理咨询的一个同行,我说你看这个果树,它在这儿从来就不会动,如果你把它照顾得好一点,它就会丰收,有很多丰硕的果实,但是它从来不会想到去掠夺别人的,所有的财富都是它自己创造出来的,到了秋天的时候,它会奉献出自己。

但海盗不一样、渔夫不一样,如果他们看不到财富马上会转移方向,形成我们所说的财富是流动的概念,因为在渔夫那里没有创造.我这么说不是绝对的,因为我们讲在我们的企业里面,我们的管理思想往往是主流的,有时候我们的观念非常复杂,我这样简单的分成两种便于大家理解。

  所以在姜子牙这里他就说了,我们需要那种园丁的管理学,而不是渔夫的管理学。

在中国也说是有渔夫的管理学的。

我们指的是陆地上的渔夫,比方说那些猎人、比方说那些土匪、比方说那些军阀,这些都不一样,因为它具有的是掠夺性。

  接下来我们要提出一个问题,我们要揭出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打造企业的执行力?

我想每个人会有很多种说法,我就不再提问了。

因为这个话题我们已经谈论了很多年。

怎样理解执行力?

有两个概念:

第一个概念指的是老板,在老板的层面上你要有一个系统,你的运营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以及你的流程。

你要把它整合起来让它有一个非常高效的执行力效果,三个流程的统一,这是一种。

  还有一种理解是我们理解得更普遍的,你的员工要有执行力,员工的执行力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你听话、意味着你卖力、意味着你所谓的忠诚。

我们讲没有借口,讲究的是你这种没有任何理由的忠诚,没有任何理由的敬业。

我想如何打造企业的执行力呢?

无非就是从这两个方面去理解。

  关于执行力有两个重要的细节,我和我的朋友汪陆求先生有一个对话,他说“细节决定成败”,他说所谓的执行力其实就是员工注重细节的一种精神。

我问他“既然是细节决定成败的话,请问什么决定细节?

后来他说“态度决定细节”。

我接下来问他“什么决定态度?

”他后来说“企业文化决定态度”。

我继续问他“什么决定企业文化?

”他就没有办法回答了,什么决定企业文化呢?

老板的脑袋,老板对管理学的理解、创业的动机、为什么要开办这个企业?

你的目的是什么?

这是企业文化的根源,所以老板的脑袋决定企业文化。

  接下来我们说细节决定成败的话,某一天,如果我有兴趣我会写一本书《细节如何决定成败?

》,比方说我们现在谈到执行力的时候,在执行力的背后,是一支忠诚而有胜任能力的团队。

在这支团队背后,是一位卓越的领导者。

所以去年我见到保罗.赫赛先生的时候,他是美国领导力中心的主席,我相信在座各位有很多人都知道,他有一本书叫《亲近领导》,他认为执行力的问题说到底就是领导力的问题,卓越的领导者总是能够有效地激发员工们的执行力。

他提出了这两个观点,这两个观点都对,但怎样达到这两个目的呢?

我们把它当做目的和效果来看,怎样达到这种效果呢?

有些说法。

所以真正值得思考的管理学课题只有这么一个,我以为,包括保罗.贺赛先生也认为,真正值得思考的管理学课题只有一个:

如何成为一位卓越的领导者?

这是最重要的问题,其它的管理技术、管理工具是适用性的过程,你可以自己创造,别人的东西永远都只是借鉴。

其它公司、其它专家的意见都只能做参考,这些都不重要,管理工具从来都不是一件太重要的事情。

重要的是如何成为一个卓越的领导者。

在《三国演义》中有两位卓越的领导者,一位是曹操、一位是刘备。

很多人觉得不以为然,曹操和刘备怎么能相提并论呢?

刘备怎么能成为一位卓越的领导者呢?

论文采、论军略、论实力,这两个人不能相提并论。

当然这不是我说的,是曹操说的,他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

当时曹操已经控制了汉献帝,他成了大汉王朝的丞相,而且把丞相改造成了一个军事机构,他的丞相府是一个军事管理委员会,说得给直接一点,他当时是全国军委的主席,而且也对全国进行了军事化管理,像现在的朝鲜一样。

他用他的军委彻底架控了汉献帝的中央政府,他是实派,而刘备只是他手底下的员工。

当时刘备手底下只有十几个员工,什么实力都没有。

但是曹操却这么说了“今天下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