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1000mm钢管顶管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8744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N1000mm钢管顶管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DN1000mm钢管顶管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DN1000mm钢管顶管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DN1000mm钢管顶管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DN1000mm钢管顶管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DN1000mm钢管顶管施工方案.docx

《DN1000mm钢管顶管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N1000mm钢管顶管施工方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DN1000mm钢管顶管施工方案.docx

DN1000mm钢管顶管施工方案

 

D1000钢管顶管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

本标段顶管长2108.7m;其中六环路绿化带内2013m,穿越京开高速95.7m,穿京九铁路、其他铁路、林校路顶管共301m,顶管材质为d1000mm钢管,钢管防腐形式为玻璃钢外防腐、水泥砂浆内防腐。

2、施工部署

2.1施工程序

2.1.1按总体布局本标段顶管施工时间安排在2月底,日平均气温低、顶管工作量大、所耗用的工期最长、施工难度较大,因此顶管工程要先行施工。

2.1.2由于顶管在高速路绿化带内施工,其工作坑和检查井的施工给周边美观带来不利影响,为了及时恢复原貌,因此每施工完一个井(坑)段,及时回填。

2.2施工顺序

2.2.1按照先准备后施工,先地下后地上,先深后浅的施工程序。

2.3施工段的划分

2.3.1根据本工程的特点,顶管工程共分三个施工段:

1)第一段顶管长1000m,桩号为2+800~3+754;顶管工作井共11个,在桩号为3+100、3+200、3+700、3+733井体位置设立工作井,其余没有工作井的直线段按每最大间隔不超过120米设立工作井。

2)第二段顶管长1013m,桩号为3+754~4+700;顶管工作井共12个,在桩号为3+100、3+200、3+700、3+733井体位置设立工作井,其余没有工作井的直线段按每最大间隔不超过120米设立工作井。

3)第三段顶管长301m,桩号为4+280-4+345(京九铁路顶管)、5+256.3-5+279.8、5+310.7-5+332.6、5+414.5-5+464.9(铁路顶管)、6+023-6+120(京开高速)、6+164.7-6+207.9(林校路);顶管工作井共6个,分别设立在桩号4+280、5+256.3、5+310.7、5+414.5、6+023、6+164.7处。

2.4施工进度安排

2.4.1根据工程特点以及工期的要求,拟计划开工时间2010年2月18日,2010年12月10日竣工,总工期292日历天。

2.5主要施工机械的选择

2.5.1选择原则:

为了加快施工进度,提高机械化施工程度,减轻劳动强度,并根据公司自身的条件以及施工经验来选择本工程的施工机械,详见《机械/设备/仪器表》。

  械/设备/仪器表

序号

机械/设备/仪器名称

规格型号产地国、商标等

购置年份

数量(台)

新旧程度

已使用台时

自有

租赁

1

反铲挖土2台

PC320

2003

3台

80%

2000

2

自缷汽车

8T

2004

9台

70%

1500

3

汽车

5T

2006

3台

75%

1000

4

叉车

5T

2003

3台

80%

1600

5

电焊机

300A

2008

6台

70%

400

6

汽车起重机

16t

2008

3台

80%

200

25t

2005

3台

85%

1200

7

CO2焊机

6台

8

烘干箱

6台

9

角向磨光机

D150、D125

2008

12台

80%

200

10

砂轮切割机

D400

2003

6台

60%

1300

11

电动套丝机

1999

3台

60%

500

12

排污泵

2001

12台

90%

900

13

倒链

2-5T

2003

12台

90%

14

倒链

1T

2003

12台

75%

15

压力表、

0~2.5MP

2004

6块

80%

16

打压泵、堵头

2005

3套

85%

17

简易龙门架

2T

现制

2套

80%

18

电动试压泵

0~160kg/cm2

2005

4台

90%

1100

19

空气压缩机

2005

2台

80%

700

20

两轮小推车

2004

12辆

21

千斤顶

320吨

4

2.6劳动力选择

详见《劳动力计划表》

劳动力计划表

工种

时间

管工

焊工

起重工

电工

防腐工

普工

合计

人工

工日数

人数

2010年

2月

18

9

6

3

6

18

1800

60

2010年

3月

18

9

6

3

6

18

1800

60

2010年

4月

18

9

6

3

6

18

1800

60

2010年

5月

18

9

6

3

6

18

1800

60

2010年

6月

18

9

6

3

6

18

1800

60

2010年

7月

18

9

6

3

6

18

1800

60

2010年

8月

18

9

6

3

6

18

1800

60

2010年

9月

18

9

6

3

6

18

1800

60

2010年

10月

18

9

6

3

6

18

1800

60

2010年

11月

18

9

6

3

6

18

1800

60

2010年

12月

18

9

6

3

6

18

1800

60

总计

198

99

66

33

66

198

19800

2100

3、施工方法

工艺流程

测量放线→工作井、接收井开挖、支护→顶管机及泥水处理设备安装→试运转→顶管→到达接收井→设备吊出→拆除辅助设备→管道安装→检查井砌筑、回填工作井接收井→闭水试验。

3.1测量放射线

3.1.1采用经测量监理工程师批复的测量控制网进行施工放样,固定保护好控制点,并经常复核。

工作坑定位采用全站仪,管道中线控制采用经纬仪,标高控制采用水准仪。

3.1.2地面坐标点导入井下采用直接导入法,利用坑口埋设的坐标点和测量控制网控制点,以支导线的形式,建立井下顶管掘进使用控制点。

3.1.3地面高程点导入井下采用悬挂刚卷尺,导入标高时,用两台S3水准仪同时进行,并独立导入三次,其互差不超过井筒深度的1/8000。

每一个工作坑设置三个水准点。

3.2工作井、接收井开挖、支护

3.2.1工作井、接收井位的布置

工作井、接收井位的布置根据现场道路通行条件,设计管线位置、顶进距离、土质等因素综合确定,在施工沿线每间隔120米设置一个顶坑,上下对顶,顶进距离60米,如遇检查井部位距离根据实际尺寸作出调整,以节省成本。

3.2.2工作井、接收井位下口尺寸

1)长度计算

L=L1+L2+L3+L4+k

L——工作坑的最小长度(m)

L1——钢管单根长度(m)取6m

L2——下井管段长度(m)取0.3m

L3——主油缸长度(m)取1.2m

L4——未顶出顶的管道最小长度(m)取0.5m

k——后座、刚性顶铁和环形顶铁厚度之和,再加上安装富余量(m)取1.6m

则:

L=6+0.3+1.2+0.5+1.6

=9.6m(取10m)

2)宽度计算

B=D+(2.0~2.4)

B——工作坑的宽度(m)

D——管道的外径(m)

则:

B=1.000+2.0

=3.28m(取4米)

3)深度计算

H=H1+D

H——工作坑的深度(m)

H1——顶管覆土厚度(m)

D——管道的外径(m)

则:

H=6.0+1.00

=6.0m

经计算取为长*宽*深=10*4*6m。

3.2.3工作井、接收井位支护流程

人机配合挖至自然地面下0.8m→设第一道盘撑→插大板→挖土→降大板→第一道盘撑设八字撑→挖土降板至第一撑下2m设第二道撑→循环施工→工作坑底。

3.2.4土方开挖

工作坑开挖采用人机配合作业,在挖至距离底标高20cm时,采用人工挖土,以防拢动坑底原状土。

开挖过程中根据挖深情况进行边坡支坑避支护,严禁一步到底开挖后再支护的开挖方法,开挖时必须有专职安全人员进行看护,发生异常情况及时停止开挖并立即撤人,待处理完成后再开挖。

3.2.5坑底支护

采用钢木支撑法支护。

工作井、接收井位分两层支护,第一道支护设在自然地面下80cm处,第二部设在第一道盘撑下2米位置,第三道盘撑设第二道盘撑下1.5m位置。

支撑材料采用4米长大板及30#工字钢。

每步大板支撑两道盘撑,底部盘撑设不小于2m八字撑。

3.3顶管机及泥水处理设备安装

3.3.1顶管工作井、接收井基础:

工作井、接收井位基础采用土槽木枕基础。

将工作坑底部平整后,在坑底挖槽并埋枕木,枕木上安放导轨并将导轨用道钉固定于枕木上。

离顶管管口1m位置设置长度*宽*高度=500*900*600mm的焊接工作坑,以便两管焊接连接时使用。

3.3.2顶管后背墙设计

顶管后背图

顶管利用坑壁土体作后背,后背所能承受的最大的顶力取决于顶管管道所能承受的最大顶力,在最大顶力确定后,据此可进行后背的结构设计。

后背的尺寸主要取决于管径大小和后背土体被动土压力。

所设计的后背具有充分的强度、刚度、且后背墙表面要平直。

1)后背墙布置

顶管后背采用拼装式,在墙面横排200mm×200mm枕木,枕木前密排30#工字钢,在工字钢前再横排顶铁。

横排枕木是为了使顶力均匀的分散在后背墙上,同时将工字钢下扎500mm是为了加强锚固。

2)后背墙核算

工作坑后备的受力分析见右图:

反力R应为总推力P的1.2~1.6倍,确保安全。

后背墙每米宽度上的被动土压力:

P被=0.5*rh2*KP+2chKP0.5

=0.5*19*2.5*2.5*5.26+2*7.8*2.5*2.29

=401.62kN/m

总被动土压力

R总=P被*B*H=401.62*4*2.5

=4016kN

式中:

P被:

每米宽度上的被动土压力(kN/m)

R总总的被动土压力kN

γ:

土的容重(KN/m3)取19KN/m3

h:

后背墙的高度(m)取3m

B:

后座墙的宽度取4m

KP:

被动土压系数KP=tg2(45︒+31.7︒/2)

c:

土的内聚力(KPa)取7.8kN/m2

R/P=4016/1982=2.03,可确保安全(P值计算详见3.9.2)

3.3.5起重架

1)下管起重架采用4根Ø219厚壁钢管L=9m,顶部用60mm圆钢连接,两端索紧,架底部焊接在平台上横向放置的[30槽钢上,支架加肋。

出土及下管采用卷扬机,设2t卷扬机1台,5t卷扬机1台。

先在地面上组装好四根腿柱及顶部穿械,挂好定滑轮及钢丝绳,再用吊车吊起人工定位焊接。

架子顶部用Ø60圆钢连接,两端锁紧,架底部焊接在平台上横向放置的[30槽钢上,支架加肋,增加稳定性。

2)出土及下管采用卷扬机,设2T卷扬机1台,10T卷扬机1台。

下管用10T卷扬机,吊土用2T卷扬机。

安装要牢固、线路要清晰,滑轮要转动灵活。

3.3.6平台

1)主梁使用40#工字钢四根,其上满铺150*150方木,留出下管管口位置,焊接好工字钢使其稳定。

下管及出土口尺寸为6*2.5m,三面用架子管焊出围栏。

详见《工作平台及起重架示意图》

3.3.7设备安装

3.3.7.1工作井导轨安装

1)导轨的作用是引导管节按设计的中心线和坡度顶进,导轨安装时必须安装牢固,满足管节中心高程及坡度的要求,导轨面标高与管子内管底面的标高相等。

两导轨要顺直、平行、等高,其纵坡与管道设计坡度一致。

安装后的导轨要牢固,不得在使用中产生位移,并应经常检查校核。

2)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