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人教部编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73134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人教部编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人教部编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人教部编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人教部编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人教部编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人教部编版.docx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人教部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人教部编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人教部编版.docx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人教部编版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设计

教科书分析:

  1.课文是一篇说明性文章。

它介绍了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通过具体描述北宋都城汴梁街市的热闹,重现八九百年前的古都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情境,并通过夹叙夹议的写法,告诉了学生《清明上河图》名扬中外的原因,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意愿。

  2.略读课从性质任务的角度分类属练习课课型。

根据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本课主要承担以下教学目标:

进一步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默读课文,提取《清明上河图》名扬中外原因的语言文字信息,用自己的话说说原因;能结合课文内容和插图,介绍《清明上河图》。

而这些语文要素,在这个单元前面的课文都有学习和训练。

  学情分析:

  课文是这个单元学生学习的最后一篇课文,对于学习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要求和操作,在前面的课文学习中,已经有一定的认识。

按要求提取语言文字信息,然后作答,和结合一定的提示复述课文,学生也是具有一定的能力。

这些是教学这一课要考虑的有利因素。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择”等10个生字新词,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正确认读“都”等4个多音字在本课的读音,能据音组词或据词定音。

  2.能默读课文,能提取《清明上河图》名扬中外的原因有关语句,说一说为什么《清明上河图》名扬中外,激发民族自豪感。

  3.了解课文内容,结合课文内容和插图,介绍《清明上河图》,继续了解一个自然段要围绕一个意思写,把这个意思写清楚的要求。

教学重难点:

1.能默读课文,能提取《清明上河图》名扬中外的原因有关语句,说一说为什么《清明上河图》名扬中外,激发民族自豪感。

 2.了解课文内容,结合课文内容和插图,介绍《清明上河图》,继续了解一个自然段要围绕一个意思写,把这个意思写清楚的要求。

  教学准备:

  教师:

“择”等10个会认读的字的字卡(不注音),教学PPT。

  学生:

每人一套“择”等10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的)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一)激趣导入。

  导语:

同学们,通过单元的前三篇课文学习,以及“交流平台”的学习,我们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我们也从中华传统节日、造纸术和赵州桥等几个侧面了解到我国中华传统文化的辉煌和魅力。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课文,继续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继续从另一个侧面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好吗?

  1.板书课题:

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2.齐读课题。

  

(二)释题,明确主要教学目标。

  1.释题。

  提问:

读了课题,你知道课文是从哪个方面让我们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

你是从课题中的哪个词了解到的?

(指名回答。

预设:

课文是从图画这个方面让我们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

我是从“画”这个词了解到的。

)课文重点讲画的什么内容让我们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呢?

你是从课题中的哪个词了解到的?

(指名回答。

预设:

课文重点讲画名扬中外这个内容让我们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

我是从“名扬中外”这个词了解到的。

)。

  2.导语:

通过题目,我们了解到课文是从图画这个方面来让我们了解中华传统文化,而且重点讲画名扬中外,也就是讲为什么这幅画会名扬中外来让我们了解中华传统文化。

呢么我们需要达到什么教学目标才能从这幅画了解到中华传统文化?

请看“阅读提示”。

  出示任务:

默读“阅读提示”,想一想,提示了我们学习这篇课文有几个主要教学目标?

请用序号标示出来。

  个体操作。

  3.反馈指导。

  预设:

  “阅读提示”提示了两个主要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说说《清明上河图》名扬中外的原因。

(2)结合课文内容和图画,介绍《清明上河图》。

  4.小结:

对了,学习这篇课文,除了要达成这两个主要教学目标,还要继续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通过“阅读提示”我们也知道这幅名扬中外的画叫《清明上河图》,就让我们一起再读一遍课题,进入课文的学习吧(齐读课题)。

  二、指导预习,了解课文内容。

  

(一)复习。

  1.提问:

(PPT出示“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自然段)结合这个自然段,谁能说说什么叫关键语句呢?

(指名回答。

预设:

直接写出自然段中心意思的句子叫关键语句。

)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可以利用关键语句做什么?

(指名回答。

预设:

在阅读的时候,可以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个自然段的意思。

  2.小结:

对了。

从阅读的角度说,我们可以借助关键语句了解一个自然段的意思,换言之,这个关键语句的意思就是这个自然段的意思。

从写作的角度说,如果一个自然段围绕着关键语句的意思写清楚了,也就围绕这一个意思写清楚了。

如果没有关键语句的话,一个自然段也要围绕着一个意思写,并且要写清楚。

  

(二)指导预习,了解课文内容。

  1.出示预习任务。

  

(1)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一下字上的音节,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朗读下来。

  

(2)读完课文后,把会认读的字词和多音字的字词圈画出来,借助拼音,把生字词和多音字的词语读准。

  (3)给自然段标上序号,然后思考:

围绕着这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课文每个自然段各写了一个什么意思?

想好后,在每个自然段后面写上一两个词语提示自己。

  个体操作。

  2.反馈指导。

  

(1)PPT出示会认读的生字词(注音)。

通过个别指名检查等方法,指导读准生字读音。

  

(2)说说哪个生字容易读错,指导读准音难字。

预设:

“择”“寸”“栏”。

  (3)多音字学习。

  ①副板书出示多音字“都”“作”“乘”“笼”本课的词语,注本课的读音,个别指名检查读准字音,读字读词。

  ②指名说出“都”“作”“乘”“笼”已学过的读音,并组词语,读字读词。

  (4)订正自然段的标注后,课文分成五个自然段分别指名朗读,从“读准”(读准音,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的角度评议;其余学生继续思考预习任务3。

  (5)同桌交流后,指名回答预习任务3的问题。

  预设:

  第1自然段:

简要介绍《清明上河图》。

(板书:

简要介绍)

  (追问:

通过第1自然段,你了解到《清明上河图》的什么信息?

指名回答。

预设:

知道《清明上河图》是什么时候画的,谁画的;知道它画的内容;知道距离现在有多久了;知道它现在在哪里。

  第2自然段:

张择端下了很大功夫画这幅画。

(插话解释:

有的关键语句换一种说法别人可能更能听明白。

)(板书:

下大功夫)

  第3自然段:

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

(板书:

可热闹)

  (插入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着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学习)

  (出示任务:

默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

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了“画上的街市热闹”这个意思的?

给这些地方做上记号。

  个体操作。

  反馈指导。

预设:

(1)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

(2)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3)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小结:

围绕着“画上的街市热闹”这个意思,这个自然段写了这三个方面的意思,就把“画上的街市热闹”这个意思写清楚了。

  第4自然段:

桥北头的情景最有意思。

(板书:

最有意思)

  第5自然段:

《清明上河图》具有历史价值。

(板书:

看到了……看到了……)

  3.小结:

刚才我们概括了每一个自然段的意思。

有的自然段是借助关键语句概括的,例如第2、3、4自然段;有的自然段则是根据自然段中的各个句子表达的意思,概括出来的,例如第1、5自然段。

这样也让我们了解到,一个自然段,不管有多少个句子,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意思写的。

同学们做得真好。

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三、说说《清明上河图》名扬中外的原因。

  

(一)找出说明原因的句子。

  1.导语:

为什么《清明上河图》会名扬中外呢?

我们马上在课文里找找答案。

  出示任务:

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哪些句子告诉我们《清明上河图》为什么会名扬中外?

用横线把这些句子画出来。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句子:

  

(1)画的是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

这幅画已经有八九百年年的历史,早已名扬中外,现在完整地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

  

(2)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

  (3)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

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4)你看,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

  (5)《清明上河图》使我们看到了八九百年以前的古都风貌,看到了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

  

(二)说说《清明上河图》名扬中外的原因。

  1.导语:

句子找到了,你能说说为什么《清明上河图》会名扬中外吗?

  出示任务:

用上这些句子说说《清明上河图》为什么会名扬中外。

做到内容完整,语句通顺连贯。

  个体操作。

  2.反馈指导。

  指名两三个学生说,以上面两点标准进行评议引导。

  3.出示任务:

根据评议引导的优缺点,自己再练习说说《清明上河图》为什么会名扬中外。

  4.反馈指导。

  预设:

  因为《清明上河图》已经有八九百年的历史,画的是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现在完整地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

这幅画,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

画面上的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但是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而且画得十分传神。

《清明上河图》使我们看到了八九百年以前的古都风貌,看到了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

所以《清明上河图》会名扬中外。

  四、介绍《清明上河图》。

  

(一)明确本次介绍要求。

  1.导语:

我们通过课文,知道了《清明上河图》名扬中外的原因,接下来,我们就要向别人介绍《清明上河图》了。

怎么才能介绍清楚呢?

请看介绍提示。

  2.PPT出示介绍提示并解释:

  

(1)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依据是课文内容和插图;

  

(2)介绍时是用口头向别人描述、说明,往往带有个人对《清明上河图》的情感,要注意说话时的语气、语调。

  (3)可以按照课文顺序介绍《清明上河图》,适当使用动作助介绍。

  

(二)介绍《清明上河图》。

  1.个体按照提示练说。

  2.反馈指导。

  按照提示评议,重点评议指导是否把课文中的一些句子变换成介绍的语句说,情感、语气语气是否恰当。

  3.个体按照提示练说。

同桌互说互评。

  4.反馈指导。

  五、会认读的字认字的评价。

  

(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二)使用脱音节的字卡检查评价,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六、总结。

(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板书设计

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简要介绍

下大功夫

可热闹

最有意思

看到了……看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