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耒阳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五次考试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8724285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75.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耒阳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五次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湖南省耒阳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五次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湖南省耒阳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五次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湖南省耒阳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五次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湖南省耒阳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五次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耒阳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五次考试历史试题.docx

《湖南省耒阳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五次考试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耒阳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五次考试历史试题.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省耒阳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五次考试历史试题.docx

湖南省耒阳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五次考试历史试题

耒阳一中2018级高一年级第五次考试

历史

命题:

李碧红审题:

资光华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70分)

1.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

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

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A.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据材料提到,“社稷”是国家的代称。

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我国古代以农业为立国之本,故B正确。

土地和五谷不能说明非常重视祭祀,故A排除。

材料主旨不在于农业与土地的关系,故C排除。

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是自给自足、精耕细作,材料未涉及,故D排除。

考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特点

2.《荀子·富国》中说,“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

”《荀子·富国》根据材料可以得出当时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

A.小农经济

B.精耕细作

C.铁犁牛耕

D.自给自足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技术。

“人善治之,则亩数盆,一岁而再获之”是强调通过“人力”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即通过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B项正确。

A、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精耕细作

3.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产生的原因有

①铁农具的出现和逐步普及

②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③曲辕犁的出现

④自然经济的推动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逐步普及促使生产力的发展,导致许多私田出现,井田制逐步瓦解,小农经济出现,故①正确;②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土地所有制开始确立,井田制逐步瓦解,奴隶集体耕种的方式向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经济过渡,故②正确;③曲辕犁的出现在唐朝,故③错误;④自然经济原始社会就存在,故④错误;故A正确,BCD错误。

4.《汉书》记载:

过(赵过)能代田。

其法为:

田亩分为三沟、三垄,沟垄相间,播种于沟中。

苗生三叶以上稍壮,则耨垄草,睫垄土以附根苗,比盛暑,能耐风旱。

次岁则沟垄互易,是为代田.而一岁之收常过无沟垄之漫田一斛以上,善者倍之。

”上述记载说明代田法的先进之处为

A.增加了种植面积

B.休养地力,保苗抗旱

C.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

D.革新了耕作工具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解读材料可知,代田法的最大特点是“沟垄相间”,沟中地势较低,将农作物种植在沟中,一方面容易吸收和保留水分,另一方面也可减轻风沙的侵袭。

第二年原种植地域成为垄,也可有效避免土地重复耕种肥力下降状况的发生。

故选B。

考点:

古代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

点评:

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有:

(1)从形成时间来看:

起源早,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2)从经济构成的角度看,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具有以种植业为主、以家庭饲养业为辅的特点。

(3)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借用牛耕和不断改良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

(4)从生产方式的角度看,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5.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

A.灌溉B.制瓷

C.耕种D.冶铁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新中国冶铁业的理解。

从材料的信息来看,这是东汉杜诗的水力鼓风冶铁。

所以选D。

6.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A.农民生活艰辛B.土地兼并严重

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以古诗为资料考查学生正确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诗句“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体现了农民生活的艰难,故A项正确。

C项可以从“卖新丝”、“粜新谷”的词句中获取,而“丝”与“谷”又恰好反映小农经济耕织结合的特点,因此D项也是正确的。

B项土地兼并现象不能从诗句中得到验证。

考点:

中国古代的经济。

点评:

从考查角度和能力看,中国古代经济特别注重对农业生产工具、“男耕女织”小农经济和古代经济政策的考查。

主要运用新材料或图片,设置新情境,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认识问题的能力。

7.综观整个中国历史,春秋战国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

下列有关该时期发展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①农用动力发生改变

②自耕农经济出现

③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

④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根据所学,牛耕在春秋时期出现;因为生产力的发展,小农经济产生;土地所有制中井田制逐渐瓦解,私有制开始确立;因此①②③正确。

第④项实际上说的是“工商食官”政策。

工商食官是西周建立起来的官营手工业、商业制度。

指当时的手工业者和商贾都是官府管的奴仆,他们必须按照官府的规定和要求从事生产和贸易,到春秋时代,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等因素,这一制度被打破。

故选D

考点:

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变革

点评: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大动荡、大变革时期,一方面,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如分封制和宗法制等遭到破坏,井田制的土地制度也趋于瓦解;另一个方面,封建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开始出现,社会剧烈动荡不安。

8.沈括《梦溪笔谈》载:

“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

”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

A.春秋时期

B.西汉

C.南北朝

D.北宋

【答案】C

【解析】

据材料“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南北朝灌钢法的特点,故C正确。

两汉时期没有发明灌钢法,故AB排除;宋朝也不是发明灌钢法的最早时期,故D排除

点睛:

本题材料的意思是:

把生铁和熟铁合炼成钢,这便是灌钢法,而这项技术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答好此类题目首先要将教材上的基础知识掌握牢固,然后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多运用,多总结。

9.下图为被誉为“山西紫禁城”和“华夏第一宅”的晋中王家大院,共有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面积共45000平方米。

“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晋商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

这一现象产生的的消极影响是

A.留下了丰富的晋商文化

B.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

C.使手工业缺乏市场

D.不利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答案】B

【解析】

晋商等区域性的商邦的崛起是对商业发展有利的,可是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更多的人选择将自己的资本投入到仕途,而不是选择扩大生产,这就使得资本流失,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A选项错误,这是积极影响;C选项错误,手工业市场依旧广大;D选项错误,晋商等商邦从事的并不是农业商品的贸易,故排除。

点睛:

解答本题要注意材料中强调的是消极影响。

晋商带来的影响有很多,其中要与材料描述的事情相关,而且还要是消极影响,而不是积极影响。

明确这两点,问题很容易解决。

10.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

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答案】C

【解析】

江宁织造局的生产由政府派人主持,应该属于官营手工业。

而官营手工业的特点是不投放市场,全部供皇室使用。

11.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

这反映出当时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已经解体

【答案】A

【解析】

解析;材料信息是北宋中期,四川密布着大量采用新技术的私营盐井,井主雇佣大量的工匠,这说明四川地区的民营制盐业技术先进、生产关系进步,即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故A项正确;工匠“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侧面反映出工匠受到井主的压榨,体现不出手工业者的社会地位高,故B项错误;中国古代的雇佣关系一直局限于个别地区和个别行业,一直没有普及,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说的是盐业的开采,没有涉及买卖,故D项错误。

点睛:

古代手工业各种经营形态及特点

经营形态

管理方式

产品及流通方式

劳动力

地 位

官营手工业

政府直接经营、“工官”制度、大作坊

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不在市场流通

无偿调用各类匠户

至明代前期占据主导地位,代表我国古代手工业最高水平

私营手工业

民间私人自主经营

民间消费的产品;在市场流通

私营主雇工

明中叶以后占据主导地位

家庭手工业

农户的副业

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剩余部分出售

农民自身

一直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中

12.北魏至唐代前期持续实行均田制,保护自耕农经济,但最终失败。

中唐以后统治阶级没有再进行类似的土地制度调整。

这种现象说明

A.中后唐土地兼并现象已明显减少

B.土地制度的重大调整须因时而变

C.封建社会无力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D.封建统治者都注意抑制土地兼并

【答案】C

【解析】

均田制实施的目的是抑制土地兼并,保护小农经济。

其最终失败说明封建国家无力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故选C。

13.南宋时,明州(今宁波)港呈现出“城外千帆海舶风”、“船舶往来,物货丰衍”的繁荣景象,当时有人称“贩海之商,无非豪富之民,江淮闽浙处处有之”。

这说明当时

A.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重农抑商政策弱化

C.海上丝路贸易兴盛

D.民间长途贩运发达

【答案】C

【解析】

由“城外千帆海舶风”、“船舶往来,物货丰衍”,故选C;我国南宋时经济重心已经南移,排除A;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是基本经济政策,排除B;我国古代是官方垄断对外贸易,排除D。

14.下列文字所描述的经济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②“宗庙之牺(指宗庙中用来祭祀的牛)为畎亩之勤”

③“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④“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A.④①②③

B.④①③②

C.④②③①

D.②④③①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最早出现于明朝中后期,“宗庙之牺(指宗庙中用来祭祀的牛)为畎亩之勤”开始于春秋战国,“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出现于宋代,“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描绘的是唐代的越窑,故正确的顺序是②④③①,,排除ABC,选D。

考点:

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国古代的商业经济﹒宋代的商业;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经济﹒瓷器;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井田制

15.唐宋时期,江南一带稻麦复种范围不断扩大,面食种类不断增加,包子、馒头、千层饼等已进入寻常百姓家,从而出现“饮食混乱,无南北之分”的现象。

这反映了

A.南北经济交往密切

B.经济南移趋势明显

C.饮食文化日益丰富

D.耕作技术不断提高

【答案】B

【解析】

材料“唐宋时期,江南一带稻麦复种范围不断扩大,面食种类不断增加”,体现农业的发展,无法体现南北经济交往密切,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得出唐宋南方经济获得发展进而出现的饮食方面的变化,“饮食混乱,无南北之分”,体现出江南经济的发展,故B.经济重心南移趋势明显正确;材料体现饮食数量的增多而非饮食文化日趋丰富,表现的是现象而非本质,故C项错误;“江南一带稻麦复种范围不断扩大”耕作技术提高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D项错误。

16.有人形容中国古代商业就像一个带着枷锁、脚镣并被捆绑起来的舞者,她的每一个舞步都带着沉重的牵累,她的每一个旋转都受着束缚的疼痛。

这主要是因为

A.古代中国交通不发达

B.古代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生产落后

C.古代中国不对外开放

D.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答案】D

【解析】

影响古代商业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关键是国家政策,正是因为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才导致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艰难。

17.明朝张翰称:

“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

顾低昂轻重之权,在人主操之尔。

”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

A.农业仅赖百工B.百工亦为本业

C.农工比重适当D.农工任其消长

【答案】C

【解析】

本题以明朝张翰的言论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明朝时期经济政策的主张和材料分析、综合应用的能力。

解答本题关键在于把握明朝时期经济特征和材料信息,经济特征是商品经济活跃,材料突出农末业适均,强调比例适当。

A项与作者主张相反;B、D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

18.据《苏州府风俗考》记载,明朝苏州“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

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

……房工作减,比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中反映的情况有

①工匠有一定技术水平

②出现劳务市场

③存在失业现象

④实行计日工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材料内容及所学知识可知,①与“工匠各有专能”相符。

②与“匠有常主”相关。

③与“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相关。

④与“计日受值”相关,故答案为A。

在此,学生要认识到题中反映的现象为资本主义萌芽现象。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资本主义萌芽

19.在我国南海某处打捞起来的古代沉船中,发现了大量白瓷、青花瓷、珐琅彩等瓷器。

请推断,这一沉船事件可能发生在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答案】D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我国古代的陶瓷业发展。

白瓷、青花瓷出现较早,珐琅彩在清代才出现,故排除ABC,选D。

点睛:

此类题目的思路是要确定最晚出现的文物的年代,由之确定选项。

20.谢灵运在其《山居赋》中说:

“春秋有待,朝夕须资。

既耕以饭,亦桑贸衣。

艺菜当肴,采药救颓。

”这说明了他的田庄

A.主要从事商业生产

B.生产分工明确,交换频繁

C.主要从事手工业生产

D.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既耕以饭,亦桑贸衣”说明耕作、种桑是用来满足生活的需要,因此反映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故选D。

AB项明显错误,都是说的商品经济,与材料相反;C项错误,手工业是农业的补充,不是主要产业。

考点:

小农经济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小农经济。

小农经济是考试的重点,春秋时期产生,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的发展,小农经济的特点如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保守性,封闭性,脆弱性等都需要把握。

此外,也要知道我国农业经济的特点,主要有三个:

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精耕细作;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21.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

这表明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答案】C

【解析】

本题较易排除A、B两项;D项所指在当时主要是指盐铁专卖、中央收回铸币权等;只有C项把题中材料的抑制豪强大族与封建社会的主要土地问题(土地兼并)相联系。

22.乾隆四十年(1775年),两江总督高晋两次到松江府一带巡视后禀奏说:

“以现在各厅州县农计之,每村庄知务本种稻者,不过十分之二三;图利种棉者,则有十分之七八。

”上述材料反映了

A.资本主义萌芽在松江府一带出现

B.松江府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C.松江地区农业商品化的发展

D.重本抑末政策有所松弛

【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清朝时期的商品经济的发展,材料中涉及的是在松江府地区人民种植棉花的比重大于种稻的人口,所以反应的是农业的商品化的发展,C正确,BDA不符合题意。

23.明中后期,有人议论,“商亦无害,但学者不当自为之,或命子弟,或托亲戚皆可”,否则一家老小都没有办法养活。

这一议论反映了

A.农本思想被否定

B.重商主义盛行

C.传统义利观废弛

D.抑商观念削弱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学者不当自为之”,可得出抑商观念仍然存在,农本思想没有被否定,A项错误;据材料“学者不当自为之”,可得出抑商观念仍然存在,重商主义并未盛行,B项错误;据材料“学者不当自为之”,可得出传统重义轻利的观念仍然存在,没有废弛,C项错误;据材料“商亦无害”,可得出传统抑商观念有所削弱,D项正确。

24.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

这一变化反映了

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

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

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明朝中后期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

其特征是“机户出资,机工出力”,两者形成了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明朝是江南市镇经济迅速发展时期,市镇经济与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雇工需求量大,导致雇工态度发生变化。

应该选A。

明朝随着一条鞭法出台,人身依附关系放松,排除D选项。

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材料中并没有体现。

排除B、C。

考点:

中国古代经济结构和特点.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资本主义萌芽

25.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

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

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明前中期,朝廷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显然旨在维护专制权威和等级秩序,但是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显然说明冲击等级秩序,故排除B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而是强调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排除A。

朝廷对玉制器皿等规定不是传统伦理,排除C。

材料没有涉及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而是强调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排除D。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中朝廷饮食器具的变化,运用所学知识可知是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26.马克思在对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某一历史现象分析时指出:

“一方面是工资和地租跌价,另一方面是工业利润增多。

”这一历史现象对西欧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增强了各地区间的联系

B.使世界市场和贸易扩大

C.加速了欧洲社会的转型

D.使商路及商业中心转移

【答案】C

【解析】

题干材料强调新航路开辟对封建势力的打击和对资本主义的促进作用,其主要的影响是加速欧洲社会的转型,故C项正确。

ABD三项材料均没有体现,而且不是主要影响,应排除。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需要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的识记,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材料的历史现象的分析,结合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解答即可。

27.16—18世纪,西班牙荷兰英国依次成为海上世界殖民霸主,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殖民霸权不断转移

B.英国国力超过西班牙

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工业资本优于商业资本,资本主义优于封建主义

【答案】D

【解析】

英国击败西班牙成为世界殖民霸主体现的是资本主义优于封建主义,而英国击败荷兰成为世界殖民霸主体现的是工业资本优于商业资本,即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殖民霸权不断转移、英国国力超过西班牙和荷兰均属于表面现象而非实质,所以选项A、B均不符合题意,排除;西班牙、荷兰、英国均是殖民扩张,均是“不得道”的行为,不存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问题,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点睛:

本题旨在依托再现的史实揭示历史发展实质问题的能力。

海上世界殖民霸权是由其综合国力决定的,而其综合国力又由其社会经济特征和生产方式决定。

28.茶叶于1650年前后引进英国时,是一种贵族享用的奢侈品,每磅售价6至10英镑,相当于一个男仆年工资2倍左右。

然而一个世纪后,饮茶逐渐在英国城乡各阶层中普及,茶叶成为英国人不可缺少的普通消费品。

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茶叶产量大增B.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C.世界贸易较大发展D.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题中材料主要表述了从1650年到1750年之间,英国人的饮茶习惯得到了普及,从贵族发展到社会各阶级。

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大量茶叶进入到英国市场,茶叶价格大幅度下降,这是世界贸易发展的表现。

所以本题选C。

A项与饮茶的普及没有必然联系。

B项《航海条例》是英国在17世纪中期针对荷兰提出的,是英国殖民扩张的表现,与题意不符。

D项表述错误,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

【考点定位】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世界市场的拓展。

29.美国芝加哥为庆祝哥伦布航行到美洲400周年发行了一枚邮票。

该邮票发行于

A.1492年

B.1519年

C.1892年

D.1919年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1492年,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抵达美洲,从而开辟了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因此庆祝哥伦布航行到美洲400周年,应是1892年,排除A,C项正确。

1519应是哥伦布到达美洲的27年纪念,不是400周年纪念,排除B项。

1919应是哥伦布到达美洲的427年纪念,不是400周年纪念,排除D项。

睛:

学习和研究历史必须掌握的要素有时间、空间、人物、事件、史论;历史学是“关于时间中的人”的科学,把握好时间这个要素既有利于我们学习历史,也是解题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对于做好高考历史选择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中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哥伦布到达美洲的时间,根据题意要求推算时间即可。

30.15世纪末,下图中卡里库特的国王请某位航海家转交给葡萄牙国王一封信,同意与葡萄牙人进行商品贸易,但是要求他们带着金银、珊瑚和红呢绒来换取肉桂、丁香、胡椒。

这位航海家是

A.达·伽马

B.迪亚士

C.麦哲伦

D.哥伦布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达·伽玛是葡萄牙探险家,也是历史上第一位从欧洲航海到印度的人,他率领的船队最远到达了印度的卡里库特,所以题目中的航海家正好是A。

考点: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达·伽玛

31.“美洲的贵金属来到西班牙就像雨点倾注于屋顶,结果全流走了。

”该观点是指西班牙掠夺的大量财富

A.主要流入王室贵族手中B.主要流向了罗马教廷

C.主要流入商品生产发达的国家D.未用于工业而主要用于商业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

材料“美洲的贵金属来到西班牙就像雨点倾注于屋顶,结果全流走了。

”指西班牙掠夺的大量财富流入商品生产发达的国家英法荷等国,奢侈消耗掉了。

故应选C项。

考点:

新航路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