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3课 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材料解析 新人教版选修4.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72242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3课 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材料解析 新人教版选修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3课 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材料解析 新人教版选修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3课 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材料解析 新人教版选修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3课 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材料解析 新人教版选修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3课 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材料解析 新人教版选修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3课 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材料解析 新人教版选修4.docx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3课 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材料解析 新人教版选修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3课 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材料解析 新人教版选修4.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3课 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材料解析 新人教版选修4.docx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第3课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材料解析新人教版选修4

第3课 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

留学归来报效祖国

 

1.留学日本

 

〔材料一〕1904年7月,李四光由于学习成绩优异,被破格选派到日本留学。

这批官费留日学生,一共九十名。

要远涉重洋出国求学了,李四光回到黄冈①向父母辞行后,随即赶到上海同大家会合,乘轮船去日本。

当轮船驶出吴淞口②,进入东海时,李四光凭舷远望,波涛无际,水天相接,顿时感到心旷神怡。

海洋是如此的辽阔,比起他所熟悉的滚滚长江,又是一层境界。

就在这第一次海上旅行中,使他产生了喜爱海洋的感情,在以后的多次旅行中,不论是风平浪静,还是巨浪滔天,只要登上海船,他总是心情旷达,妙想联翩,成为他思筹精粹的科学论文的好场所。

……按照留学生监督的指定,他进入弘文学院普通科学习。

这个学院是专为中国留学生开设的一所普通中学。

按照清政府学部规定,李四光在此期间虽然每月可以领到日金33元的官费,但是每月的学费和膳宿费要缴去25元,其他一切费用,都靠剩下的八元来开支,生活是比较清苦的。

 

──陈群等《李四光传》

 

〔材料二〕1907年9月初,李四光回到大阪高等工业学校。

这时全校有学生400余人。

舶用机关科一年级新生19人,李四光是班上唯一的外国留学生。

这里所学的课程,比弘文要繁重得多。

第一学年有数学、物理学、无机化学、力学及材料强弱论、舶用机关③、制图、实修④、英语等;第二学年增加了冶金学和造船学等;第三学年又增加了电气工学、水力学、工业经济、工厂建筑法等。

每周学时30小时至42小时。

由于李四光在国内只不过读了一年半的新学,到日本后的前三年,也是着重补习日文,理科学得比较少,现在来到这样正规的高等工业学校,学习这么多的课程,这对他来说,是很不轻松的。

但是,李四光采取了把精力集中到几门主课上去的办法,结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例如,第一学年的物理,他的成绩是全班第一;第三学年的实修,他的成绩是全班第二,英语成绩是全班第四。

 

──陈群等《李四光传》

 

 

 

【解读】《李四光传》是由陈群、张祥光、周国钧、段万倜、黄孝葵查阅大量有关档案资料和书报杂志编写的一本关于李四光的个人专著,详述了李四光一生的光荣历程。

 

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到了生死危亡的关头,不得已进行了一些改革。

在“预备立宪”中提出了向日本派遣官费留学生的条项,李四光就是当时留日学生的一员。

 

材料显示:

①留学日本使李四光打开了视野,揭开了他为国学习的序幕。

②李四光在日本留学期间自选目标,尽管基础差,但最终通过努力获得了优良的成绩,表现了可贵的独立性,刻苦性。

③学习理工科的困难,也反映出国内的科技落后状况。

 

【注释】①黄冈:

地名,在湖北省。

②吴淞口:

地名,在上海,长江出海口处。

③舶用机关:

即船用机械。

④实修:

相当于机械加工。

 

 

 

2.加入同盟会

 

〔材料一〕李四光在东京弘文学院上学的时候,正是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诞生的前夕。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民主派所宣传的革命主张,在当时的留日学生中,影响一天一天扩大。

……急于寻求新知识的李四光,此时除学习日文、准备进专门学校外,对祖国的革命也非常关注。

他经常出入留学生会馆,赴集会,听演讲。

1904年12月,宋教仁①来到弘文学院学习,李四光同他来往较多。

经宋教仁的介绍,李四光又结识了住在神田区锦辉馆附近的马君武。

李四光同宋教仁、马君武②的接触,使他受到了更多的民主革命思想的熏陶,开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陈群等《李四光传》

 

〔材料二〕1905年7月,孙中山由法国来到东京,为适应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准备筹备同盟会。

……有一天,李四光正在一个小饭馆吃饭,一位朋友走过来低声地通知他,孙中山已经到了东京,决定明天在赤坂区开会。

李四光听了非常高兴,感到能够有机会见到大家敬仰的孙中山,是很难得的。

第二天,当李四光进入集会的小房子时,看到孙中山正领着大家宣誓。

宣誓完了之后,孙中山亲切地摸着李四光的头说:

你年纪这样小要参加革命,这很好。

你要“努力向学,蔚③为国用”。

从此,年仅十六岁的李四光,就成为孙中山在日本组建同盟会时的第一批年轻的会员。

孙中山的勉励,对于李四光后来努力学习,立志为建设国家作出贡献,是有深远影响的。

 

──陈群等《李四光传》

 

 

 

【解读】清政府派遣留日学生,本来目的是要他们学有所成为其统治服务。

但是,在时代的大潮中,多数留日学生受革命思想影响反而走上了它的对立面,这是清政府所始料不及的。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①李四光受到宋教仁的影响加入了革命党。

②孙中山对李四光的勉励对他后来的事业影响深远,也使他更加坚定了努力学习的志向。

③此时,革命大潮已经兴起,大多数留学生都深受影响,也预示着清政府已经穷途末路。

 

【注释】①宋教仁(1882—1913):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民国初年国民党主要领导人之一。

②马君武(1881—1940):

中国近代学者、教育家和政治活动家。

原名道凝,又名同,改名和,字厚山,号君武。

广西桂林人。

③蔚(wèi):

盛大、茂盛之意。

 

 

3.留学英国刻苦努力

 

〔材料一〕李四光到达大不列颠帝国①的首都,近代产业革命的发源地伦敦之后,先到中国驻英使馆留欧学生监督处报了到。

这时,我国留英的学生中学理工科的较多,李四光按照自己的志愿,决定在英国学习采矿。

但是,由于他的英语还不很熟练,数理化学科也还需要补习,因此他决定先进预科。

 

李四光在预科学习期间,感到以前留学日本的时候,数学方面下的功夫不够,现在必须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地学。

平日对于演算习题,不论怎样繁难,也一定要演算出结果,有时同学见他演算很费劲,就想把自己演算出来的结果给他参考,让他走捷径。

李四光总是婉言拒绝,哪怕自己埋头算一天、两天,也要得出个结果,才肯放手。

 

──陈群等《李四光传》

 

〔材料二〕1917年7月,李四光通过了学士考试之后,利用暑假,查阅了一些地质材料,编出了一幅中国若干地区地质情况的路线踏勘图,送给导师包尔顿看。

包尔顿看后,立即高兴地指出:

如果能在这基础上再进一步做些工作,将是很有意义的。

包尔顿具体建议李四光,既要总结前人的工作,说明今天已认识到的程度,还要进一步提出今后研究的突破点。

包尔顿这番话,尽管是研究工作的一般指示,但是在热爱祖国的李四光的心中,却激起了强烈的责任感。

他立即着手广泛收集当时能收集到的有关中国地质的科学文献,进行仔细的阅读,并摘录其中有关的材料,经过自己的思考,提出评价和见解。

最后用英文写成长达387个打字页的论文,标题为《中国之地质》,并于1918年5月提交伯明翰大学②地质系,6月通过了答辩,被伯明翰大学授予自然科学硕士学位。

 

──陈群等《李四光传》

 

 

 

【解读】李四光为了充实知识,远赴英国留学,就是在这段留学期间奠定了他以后投身地质的基础,从而成就了他光荣的一生。

 

材料显示:

①李四光到了英国之后,知不足而努力,终于取得优异的成绩。

②对中国地质的研究也显示出他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断的判断力。

③说明国外的学者并不以中国地位的现状而轻视中国的留学生,导师的帮助也是李四光成功不可忽视的因素。

 

【注释】①大不列颠帝国:

指英国,因其殖民地遍布全球,又称“日不落帝国”。

②伯明翰大学:

创建于1900年,是英国最好最大的校园大学之一,其优异的教学和科研成果在世界各地均享有极高的声誉。

 

 

 

4.拒绝好意毅然回国

 

1913年7月下旬,李四光赴英国留学,继续寻找“科学救国”的道路。

李四光选择了当时采矿方面较为著名的伯明翰大学。

经过一年的学习,他感到要采矿,离不开地质,因此,他决定转到理科学地质,从头学起。

在地质系,李四光得到了包尔顿①教授的指导,这位教授对中国学生非常热心,李四光对他也很尊重,经常向他请教,得到了他不少的教益。

李四光在通过了学士考试之后,利用暑期,查阅了一些地质资料,编出了一幅中国若干地区地质情况的路线踏勘图。

同时收集了当时能收集到的有关中国地质的科学文献,进行仔细的阅读,并摘录其中有关的材料,经过自己的思考,提出评价和见解。

写成论文《中国之地质》,观点新颖,成果显著。

李四光也因此被伯明翰大学授予自然科学硕士学位。

伯明翰大学一位教授推荐他到印度一矿山担任地质工程师,被他婉言谢绝,为了祖国的发展,他在经过欧洲一段时间的考察实习之后,返回了祖国。

1919年李四光归国,不久,接到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②发来的聘书,请他担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时年30岁。

在北大他忘我工作,有时连吃饭都忘记了。

他既教书,又教人,自愿兼职庶务③主任,整理校园,扩建礼堂,讲究文明卫生,为学生修建洗澡间,使古老破旧的校园焕然一新。

 

──陈群等《李四光传》

 

 

 

【解读】李四光在英国留学期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归国后他忘我地工作,不计个人得失,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材料显示:

①李四光在学习上有自己的主见,他主动确定了自己以后的努力方向,并为此付出努力。

②付出就有收获,李四光通过自己的刻苦学习,取得了教授对他的认可,并为他介绍优越的工作岗位,但他心念祖国,婉言谢绝,反映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

 

【注释】①包尔顿:

英国地质学家。

②蔡元培:

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

字鹤卿,号孑民。

清同治丁卯年十二月十七日(1868年1月11日)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

时任北京大学校长。

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③庶务:

指机关团体内的杂项事务。

 

 

 

为中国地质力学奠基

 

5.李四光与地质力学

 

〔材料一〕地质力学是一门边缘科学,它的一条腿站在地质学方面;另一条腿站在力学方面。

反映地壳运动的一切现象,是它考察和研究的对象。

由于地壳运动而产生的一切现象,包括构造体系的规律、海洋运动的陈迹等,是实际的东西,从地质力学整体来看,关于这些东西的知识,是它的主要内容。

按照认识运动的过程来看,我们必须把那些对于客观存在的感性知识,在主观方面加工,精炼出理性知识。

这就需要力学出来帮助,否则地质力学只能停留在描述现象的阶段,而很难揭穿那些现象发生的内在因素。

这两条腿在地质力学的领域中,各自所占有的范围,虽然有大有小,但它们之间的联系是密切的。

大家知道,理论是实践的总结,它又转过来指导实践。

我们用力学方法来搞点理论,不是为了别的,而是为了更深入、更精确地认识地壳运动现象,更准确地掌握它的规律,从而让我们有可能站在我们的工作岗位上,为三大革命服务,作出更有效的贡献。

那种单为理论而搞理论的做法,是空洞的,无所归宿的,即使你竭尽思虑去搞,终究也是行不通的,要是结合实际去搞,那就大有可为了。

 

──李四光《地质力学方法》

 

〔材料二〕地质力学的意义,在从地表岩体所经过各种变形或破坏之方式,根据力学原则,探求各地域地壳内发生运动之原因。

一个物体发生变形时必有力主使之,此主使之力在物体中如何分配,要依其中各部分变形之情形而定夺。

同一形状之单纯物体为同样外力之侵犯时,因各物体之性质不同,其发生之变形不必相同;又同一形状之物体,因其各部分之组织不同,或性质不同,为同样外力所侵犯时,其中各部分所发生之变形不同,某一地域发生运动时,必有外力促之使然(牛顿力学第一原则),此所谓外力者,包括岩体本身中发生之一切力量。

地质力学之用意,即在追求此所谓外力者为何。

假若地壳系由理想的刚体①结合而成,则可由各刚体相对的运动(变位)直接估计各刚体所受外力之方向,如每一刚体代表一地域,即可估计每一地域所受外力之方向。

然就实际而言,岩石固非刚体,故每次受力,其各部分多少必发生变形。

各部分变形之方式,应视各该部分之性质及用力之情况而定。

 

──李四光《地质力学方法》

 

 

 

【解读】地质力学在当时世界上属于一门边缘科学,它既与地质学关系密切,又和力学有密切的关联。

李四光既注意科学知识的分科性,同时也注意科学知识的统一性,打破各个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