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专题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现代汉语语法.docx
《现代汉语专题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现代汉语语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汉语专题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现代汉语语法.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汉语专题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现代汉语语法
现代汉语专题教学大纲
(现代汉语语法学)
一、教学目的“现代汉语语法学”是高等师范学院校中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它的任务是,在马克思主义语言学理论指导下,讲授现代汉语语法的系统基础知识和理论,以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现代汉语语法的能力,为从事语法学习和中学语文教学工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要求第一章,掌握好一些语法及语法学史的基本常识。
第二章,掌握好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的概念以及二者的关系。
第三章,掌握好汉语语法的特点。
第四章,掌握好影响句义的因素。
第五章,掌握好划分词类的标准及方法,能正确地判断词性并说明理由。
第六章,掌握好主语、宾语、谓语的划分方法,并能够正确地划分层次。
第八章,掌握好变换的基本理论,并能够正确地进行一些简单的变换。
第九章,掌握好语义格和语义指向,并能够进行正确的判断。
第十章,掌握好歧义的类型、原因以及歧义的分化方法。
三、教学原则
1、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要贯彻执行国家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及法令,加强规范化观念。
2、教学中必须贯彻讲练结合的原则,把握重点和难点,精讲多练。
同时注意对本课知识的综合运用。
把知识变为技术能才达到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应用现代汉语语法的能力的要求。
四、学时安排
本课面授时数为三天,21课时,第一天,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
第二
天,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
第三天,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
五、教学内容
第一章语法和语法学
一、语法的定义语法就是一种语言中词语之间相互组合的结构方式和结构关系。
比如:
二、语法学的简史
1、外国语法学的研究有200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传统语法、历史比较语法、新兴的描写语法(结构主义)和转换生成语等四个阶段。
2、中国语法学的历史。
我国语言学在古代很发达,主要集中研究训诂、音韵、文字,语法学的系统研究较晚,从清未至今才100多年。
中国语法学的发展经历了草创模仿——探索革新——振兴繁荣等三个历史的时期。
第二章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
一、语法形式
1、语法形式及语法形式学。
所谓语法形式,就是语法成分中能表现语法意义的声音部分及以声音部分的结构变化和排列次序等形式。
2、语法形式的基本特征。
(1)这种语法形式不能独立出现或存在,必须依附在其他语言成分上。
(2)哪一种语法形式能和哪些语言成分相结合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选择性),不能乱套。
(3)语法形式都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
不同的民族语言或同一民族语言在不同的历史时,其语法形式都会有差异或有不同的变化。
二、语法意义
1、语法意义,就是指在言语过程中,能过语法形式所产生出来的附加意义
或结构意义。
2、语法意义的基本特征。
(1)它是由语法形式所产生出来的一种附加意义,不能脱离语法形式而存在。
(2)语法意义具有高度概括性和抽象性,是一种类化意义。
(3)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一样,也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
三、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的关系
1、两者是对立的统一体。
2、两者并不都是一对一的关系。
第三章汉语语法特点
一、汉语缺乏狭义形态,但有一些广义形态
二、汉语缺乏综合性语法范畴,但有一些分析性语法范畴
三、汉语类和句子成分之间不存在一对一的关系
四、汉语句子的构造原则与词组构造原则基本是一致的
五、汉语词序在构成语法关系时具有重要作用
六、虚词也是汉语句法构造的重要手段之一以上六点,一二点是汉语在语言类型上有别于印欧语的本质特征,这也是产生其他语法特点的总根源。
三四点是汉语句法构造原则上的根本特点。
五六点是汉语造句手段上的特点。
这几点是关系到汉语语法全局的特点。
当然汉语也还有其他一些特点,比如量词相当丰富,动词连用的格式很多,还有主谓谓语句式等,都是汉语与印欧系语言不同的地方。
第四章汉语构成句义的因素
一、句子是什么
(1)由一个语言片段构成
(2)前后有较大的停顿
(3)有一定的句调
二、句义指的是什么
句义指的便是这种字面意思,并不是句子在具体的语境中所表达的含义。
三、构成句义的因素有哪些
1、成分词的异同。
2、词语的次序。
3、组合层次。
4、语法结构关系。
5、语义结构关系。
6、句调。
第五章关于词的分类问题
一、词的分类指的是什么语法上讲词的分类是指把词分成名词、动词、形容词这样一些类别。
所谓词类,是指词在语法上的分类,不是逻辑概念上的分类。
二、词的分类标准是什么
1、形态标志。
2、句法功能。
3、组合能力。
三、分类系统是什么样的
第六章关于主宾语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汉语无法从词本身的形式上获得证据去判断哪一个是主语还是宾语,于是就引发了一场主宾语问题的大辩论,而争论的焦点就在于划分主宾语的标准。
二、划分主宾语的标准
1、不能以意义(语义)为标准。
2、不能单纯以词序为标准。
3、主张“把词序与意义结合起来分析”也行不通。
4、我们主张把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结合起来划分主宾语。
三、主宾语的定义
1、主语——在正常情况下,它是位于一个句子的前半部的被陈述对象,一般回答“谁”、“什么”的问题,往往由名词、数量词或代名词充当,但有时候也可以由动词、形容词或词组充当。
2、谓语——在正常情况下,它往往位于句子的后半部(即主语之后)的陈述词语,是用来陈述主语“做什么”、“是什么”或“怎么样”的。
一般由动词、形容词、疑问代词或谓词性组充当。
3、宾语——在正常情况下,宾语是位于谓语动词(即述语)后边,为这谓语动词所支配、涉及的对象。
一般回答“谁”、“什么”的问题。
往往由名词、代名词、数量词充当,但也可由动词、形容词或词级充当。
四、对主宾语的具体划分
第七章关于层次分析法及有关问题
一、句法结构的扩展、紧缩和替换
1、扩展:
扩展就是拉长语言单位的长度,使一个语言片段由简单而变为复
杂。
反之就是紧缩,即缩小语言单位的长度,使一个语言片段由复杂而变为简单
2、替换:
在既定的语境里,一个语法形式可用另一个较复杂或较简单的语法形式去进行替换,替换后整个组合的结构和功能不变。
二、句法结构的层次性和层次分析法
三、层次分析法的依据
1、从结.构.上看,切分出来的第一个直接成分,应成为结构体,有意义,能自立。
2、从功.能.上看,切分出来的直接成分相互搭配后构成的意义要跟原语段的意义相符,即不歪曲或改变愿意。
3、从意.义.上看,切分出来的直接成分相搭配后构成的意义要跟原语段的意义相符,即不歪曲或改变愿意。
四、对汉语一些特殊结构的处理
1、二分与多分。
2、连动结构。
3、兼语结构。
4、双宾语结构。
5、非连续结构。
五、广义同构和狭义同构
1、两个语法形式基本结构相同的话就可以看作广义同构。
2、跟广义同构不一样,狭义同构要求两个语法形式长度相同(即词的数目一样),词的排列次序相同,且词类一一对应,层次构造也相同,相对应的语法形式的功能也相同。
第八章关于句式的变换问题
一、什么叫句式的变换句式的变换是指不同句式的同义变换。
所谓同义,并不是说句义完全相等,只是相同或相当而已。
二、句式变换的原则句式变换的原则有两条:
一是同一性原则,二是平行性原则。
三、句式变换的条件限制有的变换关系虽然符合上述的同一性原则和平行性原则,但由于受到其他条件限制,还是不能成立。
1、语法条件限制。
2、语音条件限制。
3、语义条件限制。
四、句式变换原理论的意义
1、区别狭义同构。
2、分化歧义句。
3、深化语法研究。
第九章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
一、什么是语义结构
语义结构就是从语义角度出发,看组成句子时,事物与动作之间或谓词成分与名词成分之间所构成的语义属性。
二、语义结构的类别
(一)与谓词相关的项
1、项的概念。
2、项的种类
(1)
施事格:
动作行为的发出者或状态的主体。
(2)
受事格:
动作行为的对象。
(3)
与事格:
动作作为的间接对象。
(4)
结果格:
动作行为所产生的结果。
(5)
工具格:
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
(6)
方位格:
动作行为发的处所、位置。
(7)
时间格:
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
(8)
目的格:
动作行为发生的目的。
(9)
方式格:
动作行为发生的方式。
(10)
原因格:
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
(11)
内容格:
动作行为活动的内容。
(12)
来源格:
动作行为发生的来源。
(13)
材料格:
动作行为凭借的材料。
(14)
致使格:
动作行为使动的对象。
(15)
价值格:
动作行为所需要付出的代价。
(16)
条件格:
动作行为发生条件。
(17)
伴随格:
动作行为发生的伴随对象。
(18)
关联格:
动作行为的关联对象。
3、根据项或格给谓词的分类。
与谓词关系最密切、最直接的是其中的三个格:
施事格、受事格(包括结果格)、与事格。
根据谓词与这三个格发生关系的情况,可以把谓词分成零向谓词、单向谓词、双向谓词、三向谓词。
(二)与句式相关的语义类别
静态义:
关系静态义
习性静态义存在静态义
结果静态义
动态义:
现实动态义和非现实动态义位移动态义和非位移动态义
意志动态义和非意志动态义
(三)句子成分的语义指向
1、补语的语义指向。
(1)前指主语。
补语在语义上与主语发生联系。
(2)后指宾语。
补语在语义上与宾语发生联系。
(3)前指介宾。
补语在语义上与前面的介词宾语发生联系。
(4)指向未出现的施事。
补语在语义上与前面未出现的施事发生联系。
(5)主宾共指。
补语在语义上与主语和宾语发生联系。
(6)与介宾和宾语同时发生关系。
补语在语义上与前面的介词宾语和宾语发生联系。
(7)指向整个“主+述+宾”结构。
2、状语的语义指向。
(1)前指主语。
(2)顺后指主语或宾语。
3、定语的语义指向。
(1)直接后指中心名词。
(2)间接指向中心名词。
(3)直接后指量词。
(4)指向前后整个成分短语
(5)指向整个述宾结构。
三、语义结构和语法结构的关系
1、语义对语法结构的决定性。
2、语法结构对语义的强制性。
3、语义结构与语法结构不是一对一的关系
第十章关于歧义句问题
一、什么是歧义句一个语言片段可以作两种或多种理解,即包含的意义不止一个,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歧义句。
二、歧义句的类型有哪些
1、层次组合不同造成的歧义句。
2、语法关系不同造成的歧义句。
3、语义关系不同造成的歧义句。
三、语义结构歧义的表层形式特点是什么因语义结构关系(如施事、受事、与事、工具、结果、方位等)不同而产生的歧义句与其他因素产生的歧义句有一个根本不同之处,就是于这类句子结构里存在着一个“多词义词语”。
四、语义结构歧义形成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1、句式。
2、句式当中关键的动词。
3、句式当中关键的名词。
五、如何分化歧义句
般可以通过句式的分化以及句式的变换并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就可以分化
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