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70176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185.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图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中图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中图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中图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中图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图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x

《中图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图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图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x

中图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第五章认识大洲

第一节亚洲的自然环境(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掌握亚洲的位置、世界第一大洲。

2、要求学生按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6个地区,知道中国位于东亚区。

3、要求学生掌握亚洲中部高四周低的地势特征、青藏高原和主要河流。

4、要求学生掌握亚洲复杂的气候,季风气候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泛的特点。

5、要求学生初步学会利用气候图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

6、培养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亚洲的地形分布和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

亚洲的气候特征和水旱灾害的形成。

教具准备

世界地形图、亚洲气候分布图、亚洲地形填充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

师生活动

引入新课

导入:

同学们!

我们上学期学过大洲和大洋、世界的气候这两部分内容,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亚洲在世界上的位置?

亚洲的位置

出示亚洲地形图。

(请一位同学到讲台上来指图讲述)

生:

位于东半球、北半球、北临北冰洋、东面、东南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西面是欧洲和非洲。

(同学们回答后教师小结。

学生讨论、发言(世界最大、有世界最高的青藏高原、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玛峰、有长江、黄河、世界人口最多)

师(指挂图):

哪个洲最大?

生:

亚洲。

一、世界第一大洲(板书)

师: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学期学过的亚、欧、非三大洲分界线吗?

请一名同学在挂图上依次指出来。

生(指图回答):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尔其海峡和苏伊世运河。

师:

刚才同学回答说亚洲最大,现在请同学从哪些方面来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师:

请同学从亚洲跨越的纬度方面去查阅地图,同时比较亚洲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

生:

亚洲北到北极圈以北,南到赤道以南,跨越纬度80度左右,东西距离10000多千米。

师总结:

亚洲是跨越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的大洲,面积最大的一洲。

师:

讲述亚洲的六大分区,问:

中国在亚洲的哪个方位,属于哪一个分区?

生:

在亚洲的东部,属于东亚。

师:

列举东亚的中国、日本、韩国、朝鲜、蒙古五个国家。

过度:

我们知道了亚洲的位置、大小这些基本知识后我们来认识亚洲的——

二、地形和河流(板书)

1、地势特征(板书)

师:

下面请同学们在地图上找到亚洲中部的青臧高原、它在亚洲的位置并根据其颜色判别其大致海拔。

(引导学生观察地势特征及地形分布)。

再找出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和德干高原、伊朗高原并判别其海拔。

生:

依次指出并回答其海拔高度。

师生共同总结:

根据高原、平原分布的位置和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不同颜色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亚洲的地势特征是中部高四周低。

2、主要河流(板书)

师:

请同学们在地图上找出长江、印度河、叶尼塞河、鄂毕河、恒河、眉公河、黄河,看它们流入哪个大洋?

生:

叶尼塞河、鄂毕河流入北冰洋。

长江、黄河、眉公河流入太平洋。

印度河、恒河流入印度洋。

师:

这些河流的发源地与流向与地形有什么关系?

生:

由于亚洲的地形中部主要是高原山地,河流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并向四周分流

师生活动:

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亚洲的位置、地势特点和地形分布,现在我们来把学习的内容落实在图上。

发给学生:

亚洲地形填充图一张。

师:

让学生分别独立填写。

师;巡视学生填图,最后对学生所填的内容加以修改、更正。

课堂小结:

同学们!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世界分区地理的第部分内容——亚洲,我们要认真掌握亚洲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的位置。

亚洲的主要高原、山脉、平原的分布、中部高、四周低的地势特征,以及主要的河流和向四周分流的特点,为我们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布置作业:

分析图6.7亚洲大陆沿30°N的地形剖面图,分析亚洲的地势东西方向变化特点。

第五章认识大洲

第一节亚洲的自然环境(第二课时)

引入新课

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亚洲的位置、地势特点和地形分布,现在我们来研究亚洲————

三、复杂的气候(板书)

1、气候复杂多样

师:

请同学们朗读《复杂的气候》这段课文。

生:

朗读。

师:

出示亚洲地形图。

师:

亚洲气候为什么会复杂多样?

请同学们从亚洲的

面积、地形、地势、海陆位置、纬度位置方面去讨论。

(把学生分成八个小组讨论)

生:

讨论。

师:

巡示讨论过程。

并请某小组学生发言。

师总结:

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面积辽阔,地形多种多样,地势高低悬殊大,各地海陆位置差异大,南北跨越纬度广,跨寒、温、热三带,所以气候复杂多样。

师:

出示亚洲气候图

师:

请同学读出亚洲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追问:

为什么会这样分布?

生:

读雅库克茨与孟买年各月气温图,分析两地气温差异大的原因。

(引导学生从纬度、大陆性气候、季风气候方面去分析)

生:

因为雅库克茨纬度高,气温低,距海远,大陆性强,冬季气温更低。

而孟买纬度低,气温高。

所以,两地冬季温差大。

生:

读哈尔滨与乌兰巴托年各月降水量图,分析两地降水差异大的原因。

(引导学生从季风气候、大陆性气候和距海远近方面去分析)

生:

哈尔滨距海近,受季风影响大,降水较多。

乌兰巴托距海远,大陆性强,降水较少。

师生共同总结:

由于以上原因,导致各地气温、降水差异大,所以气候复杂多样。

2、季风气候显著

师:

亚洲哪些地方分布着季风气候?

生指图回答:

亚洲东部、中南半岛和南亚大部。

师:

亚洲东部分布的是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中南半岛和南亚大部分布的是热带季风气候。

3、季风区的水旱灾害

生:

阅读《被淹没的土地》

师:

引导学生分析季风强弱与水旱灾害的关系

学生活动:

读非洲气候图说明其分布特点。

呈带状南北对称分布。

师生活动:

师:

前面我们学习了亚洲的气候,现在我们来把学习的内容落实在图上。

发给学生:

亚洲气候填充图一张。

师:

让学生分别独立填写。

师:

巡视学生填图,最后学生对所填的内容加以修改、更正。

小结:

点名请学生回顾本节内容。

师:

补充、概括本节主要内容。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第一节亚洲的自然环境

一、世界第一大洲

1、亚洲的位置和范围

2、亚洲的洲界

3、亚洲的分区

二、地形和河流

1、地势特征

2、主要地形分布

3、主要河流

三、复杂的气候

1、气候复杂多样

2、季风气候显著

3、季风区的水旱

 

第五章认识大洲

第二节亚洲的人文环境(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世界和亚洲人口总数、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

(2)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净增加数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计算,了解世界和亚洲人口总数、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与学活动,使学生在考察、游戏、问题解决、反思的过程中感悟到亚洲人口对资源和环境所产生的压力。

二、教学重点

“人口最多的大洲”

三、教学难点

理解众多的人口对资源和环境所造成的压力

四、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填图活动法、讨论归纳法等相互结合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

(1)亚洲的地形有何特点?

(2)地形如何制约河流的流向?

(3)亚洲的气候具有什么特征?

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之下,亚洲的人们怎样生活呢?

显示:

亚洲不同地区民族服饰

猜一猜:

根据第一节所学习的亚洲自然环境的特征猜一猜它们分别分布在亚洲的哪些区域?

讲解:

服饰为单一薄裙———分布在亚洲南部、东南部的热带地区;服饰为白色裹物———分布在太阳辐射强烈的西亚地区;服饰为各式长袍—分布在气温年较差大内陆地区(上身袖管穿脱方便);服饰为皮衣皮靴———分布在寒冷的亚洲北部。

小结很显然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自然环境深深地影响着人文环境。

解说:

人文环境常指人口、经济、城市、建筑、文化、艺术、风俗习惯等。

承转: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亚洲的人口情况,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有关人口的一些情况,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从哪些方面来了解人口状况的?

比如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和死亡率有什么关系?

人口密度是怎么计算的?

世界上哪些地区人口特别稠密?

读图:

P12图A“亚洲人口分布图”了解亚洲人口的分布规律。

提问:

(1)2000年世界总人口数是多少?

(60.55亿);

(2)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人口总数是多少?

(12.95亿);(3)目前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几个?

(11个,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俄罗斯、孟加拉国、日本、尼日利亚、墨西哥)其中亚洲有几个?

(6个)分别是哪些国家?

(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

板书:

一、亚洲——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讨论:

分组讨论亚洲的这些国家人口为什么这么多?

(从气候、地形、历史、经济角度分析)

讨论:

亚洲这么多人口对资源和环境会产生什么影响?

展示材料:

人口拥挤、开垦山坡、水土流失、庄稼枯萎等。

小结:

人口过多会导致资源不够用,从而又转化为对环境产生很大的压力,甚至对环境产生破坏作用,还会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人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同时又是资源的消费者,只有处理好这两者的辨证关系,人类社会才会顺利进步。

(即要理解“两只手”和“一只口”的关系) 

活动:

以“亚洲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席”的身份,组织小组讨论对亚洲人口发展的建议,站在全球角度,体验人口问题的紧迫性,并推选代表发言。

教学反思:

教师点评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投入程度、合作态度、探索精神等,引导学生从本节课的学习中质疑,将学生的问题整合到分析地域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中,为激励学生课外探究和下节课学习做好铺垫.

学生回顾本节课学得最好的过程、最喜欢的环节和收获最大是什么?

学生自由质疑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在不同程度上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信心.

 

第五章认识大洲

第二节亚洲的人文环境(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1)读图说出世界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的分布及形成原因;

(2)使学生知道各地区的文化都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民族风俗有密切的联系;(3)知道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并理解不平衡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使学生了解到亚洲多样的地域文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2)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

(1)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的分布及形成原因;

(2)地域文化差异的自然条件和民族风俗;(3)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

(1)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的分布及形成原因;

(2)地域文化差异的自然条件和民族风俗;(3)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原因。

四、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填图活动法、讨论归纳法、等相互结合

五、教学过程

阅读材料:

“亚洲的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

提问:

亚洲有哪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

回答:

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两河流域)地区。

提问:

这三个地区在地理位置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读图:

分析三地区气温、降水、地形和土壤,进而说明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

小结:

都位于北半球温带的南部、亚热带和热带的北部,也就是既没有过于寒冷的地区,也没有过于炎热的地区;从降水来看,既没有极度干旱的沙漠地区,也没有极度湿润的雨林地区;从地形来看都位于大江大河的冲积平原上,而且土壤肥沃。

提问:

这一切都是巧合吗?

说明了什么?

回答:

不是,说明人类的文明同自然环境是密切相关的。

讲述:

我们出去旅游都喜欢参观各地名胜古迹,下面老师带大家到亚洲各地转一转。

展示:

图片

提问:

我们参观了哪些名胜古迹?

回答:

中国的长城、故宫、兵马俑、天坛;古巴比伦古城;柬埔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