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前言部分.docx
《版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前言部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前言部分.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前言部分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前言部分
(2012-10-3113:
48:
02)
标签: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解
前言部分
杂谈
分类:
课标
把握课标精神提升教学品质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小学部分)
高阳县教研室
如何看待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是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对老师来说,有了课标,教什么,怎样教,学生培养起码达到什么水平,也就有依据,做到心中有数。
课标结构图
内容
2011版了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与内容
二、学段目标与内容
第三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附录
附录1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
附录2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附录3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附录4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
附录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语文课程在义务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承担着重要的教育任务(提高素养,打好三个基础)
二、语文课程的性质
(一)“课程性质”的表述: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1)对“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的理解说明这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必须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
(2)说明这门课程具有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
“语言文字”含义清晰——
•语言:
是由语音和语义结合、词汇和语法所构成的符号系统。
•文字:
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
言语、文章、文学、文化都是由语言文字及其各种组合方式构建而成。
——在这门课程里,学生要学习的不只是“语言”和“文字”,而是“语言文字的运用”
——需要掌握一定量的字和词,包括它们的读音、含义、字形、结构、用法
——需要掌握一定量由字词构成的言语运用范例,通过它们熟悉语言文字及其“作品”的构成方式,掌握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从而学会根据表达目的、对象和语境的特点获取信息和表达交流的技巧。
关于“理解”和“运用”。
“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中的“理解”和“运用”是两个密切联系、有机统一的概念,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
“理解”是“运用”的基础,没有“理解”,“运用”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反过来,“理解”只有在“运用”中才能真正形成,离开了“运用”,“理解”就可能浅表化,甚至误入歧途。
一句话,理解是为了运用,运用是最好的理解。
“语言文字运用”包含哪些内容?
课程标准“前言”中说:
“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也就是说,“语言文字运用”既包含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实用性语言文字运用活动,也包含运用语言文字的文学活动。
例如,听取某个方面的消息报道或演讲,阅读某个产品的使用说明或某个课题的研究报告,向别人表达生活上的要求,讲述学习或工作中的建议,陈述自己的意图,等等。
学生要学习的是,如何通过语言文字准确、熟练地从别人的语言材料中获取信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行交流沟通。
文学的阅读、创作和评论,也是“语言文字运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实践性课标·课程基本理念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开设语文课程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或者说“驾驭”语言文字这种工具。
是要通过运用语言文字的范例和实践,学习如何在生活中、在本课程和其他课程的学习中,以及将来在各种不同工作领域里,运用好语言文字。
☆综合性
语言文字,可以作为一种媒介,人们通过它来认识世界,交流对世界的认识;语言文字本身,也可以是一种认识、探究的对象;语言文字还有可能被人当作一种游戏、赏玩的对象。
语文课程包含语言、文字、文章、文学、文化等多种因素,语言材料涉及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多方面内容。
语文课程曾被分成《汉语》和《文学》两门课
语言属于科学,文学属于艺术,后来把两门课和在语文一门课程里,这也体现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
☆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课标·教学建议
——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
→教师要善于整合教学内容,打通听说读写,着力提高语文实践活动质量。
(二)语文课程的基本任务与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三)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表现是使学生能运用语言文字这一工具,顺利投入听说读写的活动。
工具性的基本精神是使学生基本掌握语言文字的工具,初步具备正确运用汉语言文字的能力。
人文性教育史着眼于发展学生人文精神的教育,以文化“影响”“化育”学生,并努力满足学生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和帮助学生发展个性和能动性。
统一指语言文字这种工具始终负载着人文内涵,语文课程的实施应将思想情感的教育融入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过程。
三、课程基本理念
语文课程改革的理念,就是指“语文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和实施策略”
语文课程的四大理念呈现出以下的逻辑:
语文教育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前提是“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策略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保障是“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目的)
第一段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必须使全体学生都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的意思,语文课程的阶段特征——九年义务教育;面向的对象——全体学生;目的——基本的语文素养;
第二段简要概括“语文素养”的内容
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语言积累,语感,思维能力,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审美情趣、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语文知识是基础,语文能力为核心。
获得这种“修养、能力”的途径——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前提)
第一段(丰富的人文内涵)要发挥好语文课程的对学生思想情感的熏陶作用。
课程内容价值取向——继承和发扬“两个传统”(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
不是在语文学习过程之外另加一项内容,而是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将思想情感的教育,渗透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之中,融入到课程实施的方方面面
不能采取说教的方式,而是应该精心选择阅读、表达的内容,通过“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方式,与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
第二段:
(语文教育有很强的实践性)认识到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培养学生语文实践的能力就一定要让学生亲身参加语文实践。
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等的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学习的有效途径是多读、多写、多积累.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的能力(从听、说、读、写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认识到了,让学生多读、多写、多积累,是语文学习的根本。
“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
第三段:
在语文教学中要遵守利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
善于利用汉语言文字自身的特点(六书:
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汉字一字一形,数量多,多音多义字多,形近字多,汉字教学要注意辨析。
在识字教学、中我们适当用写字理渗透字理效果,汉字多易混淆,所以在识字写字教学中要注意辨析,辨析多音字,同音字,形声字,才不会写错用错。
比如汉字是表意文字数量巨大,一本新华字典就收字13000多个字,康熙字典收字六七万个还买有收全。
数量巨大,一字一形,汉字构字有六书。
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
语文教学特别是识字教学就要利用构字特点,特别是象形、会意、形声,用这些特点来进行汉字教学识字教学,往往事半功倍。
所以在识字教学中我们适当用写字理渗透字理效果好,汉字多易混淆,所以在识字写字教学中要注意辨析,辨析多音字,同音字,形声字,才不会写错用错。
比如,汉语词汇没有词形的变化,汉语词汇量大。
怎么办,在词组教学中要加强对词语的理解、积累、辨析、运用的教学。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解读: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
(基础)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途径)
探究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
(目的)
第一段“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这是自主学习的一些具体做法。
第二段综合性学习的内涵——“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意义。
综合性学习既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又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应该积极提倡。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第一段的结尾“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这里用了当前语文课程的核心概念“语文素养”和“养成”,修订后,突出了当前语文课程实施的基本模式:
“素养----养成”。
四、课程设计思路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就是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语文课程中的渗透。
主要内容是社会主义的理想,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要热爱自己的祖国,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还有社会主义的荣辱观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这些都体现了核心价值观。
今后语文教学要加强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还有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无论是将来阅读的文本的内容,还是练习积累方面的内容,我们都要更多的体现中华优秀文化。
);
2、语文课程的方向(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运用规律)
3、设计思路(四个学段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五个板块:
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四个实施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分享:
2
喜欢
阅读(69)┊评论(0)┊收藏
(1)┊XX┊喜欢▼┊打印┊举报
已投稿到:
排行榜
圈子
前一篇:
[转载]9月10日教师节快乐!
9月14日教师们“莲池书院”娱乐
后一篇: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之总目标及学段目标之识字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