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现象复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69241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29.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声现象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声现象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声现象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声现象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声现象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声现象复习.docx

《声现象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声现象复习.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声现象复习.docx

声现象复习

“声现象”复习提纲

山东省东营市中国石油大学附属中学 王培强

  【知识网】

 

 

  【物理方法】

 

  1.转换法:

声源的振动难以观察可通过实验转换为纸屑的跳动、水花的飞溅、乒乓球跳动等易观察的现象。

 

  2.理想实验法:

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的实验,运用理想化处理推理出结论。

 

  【易错问题】

 

  1.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而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

 

  2.声音的响度与音调的区别。

 

  3.噪声控制的途径。

 

  4.超声波与次声波。

 

  5.声音响度的单位分贝与振动频率单位Hz。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 课本P12图1.1-1说明:

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练习】

 

  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HZ—20000HZ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

 

  ③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

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

 

  【练习】

 

  ①P1.1-4小实验可得结论: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练习】

 

  ①有一段钢管里面盛有水,长为L,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听到3次声音。

 

  ②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冒烟时记时。

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晚0.29s(当时空气15℃)。

 

  ③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ABD)

 

  A.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

 

  B.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

 

  C.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

 

  D.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应用:

应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

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声音的三个特征

 

  1.音调:

声音的高低。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

划的快音调高,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

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调高。

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频率单位Hz。

 

  【练习】

 

  蜜蜂飞行能凭听觉发现,为什么蝴蝶飞行我们听不见?

蜜蜂翅膀振动发声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蝴蝶振动频率不在听觉范围内。

 

  2.响度:

声音的强弱。

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距离的远近有关。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

减小声音的发散。

 

  【练习】

 

  

(1)男低音歌手放声歌唱,女高音为他轻声伴唱:

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男低音音调低响度大。

 

  

(2)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跳动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音叉声音越响溅起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响振动越大。

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

⑴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⑵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音色:

由物体本身决定。

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4.区分乐音三要素:

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练习】

 

  鼓皮绷得越紧,振动得越____,音调就越_____。

击鼓的力量越大,鼓皮振动幅度越___,声音的响度就越____。

长而粗的弦发声的音调_____,短而细的弦发声的音调_____,绷紧的弦发声的音调____,绷的松的弦发声的音调_____。

弦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______管乐器吹奏时_________振动发声,长的空气柱产生的声音的音调_____,短的空气柱产生的声音的音调______。

 

  三、噪声

 

  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

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物体做无规则的振动产生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响度的单位:

分贝(dB)。

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4.减弱噪声的方法:

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四、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的听觉频率范围:

20HZ-20000HZ。

 

  2.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

蝙蝠、海豚、声纳、B超、超声波金属探伤仪。

 

  3.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

地震、火山喷发、台风、海啸。

 

  五、声音能传递信息

 

  1.蝙蝠利用超声波捕食;2.医生利用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情况;3.声纳探测海底深度、鱼群等;4.利用B超机诊断病情。

 

  声波传递能量:

1.声波吹灭蜡烛;2.超声波清洗钟表;3.超声波去除结石。

 

  六、骨传导、双耳效应

 

  1.人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_______,经_______________传给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2.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传导方式叫_________。

人耳是利用_________来准确判断发声体的位置的,堵住一只耳朵,只用一只耳朵听声音,_____准确判断发声体的位置。

《声、光现象》中考专题复习

江苏省丰县广宇学校 刘庆贺

第一部分 声现象

 

  一、知识网络

 

 

  二、本期视点

 

  声现象的知识一般不难,考点主要集中在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速及简单计算、乐音的特征、超声波次声波及应用、减弱和控制噪声的方法等内容。

主要考查学生对概念规律的识记理解,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的能力。

其中噪声污染、超声波及次声波是课标中考的热点问题,值得关注。

 

  三、学以致用

 

  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振动发出声音的声音都能被人听到(如超声和次声)。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播声音。

真空里什么物质都没有,因此不能传声。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大,液体次之,气体中最小。

通常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使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

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s以上。

低于0.1s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音只能使原声加强。

利用回声可测海水深度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

 

  例1 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小明同学做了以下小结,请你在横线上为小明填上空缺。

 

  

(1)悠扬的笛声是空气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

 

  

(2)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3)在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振动;大于;真空不能传声

 

  2、乐音的三要素: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特色不同,叫音色。

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不同的人讲话声音的音色不同,同一个人感冒时与正常时声音的音色不同。

 

  例2 如图1,小白兔能分辨出门外不是自己的外婆,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以上答案都不对

 

  答案:

C

 

  3、噪声及减弱途径: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噪声减弱的途径:

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

 

  例3 如图2所示,为了使道路交通更加通畅,厦门市几条主干道架设了高架道路,高架道路的路面铺设“海绵”沥青,部分路段两侧设有高3m左右的透明板墙,铺设“海绵”沥青和安装这些板墙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车辆行驶安全

 

  B.减小车辆噪声污染

 

  C.增加高架道路美观

 

  D.阻止车辆废气外泄

 

  4、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通常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为20HZ~20000HZ。

频率低于20HZ的是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是超声波。

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都听不见。

 

  例4 有一种电子牙刷,如图3所示,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

关于电子牙刷,正确的说法是(   )

 

 

  A.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答案:

D

 

  

 

第二部分 光现象

 

  一、知识网络

 

 

  二、本期视点

 

  研究近年各地中考光学题,考查内容主要集中在光的颜色和色散(探究实验、红外线、紫外线)、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现象)、光的反射与折射(科学探究、作图、现象解释)、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其应用、探究实验)、凸透镜成像(探究实验、规律的应用)、望远镜与显微镜等内容上。

其中光的色散、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眼睛视力问题、光污染等是中考的热点问题。

试题在注重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主要考查学生运用相关光学知识分析、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

光学作图历来是中考的热点问题。

光学类科学探究题,大多以基本光学规律(如光的反射规律、平面镜成像规律、折射规律及凸透镜成像规律等)为背景,在课本探究实验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本部分内容中,一些物理概念容易混淆,如:

影和像、实像和虚像、凸透镜成像的各种情况及应用等,应仔细体会。

 

  三、学以致用

 

  1、光的色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