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白花中学高三抽考历史.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86899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8.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白花中学高三抽考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四川白花中学高三抽考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四川白花中学高三抽考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四川白花中学高三抽考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四川白花中学高三抽考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白花中学高三抽考历史.docx

《四川白花中学高三抽考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白花中学高三抽考历史.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白花中学高三抽考历史.docx

四川白花中学高三抽考历史

四川白花中学2019年高三12月抽考-历史

历史试题

〔考试范围:

世界古代史、中国史;总分值:

100分;考试时间:

50分钟〕

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一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题,每题2分,共48分。

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答案请填涂在答题卡上〕

1、有论者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从“封建政治”到“郡县政治”实质上反映的政治演化趋势是

A、从分封制到郡县制

B、从诸侯分裂割据到国家统一

C、从世卿世禄制度到科举取士制度

D、从宗法血缘政治到中央集权官僚政治

2、“昔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诗词中提到的四位皇帝都曾经

A、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B、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C、吸取农民起义教训,休养生息D、抑制土地兼并,戒奢从俭

3、《世界文明史》说:

“后来,〔罗马〕立法机关所通过的法律,法官们所制定的法律、皇帝所颁布的法律如此之多,以致最有学问的法律家也常常被难住了。

”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

A、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法律不断制定B、维系帝国统治,万民法的颁布

C、统治范围扩大、罗马法不断充实D、罗马帝国建立,开始以法治国

4、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说“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这一论述

说明了罗马法学的不成熟

表达了人类自然平等的法律观念

为近代西方法治奠定基础

提出人治优于法制的思想

A、

B、

C、

D、

5、大河文明、草原文明与海洋文明的碰撞和交融,推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不同文明的碰撞和交融中发生过不少值得深思的故事。

下面的人物或事件,与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的交融有关的是①修建长城②陶片放逐法③开通丝绸之路④麦哲伦远航

A、③④B、②④C、①③D、①④

6、“壬寅立约后,朝野上下,一切如故,初未闻外患而有所变革也。

”结合所学

知识判断,这里的“壬寅立约”应指

A、1842年,《南京条约》B、1860年,《北京条约》

C、1895年,《马关条约》D、1901年,《辛丑条约》

7.某班小组讨论“为什么说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

讨论结

果出现以下四种理由,你认为最恰当的理由应该是因为太平天国运动()

A、是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的最高峰B、规模大、时间长、影响深远

C、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D、担负了反侵略反封建的任务

8、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转折点,1919年前后的上海见证了这一伟大历史转折。

关于五四前后上海的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B、五四运动后期的中心城市

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D、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地

9、图8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曲折发展图,其中,第2、第3阶段发展较快。

其发展较快的相似原因是

①政府实行有利于工业发展的政策

②列强加紧对华资本输出,自然经

济进一步解体

③欧洲主要国家暂时放松对华侵略

④社会上实业救国热潮的推动

A、①④B、②④

C、①③D、②③

10、美国的一位历史学家说:

“共产党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

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这时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

”这位历史学家所说的“新的革命策略”是指

A、工农武装割据B、进行城市武装暴动

C、建立敌后根据地D、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了下图所示的三次建交高峰。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直接推动第二次建交高峰的主要因素包括

图2

①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②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③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权利④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977年,恢复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制度

1978年,《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979年,《人民日报》发表元旦社论《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

1980年,中共中央恢复刘少奇的名誉,党史上最大的冤案得以平反

12、如果为以下一组大事记设计一个研究主题,最合适的是

A、拨乱反正走向深入B、政治文明取得进步

C、民主法制建设加快D、改革开放逐步展开

班级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答题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第二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答案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13、〔28分〕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1911年11月22日,重庆革命党人与起义新军结合,夺取了清廷在重庆的地方政权,宣布成立蜀军政府。

重庆辛亥革命可谓“一次成功,兵不血刃”。

美国人石约翰曾说:

“1911年的辛亥革命的突出特点也许就是表现为惊人的不流血的事件。

”有学者认为在辛亥年革命中双方将士死亡总数为数万人,平民丧生之人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重庆的辛亥革命,很好地诠释了这次“微流血”革命。

〔农历辛亥年岁末为公历1912年2月17日〕

〔1〕据材料一说明辛亥年革命“微流血”的内涵,〔2分〕试结合武昌起义后的革命进程,对这一特点进行阐释。

〔4分〕

材料二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政治状况

中国

清朝〔1644—1912〕;中华民国〔1912—1949〕

日本

明治天皇〔1868—1912在位〕;大正天皇〔1912—1926在位〕

土耳其

奥斯曼帝国〔14世纪—1922〕;土耳其共和国〔1923—〕

伊朗

卡扎尔王朝〔1796—1925〕;巴列维王朝〔1925—1979〕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指出:

“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

〔2〕材料二中的图表信息凸显出辛亥革命哪一伟大历史功绩?

〔4分〕徐中约指出的问题在民国初年有什么表现?

〔4分〕你认为这一问题的产生与辛亥年“微流血”革命又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2分〕

材料三1924年1月,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回顾总结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

“曾几何时,已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

此种妥协,实质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

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

夫当时代表反革命的专制阶级实为袁世凯。

其所挟持之势力初非甚强,而革命党人乃不能胜之者,那么为当时欲竭力避免国内战争之延长,且尚未能获一有组织、有纪律、能了解本身之职任与目的之政党故也,……夫袁世凯者,北洋军阀之首领,时与列强相勾结,一切反革命的专制阶级如武人官僚辈,皆依附之以求生存;而革命党人乃以政权让渡于彼,其致失败,又何待言?

〔3〕据材料三,从革命党人的角度,孙中山在哪几个方面分析了1912年“让渡政权于袁世凯”的原因?

〔6分〕

〔4〕结合所学知识,1924年1月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怎样的政策方针?

〔4分〕这表达出孙中山怎样的斗争精神?

〔2分〕

14、〔11分〕自古以来,各国发展中出现过多种各具特色的政治模式。

读下面的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请回答:

〔1〕〔4分〕指出材料一中的政治模式各是什么?

材料二新中国60年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

改革开放前30年的民主建设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搭建了基本的制度框架,后30年我们在民主政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在前30年民主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和前30年奠定的民主制度框架内取得的。

没有前30年的民主存量,就不可能有后30年的民主增量。

——俞可平《60年来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2〕〔7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前30年搭建的“基本的制度框架”有哪些?

〔3分〕改革开放后30年实现的“民主增量”又有哪些?

〔4分〕

15.〔13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王安石〕向皇帝保证任用熟于“理财”的人就能确保“民不加赋而国用饶”。

司马光……认为,“理财”非古代的政府所为。

政府应该确保它的政策不会妨碍人民使自己富裕起来。

税收只是为了让政府能维持秩序。

青苗钱破坏了富人必要的社会职能。

  ――〔美〕包弼德《斯文:

唐宋思想的转型》

材料二 王安石变法……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他更多地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想尽量用经济的办法管理国家财政,反映了宋代商品货币在社会生活中的活跃,也证明王安石的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

             ――邓克垚《世界文明史》

〔1〕在材料一中司马光与王安石围绕什么问题而进行了激烈争论?

结合我们所学知识,

分析这一争论的实质,并指出变法触动了哪部分群体的既得利益。

〔6分〕

〔2〕王安石变法的哪些措施中确保“民不加赋而国用饶”?

〔3分〕王安石变法重视商品货币作用的原因有哪些?

〔4分〕

白花中学2018届高三第四次〔十二月〕月考

历史试题〔教师版〕

〔考试范围:

世界古代史、中国史;总分值:

100分;考试时间:

90分钟〕

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一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题,每题2分,共48分。

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答案请填涂在答题卡上〕

1、有论者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从“封建政治”到“郡县政治”实质上反映的政治演化趋势是

A、从分封制到郡县制

B、从诸侯分裂割据到国家统一

C、从世卿世禄制度到科举取士制度

D、从宗法血缘政治到中央集权官僚政治

2、“昔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诗词中提到的四位皇帝都曾经

A、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B、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C、吸取农民起义教训,休养生息D、抑制土地兼并,戒奢从俭

3、《世界文明史》说:

“后来,〔罗马〕立法机关所通过的法律,法官们所制定的法律、皇帝所颁布的法律如此之多,以致最有学问的法律家也常常被难住了。

”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

A、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法律不断制定B、维系帝国统治,万民法的颁布

C、统治范围扩大、罗马法不断充实D、罗马帝国建立,开始以法治国

4、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说“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这一论述

说明了罗马法学的不成熟

表达了人类自然平等的法律观念

为近代西方法治奠定基础

提出人治优于法制的思想

A、

B、

C、

D、

5、大河文明、草原文明与海洋文明的碰撞和交融,推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不同文明的碰撞和交融中发生过不少值得深思的故事。

下面的人物或事件,与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的交融有关的是①修建长城②陶片放逐法③开通丝绸之路④麦哲伦远航

A、③④B、②④C、①③D、①④

6、“壬寅立约后,朝野上下,一切如故,初未闻外患而有所变革也。

”结合所学

知识判断,这里的“壬寅立约”应指

A、1842年,《南京条约》B、1860年,《北京条约》

C、1895年,《马关条约》D、1901年,《辛丑条约》

7.某班小组讨论“为什么说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

讨论结

果出现以下四种理由,你认为最恰当的理由应该是因为太平天国运动()

A、是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的最高峰B、规模大、时间长、影响深远

C、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D、担负了反侵略反封建的任务

8、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转折点,1919年前后的上海见证了这一伟大历史转折。

关于五四前后上海的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