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尺幅间详略见斑斓.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686623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生尺幅间详略见斑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生尺幅间详略见斑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生尺幅间详略见斑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生尺幅间详略见斑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生尺幅间详略见斑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生尺幅间详略见斑斓.docx

《人生尺幅间详略见斑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生尺幅间详略见斑斓.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生尺幅间详略见斑斓.docx

人生尺幅间详略见斑斓

人生尺幅间详略见斑斓

——谈《张衡传》的构思艺术

刘啸

《张衡传》以短短的五六百言勾画张衡一生事迹,且又在他人生最光辉处工笔点染,不吝文字,足见其高超的构思艺术,非丹青妙手,不能为之。

双线齐驱,脉络分明是本文构思上的一大特色。

凡人物传记,大都以时间的延续作为叙事线索,本文沿用了这一传统叙事手段,将张衡一生主要事迹和活动置于永元中——顺帝初——阳嘉元年——永和初这一历史背景中,既展现了历史的风云变幻,又突出了先贤的丰功伟绩。

本文还有一条线索,即张衡所居官职迁徙,它作为时间线索的补充,合乎情理。

从文章看,张衡一生主要有两个官职,一为太史令,一为河间相。

做太史令,张衡施展了科学才华,做河间相,张衡发挥出政治才干。

可见,张衡的功绩与他居官不无关系。

文章抓住历史时间的流程和张衡的居官迁徙这两条线索,使之并驾齐驱,相辅相成,简介分明地勾勒出了张衡完整而立体的历史面貌。

详略有致,重点突出是本文构思上的又一大特色。

写人记事,最忌平铺直叙。

本文既记述了张衡一生主要事迹和活动,又抓住重点,详写候风地动仪的发明创造,浓彩重墨,光芒四射。

张衡的事迹和活动集中在文学、科技和居官三个方面。

记述科学创造是文章的重点部分,而候风地动仪一节更是重中之重,大约占据了全文三分之一的文字。

这段文字先介绍候风地动仪的构造,包括制作材料、仪器外形、外表装饰、内部构件和原理功能,用笔详尽,如在眼前。

接着记述一件围绕候风地动仪发生的史事,以佐证这一仪器的准确奇妙。

从作者不厌其烦的描述中,以及“牙机巧制”“合契若神”“皆服其妙”的赞叹中,读者不难感觉到候风地动仪的横空出世,也感觉到张衡在历史上闪耀的光芒。

候风地动仪的发明制作,在中国科技史乃至世界科技史上都占有崇高地位,确实值得大书特书。

阅读此文,我们不仅领略了张衡一生的风采和功绩,也得到了文章艺术美的熏陶。

《新课程报》2007.4.24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我的教学故事

  一直以来,生物课都是从高二开始上,但从新课改开始,学校的生物课就从高一开始。

走进高一新生的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有较大的改变。

  

  高一生物教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教材内容简单,研究的问题大多是单一对象、理论性的简单问题,易于学生接受;高一生物教学以直观教学为主,知识的获得是建立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之上;高中生物教学则是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涉及研究对象(可能是几个相关联的对象)多个状态、多个过程、动态的复杂问题,学生接受难度大。

高考主要是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教学要求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学生推理和判断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学生的难度就大了。

  

  所以教学中要搞好初、高中生物教学的衔接

  

  1.高中生物教师要了解初中生物教学方法和教材结构,知道初中学生学过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水平以及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根据高中生物教材和学生状况分析、研究高一教学难点,设置合理的教学层次、实施适当的教学方法,降低“台阶”,保护学生生物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学好高中生物的信心。

  

  2.教学中要坚持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原则。

  

  3.讲清讲透生物概念和规律,使学生掌握完整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生物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要努力创造条件,建立鲜明的生物情景,引导学生经过自己充分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从直观的感知进入到抽象的深层理解,把它们准确、鲜明、深刻地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尽量避免似懂非懂“烧夹生饭”。

  

  4.要重视生物思想的建立与生物方法的训练

  

  5.要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与能力。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其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养成先预习再听课,先复习再作业,及时归纳作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总之,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顺应学生思维的发展规律,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坚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方能顺利的完成高二生物学任务。

 

我的教学故事:

“快乐的语文”【节选】

文章作者:

刘红 来源:

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11.6 2011-8-3016:

56:

21

   刘红:

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青年教师研究中心委员,江苏省教育学会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会员,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现任南京市夫子庙小学副校长。

致力于“追求乐学境界”的实践与探索,形成了“扎实、激情、智慧”的教学风格。

多次在省市进行公开教学,并被邀请到浙江、甘肃、云南、新疆等地进行教学示范及专题教学讲座。

在《中国教育报》《中小学教师培训》《语文教学通讯》《江苏教学》等国家及省级教育刊物上发表数十篇论文。

参与编撰了《自主教学初探》《走进自主探究》《语文学习心理》《语文新参考——小学语文名篇赏析及教学建议》等书。

为中央电教馆、江苏省电教馆拍摄并正式出版了《特级教师语文教学辅导讲座》《名师观摩教学课例》等。

   一直以来,都喜欢写点什么。

教学中的点滴故事、瞬间感动,成长路上进步的喜悦与失败的痛苦,生活中的渴望和幸福,都可以伴随文字,化作人生的记忆,镌刻在灿烂的生命里。

   这样的文字,或许就是一幅水墨,清清淡淡,不华丽,不炫目,但意蕴会慢慢地渗进你心里,留在那儿,轻轻柔柔地占据着,让你拥有着;

   这样的文字,或许就是一曲小调,悠悠婉婉,不恢弘,不昂扬,但清新、自然,真切地发自心底,溢了出来,快快乐乐地吟唱着,是你的世界,你的歌。

   羡慕、敬佩很多专家,洋洋洒洒的著作,深邃的思想、灵动的智慧,让我们受益。

我是老师,一名普通的小学语文老师。

我没有那样的大气、睿智,但我在意每天的读书学习,在意每节课的认真教学,在意经常地追问与思考。

所以,我用我浅白的文字,零零碎碎地记录下了我的故事、我的感悟。

   喜欢这样的“写”,正如此刻,静静地敲打下这些文字,小调悠然,水墨跃然,真是快乐的语文、惬意的享受呀!

   阳光特别暖,让你不由得深吸一口气,从心底里涌出:

春天来了!

   开学了,新的学期。

   走进教室,满满的56个孩子,一眼看过去:

调皮的任天昕似乎没怎么长个儿,机灵的小丫头汤子睿居然戴上了眼镜,憨厚的张家瑞脸更圆了,挺有个性的季正尧正低头捣鼓着什么……一个寒假,没有给他们讲课,没有批改他们的作业,也没有听他们叽叽喳喳的小报告,是少操了很多心,但也真的寂寞了不少。

天生就是当老师的命,喜欢被孩子们簇拥、仰视,渴望孩子们能成为我最优秀的作品,骄傲、幸福,会让我从梦中笑醒。

   已经给自己定下了规矩,新学期,一定要有新气象。

心中装着儿童,真的尽最大努力走近每一个孩子,了解他们,关心他们,鼓励他们。

坚决不浮躁,不暴躁,判断他们的能力,相信他们的潜力,给他们最适切的教育,给他们快乐的语文学习生活和难忘的童年记忆。

我必须做到,我能做到。

   我笑了,这是发自内心的笑,孩子们也都冲我乐呵着。

   上课了,我很关注张瀛。

开学前,她母亲特地来找过我,他们夫妻婚姻出了些问题,孩子现在跟着母亲住,情绪非常低落,曾一度发展到居然不想来上学了。

难怪,总觉得这个小姑娘在三年级变化了很多,内向了,不太爱说话了,对表扬、批评无所谓了。

听着张瀛妈妈的诉说,陪着她抹眼泪,不仅是女人同情女人,作为母亲,更觉得心痛。

原来,小姑娘这样敏感:

去电影院看电影,会环顾四周数一数,告诉妈妈有多少对是全家来观看的,有多少对和他们一样只有妈妈陪着的;妈妈解释了爸爸不回来的原因,一定要打个电话向爸爸求证,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会反问妈妈“人到底应不应该撒谎”;向妈妈倾诉对“喜欢”与“爱”的理解,“喜欢”是看见变天了,担心小张瀛会不会被雨淋着,“爱”是看见变天了,会立刻去为小张瀛送伞,妈妈爱小张瀛,爸爸只是有些喜欢……我告诉张瀛妈妈,放心吧,下学期,我会更关心她,会让她觉得自己很重要,在学校很快乐。

这堂课,我请张瀛发言了三次,每次都大声地夸奖她:

“新学期,张瀛表现太棒了,发言这么积极,真让我们喜欢!

”下课前的小结中,我表扬了很多同学:

“刘老师要送给大家的新年礼物是三本书,刘老师可是编委哟!

该送给谁呢?

”望着孩子们兴奋的表情,坐得笔直的身子,我说:

“三本,只能先给这节课表现最突出的同学。

谁呢?

”全班孩子齐声回答:

“张瀛!

”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我走到张瀛跟前,把书放在她的桌上,摸摸她的头,轻声地对她耳语:

“真好!

”她脸红了,笑了!

今天,小姑娘是快乐的。

   课后,我找来了朱旭之。

学期结束前和她爸爸的交流,让我反省了很多,教育要能够等待、停留,要从容地、真诚地听一听儿童的心声,问一问儿童的诉求。

我告诉她我的想法,希望三(5)的每个孩子都能像她一样爱读经典,会背经典,能够有声有色地朗读。

我问她,有没有发现我们班读书有什么问题,你能帮我想想办法吗?

朱旭之很认真地帮我分析,哪个小朋友读书太快,哪个小朋友声音太低,如何配上动作会读得很生动。

我咨询她可否在班上成立一个读书俱乐部什么的,就请她负责,我做她的好朋友和坚强后盾,有问题共同商量。

“你看,行吗?

”我很认真地问她。

“可以啊,没有问题。

我们可以隔一天给同学们推荐一篇好文章读一读。

”她很高兴地说,“读一千字的文章可以吧?

”我笑了:

“可能长了点儿,你的水平很高,但要照顾到大家的水平。

我觉得开始短一些,精彩一些,吸引更多的同学加入到你的团队,大家一起做。

要不,你先选一篇,我帮你参谋参谋?

”“行!

”朱旭之爽快地答应了。

看到又一个孩子满足的笑脸,想想这个孩子就要为自己最喜欢、最得意的事情而快乐地忙碌,以此赢得同伴的夸赞与追随,或许从此就能美化她对学习、对童年的识记,多好啊!

   走在暖暖的校园里,丁紫蝶跑过来,扑在我的怀里,和往常一样,拦腰抱住我,“刘妈妈!

”不需要语言,我抱抱她,拍了拍。

她随即便又飞了出去,和小伙伴们在阳光下玩耍起来。

很热爱这样的滋味,被需要,被信赖。

   真不像二月的天气,怎么这么温暖,让我觉得浑身都是劲儿,有太多事儿想做,能做。

“莫春者,春服既成。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突然想到《论语》中孔子和他的弟子们谈志向时让孔子喟然叹曰的这句话。

“暮春三月,已经穿上春装的时节,约上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童子,一起到沂水边洗洗澡,到舞雩台吹吹风,一路唱着歌走回来。

”多曼妙的春天,多诱人的情境。

这是人生的境界,也是教育的境界。

在天地之美中,自然、自由、快乐地感受生命、体验成长。

我无法像孔子那样,把孩子们带进山水中“从游”,但我可以做到,使我和孩子们的心灵也像天地、明月般的真实、高洁、永恒,任何尘埃都不能够将其污染、遮蔽,在现今的教学场景中,创造大自然的“从游之乐”,和孩子们共同拥有欣赏美、追求美的生命情怀,享受一段暖暖的人生旅程。

   春天,真的来了。

   后记

   2月24日晚19:

20分,我收到了张瀛妈妈的短信:

“刘老师,谢谢你。

张瀛这两天开心得像过年,学习兴趣大涨,天天回来叽叽喳喳得像小鸟,和她爸话也多了,电话里不停地说在学校受表扬的事。

她爸也不好意思挂电话。

昨晚还在电话里背书给她爸听。

真的谢谢你的用心良苦。

谢谢!

   2月25日,批改张瀛的语文家庭作业,她写了一篇日记,题目是《开门红》:

“从开学的第一节语文课开始,我就受到了刘老师的表扬。

刘老师夸我的时候,我美滋滋的,都差点儿笑出声来。

刘老师的每一节课我都积极发言。

虽然有时讲得不对,但是,我还鼓着勇气发言。

没想到,刘老师送了我一本《我爱写作文》这本书。

我兴高采烈地跑回家告诉妈妈,妈妈听完后说:

‘真是开门红啊!

’我得意地说:

‘那是当然!

新年新气象嘛!

’我这次被老师表扬了,下次也要被老师表扬。

因为,只有自信才会有奇迹出现。

我要再接再厉,永远坚持下去,这样,我的知识和自信会往下延伸。

   2月23日上午第三节课间,朱旭之来到了办公室,一边比划着,一边对我说:

“刘老师,我想好了三个名字。

一是‘小荷俱乐部’,有诗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二是‘萤火虫俱乐部’,我们每一个同学就像是萤火虫,大家你发一点儿光,我发一点儿光,聚在一起,就越来越亮。

三就比较直白了,‘小状元俱乐部’。

您认为呢?

   还有什么比这更让我快乐、温暖的呢?

   儿童真的是有潜能的,儿童真的是需要激发的,关键是教师,你有这样的准备吗?

你用心做了吗?

你能坚持吗?

小手举起来

    语文课上,学习《雪儿》,讲述一个跌伤了腿在家休养的小女孩和捡到的一只受伤的信鸽相伴、别离的事儿。

“‘从此,我天天和雪儿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去看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这句话给你怎样的感受呢?

”这是课后的一个思考题,我问学生。

   稀稀拉拉地举手,绝大多数的孩子沉默着。

不赞同一个问题出来,小手如林,太容易给出答案,这份“活跃”会遮蔽思想的深刻;也不赞同只有寥寥几个举手回答,课堂是所有孩子的,他们应该自由、快乐地探索,而不是由优等生独霸着话语权。

最美的图景,是面对老师的问题,你可以感受到每一个孩子都在用心地思考,好像知道答案也似乎说不清楚。

几只小手最先自信地举起,接着又是几只,再几只。

老师耐心地、微笑地等待,巧妙地点拨了一下思考的方向,推着孩子向上跳一跳。

于是,一些孩子突然想明白了,脸上露出顿悟后的惊喜,激动地高高举手,嘴里嚷着“我知道了,我知道了”,带动得更多的孩子也兴奋起来……

   但是此刻,我的很多学生却沉默着。

   曾经听一位同事无奈、自嘲地讲过她们班上课的情形:

“没有人举手,个个都像傻子似的。

你就是问他,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时间长了,都习惯了,也不指望他们回答问题,自说自话吧,一节课上下来,累死了。

”我当时是非常诧异的,那才是四年级呀!

按照我们平时的观察,学生年级越高,越在意别人的评价,害怕出错丢了面子的心理,会使他们很谨慎地对待在众人面前表达观点,上课发言远不如低年级踊跃。

当然,也不绝对。

   如果是公开课,老师事前做了一些工作,用奖品或者是少做、不做作业来“诱惑”学生,鼓动学生积极发言,使课堂气氛活跃,自己的教学也就出彩。

甚至,教师会告诉学生,他们的数学老师就坐在教室后面,专门记录发言的同学,发言次数不等,奖品的档次也就不同。

如此这般,公开课上确实是小手如林。

一下课,也就有学生围着老师汇报自己的发言情况,请老师兑现奖励。

   如果是优秀的教师,很注重调动学生的兴趣,会精心设计一些符合学生需要又值得探讨的问题,诱导着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

教师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观察:

哪些孩子是因为走神儿没有听清楚问题而不能举手回答;哪些孩子是因为紧张而不敢举手、欲言又止;哪些孩子因为刚答错了很难为情而害怕再举手;哪些孩子总是不停地回答但常常脱口而出缺乏思考;哪些孩子根本就是想不明白、没学懂而真的无法举手……如此种种,教师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迅速做出判断,选择策略,一一点拨:

走到不够专注的孩子面前,摸摸头、轻拍小手或是用眼神善意地提醒;用鼓励的语言,从简单的问题开始,培养胆小孩子的自信;让全班孩子明白答错了很正常,一点儿不可笑,建立班级规则,要给回答错误的同学以微笑,并集体商讨正确的答案,共同进步;表扬发言踊跃的孩子,但希望他想好了再说,对他有思考、有见地的发言大力肯定;对课堂反映确实比较迟钝,接受能力有所欠缺的孩子,多一点儿关心、耐心,讲过的重点内容再请他说一说,不苛刻于回答得完整、精确……

   问题本身的价值,教师的教学艺术及对学生的态度,能够让孩子始终对课堂充满激情,快乐地举起手来,并在不断地发言中形成表达的习惯,提高表达的能力。

   我看轻“被举手”,我一直朝着优秀教师的方向去做。

“为什么现在发言的同学这么少呢?

”我提醒自己,冷静下来,听听孩子们是怎么说的。

   孩子们都低下了头。

他们显然知道,不积极发言不是一件好事情。

但是,要他们清晰地说出“为什么”,似乎又为难了他们。

三年级的孩子,教师可以用一些“选择题”帮助他们认识自己。

   “我可能知道一些原因,不知道猜得对不对。

请你做出选择,把你的答案交给我。

我只是想了解你们真实的想法,帮助你们做上课踊跃发言的好孩子。

”我报了几种答案:

没听清楚老师的问题(我刻意回避了“不专心”这样的字眼,怕学生防范,不说真话);害怕答错;实在不知道怎么回答;问题没什么意思,不想回答;其他原因。

   结果是这样的:

62%的学生害怕答错;15%的学生认为是没听清楚,各有10%左右的学生不知道怎么答,或是认为题目没什么意思。

   看来,三年级是个分水岭,教师要特别注意孩子心理的变化,赞扬、鼓励要更多一些,尤其是对女孩子和一些腼腆的男孩子。

   上课不专注的问题依然存在,有些孩子甚至愈发严重,它直接导致了课堂的效率。

培养专注的习惯刻不容缓。

   有些问题看似给学生很大的思考空间,如《雪儿》中让学生谈谈对句子的感受,但对有些孩子来说,因为没有掌握到品味语言的方法,反而不知道从何处思考,即使有所想法,但也就文字表面谈谈理解,缺乏联系实际往宽处、深处想问题。

学习方法,尤为重要。

学习能力的差距,正在不断凸显。

   课堂上,让每一个孩子的小手举起来,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如果对学生每一个细微的变化都去认真了解一下为什么,思考我们教师该如何改变,点点滴滴,终会让孩子受益。

   后记

   很有意思的是,第二天到市里听了一节观摩课,也是《雪儿》。

课堂上,学生们的发言非常踊跃,声音响亮,让我很羡慕。

下午回到了班上,和孩子们交流听课感受。

   “我那么喜欢雪儿,为什么还要放了它呢?

上午那位老师是这么问她学生的。

”我含着笑。

“老师,这个问题你也问过我们了。

”一个孩子嚷起来。

“是吗?

”我眨眨眼睛,“其实最喜欢的,还是听你们回答。

在刘老师心里,你们的声音是最美的,你们的想法对我是最重要的。

   孩子们显得特别激动。

“因为雪儿只有回到蓝天才有真正的快乐。

”“把雪儿放回大自然的怀抱才是对它真正的爱。

”“雪儿陪伴了我,让我孤单的生活变得快乐。

现在,雪儿的伤好了,就应该让它在蓝天施展本领,它才会更感激我,我也才会更快乐。

”“爱,不是占有它,是让它飞翔,给它自由。

   ……

   听着孩子们的发言,我的眼眶湿润了。

不是因为证明了他们不比别的孩子差,而是,我也受到了感染。

爱,有时就是一种放手,就是一份自由。

对雪儿如此,对孩子们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给予爱的关注,给予自由的天地,孩子们的读书、思考、交流才会更精彩。

名家教育理念

顾明远:

教师怎样做才能成为教育家

  

  ◆要以育人为本

  作为一位教育家,包括作为一名教师,要认识教育职业的特点。

首先,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是正在成长中的儿童青少年,而不是无生命的物质。

第二,内容是传授知识,是育人,是帮助儿童成长,培养学生的心灵,要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

第三,职业的手段不同。

我们不是用工具,而是用自己的知识和才能、品德和智慧影响他们。

别的职业都要有工具,医生要有听诊器,要有手术刀,唯独教师不要这些。

孔子当老师的时候什么都没有,连书本都没有,却培养了三千多名学子,靠的是知识、智慧、人格。

  ◆要树立人人成才的观念

  有些教师只喜欢学习好的学生,认为学习好的才能成才;学习差一点的学生就不能成才,就不喜欢。

一些学校校庆都是宣传校友里出了多少科学家,多少名人,普通劳动者就不是你的校友了?

香港大学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为一个文化不高、一辈子做清洁工的老太太授予名誉博士学位。

  人才观不是天才观。

凡是有社会责任感、勤奋努力、为社会做出贡献的都是人才。

三好生的评选出现很多弊端,我们要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成才,不要把孩子分成三六九等。

孩子的发展是曲线的,不是一辈子一直就是好学生,也不是一辈子都是差学生。

媒体曾报道,有一所学校夏令营,把学生分三等:

优等生、中等生、差等生。

优等生吃饭,差等生伺候。

这是一种侮辱人格的反教育行为,这个孩子长大了对学校能热爱吗?

对教师能热爱吗?

  ◆要给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

  《纲要》提出,要给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

我认为这才是最好的教育,才是最公平的教育。

人人学奥数是最不公平的教育,奥数只适合于少数对数学有天赋的学生,人人都学就扼杀了其他的才能。

  我的教育信条:

一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二是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

培养创新人才,要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始。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一个学生到十二、三岁还没有自己兴趣和爱好,教师就要担心他将来成为一个平平庸庸的人。

  当前教育有很大的弊端就是学生“被教育、被学习”。

以生为本要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

高中为什么要提倡多样化?

为什么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开展研究性学习?

就是为了让学生有选择。

有些地方把选修课又变成了必修课,又用考试来规范学生选课,这完全违背新课程改革的初衷。

  ◆提倡探究性学习

  过去毛泽东主席讲要培养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我们还应该加两句,还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有一个美国华裔学生写了一本书叫《我在美国上中学》,书上介绍美国的课程很有创意,比如九年级历史课,教师要学生制作历史事件表,就历史人物专访、查找讣告、撰写颂文,观看一部历史电影并加以评论等,两个月完成。

这位华裔学生选择东方战争作为课题,访问陈纳德,看的陈纳德传记,写的是宋庆龄的颂文……学生不仅仅学到了历史知识,而且培养了搜集信息、检索文献的能力,这都值得我们借鉴。

  ◆“天梯”之上也有教育家中国教育学会会长、本报专家委员会顾问委员顾明远在京师教育论坛上指出,很多教师一辈子从事教育工作,培养一大批人才,而且有教育思想,有自己的教育风格,这就是教育家。

  为什么要提倡教育家办学?

  ◆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改进

  我国经济发展转型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我国的教育仍然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适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

因此,深化教育改革是全社会共同心声,《纲要》第一项体制改革就是进行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

因此,要大力提倡教育家办学。

  ◆让全社会都来尊重教师

  教育是有规律的,尊重规律办学就会事半功倍,否则就会贻误青少年的成长。

教师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担任的,教师是一门专业的职业。

很多教师一辈子从事教育工作,培养一大批人才,而且有教育思想,有自己的教育风格,这就是教育家。

  夸美纽斯说过,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但是,长期以来教师不被社会所重视,说到科学家、艺术家都觉得很崇高,一说到教师都觉得很平凡。

教师辛辛苦苦工作一辈子,还不是教育家,这不太公平。

提倡教育家办学第一个意义就是让全社会尊重教师。

  什么样的教师才能称得上教育家?

  ◆教育家不能泛化

  一说起教育家,我们就会想起中国的孔子、韩愈、朱熹、蔡元培、陶行知,西方的柏拉图、苏格拉底、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杜威等等,我国有1200多万教师,为什么说不出谁是教育家呢?

一是我们缺乏既有系统的理论体系,又有付诸实践的影响全局的教育家。

现在教育工作者分为两种:

一种是教育工作实践者,他们辛勤工作在第一线,但很少有理论的创新。

另一种是教育理论工作者,很少参与教育实践。

这两种人都有些“缺陷”。

二是我们把教育家看得太高,标准太严。

三是我们对优秀教师的经验总结、宣传不够,许多优秀教师既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又有丰富的教育经验,但是大家不知道。

  ◆教育家的三条标准

  一要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热爱教育,热爱孩子,一辈子献身于教育事业,把教育作为一个毕生的事业。

二要在工作中肯于钻研,敢于创新,有自己的理论见解和思想体系。

三要工作出色,经验丰富,有自己教育风格,在教育界有一定影响,被广大教师所公认。

  怎样才能成为教育家?

  作为教师来讲,最重要的是要上好每节课,教育好每一个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