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利率市场化.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685767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利率市场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论利率市场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论利率市场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论利率市场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论利率市场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利率市场化.docx

《论利率市场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利率市场化.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利率市场化.docx

论利率市场化

论利率市场化

一.利率市场化内容特征

利率,体现了资本的价格。

影响着资本的供求和企业的融资成本。

利率市场化是指通过市场和价值规律机制,在某一时点由决定的利率运行机制,它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

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

它是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

实际上,它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

 一般而言,利率市场化包括两个内容:

一是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市场化;二是中央银行通过间接调控的方式影响市场利率。

 1.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市场化。

  在市场利率制度下,商业银行集利率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于一身,根据以同业拆借利率为代表的市场利率、本行资金需求、资产负债的期限结构、成本结构和风险结构的匹配情况等因素,灵活调整本行利率政策,达到降低成本,减少风险,争取最大盈利的目的。

  就贷款利率的确定而言,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应完全由银行自主决定。

实行盯住同业拆借利率上下浮动的办法。

商业银行结合本行在当地市场占有的位置和竞争优势,根据每天本行的资产负债期限结构的匹配情况、成本结构和风险结构,分析本行的资金需求,确定在同业拆借利率基础上的浮动幅度,调整制定本行存款各期限档次的具体利率水平。

一般大额、长期存款利率水平接近同业拆借利率水平或相同,特殊时期还高于拆借利率;小额、短期存款利率水平低于同业拆借利率水平。

  从贷款利率的确定方面来看,商业银行的各项贷款利率应在中央银行规定的上下限内,围绕基础利率浮动。

商业银行确定浮动幅度,一般根据同业拆借利率的变化趋势、贷款质量、期限、风险、所投行业的发展前景及与客户的信用关系因素确定。

 2.中央银行间接调控利率。

  在市场利率制度下,中央银行不是直接管理商业银行的所有利率,而是实行间接调控政策,由商业银行自主决定本行的利率。

但是为了防止比较大的商业银行利用垄断地位而破坏市场利率有序、均衡地运行,中央银行应保留对存款利率上限、基础贷款利率或最优惠贷款利率的窗口指导权。

同时,中央银行通过再贷款,再贴现,公开市场操作等业务间接调控货币市场资金供求的方式,调控同业拆借利率,并由此影响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

中央银行应经常分析同业拆借利率的变动情况及其变化的原因,同时分析其他客观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趋势、预测市场利率变化趋势和货币情况的变化,检查其是否满足货币政策的需要。

对可能出现不符合货币政策目标的发展趋势,央行要提前、及时地制定利率调控策略。

由于利率政策具有信号作用和迟滞效应,同时是一个间接调控的杠杆,因此,中央银行应小幅多次调整基准利率,引导社会资金流向,调控同业拆借利率,由此影响全社会的各种利率水平。

在市场利率制度下,利率运行机制具有以下特征:

  1.利率随市场资金供求状况而变化。

  利率市场化后,政府解除对利率的管制,使利率能充分地反映资金供求,并通过价格机制以达到资金的最佳配置和有效利用。

纵观世界各国利率体制的改革趋势,均是由管制利率向市场利率转换,其特点是逐步放松乃至取消存贷款利率的最高限额,促使利率按市场资金供求状况而变化,即利率的高低主要由资金供求关系确定,当市场上资金供大于求时,利率下跌;当市场上资金求大于供时,利率上涨。

  2.利率由中央银行间接进行调控。

  间接调控一般为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所普遍采用,其运行的基础是具有较强内部制约机制的自由企业制度,市场价格体系和市场利率形成机制。

在市场利率下,利率由资金供求关系决定,商业银行可以自主决定所有利率水平,中央银行通过间接调控的方式影响全社会各种利率水平。

中央银行利用基准利率来调控全社会各种利率,并由此来决定社会基础货币量。

二.原因

1.爱德华·肖的金融深化理论认为,金融改革应该减少人为因素对金融的影响,推行金融自由化政策,充分发挥金融市场在资金分配方面的功能,从而获得收入效应、储蓄效应、投资效应、就业效应和分配效应,消除金融抑制并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推行金融自由化政策的核心就在于放开金融资产价格尤其是利率和汇率价格的管制,使金融资产价格真实地反映供求关系。

2.纵观国际金融市场,从80年代到现在,利率市场化已经成了大势所趋。

1994年的10月,日本在亚太地区成功实行了利率市场化,而早在1986年的3月,曾经的经济大国美国也完成了利率市场化。

国内银行业长期发展,要依靠利率市场化

  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依据相关经济要求,应该取消金融堡垒,也就是说银行业内的业务将彻底开放。

而现在中国的银行业,仍旧沉浸在通过“利差”来麻醉自我的落后状态,甚至想通过这一方法来保持生存发展。

行业有盈利,不代表能够作为维持生存的手段,形象的根本转变才是维系长期发展所应该走的路。

人民币国际化,离不开利率市场化的基础。

人民币国际化的实现,要实现人民币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基本实现兑换。

正当现在海外经济处于倦怠期,人民币能够跻身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舞台上。

这个目标的完成,则需要四个基础计划同步完成,这其中包括开放资本项目、人民币能够离岸市场中得以完善、建立更佳的汇率浮动体制和利率市场化。

负利率的未来规划

当下,我国的通货膨胀仍然处于居高不下的地位,负利率的存在形式,通常被群众看待为“税收”。

由于负利率的出现,代表他们放在银行的存款相比于之前来说,在购买力方面的表现有所减少。

但是相对来说,这种说法只存在于中低收入群体中,因为对于高收入群体来说,获利的渠道基本不是依靠存款来实现,而是有其他高回报的方案或方法。

如此一来,负利率便加剧了收入分配的不均状态,而这种状态又于政府所追求的改革目标相悖,没有在公信力上提供给群众满意的表现。

  而且,负利率在一定程度上会对通胀预期有促进作用,鼓励房地产或者大宗商品有投机倒把嫌疑的过度投资行为。

这几项都是在宏观经济方面对中国的严峻挑战,不是能够依靠行政手段就能够抑制的。

资金成本过低,是这些经济问题的主要原因。

如果不在根本上解决问题,并且在行政调控措施上出现了松动,那么过度投资和资产泡沫又会像鬼魅一样矗立在我们面前。

从根本上来说,负利率的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我国的宏观经济就会出现不间断的过发达、行政调节、平衡的循环圈。

而且,负利率在一定程度上会对通胀预期有促进作用,鼓励房地产或者大宗商品有投机倒把嫌疑的过度投资行为。

这几项都是在宏观经济方面对中国的严峻挑战,不是能够依靠行政手段就能够抑制的。

资金成本过低,是这些经济问题的主要原因。

如果不在根本上解决问题,并且在行政调控措施上出现了松动,那么过度投资和资产泡沫又会像鬼魅一样矗立在我们面前。

从根本上来说,负利率的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我国的宏观经济就会出现不间断的过发达、行政调节、平衡的循环圈。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外部宏观环境分析

1.国际环境因素分析。

8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市场上利率市场化已成趋势,美国于1986年3月成功地实现了利率市场化,日本于1994年10月最终成功地实现了利率市场化。

 

2.加入WTO后的影响分析。

中国加入WTO后,在5年后取消外资银行开展人民币业务的地域和客户限制限制,并可以经营银行零售业务,银行业的所有业务将彻底放开。

 3.外汇管理政策的影响分析。

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在缩小本外币利率差额的同时,也会减轻实施外汇管制的政策压力,使得积极稳妥地放开更多的本外币沟通的渠道成为可能。

4.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分析。

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不但为金融机构扩大规模创造了条件,而且也为以后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可兑换创造条件。

同时,也为将来金融机构之间通过资本市场工具,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大规模的购并重组创造了条件。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内部环境分析

1.中国货币系统的核心问题,还是在于充沛的货币供给,未能有高效率的金融机制,实现资金的优化配置。

一方面,调结构迟迟没有进展,金融体系改革更是没有启动迹象,货币传导机制愈发不能完成资金优化配置功能,由此导致了中小企业资金链危机、民间借贷十分混乱等现象;另一方面,公共部门看起来却十分财大气粗,钱满为患。

应该说,眼下中国经济所能看到的一切困难,通过继续发货币都是不可能治本的,反而让问题变得更加复杂,麻烦接踵而至。

2.长期以来,银行的存贷款基准利率均由央行制定统一标准,固定息差让银行持续享受着政策红利。

金融危机之后,在经济缓慢复苏过程中,银行也一直保持着较高的盈利。

2011年,在企业利润低迷的情况下,中国银行业的净利润占全球银行业的29%。

  3.财政连年赤字,宏观经济稳定存在隐患。

  4.商业化的银行体系和金融机构良性竞争的局面尚未形成,金融监管体系尚不够完善。

  5.国有企业经营状况不佳,预算软约束尚未消除。

  6.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加上自身长期积累下来的体制与结构弊端,目前国内市场普遍存在需求不足,政府已将利率调到相当低的水平。

四.机遇与挑战

银行格局将变

相比对实体经济的微弱影响,新政可能使银行间的竞争激化,这或许将改变目前的行业格局。

基于央行的新政,中小银行拥有了与大型银行竞争优质客户的机会。

他所指的优质客户并非是能够给银行带来更多息差收益的企业,而是通常被银行视为无信用风险或风险极低的央企和地方政府。

实际上,其他企业很难在与银行的谈判中掌握话语权。

由于以往央行限制贷款利率的下限,在同等低利率的竞争环境中,央企更喜欢与资产规模更大、实力更雄厚的大型银行合作,中小企业没有有效的手段去与大型银行竞争此类客户。

以后就不一样了,中小银行如果贷款利率较低,部分央企会愿意与他们合作的。

未来银行需要在维护客户资源与维持利润之间寻找微妙的平衡,这对银行的监管和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过,也有大型银行中的人士并不在意中小银行的冲击。

中小银行受制于资本金的限制,能够参与的项目有限,所以大型银行的市场地位不会改变。

不过大型银行安全边际确实在下降,对央企的覆盖率肯定是有所减少。

三、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有利因素及难点分析

要使利率市场化改革顺利进行,必须客观分析实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的有利因素和难点,以便积极稳妥而又不失时机地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

(-)有利因素分析

第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率管制的扭曲程度较轻,实际利率为正。

实践显示,我国的实际利率水平多数年份为正值,这说明,我国的名义利率已经随着物价指数的波动而变动。

第二,金融市场的垄断格局正在被打破。

近年来,非国有的金融机构数量增长迅速,国有金融机构的垄断地位已大大削弱,市场竞争格局业已形成。

我国加入WTO后,国内金融业更是要面临外资金融机构的巨大挑战,市场竞争程度更高,这有利于利率传导和制约机制的形成。

第三,国内利率市场化改革措施不断出新。

1.是银行间拆借市场利率基本实现市场化。

2.是国债利率依据物价上涨指数、企业债券利率和银行存贷款利率确定。

3.是中央银行在利率市场化方面还进行了其他一些探索,如理顺金融资产之间的利率关系,加强利率监管和健全利率管理法规等。

第四,中央银行对基准利率的管制表现出较大的灵活性。

近几年来,中央银行根据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变化,多次调整了利率水平和结构,对稳定币值和保持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五,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完善。

1994年,我国在金融、财政、税收、外汇管理体制等领域的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成立三大政策性银行,承担了原国有专业银行的政策性贷款,加快了国有专业银行的市场运作步伐。

财政体制的改革,割断了财政向银行透支的纽带。

新税制的实施,强化了税收调控经济运行的作用。

外汇体制改革促使汇率成为宏观经济政策中的有效工具。

尽管此后几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遭遇国内和国外诸多不利因素的困扰而出现下滑,但我国整个宏观经济运行仍保持良好态势,这无疑为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创造了较宽松的外部条件。

(二)利率市场化难点分析

现阶段我国在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仍有一些不容忽视的因素制约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它们是:

第一、国企改革滞后,制约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进程。

目前,我国许多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起伏不稳,变数很大,我国加入WID后,更有面临经营风险和不确定因素的制约,在此背景下,国有企业对因受市场变化而引起利率的波动,可能难以做出符合理性的举措,这会加大银行的经营风险。

如此,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进程就会受挫。

第二、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滞后是制约利率市场化的重要因素。

国有商业银行的大部分信贷流向国有企业,这不仅要求国有企业具有市场化的经营行为,而且需要一个优良的金融业与此相匹配。

事实上,目前国有银行的运作状况还难以适应利率市场化的要求,因为其经营机制没有实现向市场运作的转变,从而不可能有效地把利率信号通过市场机制传导给企业,利率效率不能充分发挥。

第三、金融市场不成熟,制约着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进程。

利率的市场化改革,要在金融市场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进行,但我国金融市场现仍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利率市场化改革必然受到金融市场发展的制约。

第四、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也影响利率的市场化改革。

利率机制能否有效地发挥作用,不仅取决于银行和企业的行为是否符合市场运作的法则,而且要求利率的变动对个人的储蓄和消费行为产生正常影响。

遗憾的是,我国现阶段居民储蓄率偏高,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受利率变动的影响,这与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有密切关系。

六.利率市场化的意义

  利率市场化,简单来说,就是指利率的调整控制,由市场反应的供求进行调整。

其中包括利率确定、利率传导、利率构架以及利率的市场化管理。

其中心含义就是由金融机构来确定利率的调整,让他们依据市场浮动和资金状况对利率水平进行自主调节,最终达成将中央银行利率基准为基本,货币市场利率为媒介,市场供求量抉择金融构架存贷利率的市场利率体制和利率形成体系。

利率市场化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利率的调控不再收到通过政府的抑制从而恢复其市场特征,市场交易价格是由资金供求关系客观决定的,这样的做法,在一定基础上给予了经济中心对利率决策的主动支配权。

在1996年,我国开放了同业拆借利率,迈出了利率市场化的第一步,紧接着又建立了国债利率市场,向货币市场与国债市场良好利率体制的形成打好了基础,同时为进行利率调节的政府提供了一个利率基准。

在印度提出利率市场的这两年,解析两国之间经济体系和利率体系的类似之处,这方面措施的提出应该给我国在利率市场化的方面一些综合经验。

三、利率市场化需要一个逐步建立的过程

  现如今的中国,在判断改革条件的成熟与否上,还是有合格的资质具备。

但是没有真正在改革上放开手脚,资质的具备也只是空谈。

如果世界贸易组织的加入,要是一直都是持条件具备以后再行动,或许就与改革的最佳时期失之交臂。

据实而言,就算保持当前存贷款利率管制基础,央行相关政策能够对融资产生一定影响的比例也会有所降低,这时市场化的比重也会被无限增大,形成不可逆转的局面。

换句话说,利率市场化完成的过程,不是政府一手所能掌控的。

  利率市场化,作为一项只能够循序渐进的经济建设,在期待利率管制的完全放松上,初步估计也应该有3-5年。

在笔者看来,1-2年期限内的目标实现,只会体现在部分经济产品上,并且存在限度,基本不会对上市银行的盈利起到什么大的影响作用。

但就长远影响来说,利率若处于自由发展状态,那么依据现在国内商业银行竞争的同质性质,盈利的基本手法也以及相同,而且在产品开发方面,又具有很大的模拟性质。

种种预想都表明,银行业内在价格上必然有恶战挑起,而这样的“战争”将对银行的业绩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利率市场化的主要意义在于促进金融创新,金融市场主体充分而赋有竞争意识,所有的经济主体都会得到创新带来的好处。

  从微观讲,利率市场化后,可以提高资金需求的利率弹性,使资金流动合理化、效益化,从总体上消除利率的所有制、部门、行业歧视,使利率充分反应资金的供求,使利率的水平与结构与信用风险紧密联系。

宏观方面,市场化的利率在动员储蓄和储蓄转化投资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利率市场化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培育金融市场由低水平向高水平转化的过程,最终形成完善的金融市场:

融资工具品种齐全、结构合理;信息披露制度充分;赋有法律和经济手段监管体制;同时,利率市场化将有利于中央银行对金融市场间接调控机制的形成,对完善金融体制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市场经济的要求

  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商品的价格放开,利率作为特殊商品——资金的价格也必须放开。

这是市场竞争的需要,也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

  2.能够促使银行提高管理水平利率放开也是银行之间竞争的需要

  因为如果利率不放开,那么各银行的利率就差不多,这样,竞争就不够充分,银行的发展就难以做到优胜劣汰,这就等于保护了落后。

利率放开后,银行就会面临着存贷款利率竞争的巨大压力,这时,如果银行不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银行的利润水平就低,银行在存贷款利率的竞争上就会处于不利的地位。

到那时,利润水平高的银行就可以通过提高存款利率、降低贷款利率来吸引贷款户;利润水平低的银行就会陷入两难境地,如果它也采取提高存款利率、降低贷款利率的办法,由于没有利润支撑,生存都将困难,如果存贷款利率不动,那么就会失去客户。

  3.客户能够得到更好的服务

银行设定的收费项目多达百项。

经过记者近期的粗略统计,在名目繁多的银行有偿服务中,与普通市民最为密切的也有近20项。

其中除了最近被声讨的数零费、跨行取款费,还有小额账户管理费、密码重置费、银行卡挂失费、短信通知费等十余项都是收费频率最高的银行服务项目。

相比股份制银行还提供“免费午餐”,国有四大行不仅收费项目更多,而且手续费率也则普遍更高。

利率市场化打破了传统的四大行对银行业务的垄断。

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能够让广大客户得到更优惠的价格和更优质的服务。

七.影响

由于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较高,利率只有上浮才可以覆盖其风险,加上目前银行在信贷投放上的议价能力要远远优于小微企业,放开下限利率管制,在短期内对小微企业意义不大,而国企则有机会拿到更低成本的资金。

对于利率市场化的确会压缩银行利差,造成企业贷款的“脱媒”。

但与此同时,利率市场化也会使得利率和汇率波动更加不可预期,由此会带来经济主体的避险需求的大量涌现,从而为银行带来大量交易方面的收益。

将使商业银行的差异化竞争成为一个主线,促使其加快转变同质化的经营模式。

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有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增强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功能,进一步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有利于促进经济平稳健康持续发展。

这是对实体经济的一次‘利好’改革。

有利于促进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支持力度,降低整体融资成本,为经济增长和转型装上更多助推器。

总体上有助于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为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创造有利条件。

没有对个人住房贷款下限进行调整,不会影响购房成本,购房需求也不会有明显变化,显示出政府保持经济平稳发展的思路。

金融改革是经济改革的核心,风险也最大,如今金融改革的强势突破,为下一步改革打开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