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之我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68544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52.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之我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教育心理学之我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教育心理学之我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教育心理学之我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教育心理学之我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之我见.docx

《教育心理学之我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之我见.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心理学之我见.docx

教育心理学之我见

教育心理学之我见

于文正 老师

(目前担任中教学程 教育心理学课程)

曾经有选修教育学程的同学果惑问我:

「老师,教育心理学理论这么多,我们要怎么办?

」听到这个问题,时空恍然有错置之感,因为二十年前,当我刚接触心理学时,也有过类似的疑惑。

回答这个问题刚好适合做为这篇文章的起点,接下来我打算用文字来试着说明,给正在、或未来将要学习这门学科的同学做为参考。

教育心理学若是在心理学的分类上,属于应用心理学的一个领域,相同位阶的包括工商心理学、组织行为、消费者研究、运动心理学、人事心理学,还有各式各样的「心理学」。

这些「心理学」基本上都是希望能应用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在特定的人类行为领域中达成特定目的,好比以教育心理学来说,那当然就是希望能够促进老师「教」的效率,提高学生「学」的成果。

只不过,作为这些应用心理学的知识基础来源,心理学本身却是一个颇为分裂的大杂烩。

从古希脑时期起,哲学家便开始思考人的心灵有什么特点,一般认定的科学心理学是从十九世纪后期的德国开始,以冯德(WilhelmWundt)在莱比锡大学设定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的时间做为分界点。

但是心理学并未如物理学一样地走上坦途,经过若干学术革命后有了像牛顿力学、爱因斯坦相对论那样的大型理论。

心理学一开始就是百家争鸣各有主张,从什么是值得研究的主题,到哪些才是正确的方法都不相同,早期心理学发展的果难是不同理论都坚持自己的理论最「正港」,其它学派都在处掷岁月,但是多少年过去了,打开当代的心理学教本可以发现,心理学已经一种兼容并蓄的态度,包容各种不同理论的主张与方法,可以说,如今心理学承认人的复杂性远超乎想象,虽然大家都可能是瞎子摸象,但是只要有一个同侪匿名审核的制度,似乎任何看来合理的作法、主张,都属于「人心」这头象的一部份,都能告诉我们关于这头象的一些什么,于是今日的心理学可谓海纳百川,只要有本事都能在舞台上立足。

学习心理学的学生就会发现课本越来越厚,观点越背越多,如果这是心理学的实况,从心理学衍生出去的各种应用心理学情当然不会好到哪里去。

此外,「心理学」的主流思考自视为一门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行为原因的科学,科学所想要找到的最终原则是心理学的目标,而如同物理、化学这类坚实科学所采用的实验、验证方法,也是心理学者所乐于采用的方法。

但是教育却是一门艺术,是一门涵盖专业知识与说学逗唱的艺术。

在我而言,恐怕涉及人的知识都摆脱不了艺术的成分,因此医学是艺术、领导是艺术、管理也是艺术。

曾经跟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历史专科老师谈起这个问题,她认为教学需要天分,因为在实务上,学问再多但口才不好,没有用;准备再丰富但教学方法无法吸引人,也还是没有用。

所以当老师就某种程度来说,得要会表演,最好还能乐在其中。

若是以这个角度来看,科学与艺术在教育心理学相遇,科学的验证原则与艺术的天马行空撞成一团。

无怪乎同学手足无措。

二十年过去了,我逐渐学会一种反应模式:

「嗯!

A先生说的很有道理!

如果是在A'情况中。

B小姐说的也不错!

对于B'情形来讲。

就连C大哥的意见也可颇可观,若是指在C'而言。

」二十年的成长大概就是添了这些分辨细节的能力,多了点包容性,变得很容易就可以在各种观点中跳跃,学会使用各种理论的优点,懂得避开各个理论之间的冲突,只要能回答问题。

打个比方,这二十年中彷佛我的脑袋里慢慢形成一张关于人心的地图,虽然不见得完整,也可能就像当年大探险时代早所绘制的芯界地图一样,少许的陆地外有着无边无际的未知领域,但就现阶段而言,这张地图上面已经用不同频色标示出各个街区,这些颜色就好像是不同的心理学理论。

二十年让我学会怎么样很快的在地图上找到一个地方。

当然,这是二十年的人生路,和一大堆的理论堆积出来的。

至于应用这些理论到教学实务上?

我认为从事知识服务业的人一定不能忘掉一个基本态度,就是注意学生的心理需求。

教学要能满足这些需求,要能吸引他们,但在此同时也不能忘掉传授知识的职责。

就好像走在路上手中拿着一汤匙的油,边欣赏着沿途的风景,但是风景要看,汤匙里的油也不能漏掉,这是人生,也是教育。

「写生」在国画教学中的重要性

王源东 老师

(目前担任中教学程 美术系教材设计与教法课程)

国画,是指我国的传统绘画,中等教育美术课程中的国画,就是我们一般所惯种的「水墨画」,水墨画教学在现阶段中等学校中,是不可缺少的科目之一,尤其美术班的普遍设立,国画便成为必修的课程(附表一、二)。

国画写生,指的是以传统的方法、对自然景物观察摹写的意思。

而「写生」一词,早在唐宋画论即已普见。

唐朝名画录中有段记载:

唐朝画马大师韩干,是位极重视写生的画家,虽然曾师承过曹霸,但却能别山新意,卓然而出。

有一次,唐玄宗命令他跟朝廷画家陈闳学习,韩干却不奉诏,反而说:

「臣自有师,陛下内厩之马,皆臣师也。

」可见他注重写生之一斑,难怪他能成为百代鞍马的大师。

近年来,有很多人都视国画写生教学为畏途,因为他们认为传统的规矩都还没学好,就妄图创作写生。

其实国画写生教学在我国绘画史上是很悠久的,成就也很辉煌,不只学理高深,体制也很完备,凡学习的人,必须刻苦自励,孳孳不息,才可能达到创作的境界。

然而,国画的创作,在探究其起源大都由写生而来,即国画在创始的时候,只有写生,没有临摹,是日后画迹多了,学习的人或许因为崇拜先贤,也或许是因为好逸恶劳,慢慢的一面临摹、一面写生走起快捷方式来,到后来才只知临摹而忘记了写生,甚至被文人画写意画法所迷惑,不知其所以然,又不愿写生,到最后变成习惯。

如此陈陈相因,千篇一律,数百年来,才造成国画创作停滞不前。

「写生」,在国画的领域中,其实是最古老、最传统的方法,只是时下一般人不明就理,认为写生是新玩意,是学习自西洋画的招式。

照理说,现代人的国画写生,是不及古人来的深入与努力的。

宋朝郭熙就强调,画家必须对自然山水作直接的审美观照,才能发现自然山水的审美形象,他认为学画山水的人,要细看真山水的川谷、云气、风雨、阴晴之四时与远近变化之迹。

他说:

「真山水之川谷,远望之以取其势,近看之以取其质。

真山水之云气,四时不同:

春融怡、夏蓊、秋疏薄、冬黯淡。

画见其大象,而不为斩刻之形,则云气之态度活矣。

真山水之烟岚,四时不同:

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画见其大意,而不为刻划之迹,则烟岚之景象正矣。

真山水之风雨,远望可得,而近者玩习不能究错纵起止之势。

真山水之阴晴,远望可尽,而近者拘狭不能明晦隐见之迹。

」所以,为了发现审美的自然创作美的意象,画家就必须对自然山水作多角度的观照,如此才能对自然美有无穷的发现。

当然,国画写生的概代,古今论述很多,其中唐朝张璪提出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就道出艺术表现的最高准则,也是日后有关绘画写生的至理名言。

所以「写生」,除了要画者对生活中所见,所闻,心中所感动的事物去进行直接的描绘,还要心领神会,将自己的情感注入其中,也就是即写形,也要写神。

宋朝画家范宽就曾感叹说:

「前人之法,未尝不近取诸物。

吾与其师于人者,为若师诸物也,吾与其师于物丈者,未若师诸心,他的意思是说前人的法则,未尝不是来自对大自然的描绘,我们与其学人家的方法,不如直接到自然中去描绘。

而单纯地描绘大自然,就不如在观察中领会自然的精神,也就是要心领神会地去写生。

这是古人对国画写生观念的精辟解释,很值得我们去意会深思。

至于为什么有些画者,舍写生而就写意,现代美学家刘文潭就说得很透彻:

「现代的艺术家为达到其表现上的目的,不惜采取任意变更或歪曲自然形象的手段,而他们所创造出来已非再现,不具像、乃至抽象的作品,很难使一段人但感其天生的直觉和日常生活的经验,便能产生足够的认识和感动。

」所以我们认为唯有重返自然,以客观存在的自然美为基础,才能产生艺术美的真实性,只有精细观察自然,入体验生活,才能突破此一困境。

当然,为其保存固有的传统精神起见,临摹固不能癈弃,但若专事临摹而不写生,到最后还是跟随在前人的背后,不能超越进步,即使有所谓创作,亦不过是集古人的成法而已。

所以,就中等学校中美术科的国画教学,我们认为临摹名作,只是一种辅助国画基础教育的学习手段,当学生在临摹过程中不应只是刻意在原作的笔墨,追求那几可乱真的效果。

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体会原作者的眼睛,体会原作者是如何透过眼睛到心灵将所看到的自然景物,反映、表现在作品中,这样才不失临摹的教育意义。

即然我们都知道唯有写生,才能看到前人所没有看到的,发现前人所没发现的。

写生,当然不是看到什么,就画什么:

初学者必须在对外在自然形描写,具有相当高的描绘能力后,仍需要继续观察、努力体会,如此才能达到写神的境界。

也唯有广博见闻,全面地体验人生,方能将自然中获得的表现内容,再赋予新的艺术生命,国画教学也才能因此再创新的局面。

学生能各有其新的创作,中国水墨画的未来自然兴盛而璀璨。

附表一 国民中学美术班教学时数分配表

素描

水彩

国画

版画

设计

雕塑

画法

鉴赏

合许

2

2

1

1

1

1

8

2

2

1

1

1

1

8

2

2

1

1

1

1

8

2

2

1

1

1

1

8

2

2

1

(2)

1(0)

1(0)

1(0)

1

1

8

2

2

1

(2)

1(0)

1(0)

1(0)

1

1

8

12

12

6(8)

6(4)

6(4)

6(4)

2

2

48

                资料来源:

国教司委编(国中小美术教材大纲),民78,p.3

附表二 高级中学美术班专业课程时数分配表

合计

素描

3

3

3

3

3

3

18

水彩(三年级兼油画)

2

2

2

2

3

3

14

国画

2

2

2

2

2

2

12

色彩学

1

1

艺术概论

1

1

版画

2

2

2

2

8

设计

2

2

2

2

8

书法

1

1

1

1

1

1

6

小计

9

9

12

12

13

13

68

                  资料来源:

教育资料辑刊十一辑,民78,p.366-367

音乐治疗系列

(一)

吴幸如 老师

(目前担任幼教学程 幼儿音乐与律动课程)

人类除了生存,还会试着让生命充满活力,成就与满足。

除了欣赏落日的绚丽色彩,花朵的演纷美丽,浪潮的奔腾汹涌,山峦小川的美景,更用绘画、舞蹈和音乐,来赋予生命更丰富的意义。

我们接触音乐会、电视、唱片、广播....等的机会已经非常频繁,在成长的过程中,也参加过合唱团、买CD、演奏乐器的经验,甚而在种种公共场合,超市、汽车、餐厅、美容院亦处处皆是音乐。

从遥远的非洲、南美洲、东南亚、澳洲部落到现代文明的欧洲街头音乐,不难得知,音乐从亘古至今一直与人类生活习习相关。

然而,人们虽有灿烂的音乐文化,但另一方面工商业科技的发达,随着时代的变迁,为压力所苦的人也愈多。

压力成为现代人烦恼,疲惫的罪魁祸首。

因此,身为现代人必须学会减轻压力及和压力相处的方法。

简单而言,也就是在压力形成之前,适时减缓压力,不重复累积。

但每天生活在忙碌中疲惫的我们所需要的不是枯燥的道理,及特别下工夫设计的方法,而是轻易就能转换心情、恢复精神的方式。

而「音乐」正因具备这项重点而备受重视,它能经由聆听或吟唱,发挥你难以想象的强大力量,藉由音乐的交流,调剂身心、抒发情绪,促进身心的健康平衡。

什么是意乐治疗?

简单说就是:

「一种运用非语言的沟通工具,即音乐,为媒介来增进人类心身之协调,改善人类各种困扰、症状为目的的治疗方法。

」音乐治疗师运用不同的音乐功能来改进个体心理或生理的健康状况,使个体在透过音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