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最全的官能团化合物的红外吸收峰特征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684822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37.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word版最全的官能团化合物的红外吸收峰特征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完整word版最全的官能团化合物的红外吸收峰特征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完整word版最全的官能团化合物的红外吸收峰特征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完整word版最全的官能团化合物的红外吸收峰特征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完整word版最全的官能团化合物的红外吸收峰特征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word版最全的官能团化合物的红外吸收峰特征doc.docx

《完整word版最全的官能团化合物的红外吸收峰特征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word版最全的官能团化合物的红外吸收峰特征doc.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word版最全的官能团化合物的红外吸收峰特征doc.docx

完整word版最全的官能团化合物的红外吸收峰特征doc

 

官能团化合物的红外吸收峰特征

类别

 

R━X

 

键和官能团

C━F

1350~1100cm-1(强)

C━CI

750~700cm-1(中)

C━Br

700~500cm-1(中)

C━I

610~485cm-1(中)

 

拉伸说明

1.如果同一碳上卤素增多,吸收位置向高波数位移

2.卤化物,尤其是氟化物与氯化物的伸缩振动吸收易受邻近基团的影响,变化较大

3.δC━CI与δC━H(面外)的值较接近

 

游离:

3650~3610cm-1(峰尖,强度不定)

分子内缔合:

3500~3000cm-1

分子间缔合:

二聚:

3600~3500cm-1

多聚:

3400~3200cm-1

━OH

伯醇δ1500~1260cm-1

OH

仲醇δOH1350~1260cm-1

-1

在解谱时要注意,H2O和N上质子的伸缩振动也会在━

1.缔合体峰形较宽(缔合程度越大,峰越宽,越向低波数移)

2.一般羟基吸收峰出现在比碳氢吸

收峰所在频率高的部位,即大于3000cm-1,故>3000cm-1的吸收峰通

常表示分子中含有羟基

━OH的面内变形振动在,吸收位置与醇的类型、缔合状态、浓度有关(稀释时稀释带移向低波数)

OH的伸缩振动区域出现,如H2O

 

 

 

的νOH在~3400cm-1,νNH会在3500~3200cm-1出峰

1200~1100±5cm-1

1.这也是分子中含有羟基的一个特征吸收峰

伯醇νC━O1070~1000cm-1

2.有时可根据该吸收峰确定醇的级数,如:

C━O

三级醇:

1200~1125cm-1

-1

二级醇、烯丙型三级醇、环三级醇:

1125~

仲醇

C━O1120~1030cm

1085cm-1

ν

-1

一级醇、烯丙型二级醇、环二级醇:

1085~

叔醇

C━O

1170~1100cm

1050cm-1

ν

O━H

极稀溶液:

3611~3603cm-1(尖锐)

多数情况下,两个吸收峰

浓溶液:

3500~3200cm-1(较宽)

并存

C━O

1300~1200cm-1

醚的特征吸收为碳氧碳键的伸缩振动

as

1275~1020cm-1

νC

━O━C和νasC━O━C

脂肪族醚

s

as

as

脂肪族醚中νC━O━C太小,只能根据

νC

1275~1020cm

-1

(νC━O━C)

━O━C来判断

C━O

Ph━O━R、Ph━O━Ph、R━C=C━

芳香族和乙烯基醚

as

s

as

O━R'都具有νC━O━C和νC━O━C

1310~1020cm-1

(νC━O━C)(强)

吸收带。

由于O原子未共用电子对与

-1

as

苯环或烯键的p-π共轭,使=C━O

1075~1020cm

(νC━O━C)(较弱)

键级升高,键长缩短,力常数增加,

故伸缩振动频率升高

饱和环醚

as

s

饱和六元环醚与非环醚谱带位置接近。

六元双氧环

1124

878

 

 

醛、酮

 

六元单氧环

1098

813

as

五元单氧环

1071

913

环减小时,νC━O━C频率降低,而

四元单氧环

983

1028

as

C━O

三元单氧环

839

1270

νC━O━C频率升高

环氧化合物

8μ峰1280~1240cm-1

环氧化合物有三个特征吸收带,

即所谓

11μ峰950~810cm-1

的8μ峰、11μ峰、12μ峰

12μ峰840~750cm-1

一般情况下,只用IR来判断醚是困难的,因为其他一些含氧化合物,如醇、羧酸、酯类都

会在1250~1100cm-1范围内有强的

ν

吸收

CO

C=O

1750~1680cm-1

鉴别羰基最迅速的一个方法

RCHO

1740~1720cm-1(强)

1.酮羰基的力常数较醛的小,故吸收位置较醛的

C=C━CHO

1705~1680cm-1(强)

低,不过差别不大,一般不易区分。

但━

CHO

ArCHO

1717~1695cm-1(强)

中C━H键在~2720cm-1区域的伸缩振动吸收峰

2

1725~1705cm-1(强)

可用来区别是否有━CHO存在

RC=O

C=C━C(R)=O

1685~1665cm-1(强)

2.羰基与苯环共轭时,芳环在1600cm-1

区域的吸

ArRC=O

1700~1680cm-1(强)

收峰分裂为两个峰,即在~1580cm-1位置又出现

一个新的吸收峰,称为环振吸收峰

ν

ν

醛有C=O和醛基质子

CH的两个特征吸收带

ν

醛的νC=O高于酮。

饱和脂肪醛

ν

C=O1740

~1715cm-1;αβ不-饱和脂肪醛

C=O1705~

1685cm

-1;芳香醛

=1710~1695cm-1

νCO

醛基的在

2880~2650cm-1出现两个强度相近的中强

吸收峰,一般这两个峰在~2820cm-1

和2740~

醛基质子的伸缩振动

2720cm-1出现,后者较尖,是区别醛与酮的特征谱带。

这两个吸收是由于醛基质子的

ν

δ

的倍频的费

CH与

CH

米共振产生

C━C━C(O)面内弯曲振动

脂肪醛在

695~665cm-1有此中强吸收,当

α位有取

代基时则移动到665~635cm-1

C━C=O面内弯曲振动

脂肪醛在

535~520cm-1有一强谱带,当

α位有取代

基时则移动到565~540cm-1

酮的特征吸收为

νC=O,常是第一强峰。

饱和脂肪酮的

νC=O在1725~1705cm-1

αC-上有吸电子基团将使

ν

升高

C=O

羰基与苯环、双键或炔键共轭时,使羰基的双键性减小,

力常数减小,使吸收峰吸收

向低波数位移

环酮中νC=O随张力的增大波数增大

α二-酮R━CO━CO━R'在1730~1710cm-1有一强吸收。

β二-酮R━CO━CH2━CO━

R'有酮式和烯醇式互变异构体。

酮式中,因两个羰基的偶合效应,在在1730~1690cm-1

有两个强吸收;烯醇式中在

1640~1540cm-1出现一个宽且很强的吸收

脂肪酮当α位无取代基时在在

630~620cm-1

有一强吸收,当α位

C━CO━C

有取代基时移到580~560cm-1

有一中强吸收。

芳香酮类除芳香甲

面内弯曲振动

酮在

600~580cm-1有一强吸收外,其他芳香酮无此谱带与结构的

关系

 

醛、酮

 

羧酸

 

 

酸酐

 

脂肪酮当α位无取代基时在在540~510cm-1出现一强谱带,α位有

酮C━C=O

取代时,在560~550cm-1有一强度有变化的吸收。

甲基酮则在

面内弯曲振动

530~510cm-1有一中强吸收。

环酮在505~480cm-1有一强吸收带。

RCOOH:

单体:

1770~1750cm-1

1.二缔合体C=O的吸收,

二缔合体:

≈1710cm-1

由于氢键的影响,吸收位

CH2=CH━COOH:

单体:

~1720cm-1

置向低波数位移

C=O

二缔合体:

≈1690cm-1

2.芳香羧酸,由于形成氢

ArCOOH:

单体:

1770~1750cm-1

键及与芳环共轭两种影

二缔合体:

~1745cm-1

响,更使C=O吸收向低

波数方向位移

νC=O高于酮的νC=O,这是OH的作用结果

气相(游离):

≈3550cm-1

羧酸的O━H在

液/固(二缔合体):

3200~2500cm-1

≈1400cm-1和≈920cm-1区

(宽而散,以3000cm-1

为中心。

此吸收在

2700~

域有两个比较强且宽的

OH2500cm-1常有几个小峰,因为此区域其他峰很少出现,

弯曲振动吸收峰,这可以

故对判断羧酸很有用,这是由于伸缩振动和变形振动的

作为进一步确定存在羧

倍频及组合频引起)

酸结构的证据

晶态的长链羧酸及其盐在

1350~1180cm-1范围内出现峰间距相等的特征吸

CH2的面外

收峰组,峰的个数与亚基的个数有关。

当链中不含不饱和键时,长链脂肪酸

摇摆吸收

及其盐内若含有n个亚基,若为n偶数,谱带数为

n/2个;若为n奇数,谱

带数为(n+1)/2个。

一般n>10时就可以使用此法计算

在955~915cm-1有一特征性宽峰,是酸的二聚体中

OH··O=的面外变形振动引起的,可用

于确认羧基的存在

ν

高于酮的ν

,这是OH的作用结果

C=O

C=O

O

ν

━C

羧酸盐中的━

O,两个C=O振动

COO-无C=O吸收。

COO-是一个多电子的共轭体系,

偶合,故在两个地方出现其强吸收,其中反对称伸缩振动在1610~1560cm-1;对称伸缩振动在1440~1360cm-1,强度弱于反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并且常是两个或三个较宽的峰。

1735cm-1(强)

1.在1300~1050cm-1区域有两C━

>C=C━COOR或ArCOOR的C=O吸收因与

O伸缩振动吸收,其中波数较高的

C=OC=C共轭移向低波数方向,在

≈1720cm-1区域

吸收峰比较特征,可用于酯的鉴定

━COOC=C<或RCOOAr结构的C=O则向高

2.芳香酯在1605~1585cm-1区域

波数方向位移,在≈1760cm-1

区域吸收

还有一个特征的环振吸收峰

酯有两个特征吸收,即νC=O和νC━O━C

νC━O━C在1330~1050cm-1有两个吸收带,即νasC=O和νsC━O━C。

其中νasC=O在1330~1150cm-1,

峰强大且宽,在酯的红外光谱中常为第一强峰。

酯的νasC=O与结构有关。

内酯的νC=O与环的大小及共轭基团和吸电子取代基团的连接位置有关。

羰基与双键个共轭

时,νC=O频率减小;内酯的氧原子与双键连接时νC=O增大。

α,β-不饱和内酯和γ-内酯常有

两个νC=O吸收带,在~1780,~1755cm-1附近。

这是羰基的α位的δCH(881cm-1附近附近)

的倍频与νC=O发生费米共振的结果。

1.反对称、对称的两个C=O伸缩振动吸收峰往往相隔60cm-1

-1

C=O1860~1800cm(强)左右

1800~1750cm-(1强)2.对于线性酸酐,高频峰较强于低频峰,而环状酸酐则反之

 

酸酐

 

酰卤

 

C━O

 

C=O

 

C━C(O)

 

C=O

 

1310~1045cm-1(强)

饱和脂肪酸酐:

1180~1045cm-1各类酸酐在1250cm-1都有一中强吸收

环状酸酐:

1300~1200cm-1

 

脂肪酰卤:

如C=O与不饱和基共轭,吸收在1800~1750cm-1区域

1800cm-1(强)

波数较高的是C=O伸缩振动吸收,在1785~1765cm-1

芳香酰卤:

(强);较低的是芳环与C=O之间的C━C伸缩振动吸

1785~1765cm-1

收(~875cm-1)的弱倍频峰,由于在强峰附近而被强

(两强峰)

化,吸收强度升高,在1750~1735cm-1区域

脂肪酰卤在965~920cm-1,芳香酰卤在890~850cm-1。

芳香酰卤在

1200cm-1还有一吸收。

一级酰胺RCONH2游离:

≈1690cm-1(强)缔合体:

≈1650cm-1

二级酰胺RCONHR'游离:

≈1680cm-1(强)缔合体:

≈1650cm-1(强)

三级酰胺RCONR'R"≈1650cm-1(强)

 

酰胺

 

 

1o在无极性稀的溶液:

N━H的弯曲振动吸收在

≈3520cm-1和~3400cm-1

1640cm-1和1600cm-1是

N━H

1o在浓溶液或固态:

一级酰胺的两个特征吸

≈3350cm-1和≈3180cm-1

收峰

2o游离:

≈3400cm-1

N━H的弯曲振动吸收在

2o缔合体(固态):

≈3300cm-1

1550cm-1~1530cm-1区域

C━N

1o≈1400cm-1(中)

νNH:

NH2的伸缩振动吸收在

3540~3180cm-1有两个尖的吸收带。

当在稀的

CHCI3

中测试时,在3400~3390cm-1和3530~3520cm-1出现。

νC=O:

即酰胺Ⅰ带。

由于氮原子上未共用电子对与羰基的

p-π共轭,使νC=O

伸缩振动频率降低。

出现在

1690~1630cm-1。

NH2的面内变形振动:

即酰胺Ⅱ带。

此吸收较弱,并靠近νC=O。

一般在1655~

伯酰胺

1590cm-1。

νC━N谱带:

在1420~1400cm-1范围有一个很强的碳氮键伸缩振动的吸收带。

在其它酰胺中也有此吸收。

NH2的摇摆振动吸收:

伯酰胺在~

1150cm-1有一个弱吸收,在

750~600cm-1

有一个宽吸收。

ν

在仪器分辨率很高时,可

NH吸收:

在稀溶液中伯酰胺在有一个很尖的吸收,

以分裂为相似的双线,是由于顺反异构产生。

在压片法或浓溶液中,

仲酰胺的

νNH可能会出现几个吸收带,这是由于顺反两种异构产生的靠氢键连接的多聚

仲酰胺

物所致。

ν

ν

即酰胺Ⅰ带。

仲酰胺在1680~1630cm-1有一个强吸收是

叫酰胺

C=O

C=O

Ⅰ带。

δNH和νC━N之间偶合造成酰胺Ⅱ带和酰胺Ⅲ带。

酰胺Ⅱ带在1570~1510cm-1。

酰胺Ⅲ带在1335~1200cm-1。

其它:

在和附近还会有酰胺的Ⅳ、Ⅴ、Ⅵ带,但应用上不如前面谱带那么重要

叔酰胺

叔酰胺的氮上没有质子,其唯一的特征谱带是

ν

C=O,在1680~1630cm-1。

C≡N

2260~2210cm-1

特征吸收峰

 

RNH2

3500~3400cm-1(游离)缔合降低

100

NH2

R2NH3500~3300cm-1(游离)缔合降低

100

NH

 

3294,1655,1563三个峰是仲酰胺的特征峰。

3294为N酰胺中的N-H伸缩振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