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歌导学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68292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歌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古诗歌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古诗歌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古诗歌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古诗歌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诗歌导学案.docx

《古诗歌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歌导学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诗歌导学案.docx

古诗歌导学案

诗歌鉴赏应试答题格式

一.明确考点

考点一内容的理解高考(包括全国卷及京、沪卷)诗歌鉴赏题,可以发现,历年试题都须在对内容、主旨、情感的正确理解和把握的情况下去完成,没有这一“理解和把握”也就无法完成对试题的正确解答。

因为内容的理解不仅是鉴赏的前提和基础,而且是鉴赏的关键,如果看不懂一首诗,鉴赏就无从谈起;有了对诗歌内容的正确理解,鉴赏才会成为可能。

考点二:

意境的鉴赏意境是基于一首诗的整体认识,是作品描写某种事物所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家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

体味意境是诗歌鉴赏的重点之一。

然而意境的鉴赏,是要通过对一首诗的包括意象在内的思想内容、感情格调以及表达技巧等等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完成的。

考点三:

形象的鉴赏“形象”在诗歌中,既指叙事诗中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但更多的情况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或物,比如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春花秋月、柳絮榆荚、寂水寒山、清霜白露、冷雨寒窗、银烛青灯、晨钟暮鼓、古寺幽径、橙黄桔绿、小荷残菊、鹧鸪杜鹃等等。

由于这些形象浸染了作者感情,作者的主观之意和客观之象已经融为一体,所以通常称之为意象

考点四:

表达技巧鉴赏“表达技巧”从广义上看,可以包括下面内容:

①表达方式;②修辞手法;③表现手法;④篇章结构

考点五:

语言鉴赏语言的鉴赏,既可以着眼局部,去鉴赏某个重点词语或精彩诗句;也可以着眼整体,去鉴赏一首诗的语言风格。

二.答题规范性

1.遵从“意在笔先”的原则。

构思成熟之后再落笔成文,切忌涂改,以求得书写卷面干净利落。

2.快捷入题。

如果题干提出了答题角度,那么开头应回复出题者的问题,并让该句成为鉴赏文字的中心句,后面的语句就应结合诗歌阐释,围绕该句展开。

按“提出艺术点(略)、点评艺术点(详)、小结艺术点(略)”三个层面去进行解答。

3.表述完整性:

(1)写整句话,而不是词语的任意堆放。

(2)表述准确到位。

4.表述严密性:

行文中注意前后照应、起承转合、不能顾此失彼或前后抵牾

5.条理清晰化:

采用“第一、第二,首先、其次”或“1”“2”“3”等标志性词语,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6.逻辑合理性:

即使是“怪论”也能自圆其说。

7.术语具体化(扣文本内容答题):

以具体解抽象,避免表述空洞。

诗歌内容+术语特定的表达效果。

8.句式规范化:

如:

运用了“。

”手法,使用“。

”意象塑造出“。

”意境(或抒发了“。

”情感),突出了“。

”形象。

9.诗歌鉴赏题的表述术语灵活运用常见的古诗鉴赏术语,准确得体地表述自己“就诗论诗”的心得

“写什么”方面:

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情);怀古咏史;即事感怀;边塞征战;山水田园;意象;意境;背景;主旨。

“怎样写”方面:

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诗眼;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虚实结合;绘形绘声绘色;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炼字;起承转合;赋比兴;夸饰;用典;含蓄;对仗;韵脚。

“为何写”方面:

抒发……的思想感情;反映……的社会现实;表现……的情趣;寄托……的情怀(如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表达……的追求;流露……的倾向;发出……的感慨;袒露……的心迹;造就……的情致。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三.诗歌鉴赏答题步骤:

1.写了什么(主要对象)

2.怎么写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形式等)

3.表达效果(表现景物怎样的特征,抒发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种写法有怎样的表现力)

四.诗歌鉴赏答题常用术语

1.表现手法: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即事抒怀)、间接抒情(包括触景生情、借景抒情、缘情布景、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欲扬先抑、先抑后扬、明贬实褒、比兴象征、对比反衬、渲染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化用典故、动静结合、以乐景写哀情等。

2.结构特点:

开门见山、逐层推进、环环相扣、承上启下、前后呼应、浑然一体等。

3.语言特色:

刚健、雄奇、悲壮、旷达、洒脱、苍凉、沉郁、飘逸、委婉、含蓄、缠绵、清新、明丽、秀美、恬淡、凄美、华美、隽永、明快、凝练、简洁、幽默、诙谐、朴实无华、质朴自然、清新秀丽、生动形象、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有艺术感染力、沉郁中见豪放、平淡(朴素)之中见真情、细节中见真情。

4.表达效果:

别具匠心、脍炙人口、真挚感人、动人心魄、催人泪下、耐人寻味、形神兼备、境界壮阔、形象鲜明、意境高远、言近旨远、言简意赅、委婉含蓄、细腻传神、见解独到、引起共鸣、给人以哲理的启迪(心灵的慰藉)、言有尽而意无穷等。

5.诗人感情:

愉快、欢快、激动、沉郁、悲愤、愤慨、哀伤、感伤、忧愁、沉痛、怨恨、徘徊、惆怅、壮志难酬、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之情等。

第六种模式:

分析人物形象

提问方式:

简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题步骤:

(1)概括是什么形象。

(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一形象的特征具体表现在哪里。

(3)分析诗人借这一形象表达的思想感情。

 

古代诗歌人物形象的鉴赏及答题

教学目标:

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解题方法

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答题步骤

教学重点:

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解题方法

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答题步骤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诗歌的人物形象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包括三种:

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即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自身的形象。

诗中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分析诗中诗人所塑造的人物的行为、神态、性格、情感、观点、处境等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个体特征。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以片段的形式表现出来,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眼神、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

因此,鉴赏人物形象应以人物、环境、情节为依据,从所写人物的身份、性格、思想情感,以及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的角度进行。

二、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答题步骤

示例:

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错答分析一:

我双手背在身后,抬头仰望天上那群鸟儿不停地向远处飞去,眼睛充满无限的忧伤。

天空的最后一片云彩随着冷冷的风闲散地飘向远方,这时,我的衣襟被风吹起。

望着那高高的敬亭山,无语,望着它,渐渐地,我觉得我变得与它一样高大,我用我忧伤的眼神看着它,而它也用那浑然的自然的眼神看着我,一样的无语,但我俩彼此都不觉得厌烦,此时我孤独寂寞的心情大概只有敬亭山了解了。

(扩写)

错答分析二:

一个山头,一座亭子,一个人,所有的鸟儿都飞走了,连云儿都不愿停留。

清冷的环境中,诗人守望山头,“相看两不厌”写出了作者的凄凉,最后“只有敬亭山”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

(理解欠全面,答非所问。

错答分析三:

诗人李白是一位豪放不羁的才子,在敬亭山之上,与敬亭山厮守,不去理睬“众鸟”与“孤云”,清高自傲的诗人形象自然流露,但从诗中我们隐约可见诗人的寂寞心情,或为功名,或为宦海浮沉。

也许只有人格化的敬亭山才能与李白比孤比傲比豪迈。

(“豪放不羁”是对李白的评价,“豪迈”一词理解欠准确。

诗歌人物形象的鉴赏“三步曲”:

(1)什么形象(点特点);

(2)特征分析(析例句);

(3)作用意义(示意义)。

什么形象:

孤傲、闲适;特征分析:

“众鸟”隐喻随波逐流的世人俗流,“孤云”隐喻岿然独坐诗人;众鸟飞尽,孤云独闲,写出了诗人自由而闲适的孤身一人的生活状态;相看两不厌,表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得失的思想情感。

作用意义:

显出诗人人格的高洁。

答题范式:

全诗塑造了一个自由闲适而又有点孤傲的诗人的形象。

(步骤一)众鸟飞尽,孤云独闲,写出了诗人自由而闲适的孤身一人的生活状态;相看两不厌,表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得失的思想情感。

(步骤二)整首诗展示了诗人高洁的人格情操。

(步骤三)

三、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解题方法

(一)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

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

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什么形象+特征分析+作用意义

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二)注意环境描写

寻陆鸿渐不遇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

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

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请简要分析。

形象:

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隐士形象。

特征分析:

前四句写环境幽僻、高雅,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

后两句写西邻对他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他的潇洒。

作用意义:

通过塑造这一形象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三)注意细节描写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4年高考题)

秋思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

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细节:

“又开封”。

情感:

对家乡亲人无限深切思念。

(四)注意动作﹑心理等的描写

小儿垂钓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这个形象的?

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作分析。

(1)从形神两个方面(或从外貌、动作、心理等方面)刻画。

(2)形象特点:

聪明机灵,天真可爱。

四、常见艺术形象类举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爱国形象。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志士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忠臣形象。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羁旅形象。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将士形象。

8.爱恨情长、执手难别的恋人形象。

五、课堂练兵

1、[2012•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1、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