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40585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5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一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专题一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专题一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专题一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专题一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一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docx

《专题一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一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一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docx

专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专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质的变化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

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

实质:

从宏观上看,是物质的状态、形状发生改变,从微观上看,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或离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

而粒子本身没有改变。

注意:

扩散、聚集、膨胀、压缩、挥发、升华、摩擦生热、铁变磁铁、通电升温发光、活性炭吸附等都是物理变化,但同素异形体间的转化(如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变成金刚石)就不是物理变化,而是化学变化;生石灰在空气中变为粉末,从表面看是发生了形状变化,但实质上变成了熟石灰,生成了新物质,所以不属于物理变化,而是化学变化。

2、化学变化

实质:

发生变化时,构成物质的粒子重新组合成其它物质。

特别注意:

化学变化常伴有光、热、气体、沉淀产生或颜色、气味改变等,可参照这些现象来判断有无化学变化发生,但要注意有些物理变化也常伴有发光(电灯)、放热(摩擦)、放出气体(启开汽水瓶盖)、颜色变化(氧气变成液态氧)。

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变化时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本质区别

宏观:

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微观:

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变,只是微粒间隔可能改变

宏观:

有其他物质生成

微观:

构成物质的微粒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另一种物质的微粒

外观区别

状态、形状、大小的改变

常伴随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生成沉淀等。

举例

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

镁条燃烧、碱式碳酸铜分解

区分依据

有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联系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往往同时发生,在化学变化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练习:

“民以食为天”。

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淘米B.洗菜C.苹果榨汁D.葡萄酿酒

【变式训练】

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火箭点火B.用食醋除去暖水瓶中的水垢

C.融雪剂NaCl使冰雪融化D.风筝会开幕式燃放烟花

2、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结成冰B.纸张燃烧C玻璃破碎D汽油挥发

二、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

颜色、状态、光泽、味道、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如物质的可燃性、活泼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毒性等,或指能否与氢气、氧气、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碱、盐等发生化学反应。

2、区别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两组不同的概念。

性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变化的内因,而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表现。

在汉语表述中常常用“能”“会”“可以”等词加以区别。

如“硫在氧气中燃烧”表述的是化学变化;而“硫能在氧气中燃烧”表述的是硫的化学性质——可燃性。

练习:

(2009·青岛)氨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氨气的某些性质,进行以下实验。

下图中从左到右依次是实验步骤及相应的现象。

请根据上图中所示的信息,归纳出有关氨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性质:

氨气与水反应后所得氨水显_________性。

【变式训练】

1、下列关于O2和CO2的“自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2、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A.铜用于制导线,是由于铜有良好的导电性 

B.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是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C.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是由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且密度比空气大

D.铁制品表面涂“银粉”(铝粉)防生锈,是由于铝的化学性质比铁稳定

三、能量变化

在物质的变化过程中经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遇到的能量有光能、热能、电能、化学能、机械能、核能。

在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着能量的转化。

例如:

蜡烛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煤场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手机充电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使用手机则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在物理变化中也常伴随能量的变化,例如:

水力发电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热水器将光能转化为热能。

练习:

1.下列过程中发生的能量变化属于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

A.甲烷燃烧B.燃料电池供电C.电解水制氢气D.风力发电

【变式练习】

1.下列装置中,都伴随有能量变化,其中是由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是(  )

A.电解水B.水力发电C.太阳能热水器D.干电池

四、质量守恒定律

1、基本内容: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质量守恒的理解反越位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

宏观

元素的种类不变

(1)五个不变原子的种类不变

微观原子的数目不变

原子的质量不变

宏观:

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

(2)两个一定改变

微观:

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

(3)可能改变:

分子总数和化合价可能改变。

3、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实验现象的一般步骤:

①说明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应该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各生成物质量总和③与题目中实验现象相联系,说明原因。

4、利用原子、分子知识解释质量守恒原因

解释“质量守恒”要从化学反应的实质去分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实质是:

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从新组合成分子,分子聚集成新物质。

在化学反应中,不论物质分子经过怎样的变化,但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都不变,各原子质量也不变。

所以,反应前后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5、适用范围:

所有的化学变化。

6、验证实验:

当有气体参加反应或有气体生成时,该反应必须在密闭容器内进行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练习:

(1)某同学按下图装置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到反应后天平不平衡,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填“符合”或“不符合”),理由是。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填序号)。

①原子种类②原子数目③分子种类④分子数目⑤元素种类⑥物质种类

(3)硝酸在工业生产中且有广泛的应用.工业上制取硝酸的关键反应为:

,其中R的化学式为。

【变式训练】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铁丝在氧气中空气燃烧后生成的质量为[    ]

 A、大于铁丝质量              B、小于铁丝质量    C、等于铁丝质量              D、可能等于铁丝质量

2.镁带在耐高温的密闭容器中(内含空气)加热,下列各图中能正确反映容器内有关量随时间变化的是()

 

A.B.C.D.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因为质量守恒,所以纸在空气中燃烧后产生的灰烬质量一定和所用纸的质量相等

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镁带的质量增加了

C.50g酒精和50g水混合在一起,质量等于100g,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H2和O2形成的混合物的质量等于它们反应后生成的水的质量

4.已知在反应3A+2B=2C+D中,反应物A、B的质量比为3:

4,当反应生成C和D质量和为140g时,消耗B的质量为_______

5.氢氟酸(HF)对玻璃有腐蚀作用,可用在玻璃上雕刻各种精美图案,也可用在玻璃仪器上标注刻度及文字。

氢氟酸与玻璃发生的反应可以表示为:

SiO2+4HF=X↑+2H2O,关于物质X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能含有氢元素 B、可能含有氧元素

C、一定含有硅元素、氟元素 D、X是一种氧化物

6.1.6g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关于该物质组成的推断正确的是()

A.只含C、H两种元素B.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C.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D.无法确定

7、氯气是一种黄绿色的有毒气体,如果出现氯气泄露,可用烧碱溶液来吸收处理,其化学反应原理为:

Cl2+2NaOH=X+NaClO+H2O,则X的化学式是。

8、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g)

20

50

80

30

反应后的质量(g)

0

100

10

x

请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x的值()

A.50B.40C.10D.70

五、化学反应的类型

1、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比较

反应类型

概念

特征

举例

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A+B→AB

多变一

S+O2SO2

分解反应

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AB→A+B

一变多

2H2O电解2H2↑+O2↑

置换反应

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

A+BC→B+AC

一换一

HCl+Zn=ZnCl2+H2↑

复分解反应

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化合物的反应。

AB+CD→AD+BC

成分相交换

H2SO4+2NaOH

=Na2SO4+2H2O

2、初中常见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形式归纳

(1)化合反应

非金属单质与氧气生成非金属氧化物。

如:

2H2+O2H2O

金属与氧气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

如:

3Fe+2O2Fe3O4

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

如:

CaO+H2O=Ca(OH)2

非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

如:

CO2+H2O=H2CO3

其它。

如:

2CO+O22CO2等。

(2)分解反应

氧化物的分解例如:

2H2O2MnO22H2O+O2↑

酸的分解(含氧酸)例如:

H2CO3=H2O+CO2↑

某些盐的分解例如:

CaCO3高温CO2↑+CaO

(3)置换反应

活泼金属(金属为金属活动顺序中氢以前的金属)与酸(酸不包括浓硫酸和硝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例如:

Fe+2HCl=FeCl2+H2↑H2SO4+Zn=ZnSO4+H2↑

金属(一般不选K、Na、Ca)和盐溶液反应生成另一金属和另一种盐。

例如:

Fe+CuSO4=FeSO4+Cu 2AgNO3+Cu=Cu(NO3)2+2Ag

氢气还原金属氧化物。

例如:

H2+CuO△Cu+H2O

碳还原金属氧化物。

例如:

2CuO+C高温Cu+CO2↑

(4)复分解反应

碱性氧化物+酸反应→盐+水例如:

Fe2O3+6HCl=2FeCl3+3H2O

碱+酸→盐+水(中和反应)例如:

H2SO4 +2NaOH=Na2SO4 +2H2O

酸+盐→另一种酸+另一种盐例如:

HCl +AgNO3=AgCl↓ +HNO3

碱+盐→另一种碱+另一种盐例如:

2NaOH+CuSO4=Cu(OH)2↓

+Na2SO4 

盐+盐→两种新盐例如:

NaCl+AgNO3=AgCl↓+NaNO3

注意:

碱+酸性氧化物——盐+水,不属于复分解反应。

例如:

2NaOH+CO2=Na2CO3 +  H2O

4、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中和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交叉于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和置换反应中,不属于哪种基本类型。

如复分解反应中有氧化还原反应,也有非氧化还原反应[例如:

2KClO32KCl+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