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圩镇地名词典.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67490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榜圩镇地名词典.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榜圩镇地名词典.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榜圩镇地名词典.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榜圩镇地名词典.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榜圩镇地名词典.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榜圩镇地名词典.docx

《榜圩镇地名词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榜圩镇地名词典.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榜圩镇地名词典.docx

榜圩镇地名词典

 

《广西地名词典·百色卷》

平果县榜圩镇部分地名条目

 

释文材料

 

审核人:

(签名)

榜圩镇人民政府(盖章)

二○一一年月日

榜圩镇[BǎnɡxǖZhèn] 四级政区平果县辖镇。

地处西北部距离县城74公里,镇人民政府原址在榜圩街上,2008年迁驻隆足村,是原平治县城所在地。

北与大化县接壤,东和凤梧乡相连,西跟黎明乡、同老乡紧接,南同海城乡交界。

总面积150.8平方千米。

辖紫塘、隆足、榜圩、百吉、永旺、安坤、龙旺、长安、乐圩、福吉、常星、春德、六里,13个行政村和平治社区。

2010年底人口38157人。

1951年5月,平治县与果德县合并为平果县,1953年改乡设区,称为平果县第七区管委会,1958年撤区并乡建立人民公社,称为五一人民公社,1985年撤销社队建制,改称榜圩镇。

榜圩镇东北属石山地区,西南部属土岭,中部地势较平坦,呈不规则的长方形。

主要河流有平治河、达洪江河、福吉河。

耕地面积1907.2公顷(其中水田1283公顷、旱地519.47公顷)。

有林面积15.06万亩。

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经济作物有甘蔗、水果、蔬菜等,建有优质米、麻竹、香蕉生产基地。

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1.98亿元,财税收入69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82元。

设有榜圩中学、榜圩初级中学、榜圩中心小学、现有村完小8所,镇中心小学1所,小学教学点1个。

中心卫生院一所,病床47张,1998年荣获世界卫生组织“爱婴卫生院”称号,1999年卫生部授予“一级甲等医院”。

1993年实现村村通电,村村通广播电视,目前13个村通程控电话,境内全部覆盖移动通讯,8个村通宽带网络,12个村设远程教育点。

镇内交通便利,都(阳)凤(山)省路穿镇而过,属三级公路。

有汽车站1个。

福吉、常星、乐圩等村是革命老根据地,著名革命历史事件有“七壮士捐躯七星山”,著名革命历史人物有黄显金、黄明高、黄国祥等人。

榜圩街[BǎnɡxūJiē]圩集名称,距县城74公里,榜圩村、平治社区驻榜圩街。

清初至同治年间在州府外围的坡敦屯立棚为圩,当时有广东、玉林、宾阳等地来的客商常驻,后形成圩场,州府颁布的榜文,经常拿到圩场张贴,取名“榜圩”,民国23年(1934年),思林县更名平治县,县治移至榜圩街,榜圩街属敦厚乡所辖,筑有四个小城门,分成东阳、新兴、荣华、永宁等四条街。

改革开放以来,榜圩镇发生了很大变化,街道从原来的五米,逐年扩大到十米,铺上了混凝土,安上了路灯,文化体育广场,榜圩镇车站已投入使用。

镇内有1916年设立的县重点小学——敦厚小学(现榜圩小学),1941年设立的平治县立国民中学(今榜圩中学),榜圩初级中学,榜圩中心卫生院,平果信用合作银行等单位,是榜圩镇最大的商贸聚散基地。

都阳至凤山县省道(209线)通而过。

榜圩村[BǎnɡxūCūn]平果县榜圩镇辖村。

榜圩村位于榜圩镇驻地西部1500米处,地势较平坦。

东临隆足村,西与常星村相接,南临旧城镇富升村,北与长安村、永旺村相接。

全村总面积13.78平方公里,村委会驻地榜圩新胜街,辖15个自然屯,43个村民小组,1205户5025人,全村大部分为壮、汉族,少部分是瑶族。

耕地面积2708亩,主种水稻。

民国时建制平治县敦厚乡新兴、荣华、永宁、东阳、街公所,1952年建制平果县第七区榜圩乡、晚色乡,1958年建制社时称榜圩镇和晚色大队、六林大队,1962年三大队(镇)并称榜圩公社。

1967年复称榜圩大队,1984年末称榜圩村。

有都阳至凤山县省道(209线)通过该村境内。

平治社区[Pīngchìshèqū]平果县榜圩镇辖社区。

位于榜圩镇驻地西部1.5公里,榜圩镇街区,与榜圩村相接,全社区总面积1.5平方公里。

辖新胜街、东城街、东城街、前进街。

全社区7个居民小组,有350户,1239人,全社区以经商为主。

1958年建社时,属榜圩镇(大队一级)的榜圩工商界,1962年榜圩镇和晚色、六林两大队合并称榜圩公社,1967年称榜圩大队,1984年未从榜圩村分出另立榜圩镇街道居委会。

以手工业,小商贩为主。

隆足村[lóngzúCūn]平果县榜圩镇辖村。

位于榜圩镇驻地东南部500米,地处半石山区。

东临紫塘村、百吉村,南与海城乡相接,西临榜圩村,北与永旺村相撞,全村总面积8.03平方公里,辖上力屯、下力、坡那、坡龙、坡娘、坡朝、坡祥、坡油、百剑、农义、坡床、巴足、刁力、塘埂、局算15个自然屯,村委会驻坡朝屯,全村18个村民小组,927户,3340人,其居住着壮、瑶两个民族,耕地面积有2454亩,其中水田1790亩,旱地664亩,主要种植水稻。

民国时建制平治县敦厚乡隆黎藏足村,1952年由隆黎藏足各取一字而建制平果县第七乡隆足村,1958年分成隆黎、藏足两大队,1962年并称隆足公社,1967年称隆足大队,1984年末称隆足村,平果至榜圩公路通过境内。

 

长安村[ChánɡānCūn]平果县榜圩镇辖村。

位于榜圩镇驻西北部约7公里,地势较平胆,北与常星村相接,东临永旺村,南与大化县古文乡相接,西临乐圩村,全村总面积9.66平方公里。

辖巴鲁、巴兴、塘么、塘茶、坡布、塘马、定那、坡良、刁寿、黄河、罗旁、刁马、立目、巴吉、局妥、局兀、那布、巴造、巴敢、坡安20个自然屯,村委会驻定那屯,全村32个村民小组,有1030户,4258人,耕地面积4068亩,其中水田2861亩,旱地1207亩,主种水稻、甘蔗、玉米、桑蚕,解放前建制平治县乐育乡塘、敢安村,1952年将长塘、敢安村各取一字建制平果县第七区长安村,1958年成立长塘、敢安大队,1962年并称长安公社,1967年改称长安大队至1984年10月称长安村.有壮、汉、瑶族,大部份为壮族。

有完小所,师生人128人。

乐圩村[LèxǖCūn]平果县榜圩镇辖村。

位于榜圩镇驻地西北部,地处半石山区。

北与大化县古文乡相接,东临长安村,南与春德村相接,西临福吉村,全村总面积9.88平方公里。

辖有乐圩街、那桃、巴楼、巴律、伏八、方屯、巴旧、巴银、巴肖、江洪、百妹、百元、巴累、刁烈、巴旦、敢谷、江内、下巴、江那、伏巴、敢强21个自然屯,村部驻地乐圩街,全村35个村民小组,有965户4298人。

耕地面积3725亩,主钟水稻、甘蔗、桑蚕、玉米。

解放前建制平治县乐育乡乐圩、百强、达朝村。

1952年分成百强、乐圩两乡(平果县第七区)。

1958年为百强、乐圩两个大队,1962年称乐圩公社,1967年称为乐圩大队,1984年10月称乐圩村。

大部分为壮族,有少数汉族、瑶族。

有完小1所,师生250人。

乐圩街[LèxǖJiē]圩集名称,位于榜圩镇驻地西北部,地势较平旦,平治河流过境内。

约公元861年前建屯,因地为原都安县万康(现属巴马县)等地的货物、文化交流中心地,圩日较为欢乐,故有乐圩街之称。

现系乐圩村驻地。

有158户,人口624人,均为壮族。

耕地面积443亩,主种水稻、玉米。

常星村[ChǎngxīngCǖn]平果县榜圩镇辖村。

位于榜圩镇驻地西部3公里处,地处半石山区,北与春德村相接,东临长安村,南与榜圩村相接,西临六里村和海城乡六作村,全村总面积18.50平方公里。

辖巴雄、农楼、说纳、局桥、农谷、那六、农房、坡老、局贡、那洪、巩屯、龙沙、巴相、班乐、龙力、六牙16个自然屯,64个村民小组,有1056户,4560人。

全村耕地面积2905亩,主要种植玉米、水稻、甘蔗。

解放前建制平治县乐育乡常巩村和平治县敦厚乡星楼村。

1952年由常巩、星楼各取一个字建制平果县第七区常星乡。

1958年又分为常巩、星楼两个大队,1962年并称常星公社,1967年复称常星大队,1984年10月称常星村。

系新居民点。

大部分是壮族,有少数瑶族和汉族。

有两所学校师生173人。

春德村[ChūndéCūn]平果县榜圩镇辖村。

位于榜圩镇驻地西南部7公里,地处石山与土山相结合,北与乐圩长安村相接,东与常星村,南与六里村,西临黎明乡,全村总面积15.98平方公里。

辖弄团、下局团、中局团、上局团、那宁、那敢、敢农、坡生、巴防、局律、那安、伏相、塘依、坡排、定扑、定基、巴王、坡设、弄浪19个自然屯,村委会驻塘依屯,全村34个村民小组,有831户,3568人,耕地面积1768亩,主种水稻、玉米。

解放前建制平治县乐育乡春兰、富德村,1952年由春兰、富德村各取一字建制平果县第七区春德乡,1958年建社时成立春德、六里两大队,1962年并称春德公社,1967年合称春德大队,1984年10月分春德村和六里村。

大部分为壮族,有少数瑶族。

有完小1所,师生163人。

福吉村[FújíCún]属平果县榜圩镇辖村,位于榜圩镇驻地西北部11公里,地处大石山区,东与大化县古文乡怀雄村相邻,北与大化县江南乡龙凤村相接,西邻黎明乡黎明村,南与乐圩村相接,全村总面积16.53平方公里,辖岩旺、弄呈、弄叶、弄布、晚伏、伏布、安马、巴上、巴举、伏灵、坡料、巴吞、坡仪、下排、下吉15个自然屯。

村委会驻地伏灵屯,全村40个村民小组,有736户共2899人,瑶族占总人口的七分之一,耕地面积1982亩,主种水稻、玉米、甘蔗。

解放前这里属平治县乐育乡福禄、吉元两村,1952年两村各取头字合为福吉乡,划为平治县第七区。

1958年又分为福禄、吉元两个大队,1962年又拼合为福吉公社,1976年改称为福吉村,设村小学一所,在校学生132人,教师7人。

紫塘村[ZǐtánɡCūn]平果县榜圩镇辖村,位于榜圩镇驻地东南部约3公里处,处半山区,东邻凤梧乡,西接隆足村,南邻那沙乡,北临百吉村。

全村总面积9.41平方公里,辖弄包、弄作、六良、同堂、剑各、竹周、那朝、塘徐、紫徐、塘巴、林徒、坡沙12个自然屯,村委会驻村中心毗邻紫徐屯与塘徐屯,全村共33个村民小组,有768户,3107人,耕地面积2198亩,主种玉米、稻谷、甘蔗。

民国时有紫竹(属敦厚乡),塘盛(属凤梧乡)两村,1952年由紫竹、塘盛两村各取一字为紫塘乡(平果县第七区),1958年分出紫竹、塘盛西大队,1962年又并称紫塘公社,1967年称紫塘大队,1984年称紫塘村。

大部分为壮族,有少数瑶族。

有小学1所,师生185人。

有省道平果至榜圩公路通过该村境内。

永旺村[YónɡwànɡCǘn]平果县榜圩镇辖村。

位于榜圩镇驻地东北部3.0公里,地处半石山区,北与大化县古文乡和陇旺村相接,东与百吉村相接,南与隆足村相接,西与长安村相接,全村总面积25平方公里。

辖那头、敢桑、查肓、局托、坡那、巴项、刁规、建设、伏耳、伏旺大、伏旺小11个自然屯,村委会驻敢桑屯,全村21个村民小组,有503户,2067人,耕地面积1915亩,主种甘蔗、玉米、水稻。

解放前建制平治县乐肓乡永旺村,1952年由百吉、永旺两村各取一字建成平果县第七区吉旺乡,1958年建社时称百吉、永旺两大队,1962年合称吉旺公社,1967年复称吉旺大队,1981年10月分出另立永旺村,全村总面积7.25平方公里,辖11个自然屯,21个村民小组,有431户,1938人,耕地面积1914亩,主种玉米、水稻。

2011年村部迁到查肓屯,全村21个村民小组,有503户,2067人,耕地面积1915亩,主种甘蔗、玉米、水稻,大部分为壮族,有少数瑶族和汉族。

有完小1所,师生62人。

百吉村[BǎijíCǚn]平果县榜圩镇辖村。

百吉村位于榜圩镇驻地东部3.5公里,地处半石山区,东临凤梧乡,南与紫塘村接壤,西与隆足村毗连,北与永旺村相接。

全村总面积2.75平方公里,辖百坤、百硬、巴社、吉峦、那六、板内、新兴、伏仰、农雄9个自然屯,村委会驻巴社屯。

全村15个村民小组,共367户1416人。

耕地面积1343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甘蔗等作物。

民国时建制平治县敦厚乡百吉村,1952年由百吉、永旺两村各取一字合并建成平果县第七区吉旺乡,1958年建社时称百吉、永旺大队,1962年又合并称吉旺公社,1967年复称吉旺大队,1984年10月分出另立百吉村。

全村人口大部分为壮族,有少数瑶族、汉族。

村部所在地建有完小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