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STEMI溶栓后PCI的时机.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672707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1.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把握STEMI溶栓后PCI的时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如何把握STEMI溶栓后PCI的时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如何把握STEMI溶栓后PCI的时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如何把握STEMI溶栓后PCI的时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如何把握STEMI溶栓后PCI的时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把握STEMI溶栓后PCI的时机.docx

《如何把握STEMI溶栓后PCI的时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把握STEMI溶栓后PCI的时机.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何把握STEMI溶栓后PCI的时机.docx

如何把握STEMI溶栓后PCI的时机

如何把握STEMI溶栓后PCI的时机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可快速开通梗死相关血管(IRA),恢复TIMI3级血流,获得理想的再灌注,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首选的再灌注策略。

虽然我国的急救系统在不断完善中,但真正具备直接PCI条件的心脏中心仍相对缺乏,多数二级医院并不具备PCI条件,相当一部分患者往往首先接受了溶栓治疗。

但溶栓治疗仅能使28%~63%的患者获得TIMI3级血流,明显低于直接PCI的水平(可达90%左右),且再闭塞率较高,不良心脏事件风险升高,往往需要进一步血运重建。

溶栓后PCI的时限是影响预后的关键问题,如间隔过短,溶栓后高纤溶活性导致出血风险升高,此外溶栓后血小板活化和聚集增加,增加支架血栓的风险;反之,溶栓至PCI间隔过长,则有可能增加再梗死和再发缺血风险。

溶栓是否成功是选择溶栓后PCI时机的关键性因素。

近年的研究显示,即使溶栓成功,应在一定的时间窗内行PCI.对溶栓失败的患者则应尽快行挽救性(rescue)PCI。

1溶栓成功后PCI的时机

溶栓成功患者最佳PCI治疗时机的选择是近几年研究关注的焦点之一。

由于担心溶栓治疗后早期PCI出血风险问题,以往的指南建议,溶栓成功后仅对存在自发或诱发性缺血的患者行PCI。

近期发表的多项随机试验表明,溶栓后在一定的时间窗内行PCI,不仅可以避开高纤溶活性期以降低出血风险,还能通过避免早期血小板活性增强而减少缺血事件,同时也能提供更充足的时间将患者由无PCI条件的医院转运至PCI急救中心。

各项研究中溶栓至PCI的时间均在24h以内,结果显示,在不同时间行早期PCI的缺血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图1)。

  

  图1五项比较溶栓后常规早期PCI与选择性侵入策略的随机临床试验结果

CARESS-in-AMI试验入选600例高危STEMI患者,随机分入常规转运PCI和缺血驱使PCI组,常规转运组溶栓治疗至PCI的平均时间h。

结果显示,常规转运PCI组30天主要终点事件(死亡、再梗死和再发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缺血驱使PCI组(%vs%,P=)。

TRANSFER-AMI试验入选1059例高危STEMI患者,随机分入溶栓后标准治疗(溶栓失败后行挽救性PCI,溶栓成功的患者24h后行择期PCI)和常规转运PCI组(溶栓后6h内转院行PCI),常规转运组溶栓治疗至PCI的平均时间h。

结果显示,溶栓后常规早期转运PCI使30天主要终点事件(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再发缺血、新发或恶化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发生风险降低(RR,95%CI,P=),而且并不增加出血风险。

最近的一项荟萃分析纳入了7项随机试验,溶栓至PCI的时间平均在~h之间,其中仅有2项试验在3h以内。

30天结果显示,与缺血驱使的血运重建相比,常规转运PCI明显降低死亡、再梗死和再缺血的复合终点的风险(OR,95%CI,P<),而未明显增加严重出血的风险。

适当延长溶栓治疗与PCI时间间隔(>3h),溶栓后常规转院PCI优于缺血驱使的血运重建策略。

目前一般认为,溶栓成功后常规早期PCI的最佳时间窗应该在溶栓后3~24h之间。

《2010年欧洲心肌血运重建指南》建议,所有溶栓后患者均应转运至PCI中心。

溶栓成功(胸痛缓解,抬高的ST段回落)的患者应于初次医学接触(FMC)后3~24h行冠状动脉造影和血运重建(Ⅰ/A)。

2011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ACCF)/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心血管造影和介入联合会(SCAI)有关PCI指南也建议,溶栓成功且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应在开始溶栓治疗后3~24h行造影和PCI(Ⅱa/A)。

对于IRA通畅的STEMI患者应于溶栓后3~24h行PCI(Ⅱa/B)。

2溶栓失败后挽救性PCI的时机

溶栓失败后继续追加溶栓药物并无得益,而挽救PCI能够迅速开通IRA,抑制心肌坏死进展并改善预后。

多项研究也证实,挽救性PCI可降低STEMI的死亡和再梗死风险,改善患者的预后,合并休克、心力衰竭或恶性心律失常等高危患者获益更为显著。

REACT研究入选了427例溶栓失败的患者随机分为再次溶栓、保守治疗或挽救性PCI三组。

随访6个月,三组无事件(死亡、再梗死、严重心力衰竭或脑血管事件)生存率分别为%、%、%(P=)。

同期的MERLIN研究也发现,与保守治疗相比,挽救性PCI能显著降低死亡、再梗死、脑卒中、再次血运重建或心力衰竭的联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vs50%,P=),主要归因于早期再次血运重建率较低。

REACT试验与MERLIN研究中症状发作至挽救性PCI的时间分别为414min和327min,均在12h以内。

目前尚无直接证据支持更晚期(>12h)的挽救性PCI。

因而应及早判断溶栓治疗效果,对于失败的患者尽早行挽救性PCI。

心电图相对其他指标可较为及时准确地判断溶栓成功与否,如溶栓治疗后ST段抬高最明显的导联90min内ST段回落<50%,则应考虑溶栓失败,尽早行PCI,可明显降低再梗死和心力衰竭的风险;而对于溶栓成功后又出现IRA再闭塞的患者,也应尽早开通IRA。

中高危患者(如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梗死或胸前导联ST段压低的下壁心肌梗死和仍有进行性胸痛)获益更为明显。

《2010年欧洲心肌血运重建指南》建议,溶栓失败的患者应尽早(assoonaspossible)行挽救性PCI(Ⅱa/A)。

2011年ACCF/AHA/SCAI有关PCI指南也建议,对于伴有中到大量心肌受累的STEMI患者,若有溶栓失败或IRA再闭塞的证据,应立即(immediate)或立即转院行冠状动脉造影和PCI(Ⅱa/B)。

3溶栓后延迟PCI的时机

如上所述,无论溶栓是否成功,均应在24h以内(挽救性PCI应越早越好,且可能不宜超过12h)行PCI。

然而,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尤其在国内),由于各种原因(如溶栓后未转运、经费问题或主观不接受介入治疗等),有相当一部分STEMI患者未能在溶栓24h内接受PCI。

此类患者接受延迟PCI能否获益取决于梗死动脉是否通畅、以及梗死区心肌存活性等。

对于延迟PCI的时机仍缺乏深入研究或专家共识。

多数学者认为,对于未能在24h以内行PCI的STEMI患者,在梗死后早期(尤为1周内)PCI发生无复流等合并症的风险较高。

Yip等比较了408例心肌梗死后>12h的患者在不同时机行PCI的效果。

结果显示,与≤3天行PCI相比,≥4天接受PCI的患者再灌注成功率更高,早期PCI(≤3天)是预测再灌注结果不良的独立因素之一。

《2010年欧洲心肌血运重建指南》建议,STEMI数天后就诊且梗死Q波已完全形成的患者,若反复发作心绞痛和(或)有残余心肌缺血证据,且在大面积心肌区域内存在存活心肌,可考虑机械血运重建,但并未提及具体时机。

2011年ACCF/AHA/SCAI有关PCI指南建议,对于发病超过24h且未行造影的STEMI患者,可在出院前(由于资料不充分,亦无具体时间窗建议)行冠状动脉造影(Ⅱb/C)。

若IRA通畅但仍有严重狭窄,可考虑行PCI(Ⅱb/B)。

对于24h后IRA仍完全闭塞的1~2支血管病变的无症状患者,若血流动力学与电学稳定且无严重缺血证据,不建议行PCI(Ⅲ/B)。

总之,症状发生12h以内的STEMI患者应首选直接PCI。

而就诊于无直接PCI条件的医院、不能在2h内转运至具备直接PCI条件医院的患者,应在溶栓后尽快转运至有直接PCI条件的医院,而不是等待确定溶栓是否成功再决定是否转院。

溶栓成功或梗死相关动脉通畅的患者,PCI的最佳时间窗在溶栓后3~24h之间。

对于溶栓90min后仍无溶栓成功证据的患者,应尽快行挽救性PCI,尤其是合并大面积前壁心肌梗死、KillipII~IV级或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

挽救性PCI应越快越好(最晚可能不宜超过12h)。

对于溶栓后24h以内未行PCI的患者,若无反复心肌缺血发作,延迟PCI一般不宜过早,但尚无明确的时机建议。

作者:

乔岩,聂绍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

未接受早期再灌注治疗的STEMI患者怎样选择再灌注治疗策略

河北省人民医院作者:

齐晓勇 

 

文章号:

W086262  2013-4

  我国CPACS研究结果显示,在297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仅有36%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在急性期(12h)内接受了再灌注治疗,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比例仅占%。

即使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全天候提供急诊PCI的医院亦不足20%。

在临床上多数患者因无条件或就诊延迟等原因未接受早期再灌注治疗。

对这些未接受早期再灌注治疗的STEMI患者,如何把握延迟再灌注治疗的适应证及时机仍是临床热点问题。

  1晚期开通IRA的临床证据及面临的挑战

  Abbate等的荟萃分析显示,发病﹥12h的稳定STEMI患者,与保守治疗相比PCI组(12h~60d)明显降低死亡率(%vs%,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增加。

目前认为,晚期开通梗死相关血管(IRA)可能存在以下益处:

①挽救冬眠心肌;②促进梗死区修复、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沉积,强化瘢痕组织,抑制室壁瘤形成,改善心室重塑;③稳定心电活动,减少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④部分患者还存在多支病变,IRA

的开放可为非梗死区提供侧支血流。

  尽管晚期冠状动脉开通假说在临床上被广泛接受。

但OAT试验入选了2166例STEMI后3~28天、IRA近端闭塞、LVEF﹤50%的患者,随机分为PCI组和单纯药物治疗组。

结果发现,PCI组患者4年累计主要终点事件的发生率为%,药物治疗组为%(,95%CI,P=)。

两组患者非致命性再发心肌梗死(MI)分别为%和%(HR,95%,P=),两组患者致命性再发MI、NYHAIV级心力衰竭和死亡的发生率也无差异。

该研究表明,对已失去早期再灌注治疗时机病情稳定的患者,行PCI开通闭塞的IRA不但无获益,反而增高MI复发的风险。

OAT子研究(TOSCA-2试验)结果也提示,对失去早期再灌注时机且病情稳定的亚急性期心肌梗死患者行延迟PCI,虽可长期保持较高的IRA开通率,但不改善心脏功能及临床预后。

OAT试验结果的公布引发了热烈的讨论,甚至有人据此对开通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的必要性产生了怀疑。

但是,由于OAT试验存在研究对象选择、延迟PCI时机、药物洗脱支架(DES)使用率低等较多的局限性,其结论尚不能被广泛接受。

  2最新临床指南中有关未接受早期再灌注治疗的STEMI患者血运重建的建议

  2010年,我国STEMI早期(﹥24h)未溶栓患者择期PCI的推荐指征为:

病变适宜PCI,且有再发心肌梗死表现(Ⅰ/C);病变适宜PCI,且有自发或诱发心肌缺血表现(Ⅰ/B);病变适宜PCI,且有心源性休克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Ⅰ/B);LVEF﹤40%、心力衰竭、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常规行PCI(Ⅱa/C);急性发作时有临床心力衰竭的证据,尽管发作后左心室功能尚可(LVEF﹥40%),也应考虑行PCI(Ⅱa/C);对无自发或诱发心肌缺血的IRA的严重狭窄于发病24h后行PCI为Ⅱb类指征。

对IRA完全闭塞、无症状的1~2支血管病变,无心肌缺血表现,血流动力学和心电稳定患者,不推荐发病24h后常规行PCI.我国2010专家共识中提出,对发病﹥12h的STEMI患者,如果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应当即刻PCI;若血流动力学稳定,可考虑在发病1周左右病情平稳时行择期PCI。

  2010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欧洲心胸外科学会(EACTS)发布的《心肌血运重建指南》中对STEMI患者择期PCI建议:

对于出院前评价有明确心绞痛或诱发试验阳性的STEMI患者应行PCI(Ⅰ/B);对于Q波完全形成的心肌梗死,且无缺血症状或梗死相关区域心肌存活(24h)不推荐行PCI治疗(Ⅲ/B)。

2011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ACCF)/美国心脏协会(AHA)/心血管造影和介入联合会(SCAI)发布的有关PCI最新指南建议,对于发病24h内未行PCI而病情稳定的STEMI患者应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Ⅰ/C)。

对于STEMI患者应行择期或延迟PCI的适应证包括:

有临床证据表明溶栓失败或IRA再次闭塞应行PCI(Ⅱa/B);溶栓治疗后3~24h

梗死动脉未开通(Ⅱa/B);无创检查证实存在心肌缺血(Ⅱa/B);梗死24h以上,存在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狭窄(Ⅱb/B);而对于超过24h的STEMI患者,如果患者无症状,1~2支血管病变,IRA完全闭塞,血流动力学及电学稳定,而且无证据表明存在心肌缺血的不推荐行PCI治疗(Ⅲ/B)。

  3未接受早期再灌注治疗的STEMI患者血运重建时机的选择

  心肌梗死部位的炎症始于梗死后6h,3天达到高峰,约7~10天后转变为疤痕组织,完全修复约需1~3

个月的时间,在此时间内心肌梗死面积可能扩展或延伸。

2007年,张彤等选择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120例,分别于梗死后10天~2周、2周~1个月、1个月~1年行择期PCI,结果提示择期PCI在心肌梗死后1个月内完成,可改善左心室功能,改善预后。

  无复流和支架血栓形成是延迟PCI的主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

在OAT试验中,25%患者在梗死后5天内行PCI,PCI组达到TIMI3级血流者仅82%,远低于急诊PCI水平。

表明有近18%的患者出现了无复流或慢血流,心肌灌注甚至可能不如PCI前状态。

一般认为心肌梗死后3~4天体内血小板处于高活性状态,病变部位血栓开始机化,易发生无复流或慢血流。

  综上所述,对于未接受早期再灌注的STEMI患者行再灌注治疗的适应证掌握,应注意详细评估临床情况,包括患者的症状、心肌缺血证据、心电学是否稳定、心功能情况和冠状动脉病变的特征等,权衡利弊后,个体化选择治疗措施。

目前虽然对STEMI延迟PCI的时机选择还存在争议,但多数学者主张延迟PCI应在梗死后1周~1个月进行,最大限度降低无复流及支架血栓风险的同时,达到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之目的。

STEMI--指南,实践,PCI时机

    急性心肌梗死是导致冠心病患者死亡的最常见原因,缩短心肌再灌注时间对于挽救濒死心肌、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近期及远期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20多年来,药物溶栓、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等再灌注方法在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疗效,已成为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首选标准治疗。

溶栓治疗的优势在于简便易行、可在发病后早期进行,利于院前和急诊室抢救;而与溶栓治疗相比,PCI有以下优势:

①可快速恢复TIMI3级血流,成功率达90%以上,远高于溶栓治疗(约50%~60%);②治疗时间窗较宽且治疗时间的延迟对溶栓疗效影响较大,而对PCI疗效影响较小;③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低,尤其可明显降低脑出血发生率;④心脏破裂风险显著低;⑤对临床或实验室表现不典型或需要鉴别诊断者,PCI前的冠脉造影可明确诊断,避免不适当地应用溶栓剂。

目前已有许多临床试验证实PCI的近期临床疗效显著优于溶栓。

对于STEMI患者,选择溶栓还是PCI以及PCI时机的把握已成为挽救生命、改善预后的关键,为此,近年来,美国、欧洲及中国均更新及发表了相关指南[1-4],进一步指导临床实践。

    一、直接PCI

    直接PCI是降低STEMI死亡率最有效的方法,有条件的医院应大力提倡,越危重的患者获益越显著。

无论选择溶栓或PCI,都应把缩短发病至再灌注的时间作为首要考虑因素。

STEMI血运重建或再灌注的总体目标是将总缺血时间控制在120分钟内,最好是60分钟内。

目前目前指南一致推荐,STEMI患者就诊于具备PCI条件的医院,直接PCI应作为首选策略(Ⅰ/A),要求的入院到球囊扩张时间<90分钟[5-9];STEMI患者就诊于无PCI条件的医院,且不能在90min内行转运PCI,除非有禁忌证,否则应在就诊30min内接受溶栓治疗(Ⅰ/B)。

转运PCI是直接PCI的一种,获益程度主要取决于D-to-B时间,转运时间<90分钟仍能使多数患者受益,对于就诊医院无行直接PCI条件,尤其有溶栓禁忌症或无溶栓禁忌症却已发病>3h、<12h患者,应行转运PCI(Ⅰ/B)[8-11]。

在无介入治疗条件的医院,对STEMI患者是行溶栓治疗还是转运至有条件的医院行PCI,应权衡利弊,转运PCI与就地溶栓治疗的时间差被称为“与PCI相关的延迟”,当这一时间差超过120分钟时,转运PCI将失去生存率改善优势。

目前指南推荐的直接PCI指征还包括:

1.心源性休克,年龄<75岁,AMI发病<36h,休克<18h(Ⅰ/B)[12];2.年龄>75岁心源性休克,MI发病<36h,  休克<18h,权衡利弊后可考虑PCI(Ⅱa\B)[13,14];3.发病12~24小时,仍有缺血证据,或有心功能障碍或血液动力学不稳定或严重心律失常(Ⅱa/C)。

    二、易化PCI

    易化PCI是指为提高STEMI患者冠脉开通率,在拟行直接PCI前给予溶栓药物和(或)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的治疗策略。

易化PCI潜在风险和局限性主要表现为增加出血并发症和增加费用。

两项研究(ASSENT-4和FINESSE研究)结果的公布使易化PCI策略受质疑。

ASSENT-4研究旨在比较全量替奈普酶易化PCI与直接PCI在STEMI患者中的疗效,结果显示易化PCI组主要终点事件和住院期间卒中发生率显著增高,研究被迫提前终止。

FINESSE研究显示,减量瑞替普酶联合阿昔单抗易化PCI组、阿昔单抗易化PCI组和直接PCI组的90天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而易化PCI组出血风险明显增加。

  鉴于以上多项循证医学证据,目前STEMI指南亦只推荐,低出血风险的高危STEMI患者不能立即行PCI时,采用易化PCI策略(Ⅱb/C)。

不推荐全剂量溶栓后PCI(Ⅲ/B)。

正在进行的易化PCI相关研究包括:

院前溶栓治疗,更优的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更延迟情况下的PCI。

    三、补救PCI

    补救PCI指对溶栓未成功者行PCI以开通梗死相关动脉。

目前STEMI指南关于补救PCI推荐指征包括:

1溶栓治疗45~60分钟后仍有持续心肌缺血症状或表现(Ⅰ/B)[2,15];2.年龄<75岁并适合血管重建的心源性休克患者,发病<36h,休克<18h(Ⅰ/B)[15,16];3.发病<12h伴充血性心衰和(或)肺水肿(Ⅰ/B)15,16];4.导致血液动力学障碍的室性心律失常(Ⅱa/C);5年龄≥75岁、已接受溶栓治疗且发生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发病<36h,休克<18h,权衡利弊后可考虑补救PCI(Ⅱa/B)[13,14]。

    四、延迟PCI

    AMI后延迟PCI指AMI发病24h内溶栓成功或未接受再灌注治疗的患者。

这类患者差别较大,有的IRA已开通,有的IRA仍处于闭塞状态,在后期进一步的干预方案上也有较大的差别,这类患者要有详细的临床评估,主要根据IRA是否开通和临床上是否有自发缺血、诱发缺血、再发MI、休克或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等表现。

血管开通和有相应临床表现处理应积极,如果血管未开通和无相应临床表现处理应趋于保守。

理论上,对错过早期再灌注时机的患者,如能在亚急性期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RA)可能有助于恢复冬眠心肌,防止心室重构,进而改善临床预后。

然而,闭塞动脉试验(OAT)研究对传统的再通动脉假说提出了质疑,对临床工作共识也提出了挑战。

OAT及其子研究(TOSCA-2试验)[17,18]结果表明,对失去早期再灌注机会且病情稳定的亚急性期心肌梗死患者行延迟PCI,虽可长期保持较高的IRA开通率,但不改善心脏功能及临床预后。

    据现已有的初步循证医学证据,目前对早期溶栓成功或未行溶栓患者择期PCI的推荐指征主要为:

1.病变适宜PCI且有再发MI的表现(Ⅰ/C);2.病变适宜PCI且有自发或诱发缺血表现(Ⅰ/B)[19];3.病变适宜PCI且有心源性休克或血液动力学不稳定(Ⅰ/B);4.LVEF≤40%,心力衰竭,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常规行PCI(Ⅱa/C);5对无自发或诱发缺血的IRA的严重狭窄于发病24h后权衡利弊后可考虑行PCI(Ⅱb/B);6IRA完全闭塞,无症状的1~2支血管病变,无严重缺血表现,血液动力学和心电学稳定,不推荐发病24h后常规行PCI(Ⅲ/A)[17,18,20]。

近年来,ACS治疗领域的临床研究和循证证据越来越丰富,指南推陈出新,但是临床实践和指南间仍然存在差距。

全球最大的ACS注册研究—GRACE研究显示:

NSTEACS患者%接受PCI治疗,STEMI患者介入治疗的比例为%。

其中低危患者PCI为40%,明显高于中危和高危患者(分别为35%,25%)。

中国治疗现状与国外亦有很多相似之处,CPACS研究登记注册2004~2005年来自我国18个省51家医院2973例ACS患者,其中STEMI占43%;NSTEACS占57%。

结果显示STEMI患者急性期再灌注治疗的比例较低,有导管室的医院36%患者接受了再灌注治疗(12小时内),无导管室的医院为31%;而直接PCI的比例仅分别为%和%。

由此可见,对于STEMI患者治疗,临床实践与指南间存在一定距离,所以搭建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之间的桥梁已成为当务之急,使科学指南真正成为医生指导临床实践的依据,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急性STEMI溶栓治疗的再认识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作者:

田野 李佳 2011

 

  关键字: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认识

  在我国,急性心肌梗死的年发病率逐年增高,并且发病呈现年轻化的趋势,每年有超过100万人死于心肌梗死及其并发症。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如果得不到及时救治,死亡率极高。

对于急性STEMI首要救治手段为采用药物溶栓或PCI的方式使闭塞血管尽早开通,恢复梗死区心肌的血液灌注。

早期再灌注治疗是降低急性STEMI患者死亡率、改善预后的关键。

  近年来STEMI急性期行直接PCI已成为首选方法,但由于能开展直接PCI的医院有限,治疗费用昂贵、患者对有创治疗的抵触等原因使得PCI当前尚难以普遍应用。

药物溶栓具有快速、简便、经济、易操作的特点,仍然是再灌注治疗的重要方法。

即使在欧美国家,急性心肌梗死的再灌注治疗中溶栓与直接PCI的比例相当。

国际上多项注册研究显示,虽然PCI治疗近年来增长迅速,但仍有接近40%的患者接受溶栓[1-5]。

此外,新型溶栓药物的研发大大提高了溶栓治疗的血管开通率和安全性。

  虽然溶栓有其特殊优势,但国内对其还不够重视,规范治疗十分迫切。

因此,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组织国内专家起草了《瑞替普酶在STEMI溶栓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目的在于推进我国急性STEMI诊疗规范化进程,帮助临床心血管内科医生特别是基层医院的医生正确掌握STEMI的溶栓方法,从而能够挽救更多的生命。

  1、溶栓的优越性

  PCI对于STEMI治疗是有效的,但它并不能在所有的医院中进行,而且PCI的准备时间相对较长,人员和设备要求较高,不可能立即进行,易延误治疗时间,且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