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下册教学目标重难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66509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2.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五年级下册教学目标重难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教学目标重难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教学目标重难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教学目标重难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教学目标重难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五年级下册教学目标重难点.docx

《小学五年级下册教学目标重难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五年级下册教学目标重难点.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五年级下册教学目标重难点.docx

小学五年级下册教学目标重难点

小学五年级下册教学目标重难点

第1课时观察物体

(1)

【教学内容】

教材第2页例1,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4、5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具体观察活动,使学生能体验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可以有多种摆放方式。

2.学生能通过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3.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初步学会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

4.在活动中培养数学学习热情以及良好的交流、合作习惯。

【重点难点】

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第2课时观察物体

(2)

【教学内容】

教材第2页例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2.能根据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3.让学生主动参与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和有条理的思考,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来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二、因数与倍数(7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3.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1.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的联系及其区别。

2.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3.质数和奇数的区别。

1.因数和倍数

(1)

【教学内容】

认识因数和倍数(教材第5页内容,以及第7页练习二的第1题)。

【教学目标】

1.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

【重点难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因数和倍数

(2)

【教学内容】

一个数因数的求法和一个数倍数的求法(教材第6页例2、例3,教材第7~8页练习二第2~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条理性,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求索精神。

【重点难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2、2、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内容】

2、5的倍数的特征(教材第9页例1,教材第11页练习三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探索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

2.知道2、5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

3.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想、分析、归纳的能力,愿意与同学交流自己发现的结果,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通过探索发现2、5的倍数的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

3、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内容】

3的倍数的特征(教材第10页的内容及教材第11页练习三的第3~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理解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2.引导学生学会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

3.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概括的能力。

【重点难点】理解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质数和合数

(1)

【教学内容】

质数和合数(课本第14页例1及第16页练习四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知道100以内的质数,熟悉20以内的质数。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4.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质数、合数的意义。

质数和合数

(2)

【教学内容】

数的奇偶性(教材第15页例2,以及第16~17页练习四第4~7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加减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的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在活动中体验研究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2.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

1.探索并理解数的奇偶性。

2.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1、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行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感受1m3,1dm3,1cm3以及1L,1mL的实际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掌握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重点难点】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难点是体积和表面积两个概念的建立。

第1课时长方体

【教学内容】

长方体的认识(教材第18~19页的内容及第21~22页练习五的1、2、3、6、7题)。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继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形成勇于探索、善于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

【重点难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第2课时正方体

【教学内容】

正方体的认识(教材第20页的内容及教材第21~22页练习五的第4、5、8、9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正方体、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比较弄清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空间概念。

【重点难点】1.认识正方体的特征。

2.理清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第1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1)

【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概念,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教材第24页例1、例2,以及第25~26页练习六第1、2、3、4、6、7题)。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操作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并初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重点难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第2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

【教学内容】

求一些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材25页第5题、教材第26页第9、10题)。

【教学目标】

1.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结合实际生活,求一些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2.通过练习、操作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与求知欲。

【重点难点】根据生活实际,对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进行正确的判断。

第3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3)

【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练习(教材26页第11~13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熟练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思维品质。

【重点难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体积和体积单位

【教学内容】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材第27、28页的内容、第28页的“做一做”,及第32页练习七的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形成表象。

2.培养学生比较、观察的能力。

3.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加强学生空间概念的发展。

【重点难点】常用体积单位。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1)

【教学内容】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课本第29~31页的内容,课本第30页的例1及第32页练习七的第5~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讲授,引导学生找出规律,总结出体积的公式。

2.指导学生运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探索新知的思维品质。

【重点难点】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2)

【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练习(教材33页练习七第8~13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能较熟练的运用体积(容积)计算公式解决问题。

2.能解决体积(容积)计算的变式问题,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体会转化思想在解题的作用。

3.经历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解决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的数学活动经验。

【重点难点】

灵活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加深对体积意义,建立体积单位的正确表象。

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

第3课时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内容】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课本第34~35页内容及第36~37页练习八的第1~9题)。

【教学目标】

1.通过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指导,使学生掌握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并会进行名数的改写。

2.使学生学会用名数的改写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不同的单位进行计算的能力。

【重点难点】

掌握名数的改写方法。

容积和容积单位

(1)

【教学内容】容积和容积单位课本第38~41页内容,第38页的例5,第40~41页练习九的第1~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容积意义,掌握常用的容积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2.掌握容积和体积的联系与区别,知道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

3.感受1毫升的实际意义,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重点难点】容积单位换算。

容积和容积单位

(2)

【教学内容】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课本第39页的例6及第41页练习九的第7~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求长方体和正方体容积的计算方法。

2.能根据实际情况,应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3.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应变能力。

【重点难点】运用具体方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综合与实践探索图形

【教学内容】

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教材第44页探索图形)。

【教学目标】

1.借助正方体涂色问题,通过实际操作、演示、想象、联想等形式发现小正方体涂色和位置的规律。

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获得一些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有趣,激发主动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找出小正方体涂色以及它所在的位置的规律。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1)

【教学内容】

分数的产生和分数的意义(教材第45~4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操作使学生知道分数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产生的。

2.在正确认识单位“1”的基础上,正确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能应用分数解决有关的问题。

3.通过操作,分析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分析,类比、迁移的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重点难点】

1.理解单位“1”及分数的意义。

2.理解“整体”的含义,明确“1”在这里的作用。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2)

【教学内容】

分数的产生与意义练习课(教材第47~48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加深理解分数的意义、单位“1”、分数单位。

2.体会分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1.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