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工程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65481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14.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体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主体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主体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主体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主体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主体工程施工方案.docx

《主体工程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体工程施工方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主体工程施工方案.docx

主体工程施工方案

主体工程施工方案

(一)施工测量:

主体阶段施工测量大体可参照“第五章”中“施工测量”进行,还应据实际情况注意以下几点:

1.工程开始前对所有仪器进行检测,向建设单位和监理提供全部测量仪器计量检定单位检定的合格证书,测量设备的管理执行IS010012管理体系标准。

2.会审图纸、学习规范:

组织测量人员会审图纸,了解建筑物总体布局,掌握结构特点及工艺流程,对重要点位的坐标、轴线尺寸、标高关系进行验核。

学习《工程测量规范》、《建筑变形测量规范》相关章节,掌握施测技术及限差要求。

3.水准引测:

水准引测使用一个原始点,为便于每段结构施工,将原始水准点引至建筑物各大角的柱身上,并弹出+500mm控制线。

做为楼层标高控制线,为消除误差,每次引测时需尽量保证前后视距基本相等。

4.垂直引测及控制措施:

本工程各框架单体最高为教学楼,高度22.16m,地上五层。

由于主体施工阶段外檐脚手架为全封闭形式,不具备外控条件。

采用内控法(天顶投测)作为垂直度控制的主要手段,即可满足垂直测量及楼层放线的精度要求。

4.1分别在主体内首层布设独立的矩形控制网,用经纬仪分别测放好四组内控点,内控点每4个一组,距边轴1m左右,且四点可通视。

在内控点位置处埋设φ10钢筋棍,并做十字刻痕为内控点标记。

内控点测设后对角线误差控制在3mm以内。

4.2主体垂直测量:

首层地面预埋设内控点,以上各层楼面上相应位置预留150×150mm孔洞,用于内控网的传递。

内控网的传递采用5Kg大线坠。

传递目标点先用白线定位,后用墨线标记。

示意如下图所示:

5.平面测量放线:

5.1放线原则:

通过设置的内控制点进行定位放线。

5.2以由内控点组成的控制网为依据在楼层上排尺,弹出轴线,再根据轴线弹出柱模板边线做为施工的依据。

5.3各层的定位轴线以每层内控网为准测设,内控网向上传递后,必须进行闭合校正检验精确度,层间偏差应小于3mm,建筑物全高偏差不超过3H/1000,且≤30mm的规范要求。

5.4精度要求:

平面控制网的测定精度按《工程测量规范》一级控制网标准边长相对中误差1/30000控制,测角中误差7″

控制。

建筑物轴线的测定,测距相对中误差按1/5000控制,测角中误差按20″控制。

建立轴线控制网前,必须先进行整体精度闭合,才能测设轴线控制网,以确保局部与整体的精度要求。

5.5为保证垂直传递的准确度,在主楼施工至3层时,进行一次内控网的倒点工作,3层以上的控制网以3层的为准向上传递。

6.沉降观测:

沉降观测详见“第十章”中“防止沉降措施”。

(二)钢筋工程:

主体结构钢筋工程必须满足基础施工的有关要求,此外,还需达到以下施工要求:

1.钢筋采购、加工:

1.1钢筋的进场:

所有运至现场的钢筋,其品种、规格、牌号、质量等级均应符合设计要求,进场时应有出厂质量证明或厂家的试验报告单,钢筋表面或每捆(盘)钢筋均应有标志,且与报告单中批号吻合,否则不得进场。

1.2钢筋的验收:

每批钢筋进场时,应按批进行检查和验收,并填写进场检验记录。

每批由同牌号、同炉罐号、同规格、同交货状态的钢筋组成,重量不大于60吨。

2.钢筋的加工:

2.1钢筋下料单的编写:

设专人严格按规范、设计图纸、变更洽商和图集进行钢筋翻样,编写钢筋下料单。

下料单经过项目总工程师审查后方可进行加工。

2.2盘条钢筋的调直采用卷扬机拉直。

粗钢筋的调直主要采用锤直和扳直的方法进行。

钢筋的下料采用钢筋切断机,钢筋的弯曲采用钢筋弯曲机。

下料前要熟悉图纸,依据图纸审核料单。

下料过程中,注意设计和规范的各项要求,钢筋的弯折长度、弯折角度、搭接长度、平直长度以及高度等都需注意,发现问题及时与技术人员联系,防止下料中尺寸出现偏差。

2.3钢筋加工的一般要求:

Ⅰ级钢筋的末端需作180°弯钩,其圆弧弯曲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平直部分长度不宜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

Ⅱ、Ⅲ级钢筋的末端按需要做90°或135°弯折,弯曲直径不宜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平直部分长度按图纸设计要求。

箍筋的弯曲直径应大于受力钢筋的直径,且不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弯钩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2.4钢筋的标识:

成型的钢筋半成品在堆放时,同一部位或同一构件的钢筋要堆放在一起,并用塑料布料牌进行标识,标识上注明构件名称、部位、钢筋型号、外观形状、直径、根数、检验状态等。

3.柱钢筋绑扎施工:

3.1绑扎前,首先检查纵向钢筋位置是否正确,如有偏位进行调整。

3.2对竖向钢筋的接头进行外观检查及力学试验,合乎要求方可绑扎箍筋。

3.3绑扎箍筋时,采用皮数杆确定箍筋间距,然后将已套好的箍筋向上移动,由上向下绑扎。

3.4柱箍筋上下应连续,在梁柱节点部位应根据该区段的间距进行绑扎,严禁因操作难度大而漏扎。

3.5箍筋面应与主筋垂直绑扎,箍筋转角与主筋交点均需绑扎,并且要保持箍筋的弯直部分要在柱上四角通转。

3.6根据独立柱截面的大小,设置定位箍筋卡具,根据独立柱的配筋图把柱筋位置标示在定位箍筋卡具上,在定位箍筋卡具上用钢筋头焊接柱筋限位点以便确保在砼浇筑时柱筋不移位。

3.7柱箍筋端头的平直部分与砼面保持45°夹角,平直长度不小于10d绑扎时,要特别注意柱子出现扭位现象,如发现可将部分箍拆除重绑。

3.8在浇筑楼板混凝土时,根据建筑图中的隔墙位置,按结构设计总说明的要求做好构造柱插筋的预埋工作。

混凝土施工完后做好其保护工作。

4.梁筋绑扎:

4.1梁钢筋绑扎应注意主、次梁受力主筋的相对位置,以及与柱纵向受力主筋之间的关系,保证主梁及柱主筋位置,其余箍筋相应缩小。

4.2主次梁钢筋绑扎时,应同时将保护层、一、二排筋间距调整好,控制好加密箍筋及吊筋间距位置。

支模时应注意成品保护。

4.3梁纵向受力钢筋出现双层或多层排列时,两排钢筋之间垫以同直径的短钢筋。

加密区长度及箍筋间距均应符合设计要求,梁端第一道箍筋设置在距柱节点边缘50mm。

5.板筋绑扎:

5.1板绑扎前应清理掉板模上的锯末、碎木头、电线、管头等杂物,先摆放受力主筋,后摆放分布筋。

5.2单向板除外围两根筋相交点全部绑扎外,其余各点可交错绑扎,双向板相交点必须全部绑扎。

5.3楼板盖铁用钢筋制成铁板凳架立,防止在施工过程中被踩塌,钢筋板凳采用φ6钢筋制做,间距按1.5m左右放置一个。

钢筋板凳大样图

5.4楼板钢筋绑扎及浇筑砼时,应做好成品保护工作;铺垫脚手板,操作人员在板上作业。

5.5板上部负弯矩筋拉通线绑扎。

6.钢筋连接:

本工程大于18mm直径钢筋均采用滚压直螺纹套管机械连接。

这种连接方式可操作性强,施工速度快,无污染,质量易于保证,便于现场接头质量检验和混凝土浇筑。

直径小于18mm的钢筋采用焊接或绑扎。

7.钢筋直螺纹连接主要施工方法:

主体工程钢筋直螺纹连接工艺大体可参照“第八章”中基础钢筋施工方案进行,还需注意的有以下几点:

7.1主要机具:

7.1.1钢筋滚压直螺纹机:

型号为GYL-25,或其它可套制直径16mm及以上的Ⅱ、Ⅲ级钢筋的套丝机,以及380V,50HZ交流电源保护开关,以防漏电。

7.1.2环规:

用来检查钢筋的连接端的丝头的加工质量。

7.1.3普通扳手。

7.2操作工艺:

7.2.1工艺流程:

钢筋下料、切割→钢筋套丝→现场检验→钢筋连接→质量检查

7.2.2钢筋下料可用钢筋切断机或砂轮锯,不得用气割下料。

钢筋下料时,要求钢筋端面与钢筋轴线垂直,端头不得弯曲、不得出现马蹄形。

7.2.3钢筋套丝:

7.2.3.1套丝机用水溶性切削冷却润滑液,不得用机油润滑或不加润滑液套丝。

7.2.3.2钢筋套丝质量必须用环规检查,钢筋的牙形必须与环规相吻合,直螺纹丝扣完整牙数不得小于规定值。

7.2.3.3在操作工人自检的基础上,质检员必须每批抽检3%,且不少于3个,并填写检验记录。

7.2.3.4检查合格的钢筋螺纹,应立即将其一端拧上塑料保护帽。

7.2.4现场检验:

7.2.4.1试件数量:

每种规格接头,每500个为一批,不足500个也作为一批,每批做3根试件。

7.2.4.2试件制作:

施工作业之前,从施工现场截取工程用的钢筋长300mm若干根,接头单体试件长度不小于600mm。

将两端套丝,用环规检查丝扣质量。

7.2.4.3试件的拉伸试验应符合以下要求:

屈服强度实测值不小于钢筋的屈服强度标准值,抗拉强度实测值与钢筋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小于1.35(异径钢筋接头以小径钢筋强度为准)如有1根试件达不到上述要求值,应再取双倍试件试验。

当全部试件合格后,方可进行连接施工。

如仍有l根试件不合格,则判定该批连接件不合格,不准使用。

直螺纹连接效果

(三)模板工程:

模板工程施工要点、加工、标准等可参照基础工程中“模板工程施工方案”中进行,以下主要介绍区别及还需注意之处。

1.主体模板工程的施工组织:

根据本工程各框架单体的结构特点与相互位置综合考虑。

本着先设计、再制造、后施工的原则组织模板工程施工。

2.施工方法:

按一次支模一次浇筑组织施工,柱与梁板间不留施工缝,每层柱、梁、板模板一次支齐。

每层砼均按先柱后梁板一次浇注施工。

3.模板种类的选用:

矩形柱、梁板结构均采用15mm厚清水模板,模板用量柱按一层半配置,梁板模按两层配置。

4.支撑体系的选择:

该工程梁板结构主要为主次梁结构,因此模板支撑体系采用钢管碗扣脚手架。

用量按三层配备。

5.模板形式:

5.1柱模;模板采用15mm厚清水模板,采用双管夹杆及φ16对拉螺栓加固。

柱子支模示意如下图所示:

<700mm截面柱

≥700mm且<1000mm截面柱

5.2柱模板的找正:

柱的标高通过50线控制,要求尽量减少立镜次数,且每次立镜尽量从同一控制点引出,以减少累计误差,柱模板利用预埋在楼面上的地锚及吊鼻通过中线顶、拉找正。

柱模组拼时其接缝处粘贴海棉胶条,以防漏浆,影响工程质量。

5.3主次梁结构梁、板模:

每个施工段梁板模均一次支齐,支模时板模顶着梁帮模,以便于楼板模拆除,梁模采用帮加底形式,以便于梁帮拆除。

板模及梁帮接缝处粘贴不干胶带,以防漏浆。

梁板采用钢管扣件脚手架配合碗扣式脚手架加早拆头支撑体系,早拆头主要起调节标高作用,梁板支模及支撑架如下图所示。

梁板支模示意图

5.4楼梯模:

楼梯模板的支模方法与梁板基本相同,板底采用15mm厚敷膜多层板模板侧帮及台阶踢面采用50厚木模,其下采用钢管扣件支顶,其支模示意图如下:

楼板底模支撑示意图

楼梯体面及侧壁加固示意图

(四)混凝土工程:

主体结构混凝土施工大体可参见基础施工的有关要求,此外还需达到以下施工要求。

1.主体施工方法按一次支模一次浇筑组织施工,柱与梁板间不留施工缝,每层柱、梁板模板一次支齐,砼同时浇筑。

施工缝留在梁底标高以上10mm。

楼梯施工缝留在斜跑1/3处。

2.柱采用大象泵浇筑。

浇筑前必须清除模板内的杂物并提前湿模,砼振捣需及时、连贯、不得漏浆,钢筋密集处需加强振捣,保证砼密实度。

砼振捣棒应尽量避免直接振捣模板,防止模板接缝处扩大漏浆,为此设专人跟随浇筑部位检查模板质量。

3.柱砼浇筑要到位,防止梁、板浇筑时出现溢浆现象影响外观质量,柱砼浇筑后应及时进行二次找正,确保结构截面尺寸正确、方正不扭曲变形。

砌体构造柱上口加设铁料斗,浇筑时余量保留上强度后剔除,防止出现收缩裂缝。

4.梁、板混凝土的浇筑:

4.1在专用钢筋马凳上铺脚手板作为浇筑马道,以防钢筋被踩变形。

4.2梁板同时浇筑,浇筑的方法由一端开始下灰,振捣手密切配合,用“赶浆法”保持混凝土沿梁底向前推进,根据梁高分层浇筑,当达到板底部位后与板一起浇筑。

5.楼板砼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待楼板砼表面收干、终凝前及时用木抹子抹压3~4遍以增加表面密实度,增强抗干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