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和军阀割据》同步学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648651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2.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和军阀割据》同步学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部编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和军阀割据》同步学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部编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和军阀割据》同步学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部编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和军阀割据》同步学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部编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和军阀割据》同步学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和军阀割据》同步学练.docx

《人教部编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和军阀割据》同步学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和军阀割据》同步学练.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和军阀割据》同步学练.docx

人教部编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和军阀割据》同步学练

部编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同步学练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

大埔县青溪镇实验学校

基础知识

一、二次革命

1.背景:

袁世凯派人刺杀,并武力镇压。

2.爆发:

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

3.结果:

由于国民党力量涣散,二次革命很快被袁世凯镇压下去。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1.对内独裁:

(1)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随即下令解散。

(2)1914年初,解散。

(3)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改责任内阁制为

(4)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可指定继承人。

2.对外卖国:

为实现皇帝梦,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的大部分内容,以换取日本的支持。

3.称帝:

1915年末,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准备在元旦登基。

三、护国战争

1.背景:

袁世凯的复辟活动,令举国哗然。

2.过程:

(1)孙中山发表《》;梁启超、蔡锷先后南下,筹划讨伐袁世凯事宜。

(2)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

(3)北洋军队节节败退,不少省份宣布独立,脱离袁世凯政府。

3.结果:

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6月在绝望中死去。

护国战争结束。

四、军阀割据

1.派系:

北洋军阀分裂为系(冯国璋、曹锟)、系(段祺瑞)、系(张作霖)等。

2.特点:

为了争夺地盘和巩固政权,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

3.社会状况:

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指点迷津

【例题】1915年,中国人民兴起了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运动。

其直接原因可能是()

A.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发展本国实业

B.日本在中国市场上大量倾销伪劣商品

C.反对日本向中国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D.实行贸易保护,提高国货的市场竞争能力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的时间。

袁世凯不顾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接受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从而激起人民抵制日货的反应。

故此题选C。

过关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1912年,宋教仁把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其主要目的是

A.组织新内阁,限制袁世凯的权力B.联合各党派扩大同盟会的力量

C.克服同盟会力量分散的特点D.取代孙中山在同盟会中的领导地位

()2.如果将湖南历史名人蔡锷进行“人才群体”匹配,应该对应的是

A.洋务派湘军集团B.维新志士群体

C.辛亥革命志士群体D.新民主主义革命家群体

()3.“窃国大盗要玩他的把戏变身,宋教仁愤而痛斥献出生命,蔡松坡毅然而起誓言铮铮,觉醒的国人再一次抗争。

”材料中的“窃国大盗”“变身”指的是

A.袁世凯复辟帝制B.宣统帝被迫退位

C.军阀割据征战D.列强扶植袁世凯

()4.“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两字存耶?

既忘共和,即称民贼。

”这是1915年底一篇宣言中的内容,发表此宣言的是

A.孙中山B.蔡锷C.李烈钧D.唐继尧

()5.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辛亥革命之后仍然出现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现象,其根源是

A.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篡夺

B.辛亥革命并未铲除君主专制的社会土壤

C.封建地主阶级势力强大

D.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政治的操纵

()6.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后,为维护共和制度,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先后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运动。

其中的“国”“法”分别是指

A.中华民国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华民国和《中华民国约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三民主义D.中华民国和三民主义

()7.袁世凯的复辟活动令举国哗然,蔡锷、李烈钧、唐继尧等人发起了护国战争。

护国战争的成功之处主要在于

A.推翻了袁世凯的统治B.维护了共和政体

C.废除了“二十一条”D.粉碎了“洪宪复辟”

()8.袁世凯实行独裁的下列史实,其先后顺序是

①修改总统选举法,可以无限期连任②废除《临时约法》③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④下令解散国民党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③④②①D.④②①③

()9.我国近代史上,曾出现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的闹剧,这些闹剧都以失败而告终。

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违背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B.否认了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C.没有看到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D.没有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

()10.1916年,西南军阀支持蔡锷反对袁世凯称帝,1917年支持孙中山发起护法运动,1918年又与直系军阀串通,排挤孙中山。

这些情况表明

A.南北军阀是根本对立的

B.革命派可以同军阀结成可靠的同盟

C.军阀集团对革命派的根本立场不断发生变化

D.封建军阀借革命势力维护自身利益

()11.观察右图,图片中圆圈标记的部分是下列哪一军阀的控制地区?

A.直系军阀B.奉系军阀C.皖系军阀D.滇系军阀

()12.《民国:

军阀混战的时代》展现了中国人一次又一次地淘汰了守旧与落后,选择了适合自己的道路的奋斗历程。

在这本书中你可能见到的场景可能是

①社会大动荡②国民大觉醒③制度大转变④民族大独立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13.孙中山曾说,辛亥革命以后的中国,“徒有民国之名,毫无民国之实,实在是一个假民国。

”这是因为当时中国

①民族工业一直没有得到发展机会②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政治上处于无权地位③北洋军阀在政治上仍实行独裁专制统治④封建专制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仍然处于统治地位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4.下列民国初期的重要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护国运动②二次革命③军阀割据④袁世凯称帝

A.④②①③B.④②③①C.②④③①D.②④①③

()15.下列哪些事件能体现革命党人对北洋政府黑暗统治的抗争?

①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并参加国会选举②孙中山等发动二次革命③颁布《中华民国约法》并实行总统制④蔡锷等人发动护国战争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6.有人说:

“虽成‘空壳’,但中华民国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

”以下对“空壳”的理解正确的是

A.造成“空壳”的原因是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B.造成“空壳”的原因是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C.“空壳”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空壳”指同盟会的成立

()17.下图为一幅创作于1916年的政治漫画,名为《水中捞月》。

图中一人身上捆绑着绳索,悬在半空,试图捞取水中的“月亮”,绳索的一端固定在非常危险的悬崖上的一棵小树上。

结合漫画创作的时代背景,能够说明该漫画的主要寓意的说法是

A.袁世凯复辟帝制终究要失败B.袁世凯复辟帝制遭到人民反对

C.辛亥革命后,中国的帝制思想根深蒂固D.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华而不实”

()18.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后,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为维护共和制度,先后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运动等一系列反抗运动。

其中的“国”“法”分别是指

A.中华民国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华民国和《中华民国约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三民主义D.中华民国和三民主义

()19.袁世凯的复辟活动,令举国哗然。

蔡锷、李烈钧、唐继尧等人发起了护国战争。

护国战争发动的意义主要在于

A.推翻了袁世凯的统治B.维护了共和政体

C.废除了“二十一条”D.粉碎了“洪宪复辟”

()20.下图是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后与各国使节的合影。

出现下图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资产阶级革命派

A.没有提出明确的政治目标B.没有提出“平均地权”的主张

C.没有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D.政治上的软弱性与妥协性

二、综合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袁世凯本想以重金收买宋教仁,但宋教仁不为所动。

袁世凯便密令国务总理赵秉钧策划刺杀宋教仁。

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遭歹徒枪击身亡。

这就是民国初年震惊全国的“宋案”。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材料三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

既忘共和,即称民贼。

……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孙中山《讨袁檄文》

材料四军阀割据混战造成的一些后果

军阀割据混战造成的一些后果

农户

1914—1918年

减少1500多万户

耕地

1914—1918年

减少2600多万亩

荒地

1914—1918年

增加4900多万亩

陆军

1914—1919年

增加92万多人

军费

1916—1918年

增加5000多万元

(1)材料一中宋教仁以同盟会为基础,成立了什么组织?

“宋案”的发生充分体现了袁世凯的什么野心?

为了反袁,孙中山发动了什么革命?

 

(2)材料二中图一和图二分别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两者有什么联系?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万户涕泪”说明了什么问题?

 

(4)根据材料四,分析北洋军阀的割据局面对中国社会造成了哪些不利影响?

 

22.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

随后,民主革命团体纷纷出现,在孙中山推动下,1905年8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骨干聚集日本东京,成立了统一的革命组织。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中,将这一组织的革命纲领阐发“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材料二辛亥革命大事记

时间

事件

1911年10月10日

A

1912年1月1日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2月12日

清朝宣统帝下诏,宣布退位

1912年3月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B

材料三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写道:

“任凭你像尧舜那么贤达,像秦始皇明太祖那么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么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

(1)写出材料一中“统一的革命组织”的名称。

(2)材料二表格中的A处应为哪一事件?

B处应是什么文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想做中国皇帝”的是谁?

“没有人答应”的具体行动有哪些?

 

(4)综合以上材料,写出孙中山的主要历史功绩。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ACAAB6—10ABCAD11—15BCBDB16—20AAABD

二、综合题

21.

(1)组织:

国民党。

野心:

建立独裁统治。

革命:

二次革命。

(2)图一指袁世凯复辟帝制,图二指护国战争。

联系:

在袁世凯复辟活动背景下,为维护共和制度,蔡锷等人在云南宣布独立,组织护国军讨伐袁世凯,护国战争爆发。

(3)说明袁世凯建立专制独裁统治,破坏共和制度。

(4)军阀割据使中国陷入动乱纷争的危难中,北洋军阀为争夺地盘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使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22.

(1)中国同盟会。

(2)武昌起义。

(或:

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袁世凯。

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蔡锷、李烈钧、唐继尧组织护国军讨袁等。

(4)组织革命团体、政党;提出资产阶级革命纲领;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推翻封建帝制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