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635037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8.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1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1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1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1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教案.docx

《1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教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教案.docx

1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课题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课型

新课

教学目标

(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

思考日常生活富有哲理的事例,感悟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能够开启人的智慧。

(二)教育教学目标要点

1、知识目标:

◇识记:

(1)哲学的含义。

  

(2)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理解:

(1)哲学的智慧生成于人类的生活和实践活动。

  

(2)哲学起源于人类对生活、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3)哲学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4)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看待宇宙和人生。

◇运用:

(1)联系我们的生活和实践,说明哲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周围的生活和实践中。

(2)运用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原理,说明哲学可以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2、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理性和智慧的眼光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变化和发展的能力。

(3)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统一的角度,让学生认识到世界观决定着人的思想方法和行动方法,增强学生主动运用科学的世界观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喜欢哲学,热爱哲学,切实体会到生活需要智慧,生活需要哲学。

(2)使学生认同哲学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认同哲学是一门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它可以指导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人们要想生活得有意义和有价值,就不能没有哲学。

【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课时安排】3课时

框题

生活处处有哲学

课时

1课时

重点难点

哲学与生活和实践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个性设计

新课教学

生活处处有哲学

 

第一环节:

引入新课(约1分钟)

老师讲述故事:

希尔伯特旅馆和希尔顿饭店首任经理的传奇故事。

引发学生思考,得出结论:

爱加上智慧原来是能够产生奇迹的。

第二环节:

学习目标展示自主学习(约10分钟)

学习目标

一、生活处处有哲学

1、从哲学的起源看:

(理解、识记)

2、从哲学的功能看:

(感悟、体会)

归纳:

哲学与生活实践的关系(学习重点)

第三环节:

自学诊断:

独立完成《导学案》第一页知识体系梳理部分

第四环节:

合作探究:

完成《导学案》第一页基础学习交流部分第二题

同学发言,教师诊断

第五环节:

针对《学习目标》,交流成果

第六环节:

学生质疑

第七环节:

教师精讲预设

一、生活处处有哲学

1、从哲学的起源看:

2、从哲学的功能看:

归纳:

哲学与生活实践的关系

第八环节:

课堂练习(约5分钟)

2010年12月18日晚上,著名学者、哲学家、作家周国平以“尼采,一个真诚思考人生的哲学家”为主题,到广东佛山南海图书馆举办讲座,受到热捧。

回答1-2题。

1.在周国平看来,尼采是个伟大的提问者,他对自己的生活,人生的意义不断进行追问及思考,即便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这启示我们()

A.哲学即思考,思考即哲学

B.哲学主要研究人生的意义

C.善于追问及思考的人就是伟大的哲学家

D.哲学就在我们身边,要善于联系自己的生活学习哲学

2.周国平认为,信仰就是为人生意义所提供的解释,哲学是通往信仰的道路。

对“哲学通往信仰的道路”理解正确的是()

①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②哲学能够为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

③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④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3.我们常见的许多成语本身就蕴藏着许多哲理,如“画饼充饥”蕴涵着“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不能代替物质”的哲理;“拔苗助长”的故事告诉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杞人忧天”否认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等等。

这说明()

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B.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C.哲学主宰着我们的生活

D.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4.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

“古往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

一个有所迷惑与惊异的人,每每惭愧自己的愚昧无知;他们探索哲理的目的就是脱出愚蠢。

”这段话意在说明()

①哲学的智慧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产生的

②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③人们创造哲学最终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好奇心

④哲学的任务在于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A.①②B.②③④

C.②④D.①③④

5.思想高尚的人,不会做偷鸡摸狗之事;思想龌龊的人,不可能成就惊天动地的事业。

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命运。

要改变命运,就要先改变行为;要改变行为,先要改变思想、解放思想。

这是因为()

A.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B.世界观和方法论互相转化

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D.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有相对独立性

第九环节:

课堂小结

第十环节:

布置课后作业(2分钟)

《金太阳》配套练习。

预习下一框。

课后反思

 

组长签字

框题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课时

2课时

重点难点

四个概念,四对关系

教学过程

个性设计

新课教学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第一环节:

引入新课(约1分钟)

 

你遇到一位几年没见的朋友与他(她)交谈,会产生什么感觉呢?

(过渡)你也许感到他(她)与以前比是“判若两人”,于是想到“一切皆变”、“一切皆动”,即使你没有学过哲学,但实际上你已有了一定的哲学思想,也就是说有了一定的世界观。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深入什么是哲学,什么是世界观。

第二环节:

学习目标展示自主学习(约10分钟)

学习目标

二、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1、四个概念:

世界观、方法论、具体科学知识、哲学的概念(理解、识记)

2、四对关系:

世界观、哲学、方法论、具体科学知识的关系(识记、运用)

第三环节:

自学诊断:

独立完成《导学案》第3页知识体系梳理部分

第四环节:

合作探究:

完成《导学案》第3页基础学习交流部分第二题

同学发言,教师诊断

第五环节:

针对《学习目标》,交流成果

第六环节:

学生质疑

第七环节:

教师精讲预设

二、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1、四个概念:

2、四对关系:

世界观与哲学,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第八环节:

课堂练习(约5分钟)

1.之所以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为哲学家,主要是因为(  )

A.不是所有的人都有世界观

B.不是所有的人都具有批判精神和反思精神

C.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学习自然科学

D.不是所有的人都善于参加实践活动

2.学习哲学,既要反对把哲学简单化,也要反对把哲学神秘化。

反对把哲学简单化,主要是应看到(  )

A.哲学不等同于自发的世界观    B.哲学不能创造物质财富

C.哲学不等同于自然科学      D.哲学不可能通俗易懂

3.反对把哲学神秘化,主要是应看到(  )

A.哲学就是生活经验       B.哲学为自然科学提供指导

C.哲学离不开生活        D.哲学与神学毫不相关

4.某人得了重病,大家劝他去医院检查,可他说:

“这都是命啊,是由天注定的,我何必与天命作对呢。

”结果,这个人的病情进一步加重。

由此可见(  )

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②自发的世界观不利于更好地生活③生活需要科学世界观的指导④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5.下列关于世界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B.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C.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正确看法

D.有的人有世界观,有的人没有世界观

6.从哲学上看,之所以要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因为(  )

A.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B.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C.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认识工具

D.只要掌握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7.爱因斯坦说过:

“哲学要是不同具体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

”这表明(  )

①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是相互区别的②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③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④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指导

A.①②③④B.①②C.①③④D.③④

8.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原来许多包含在哲学之内的学科纷纷独立,成为新兴的科学。

据此,有人悲观地认为哲学已经“无家可归”,哲学的使命已经结束。

相反,有人认为这既是科学的成熟也是哲学的成熟,哲学不是“无家可归”,而是“四海为家”。

下列关于这两种观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无家可归”论者正确地看到了哲学不能代替科学

B.“无家可归”论者错误地把哲学与具体科学绝对地对立起来

C.“四海为家”论者正确地看到具体科学的发展对哲学的推动作用

D.“四海为家”论者正确地看到具体科学的发展同样需要哲学的指导作用

第九环节:

课堂小结

第十环节:

布置课后作业(2分钟)

《金太阳》配套练习。

预习下一框。

课后反思

 

组长签字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课题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课型

新课

教学目标

(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

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

(二)教育教学目标要点

1、知识目标:

◇识记:

(1)哲学的基本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含义。

◇理解: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一方面内容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3)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仅具有从属的意义。

◇运用:

(1)学会判定什么样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什么样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

(2)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

(3)哲学的基本问题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2、能力目标:

(1)使学生初步具有识别不同哲学派别本质的能力。

(2)使学生初步具有自觉运用哲学的基本问题的观点认识、分析和把握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对世界的不同认识形成了不同的哲学,各种不同的哲学总是在相互辩难中发展,我们应该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自觉反对和批判唯心主义。

(2)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世界,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

【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课时安排】3课时

框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

课时

1课时

重点难点

哲学的基本问题

教学过程

个性设计

新课教学

哲学的基本问题

第一环节:

引入新课(约1分钟)

 

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宇宙中的大问题,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人生问题,也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人类认识的问题。

那么哲学到底研究什么问题?

今天我了学习“哲学的基本问题”。

第二环节:

学习目标展示自主学习(约10分钟)

学习目标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理解、识记)

2、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

(理解、识记、运用)

3、为什么说哲学研究的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理解、

识记)

第三环节:

自学诊断:

独立完成《导学案》第5页知识体系梳理部分

第四环节:

合作探究:

完成《导学案》第5页基础学习交流部分第二题

同学发言,教师诊断

第五环节:

针对《学习目标》,交流成果

第六环节:

学生质疑

第七环节:

教师精讲预设

1、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

2、为什么说哲学研究的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第八环节:

课堂练习(约5分钟)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D.思维决定存在,还是存在决定思维

2.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都会面对处理工作计划与工作实际的关系,这在哲学上就是处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C.个人与社会的关系D.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3.下列说法中体现物质决定意识的是

A.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B.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D.存在即被感知

4.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是

A.思维决定存在的问题B.存在决定思维的问题

C.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5.“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这种观点属于

A.怀疑论B.可知论C.不可知论D.唯心主义

第九环节:

课堂小结

第十环节:

布置课后作业(2分钟)

《金太阳》配套练习。

预习下一框。

课后反思

 

组长签字

框题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课时

2课时

重点难点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

教学过程

个性设计

新课教学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第一环节:

引入新课(约1分钟)

 

我们现在学的哲学内容,开始层层递进了。

从刚开始补课时接触的“哲学是一门怎样的学科”,到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哲学的基本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慢慢地走进“哲学”这座大厦的一楼大厅。

现在我们就站在这个大厅里,与它相通的是两个楼梯口。

一个通往这个实在的世界,一个通往人类的意识。

你们此刻要做的是一个选择,究竟想去哪里转转。

第二环节:

学习目标展示自主学习(约10分钟)

学习目标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什么是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是什么?

(理解、识记)

(2)什么是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是什么?

(理解、识记)

(3)了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理解)

第三环节:

自学诊断:

独立完成《导学案》第7页知识体系梳理部分

第四环节:

合作探究:

完成《导学案》第7页基础学习交流部分第二题

同学发言,教师诊断

第五环节:

针对《学习目标》,交流成果

第六环节:

学生质疑

第七环节:

教师精讲预设

(1)什么是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是什么?

(2)什么是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是什么?

(3)了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第八环节:

课堂练习(约5分钟)

1、一提起哲学就少不了“二个对子”,它们是()

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  ②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③唯物史观和唯心史现的斗争 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A.①④  B.①③  C.③④  D.①②

2、下列说法符合唯物主义观点的有()

①存在就是被感知 ②物是观念的集合③气者,理之依也④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⑤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是绝对精神的体现和派生物

⑥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③④⑥

3、“正是有了我和我的意识,才有了地球”“没有地球哪有我们的意识呢”这两种观点①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讨论②第一种属客观唯心主义思想③第二种属于辩证唯物主义思想④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④D.②③

4、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有()

①人的灵魂决定天地万物②存在就是被感知

③物是观念的集合④理生万物,理主动静,理在事先,事随理变

⑤上帝创造世界⑥绝对精神决定万物的发展

⑦心外无物,心外无理⑧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A.①②③⑦B.④⑤⑥C.①②④D.②③⑥

5、下列观点与“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蕴含的哲理相同的是()

①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②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③死生有命,富贵在天④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A.①②B.②③C.③④  D.④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有一句名言:

“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体,它不是由任何人创造的,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着、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6-7题

6、赫拉克利特的观点属于()

A.机械唯物主义B.朴素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唯心主义

7、赫拉克利特这一思想被列宁评价为“对辩证唯物主义原则的绝妙说明”。

这评价说名赫拉克利特()

A.把朴素唯物主义观点与辩证法思想结合在一起B.把唯物论和认识论科学的统一起来

C.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创始人D.对世界的看法既唯物又辩证,因而是科学的

第九环节:

课堂小结

第十环节:

布置课后作业(2分钟)

《金太阳》配套练习。

预习下一框。

课后反思

 

组长签字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课题

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课型

新课

教学目标

(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

分析实例,说明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类认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教育教学目标要点

1、知识目标:

◇识记: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理解:

(1)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2)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类认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3)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运用:

(1)运用哲学与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哲学对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先导作用。

(2)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分析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类认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3)根据19世纪中叶的社会历史背景,分析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哲学与时代精神关系的思考和学习,培养学生的时代感和使命感,使学生对社会历史问题的观察从一般的经验层面上升到比较深刻的哲学层面,学会自觉地运用哲学理论观察、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基本特征的学习,培养学生鉴别理论是非的能力,进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解决生活实践中的问题。

(3)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产生的重大理论成果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发展的眼光观察问题的能力,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抽象的哲学”其实并不脱离时代,真正的哲学恰恰是对时代问题的“理论解答”,是时代的精华。

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关注社会,热爱生活。

(2)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有着坚实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它是人类思想发展的结晶,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激发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科学探索精神和革命批判精神。

(4)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学生要在实践中活学活用马克思主义,培养与时俱进的品格。

【教学方法】探究学习,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课时安排】4课时

框题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课时

1课时

重点难点

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社会变革的先导。

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个性设计

新课教学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第一环节:

引入新课(约1分钟)

 

哲学属于思想文化的范畴,是对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它来源于社会实践、反映人们的实践,也必然对社会实践活动产生重大影响。

下面我们就探究哲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第二环节:

学习目标展示自主学习(约10分钟)

学习目标

一、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1、哲学与经济、政治、文化之间有什么关系?

(理解、识记)

2、为什么说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理解、识记)

3、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理解、识记、运用)

4、请你总结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识记、运用)

第三环节:

自学诊断:

独立完成《导学案》第9页知识体系梳理部分

第四环节:

合作探究:

完成《导学案》第9页基础学习交流部分第二题

同学发言,教师诊断

第五环节:

针对《学习目标》,交流成果

第六环节:

学生质疑

第七环节:

教师精讲预设

1、为什么说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2、请你总结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第八环节:

课堂练习(约5分钟)

1、下列对“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哲学具有时代性    B、哲学都是自己时代在精神上的反映

C、任何哲学都是精神上的精华    D、哲学属于精神的范畴

2、恩格斯指出:

“任何哲学只不过是在思想上反映出来的时代内容。

”这说明(  )

A.哲学属于思想文化范畴

B.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C.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D、任何哲学都是一定时代社会生活内容的正确反映

3、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任务和要求,这种任务和要求反映到人们的头脑中就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心理,以及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观点和理论。

哲学总是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来概括自己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凝聚自己时代最精致、最珍贵的精神财富,从而成为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上述事实说明

(  )

A.一定形态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形态的经济政治

B.一定形态的文化决定一定形态的经济政治

C.哲学既属于思想文化范畴又属于经济和社会范畴

D.哲学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4、马克思认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这是因为它:

①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②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③正确地总结了时代的实践经验④正确地概括了时代的认识成果(  )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5、真正的哲学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因而,哲学家都是真理的发现者。

这一观点(  )

A.正确地反映了哲学和哲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

B.错误地认为哲学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C.对哲学的认识是正确的,对哲学家的认识具有片面性

D.肯定了哲学对人们认识世界的作用,否认了哲学在改造世界中的作用

6、马克思说过,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

我们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是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实践中产生的,也是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服务的。

这充分体现了①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②一定形态的文化对一定形态的经济政治有反作用③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④哲学理论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7、恩格斯指出:

“正像在18世纪的法国一样,在19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作了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