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A卷.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85815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81.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阳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A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贵阳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A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贵阳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A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贵阳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A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贵阳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A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阳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A卷.docx

《贵阳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A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阳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A卷.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贵阳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A卷.docx

贵阳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A卷

贵阳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A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以下推理中正确的是

A.因为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所以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C元素和H元素

B.因为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C.燃烧一般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的现象就是燃烧

D.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2.法拉第曾以《蜡烛的故事》为题为青少年连续开展了多次报告。

下列列举了报告中涉及的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A.A

B.B

C.C

D.D

3.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变化中不一定发生物理变化

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往往伴随发光、发热等现象

C.氧气的制取只能通过化学变化实现

D.化学性质必须通过化学变化体现,物理性质必须通过物理变化才能体现

4.家庭厨房中常发生下列变化,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食品发霉

B.天然气燃烧

C.水沸腾

D.菜刀生锈

5.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所以一种元素只能形成一种单质

D.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中的氢,所以铅能和盐酸反应

6.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蒸馏水

B.豆浆

C.牛奶

D.雪碧

7.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某固体为碳酸盐

取样,滴加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

B

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将二氧化碳通入滴有酚酞溶液的水中

C

检验氧气已收集满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D

证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

将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

A.A

B.B

C.C

D.D

8.下列化学反应中既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镁+氧气

氧化镁

B.锌+硫酸

硫酸锌+氢气

C.碳酸氢铵

氨气+二氧化碳+水

D.氢气+氯气

氯化氢

9.乙酸乙酯()

常用作食品、饮料的调香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乙酸乙酯由14个原子构成

B.乙酸乙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C.乙酸乙酯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D.乙酸乙酯是一种氧化物

10.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和原子都在不断运动,而离子是静止的

B.花香四溢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C.当原子失去或者得到电子后,但其性质保持不变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11.下列各组物质中,都由分子构成的一组是()

A.铁、汞

B.冰、干冰

C.水、金刚石

D.硫酸铜、氯化钠

12.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仪器探究制取氧气的适宜催化剂。

实验方案如下:

Ⅰ.用MnO2、CuO,Fe2O3、Cr2O3四种催化剂分别与海藻酸钠溶液温合,滴入氯化钙溶液制成含等质量催化剂,大小相同的海藻酸钠微球,备用。

Ⅱ.取30粒含MnO2的海藻酸钠微球,采用甲图装置进行实验,改用其他三种微球,分别重复上述实验,得到锥形瓶内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见乙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实验曲线看,催化效果较好、反应温和的催化剂是氧化铬或氧化铁

B.每次实验时,海藻酸钠微球的数量应保持相同

C.用含MnO2的海藻酸钠微球进行实验,60s时压强瞬间回落可能是因为橡皮塞被冲开

D.实验中压强增大主要是因为产生了气体,且反应放热

13.右图是用比例模型来表示物质间发生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

图中“●、○”分别表示两种元素的原子,能用该图示表示的反应是()

A.N2+O2

2NO

B.2SO2+O2

2SO3

C.2CO+O2

2CO2

D.2H2+O2

2H2O

14.根据下图中提供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硒元素的原子质量为78.96

B.①③的化学性质相似

C.②表示的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化合价为+1价

D.③④属于同种元素

15.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将稀盐酸滴入铜绿粉末,产生大量无色气泡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黑色的固体

C.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固体

D.点燃红磷后,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16.BGO是我国研制的一种闪烁晶体材料,曾用于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的实验。

BGO是锗酸铋(化学式Bi4Ge3O12)的简称。

已知BGO中的锗(Ge)化合价为+4价,则在BGO中铋(Bi)的化合价为()

A.+2

B.+3

C.+4

D.+5

17.下图是X、Y两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为原子,Y为离子

B.X、Y均属于非金属元素

C.X与Y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YX

D.X在反应中可失去6个电子

18.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种单质的是

A.N2

B.H

C.O2-

D.Fe

19.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错误的是()

A.金属具有金属光泽,常温下金属都是固体

B.生铁和钢是含碳量不同的铁合金,其中生铁的含碳量大于钢的含碳量

C.炒完菜后,应及时除掉锅底的水,这样可以防止铁锅生锈

D.金属的回收利用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

20.生活中常用湿润的PdCl2试纸来检测CO对环境的污染情况。

已知CO与PdCl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PdCl2+X=2HCl+Pd↓+CO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列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有CO、NO2、SO2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B.从生成物的角度分析,金属Pd应位于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氢之后

C.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

D.X为H2O

二、填空题

21.写出下列化学符号或符号的意义(名称):

(1)氢元素_____________  

(2)3个钠离子___________    (3)Fe2(SO4)3____________

22.(2011年重庆市,18题,3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国家政策、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紧密相关。

(1)“节能减排”是我国的重要国策,下列气体中属于“减排”对象的是______(填序号)。

A、N2   B、CO2   C、O2

(2)今年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早灾严重。

磷酸二氢铁(NH4H2PO4)可增强农作物的抗旱能力,这种化肥能显著提高土壤中______________元素含量,帮助植物生长。

(3)“森林重庆”的实施有助于改善我们的居住环境,这是因为绿色植物能吸收CO2,并释放出O2,6CO2+6H2O

X+6O2其中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23.根据物质组成种类的多少可以把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而根据纯净物中组成元素的多少又可以分成单质和化合物。

现有以下物质:

(1)氢气

(2)牛奶(3)空气(4)氧化铝(5)水(6)白磷(P)(7)高锰酸钾,属于混合物的有(填序号,下同)___,属于化合物的有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

24.小岚同学制作的简易净水器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小卵石、石英沙和膨松棉的作用是__________,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____。

(2)净化后的水是硬水还是软水,我认为可用_________来检验。

(3)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在生活中要降低水的硬度,我常采用_______的方法可将硬水软化。

(4)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可利用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净化,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_______。

(5)“节约用水,从我做起”。

请你写出一种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做法_________。

25.如图中A、B分别是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A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则A图表示的微粒符号为___

(2)若B表示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则y=_____。

(3)若A中x=12,则A、B所表示的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 _

三、实验题

26.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华同学打算设计如下方案:

选用实际容积为40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将过量的白磷放入试管,用橡皮塞塞紧试管,通过导管且润滑性很好的针筒注射器组成如下图的实验装置。

假设此实验能够按照小华的设想正常进行,且白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装置气密性检查方法_____;

(2)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

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

(3)若不使用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

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

(4)注射器中气体最好是_____,理由_____

(5)若按小华的设想进行实验,实际可能遇到诸多问题而发生危险,造成实验失败。

例如:

_____。

27.把刚烘干的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混合均匀,小心地铺放进试管,并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装有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导管(如图)。

用酒精灯给混合物充分加热,使其充分反应。

(1)被加热的试管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可观察到现象为_________,一段时间后澄清石灰水浑浊,涉及到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

(2)为了满足以上实验条件,最好将酒精灯改成酒精喷灯,或者在酒精灯火焰上方加一个金属网罩,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待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原因:

____________。

28.下列是制取和收集气体常用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a_____,b_____。

(2)马强同学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他选择了上述装置中的A和_____(填字母)进行组装。

试管中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___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_____。

(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实验结束后,应该先_____,再_____,目的是防止_____。

四、推断题

29.在A、B、C、D四种单质中,通常状况下,A、D是无色气体,B是红色金属,C是黑色粉末。

现进行下列实验:

①在D中加热B,生成一种黑色的固体物质;

②C与①的生成物混合,高温下得到B和一种无色气体;

③A与D在点燃的条件下能生成水。

(1)试推断这四种单质的名称:

A_____,B_____,C_____,D_____。

(2)写出有关反应的两个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

五、科学探究题

30.小明家有一件久置的铜器件,其表面有大量“铜绿”。

某化学课外实验小组向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刮下的“铜绿”粉末,按下图所示实验来探究它的成分。

(已知无水硫酸铜是一种能吸水的干燥剂,遇水会变蓝色。

铜绿即为碱式碳酸铜).

(1)写出下列实验操作的正确方法:

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__________将“铜绿”粉末加入试管中,固定放有“铜绿”的试管时,试管口应________加热试管中的固体样品应先________

(2)将“铜绿”分解产物依次通过无水硫酸铜、澄清石灰水,填写实验现象和结论:

无水硫酸铜粉末变________,说明“铜绿”中含____元素;澄清石灰水变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