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57894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64.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x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x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

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学目标:

1、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2、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学重点:

1、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2、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东西横跨5200多千米,南北纵贯5500余千米,涵盖了从沿海到内陆、从寒温带到热带的各种自然景观,表现出显著的区域地理差异。

中国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让我们来认识祖国各地的面貌,畅游神州大好的河山吧!

二、新课

秦岭—淮河线

1、秦岭—淮河线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

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等有着明显的差异。

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秦岭—淮河线以北

秦岭—淮河线以南

1月平均气温

<0℃

>0℃

河流封冻状况

封冻

不封冻

年降水量

<800毫米

>800毫米

植被类型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耕地类型

旱地为主

水田为主

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玉米

水稻

作物熟制

一年两熟、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

一年两熟到三熟

主要经济林木

苹果、柿、枣

柑橘、茶叶、油桐

主要运输方式

公路、铁路

公路、铁路、水运

2、阅读P3秦岭和淮河的阅读材料

3、活动

(1)读图5—1,完成下列任务。

找出秦岭和淮河,看一看,秦岭的走向和淮河的流向有什么特点?

找出秦岭和淮河所在或流经的主要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2)1955年1月发生强寒潮时,秦岭北侧的西安最低气温为-20。

6℃,而秦岭南侧的安康最低气温为-7.6℃。

读图5-6、5-7,请解释造成两地气温差异的原因。

三、四大地理区域

1、在中国地图上,按照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把中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2、阅读: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3、活动:

(1)结合“秦岭—淮河线”的学习,说一说中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有哪些显著的地理差异,以及产生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

(2)议一议,确定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界线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确定青藏地区与其他三大地理区域界线的主导因素又是什么?

教学反思

 

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北方的位置、范围、面积和人口等基本情况。

2.通过引导学生读图表、分析对比,使学生识记北方的区域特征

3.了解北方人文旅游资源;重要的农业生产特征与森林资源的分布。

4.了解北方的矿产资源及重要的工业基地。

5.分析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的成就、问题及措施;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相当巨大。

二、教学重点:

北方的自然环境、农业特征、矿产资源

三、教学难点:

分析北方地区气候、地形、河流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人民生活的关系。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对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分析及回顾,引出本节课所要讲述的内容。

(一)、北方地区范围、位置和自然环境

课件逐一显示本区的地形区、河流、山脉、海域等,

提问:

1.读图说出北方地区的位置。

(东部秦岭—淮河以北)

2.读图找出北方地区的各省级行政区。

3.说说本区的面积和人口占全国的比例及民族组成。

(二)、旅游资源

①本区在历史上一直是中国的政治中心,因此其人文旅游资源丰富,请说说看本区有哪些人文旅游资源?

(古都西安、北京、洛阳、开封等)

②请说说有哪些自然旅游资源?

(泰山、长白山天池、恒山、华山等等)

出示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温度带分布图

①北方地区的年降水量大致在多少毫米之间?

(400—800毫米之间)

②在这种情况下其耕地类型是什么?

(旱地)

③北方地区属哪个温度带?

(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④这样的温度带中各自的作物种类一样吗?

作物熟制是如何?

以北一年一熟,主要种植春小麦、玉米、高粱、

大豆、马铃薯、甜菜

长城

以南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主要种植冬小麦、玉米、棉花、

荞麦、甘薯、谷子(同时出示有关作物的图片)

介绍东北平原的“黑土地”。

由前面的读图我们知道本区有山东丘陵、辽东丘陵,东北部有很多的山脉,这些地区有丰富的什么资源呢?

东北地区森林资源丰富,有“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茸

本区位于温带,因此本区的温带水果非常有名,有苹果、梨、桃、杏、柿、枣、葡萄等。

(三)、矿产资源与工业生产

对照课本地图找处本区有哪些矿产基地?

大庆油田、胜利油田、鞍山铁矿、华北油田、中原油田、大同煤矿等介绍我国最大的大庆油田。

由于本区资源丰富,因此在这些资源基础上也建立了相应的工业中心,读图看看本区有哪些主要的工业基地和中心?

工业基地:

东北重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

工业中心:

太原、西安、兰州等

阅读课本“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环境变化”,并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谈谈本区还有哪些不足和局限?

除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以外,还有沙尘暴、缺水问题。

那么解决的办法有哪些?

讨论回答问题:

问题一: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问题二:

没有黄土高原,就没有黄河与华北平原,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问题三: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有哪些?

教学反思:

 

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西北地区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主要矿产地和工业城市的位置,主要铁路线的分布以及著名的农产品。

2.使学生掌握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

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学会分析高寒环境对人口、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理解开发青藏,维护统一的重要性。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中国地理区域图,通过对中国地理区域图的解读与分析展开本节课的教育教学内容。

新课教学;  

一、基本概况

 1、位置和范围

 2、人口和民族

指图说说西北地区的范围。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西北地区大体上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北部。

 北方、南方、西北三地区的面积与人口对比表

面积占全国的比例

人口占全国的比例

北方地区

20%

40%

南方地区

25%

55%

西北地区

30%

4%

提问:

从面积、人口占全国的比例看,本区与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有何不同?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完善。

北方地区面积约占20%,人口约占40%;南方地区面积约占全国25%,人口约占全国55%。

即东部季风区的两个区面积不到全国的一半(45%),而人口约占全国的95%。

——说明东部人口密度大,人口稠密。

而西北地区相反,面积比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都大,人口却少得多。

说明本区人口密度小,人口比较稀疏。

请同学说说:

西北地区有哪些民族?

西北地区以汉族为主,大致占2/3。

少数民族主要有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等,他们分别聚居在内蒙古、宁夏、新疆。

请同学们用地图册上“中国地形图”的比例尺,量算内蒙古呼和浩特、新疆喀什到最近海洋的直线距离,各约多少千米?

(各约558千米和3510千米)

读地图册上“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看一看呼和浩特、喀什的年降水量大约各是多少?

(两地的年降水量分别是400多毫米和50多毫米)

两地降水量差别的原因是什么?

(差异原因是:

两地距海远近不同。

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

本区东部的呼和浩特距海较近,海洋水汽可到达,所以降水较多;西部的喀什距海较远,又有山岭阻隔,到达的水汽很少,所以降水十分稀少。

读地图册上“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看一看本区年降水量与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年降水量有何不同?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处于东部季风区,比较湿润,特别是南方地区更加湿润,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

本区因深居内陆,并有山岭阻隔,年降水量多小于400毫米,从东部的400毫米左右,往西减少到200毫米、50毫米以下。

干旱是本区的主要自然特征。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形成原因:

深居内陆

西北地区的地表景观。

请同学在图中找出:

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天山、吐鲁番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

本区主要地形区有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等。

内蒙古高原地势较平坦,风蚀作用显著。

戈壁滩上形成奇形怪状的风蚀城堡、风蚀蘑菇等。

在沙漠地区,随处可见绵延起伏的新月形沙丘。

新疆地形的显著特征是:

山脉和盆地相间。

天山横亘在塔里木盆地与准噶尔盆地之间,山顶终年积雪。

吐鲁番盆地是天山山间断层陷落盆地,最低处海拔—155米,为我国地势最低洼部分。

塔里木盆地中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新疆“三山夹两盆”示意图。

新疆的地形就像“疆”的右半部分——“”,从北向南三条横线依次代表阿尔泰山、天山和昆仑山脉,两个“田”分别代表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

2.地表景观

(1)高原、盆地为主,风蚀作用显著,多沙漠、戈壁

西北地区的草原和荒漠分布图。

本区地表植被,由东向西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

由东向西,地表植被大体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内蒙古东部的呼伦贝尔草原,夏季降水稍多,水草丰美,马牛羊成群。

贺兰山以西的内蒙古西部、甘肃河西走廊、新疆两大盆地,由于降水越来越少,草原上的牧草越来越矮小稀疏,逐渐成为荒漠。

植被更替变化原因是:

本区东部降水稍多,越往西降水越稀少。

荒漠地区生长哪些耐旱植物?

牲畜以什么为主?

荒漠地区,地面主要为石质戈壁或沙丘,只生长极少数的胡杨、芨芨草、骆驼刺等耐旱植物。

牲畜以耐渴的骆驼为主。

读课本插图“胡杨林”。

杨林耐盐碱、生长快,是西北地区重要造林树种。

(2)由东向西,植被变化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在“西北地区位置和地形图”上找出塔里木河。

观察本区河湖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

本区河流稀少,且多为内流河,其中最长的是塔里木河。

湖泊也多为内流湖。

与南方地区的“水乡泽国”形成鲜明对照。

原因是:

深居内陆,降水少,蒸发强烈,所以河流稀少,水量也小。

河流沿途多沙漠、戈壁,水分大量蒸发、渗漏,因而水量越来越少,下游多消失在沙漠中或流入内流湖,不能流入海洋。

(3)河流稀少,多内流河

本区的农田、村镇、城市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

因为本区气候干旱,水对于人类生产和生活来说,都至关重要。

因此,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大多近水而作,择水而居。

东部集中在黄河沿岸平原,呈带状;西部集中在沙漠边缘的绿洲,呈点状。

铁路沿线的工矿区也呈带状。

(4)农田、村镇、城市呈带状或点状分布

三、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1.主要畜牧业基地的分布

我国的畜牧业基地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放牧方式已有所改变,由传统的游牧方式,正向定居轮牧方向发展。

“定居轮牧”比“游牧”有什么优点?

“定居轮牧”的优点有二:

一是改善了牧民的生活条件,由于有了定居地,可在附近建设许多现代化设施,比如实现打草、挤奶、剪羊毛的机械化,在定居地周围建立畜产品加工厂、商店、学校、医疗站等,蒙古包里有了电灯、电视机,改变了以前落后的生活方式;二是扭转了靠天养畜的落后生产方式,通过建设人工草场,减轻了对天然草场的压力,提高了单位面积草场能放牧牲畜的头数。

本区草场存在什么问题?

本区气候干旱,风蚀作用显著,容易引起沙漠扩大。

加之人为的不合理利用,单位面积产草量逐年下降,草原退化面积不断扩大。

为防止沙漠扩大和草原退化,本区人民应把治沙和合理利用草场作为重要任务。

四、灌溉农业

1.灌溉农业的特点

本区气候干旱,降水量少,是发展农业的很大的制约因素。

所以,当地农业对水源的依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