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81241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4.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冀教版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冀教版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冀教版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冀教版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冀教版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docx

《冀教版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冀教版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docx

冀教版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卷

冀教版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5月)语文试题D卷

一、选择题(共2题;共4分)

1.(2分)(2017·贵港)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我的叔叔于勒》、《变色龙》、《威尼斯商人》的作者分别是法国的穆莫泊桑,德国的契坷夫,英国的莎士比亚。

B.《陋室铭》、《陈涉世家》、《桃花源记》、《马说》中的“铭”“世家”“记”“说”都是表示文体。

C.《童年》是高尔基写的自传体小说,通过叙述“那些铅一般沉重的丑事”,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D.《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在庞大复杂的贾府里,能够左右逢源,处理事务有条不紊,人际交往得体恰当;在她身上,也有见风使舵,阴险狡诈,贪婪自私和居心叵测的一面。

2.(2分)(2017八下·泰兴期末)下列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花了大半天的工夫才给妈妈做好这几道菜,谁知道吃起来让人觉得味同嚼蜡。

B.有人认为天才之作总是合天地之灵气,妙手偶得,据说《蓝色多瑙河》就是作者在用餐时灵感一来随手写在袖口上的。

C.“萧敬腾演唱会”来到扬州,附近居民倾巢而出,场面十分壮观。

D.韩国客轮沉没的西南海域海潮较急,海面掀起轩然大波,船体摇摆十分厉害,救助人员曾多次尝试进入船体内进行搜救,但均以失败告终。

二、书写(共1题;共5分)

3.(5分)(2019八下·灵石期末)中华汉字集形体美和内涵美于一身,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请欣赏右面的书法作品,并将其下联用简体楷书抄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

三、默写(共1题;共7分)

4.(7分)(2011·连云港)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或作家、作品。

(1)

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

(李白《行路难》)

(2)

________,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3)

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

(《夜雨寄北》)

(4)

________,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5)

谈笑有鸿儒,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

(6)

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__。

(范仲淹《________》)

(7)

生活中总会遭遇困境,只要你不气馁,不懈地走下去,就会峰回路转,绝处逢生,达到一个没好的境界,这正如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所说:

“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15分)

5.(15分)益阳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颇负盛名的文化之乡。

特别是这里留下了关于三国历史的宝贵文化遗产。

资水中学201班开展以“益阳三国文化”为专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加。

材料一:

吴蜀双方在益阳对垒争锋,留下了一批历史遗迹,如鲁肃堤、马良湖、关羽濑等。

材料二:

益阳文化墨客历来喜欢以三国历史为题材吟诗作对,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民间通过讲故事、演花鼓戏、唱歌谣等方式反映了三国历史,这些都成为益阳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1)以上两则材料透露的共同信息是什么?

(2)在实地考察中,同学们发现许多三国遗迹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外地游客更不知道有这些名胜。

请你就这一情况向益阳市人民政府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3)观察“中国文化遗产”标志,说说它的寓意。

五、名著导读(共1题;共7分)

6.(7分)(2017八下·兴化月考)名著阅读。

(1)

《水浒》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第七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中的“花和尚”和“豹子头”指的是梁山哪两位好汉?

上述两位好汉性格有何不同?

(2)

根据《水浒传》的内容,下面说法哪一个不正确()

A.绰号为“智多星”的人是吴用,也被称为“赛诸葛”。

他与一伙儿好汉在“黄泥冈上巧施功”,干的一件大事是劫了生辰纲。

B.“在窝里看得仔细,把刀朝母老虎尾底下,尽平生气力,舍命一戳,正中那母老虎粪门。

……那老虎朝他一扑,他不慌不忙,趁着那老虎的势力,手起一刀,正中那老虎颔下。

”文段中这位打虎的英雄正是李逵。

C.“智取生辰纲”这一情节中白胜原先挑的两桶都是好酒,七个人先吃了一桶。

晁盖在另一桶酒里打了半瓢酒吃,故意给军士等人看;次后吴用去松林里取出药,抖在瓢里,用瓢去打酒时,把药搅在酒里,假意打半瓢吃;最后,白胜夺过吴用手里的瓢,将酒倒进桶里。

D.林冲在早年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

因他的妻子被高俅儿子高衙内调戏,自己又被高俅陷害,在发配沧州时,幸亏鲁智深在野猪林相救,才保住性命。

被发配沧州牢城看守草料场时,又遭高俅心腹陆谦放火暗算。

林冲杀了陆谦,冒着风雪连夜投奔梁山泊。

六、诗歌鉴赏(共1题;共6分)

7.(6分)(2017九上·宜城期中)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1)这首词描述军旅生活、战斗场面,写得雄豪、壮美,充分表达了作者企慕军中生活,渴望再有机会________,________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2)概括分析作者在结句“可怜白发生”中蕴含的丰富含义和复杂感情。

七、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7分)

8.(7分)(2017·武汉模拟)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孔子见罗雀者,所得皆黄口①小雀。

夫子问之曰:

“大雀独不得,何也?

”罗者曰:

“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

黄口从大雀,则不得;大雀从黄口,亦可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

“善惊以远害,利食而忘患,自其心矣,而以所从为祸福。

故君子慎其所从②,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③,随小者之戆④而有危亡之败⑤也。

【注释】①黄口:

雏鸟的嘴为黄色,后又借指雏鸟。

②从:

跟随。

③阶:

通“借”,凭借。

④戆(zhuànɡ):

愚。

⑤败:

害,祸乱。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孔子顾谓弟子曰________

②利食而忘患________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戆而有危亡之败也。

(3)

孔子教育其弟子要“慎其所从”,与亲________而远________有相似之义。

八、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49分)

9.(9分)(2018八下·江城期末)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塑料瓶污染席卷全球

陈欣

①曾几何时,用于灌装软饮料的玻璃瓶逐渐被塑料瓶所取代。

与前者相比,塑料瓶不仅方便轻巧,易于加工制造,生产成本低廉;而且更容易塑形涂彩,打扮得漂漂亮亮。

由于具备这些优点,在大众软饮料消费市场上,塑料瓶包装迅速挤占了玻璃瓶的市场份额,基本上做到一统天下。

②据某机构透露,仅某家跨国软饮料企业每年生产的塑料瓶就超过1100亿只。

这是一个怎样的数量呢?

如果将这些塑料瓶连起来,可以在地球和月亮间往返37次。

③不过,在现实中,这些一次性塑料瓶不是上了天,而是下了海。

④健康的海洋环境对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至关重要。

海洋是世界上许多最具代表性物种的家,海洋能吸收大气中的碳帮助维持地球的碳平衡,更是地球上十多亿人主要的蛋白质来源。

然而,如今,每分钟就有一卡车的塑料垃圾进入海洋。

其中,塑料饮料瓶是海洋塑料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大量塑料瓶在使用之后就被丢弃,最终进入海洋,在全球范围内,有86%的塑料没有被完全回收。

⑤英国《卫报》曾报道,全球每分钟卖出约100万个塑料瓶,且这一数值将在2021年前跃增20%,届时每年销售的塑料瓶逾5000亿,远超过回收处理的程度。

环保人士担心,由此可能制造出严重性直逼气候变化的环保危机,必将危害海洋、海岸线和其他生态环境。

⑥换句话说,塑料这种难以降解的物质,正在海洋环境中迅速积累。

统计显示,我们今天的海洋中有5万亿个塑料碎片,足以围绕地球超过400周。

这些塑料碎片正是来自于塑料垃圾的分解。

⑦事实上,塑料污染问题并不仅局限于海洋本身,其对海洋生物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大块塑料缠绕大的海洋动物,如鲸鱼和海龟等,小块塑料则被误认为是食物,在海洋动物食用后令它们中毒或无法消化。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估计,每年有数十万海洋生物因海洋塑料而死亡。

深受其害的还有海鸟,约44%的海鸟会误食塑料,因为他们仅靠视觉来判断某物体是否可以食用,这导致很多鸟类因食用塑料而窒息死亡。

⑧前不久大热的纪录片《愆色色星球Ⅱ》第4集中,也特别提到了塑料污染对海洋生物造成的威胁。

⑨塑料正在进入海洋食物链的每个层级,甚至回到我们的餐桌上。

最新的研究发现,在牡蛎、贻贝和鱼类中,均检出了微塑料。

据比利时的科学家估算,吃海鲜的人每年至多吞下1.1万颗塑料微粒。

英国广播公司(BBC)调查后也认为,受检的特定种类的贻贝和牡蛎中确实含有塑料微粒。

2016年,欧洲食品安全局已呼吁进行相关紧急研究,理由是“塑料微粒可能污染商业渔业获得的可食鱼肉”。

⑩科学显示,塑料还无法有效被食物链吸收,不管其在何处被消化,都会将毒素带到我们餐盘中。

⑪因而,科学家强调,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这些海鲜中的微塑料对人类健康的风险。

(1)本文主要说明了什么?

最恰当的一项是()

A.“塑料瓶”取代玻璃瓶的原因    

B.“塑料瓶”在世界扩张的情况    

C.“塑料瓶”污染的危害    

D.防止“塑料瓶”污染的办法    

(2)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易塑形涂彩、易于加工制造、且轻巧方便、成本低廉都是塑料瓶抢占玻璃瓶市场的原因。

B.文章认为要避免海洋受到塑料瓶的污染,因为海洋是人类所有蛋白质的来源,一旦受污染,后果很严重。

C.“据某机构透露,仅某家跨国软饮料企业每年生产的塑料瓶就超过1100亿只。

”这句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塑料瓶每年的产量非常之多。

D.塑料污染对海洋本身和在海洋生活的生物都造成了危害,甚至随着海产品延伸给人类也带来了危害。

(3)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应该如何减少“塑料瓶,,带来的污染危害?

10.(20分)阅读《错过》选段,回答相关问题。

①没有意识到错过,或许能产生一种自足感,但那意味着灵魂堕入了颟顸的渊薮。

②能意识到自己错过了什么,在追悔中产生出一种真切而细微、深入而丰厚的情愫,则意味着灵魂具备了升腾的能力。

③有的所错过的,还有机会再次相遇,正因为对错过有了痛切的感受,当机遇再次呈现时,你便会有高度的应变力与把握力,也许,那最后的结果,是与其在上次侥幸抓获,不如这回你冷静而成熟地驾驭……恰恰是因为你上次的错过,才导致了你这次的获得硕果!

④有的所错过的,时不复返,机不再来,属于永远的错过,但因为你善于细细咀嚼这错过的苦果,竟能从惆怅中升华出憬悟,乃至于酿出诗意与哲理……你的生命,或许反更有厚度;你的心灵,或许反更有虹彩。

⑤一念之差中,失之交臂了吗?

有时我们虽然错过,只要我们立刻意识到了,并立刻追上前去,力挽狂澜于既倒,我们多半也还可以使错过转化为掌握;问题是我们往往在立即意识到了以后,竟滞涩、凝结住了我们的行动;这样的错过,则几近于过错。

⑥错过,即“有所失”,我们要习惯它。

⑦错过,也往往构成另一种得,我们要品味它。

⑧人生如奔驰的列车,车窗外不断闪动着变幻不定的景色,错过观览窗外的美景、奇景并不是多么不得了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

⑨我们预定的到站并不等于人生的终点。

但在人生的终点上,我们最好能含笑地说:

我虽然错过的很多很多,却毕竟把握住了最关键最美好的,这样,“错过”便仿佛是碧绿的叶片,把一生中“收获”的七彩鲜花映衬得格外明艳!

(1)

仔细阅读选文,简要概括一下作者对“错过”的独特体验。

(2)

作者认为“能意识到自己错过了什么”,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