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江西省奉新县普通高级中学高三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55945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05.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江西省奉新县普通高级中学高三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届江西省奉新县普通高级中学高三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届江西省奉新县普通高级中学高三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届江西省奉新县普通高级中学高三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届江西省奉新县普通高级中学高三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江西省奉新县普通高级中学高三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届江西省奉新县普通高级中学高三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江西省奉新县普通高级中学高三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江西省奉新县普通高级中学高三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届江西省奉新县普通高级中学高三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9届江西省奉新县普通高级中学高三1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第Ⅰ卷客观卷

一、选择题

1.辟雍是周天子祭祀祖先、布政、施教等活动的综合性场所。

周天子在开放空间通过礼乐仪式将传统风俗习惯和国家治理规范传递给无数受众。

由此可见,辟雍的主要社会功能是

A.聚集宗室功臣,巩固集权政治

B.和谐贵族关系,促进社会和睦

C.区分血缘亲疏,维护等级秩序

D.传递知识信仰,增强文化认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的“周天子在开放空间通过礼乐仪式将传统风俗习惯和国家治理规范传递给无数受众”来看,辟雍在当时的主要社会功能是通过传递知识信仰,来增强文化上的认同感。

故答案为D项。

西周时期还没有建立起集权政治,排除A项;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没有涉及血缘亲疏,排除C项。

2.下面是关于“马”字写法的发展演变图。

这种变化反映出

A.政治局面影响文化整合

B.文化的发展具有多样性

C.文字书写艺术不断发展

D.文化交流推动百家争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秦的统一和书同文。

根据图片内容可看出,战国时期七国的文字各不相同,但最终都统一成了秦的文字,反映了秦攻灭六国后统一各国文字,说明政治局面影响到文化的整合。

文化的发展具有多样性没能全面涵盖题意的主旨,故排除B项;书同文无法反映文字书写艺术的不断发展,故排除C项;秦统一六国后结束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故排除D项。

故选A。

【点睛】在秦始皇统一中原之前,列国的文字很不统一,存在着区域中的差异。

这种状况妨碍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影响了中央政府政策法令的有效推行。

于是,秦统一中原后,秦始皇下令李斯等人进行文字的整理、统一工作。

采用了比较方便的书法,规定了统一的文字。

3.云梦秦简《语书》中提到“凡良更,…又廉洁,敦诚而好佐上:

以一曹事不足独治也,故有公心又有自端也,面器与人治,是以不争书”即凡是良更,廉清、忠诚而能为君上效力:

他们知道一曹的事务不能独断独行,所以有公正之心又能够纠正自已,厌与别人争论治理的方法,所以不拘于自己的理解争执不体,这说明,秦朝

A.对官员行为有明确的规范

B.对官吏提出了职业道德要求

C.注重对官员的考核与评价

D.官吏的选拔做到了德才兼备

【答案】B

【解析】

【详解】“行为规范”的要求应是相当细致与明确的,且具有“约束”力,而材料中的内容,虽是对官吏的要求,但不具备约束力,A项排除;材料是说良吏应具备的条件,评判“善恶”“好坏”,属于道德范畴,材料提的基本是道德要求,B项正确;材料只提到“评价”没有涉及考核,C项排除;材料没有提到“才”,也没有谈到官吏选拔问题,D项排除。

4.东汉崔寔的《四民月令》中记载:

“正月……可种春麦、碑豆,尽二月止。

粪田畴。

四月……蚕入簇,时雨降,可种黍、禾及大、小豆。

六月……趣耘耡,毋失时。

菑麦田。

”这反映了汉代

A.以麦豆为主食

B.农业生产

C.注重精耕细作

D.经济作物广泛种植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东汉崔寔的《四民月令》中记载了各月份的农业生产安排,这符合精耕细作的内涵,C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麦豆为汉代的主要粮食,而是强调汉代注重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A项错误。

材料反映了各月份的农业生产安排,这与农业的精耕细作有关,而不是农业生产,B项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经济作物种植的情况,无法推断出经济作物广泛种植,D项错误。

5.历史学家王家范认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国家军事、行政消费大大超过社会个体成员的消费;非生产人口的消费大大超过生产人口的消费;生活性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奢侈性消费大大超过正当性消费。

”材料所述的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大一统”的集权统治

B.贵族集团追求奢华生活

C.官僚集团普遍贪污浪费

D.巨额的军事、行政开支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国家军事、行政消费、“非生产人口、生活性消费、奢侈性消费的消费均超过正常的消费”可知从中折射出官僚机构的庞大和特殊社会阶层的腐化。

这种消费与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密切相关,A选项符合题意。

贵族集团追求奢华生活属于集权统治的弊端表现之一,B选项错误。

官僚集团普遍贪污浪费属于集权统治的弊端表现之一,C选项错误。

巨额的军事、行政开支属于集权统治的弊端表现之一,D选项错误。

6.随着唐宋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传统社会发生了重要转变,享有特权的世族贵族不存在了,奴婢、部曲等“贱民”和佃农都进入国家户籍管理,成为国家法律意义上平等的编户齐民,整个社会朝向“等齐化”发展。

这一转变

A.不利于封建国家赋税的征收

B.反映了国家对民众的控制削弱

C.反映了社会等级制度的消除

D.促进了契约普遍化趋势的出现

【答案】D

【解析】

奴婢、部曲等“贱民”和佃农都进入国家户籍管理,具有法律的地位,说明当时契约普遍化趋势的出现,D正确;该措施有利于封建国家的收税,A错误;材料中编户齐民有利于控制百姓,B错误;C中消除明显用词绝对。

排除。

7.明朝宣德、正统年间,科举取录分为南、北、中三卷,三卷录取情况如下表:

卷种

涉及地区

录取比例

南卷

应天(今南京)苏松诸府、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等

55%

北卷

顺天(今北京地区)诸府、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等

35%

中卷

四川、广西、云南、贵州等

10%

 

根据上表可知,明朝分卷制的实行从本质上反映了当时

A.南方地区更重视文化教育

B.经济重心的南移过程完成

C.全国经济发展状况影响文化发展

D.政治与文化中心同步转移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材料数据可知,南卷录取55%,北卷录取35%,中卷录取10%,这和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关。

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地区文化教育水平超过北方,而西南地区经济闭塞,文化教育也落后,这反映到科举录取上,就出现了明朝分卷制,故C项正确;北方地区也重视文化教育,只不过南方地区文化教育水平比北方高,故A项错误;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是在两宋之际,故B项错误;明朝经济文化中心在南方,而政治中心则在北方,故D项错误。

8.清代康乾时期,广东地区种植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韵农户在“东家夸三月之青,西家矜四月之红,各以其先熟及美种为尚:

”的相互竞争下;弱者被排挤而日益贫困以至破产沦为雇工,强者则成为“家有荔枝干枝”的大户,甚至雇工经营。

这表明当时的广东地区

A.传统自然经济的解体

B.农业和商业发展相互促进

C.农产品的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

D.新的经济因素向农业领域扩散

【答案】D

【解析】

由材料“弱者被排挤而日益贫困以至破产沦为雇工,强者则成为‘家有荔枝干枝’的大户,甚至雇工经营”说明清代广东地区农业领域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而资本主义萌芽在明朝中后期已经产生于手工业领域,故D项正确。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故A项错误。

材料仅体现农业种植领域的变化,未体现农业和商业发展相互促进,故B项错误。

材料仅体现农户竞争的结果及生产方式的变化,未体现农业集约化生产,故C项错误。

9.有学者在谈到中国近代历史时认为,当时生活在“天朝”的人们,自有一套迥然相别的价值标准。

另有一种平等观念。

他们对今天看来为“平等”的条款往往愤愤不平,而对今天看来为“不平等”的待遇却浑然不觉。

在该学者看来,让当时“天朝”的人们感到愤愤不平的条款应该是

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领事裁判权

C.中英双方协定关税

D.片面最惠国待遇

【答案】A

【解析】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是正常的外交行为,在今天是平等条款,当时天朝的人们感到愤愤不平,认为侵犯了天朝的尊严,故A项正确;其余各项虽然在当今看来是真正的不平等条约,但对清王朝而言只不过外在的物质利益与皮毛的损失,因而并不在意。

10.恭亲王认为“外国交涉事件,必先识其性情,今语言不通,文字难辨,一切隔膜,安望其能妥协?

”“欲悉各国情形,必先谙其言语文字,方不受欺蒙。

”1863年后,京师同文馆、上海方言馆和广州方言馆相继成立。

以上洋务派的主张以及做法

A.对外妥协退让损害国家利益

B.推动了教育转型与近代化

C.抵制外国入侵收回国家权益

D.为工业化提供了技术人才

【答案】B

【解析】

材料反映了京师同文馆等新式学堂的建立,而新式学堂的建立是有利于推动教育转型与近代化的,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未体现出对外妥协退让损害国家利益的信息,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也不涉及收回国家权益的信息,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是为洋务派提供了技术人才,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材料的主旨——洋务运动推动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11.清政府于1884年在天山南北地区改军府制为州县制,建新疆省;1907年又将被满人视为“龙兴之地”的东北三个将军辖区改为奉天、吉林和黑龙江三个省,并相继启动蒙古建省和西藏改制,只是尚未完成,清王朝即寿终正寝。

上述地区管理体制的变化说明清末统治者

A.有效防范了外国势力的侵略

B.仍有扩大统治区域的意图

C.近代民族国家观念有所增强

D.通过巩固边疆以抵制革命

【答案】C

【解析】

清统治者对这些地区管理体制的变化并不是为了防范外国侵略势力,而是为了便于管理,巩固统一,维护统治。

对边区撤将军建省,对民族地区加强管理,都是国家观念的进步,说明清朝统治者更加重视这些地区的领土主权,采取更为有效的统治,体现近代民族国家观念有所增强,故A项错误,C项正确。

材料中清政府只是对现有辖区的治理方式进行了改变,并没有体现扩张意图,故B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革命的内容,并且对于革命来说,只是巩固边疆并不能起到抵制作用,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12.下面是民国初年我国经济法规类目统计表。

这一情况表明民国初年

A.工商业发展最快

B.金融业不受重视

C.交通发展速度较慢

D.政府重视发展经济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民国初年经济法规类别的条数比较多,这反映出当时民国政府比较重视经济立法,重视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政府对经济的重视,没有体现工商业及交通的发展情况,排除AC项;表格中“银行金融类”的法规是7条,无法反映出金融业不受重视,故B项错误。

13.20世纪30年代,“农村危机”成为非常强烈的呼声,“复兴农村”“农村改进”“改革土地制度”,成为一股强劲的浪潮,触发了社会各界对于重建农村、复兴农村的高度关注。

大批知识分子毅然放弃城市生活,投身乡村,形成了全国性运动。

这表明当时

A.社会各界对救亡图存道路的探索

B.日本侵华致使中国农村陷入危机

C.中共土地革命政策的群众基础广泛

D.五四运动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导致民族危机加深,国人试图通过重建农村、复兴农村的运动来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A选项符合题意。

日本侵华致使中国农村陷入危机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反映的是中国人从农村为国家、民族寻找出路,B选项错误。

材料未涉及中共的土地革命,C选项错误。

1919年发生五四运动,D选项错误。

14.有关国民党抗战的三条记录:

①1940年12月16日,国民党自卫队特务团渡湖返乡,与日伪军在小屯发生激战,斩获甚丰。

②1941年国民党游击队拔除了二郎庙、封新庄、栖山等日伪据点。

③1943年国民党游击队夜袭县城,击毙伪军大队长宋好禄,一时声势浩大。

从历史研究的角度看,这些史料可以纠正下列哪一认识

A.国民党军队整体上积极抗战

B.国民党抗战主要采取阵地战

C.国民党军队只在正面战场抗战

D.国民党执行片面抗战路线

【答案】C

【解析】

国民党只有在抗战初期执行的才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