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综合重点归纳.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55745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3.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综合重点归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教育综合重点归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教育综合重点归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教育综合重点归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教育综合重点归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综合重点归纳.docx

《教育综合重点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综合重点归纳.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综合重点归纳.docx

教育综合重点归纳

1.教育与教育学

(1)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概念

a.“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b.教育的本质属性(质的规定性)--育人

2、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

3、教育的起源

a神话起源--宋朝的朱熹

b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沛西-能

生物起源说是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c心理起源说

孟禄-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d劳动起源说

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

4、教育的发展历程

知识1原始社会的教育特征

(1)教育具有非独立性,教育和社会活动,生产劳动紧密相连,

(2)教育具有自发性,全民性(普及性),广泛性,无等级性(平等性)和无阶级性,在原始状态下的教育机会均等,只因年龄,性别和劳动分工不同而有差别。

(3)教育具有原始性

知识2古代社会的教育

1.古代社会教育的特征

指奴隶社会的教育和封建社会的教育

(1)奴隶社会的教育及其特征

奴隶社会里,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产生了学校教育,是教育从社会活动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形态。

特征①学校教育成为奴隶主阶级手中的工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②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和相对立③学校教育趋于分化和知识化④学校教育制度尚不健全

(2)封建社会的教育及其特点--与生产劳动脱离的

(3)古代东西方教育的共同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等级性,象征性,刻板性

2.古代社会教育的发展

(1)古代中国

①学校萌芽

夏代已有学校的设置

商代的学校名称有“大学”“小学”“痒”“序”

②西周的教育

“六艺”是西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基本学科,具体指礼,乐,射,御,书,数

礼乐教育--“六艺”教育的中心

③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

私学的发展→百家争鸣的社会盛况

④两汉时期的教育

西汉时,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设立太学,是当时的最高教育机构

⑤隋唐时期的教育

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二馆(崇文馆、弘文馆)

⑥宋、元、明、清时期的教育

宋代考试依据四书五经《大学》《论语》《中庸》《孟子》

明代以后八股文成为科考的固定格式

(2)古代印度

公元前9世纪以前,婆罗门教育以家庭教育为主,记诵《吠陀》经,僧侣是唯一的教师。

教育活动主要是背诵经典和钻研经义

(3)古埃及

职官学习以吏为师,以法为教,招收贵族和官员子弟,肩负着文化训练和业务训练的任务,农民子弟于奴隶子弟没有受教育的权利。

古代埃及开设最多的文士(书吏)学校,

“以僧为师”以吏(书)为师”便成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4)古代希腊、罗马

①古希腊教育

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是欧洲奴隶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

②古罗马教育

(5)中世纪的西欧

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教会教育的目的培养教士和僧侣,教育内容是“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和“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而且各科都贯穿神学。

骑士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封建骑士,教育内容是“骑士七技”,即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吟诗。

(6)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教育

代表人物有意大利的维多利诺、尼德兰的艾拉斯莫斯(又译伊拉斯谟)、法国的拉伯雷和蒙田等人。

知识3近代社会的教育特点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德国--普及义务教育的规定--世界上最早的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

(3)教育的世俗化

(4)教育的法制化

2.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教育机会均等,师生关系的民主化,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6)教育全球化

(7)教育信息化

(8)教育具有科学性

(2)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分成萌芽,独立形态,多元化,现代化四个阶段

A萌芽

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1.孔子的教育思想《论语》

《述而》中提到“子以四教:

文、行、忠、信”,这也是孔子所主张的学习内容的四个方面,孔子的教学内容偏重社会人事,轻视生产劳动。

孔子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苏格拉底提出的“助产术”早。

2.孟子的教育思想

五对关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3.荀子的教育思想

闻-见-知-行

4.墨家的教育思想

“兼爱”“非攻”,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实用技术的传习。

墨家教育内容的特点和价值主要体现在科学技术教育和训练思维能力的教育上。

亲知,闻知,说知

5.道家的教育思想

道家教循自然原则,提倡怀疑的学习方法,讲究辩证法

6.《学记》的教育思想

《学记》(收入《礼记》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丧的第一步教育专著,成文大学在战国末期)

(1)教学相长

“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2)尊师重道

(3)藏息相辅

《学记》指出;“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4)豫时孙摩

“孙”是指循序,“不陵节而施之谓孙”,教学要遵循一定的顺序进行;“摩”是指观摩,”

(5)启发诱导

《学记》云;“故君子之教,喻也。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6)长善救失

《学记》还主张“学不--等”,即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循序渐进,

西方萌芽的教育思想

1.苏格拉底

问答法分为三步--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助产术,

苏格拉底问答法也成为“产婆术”教学法

2.柏拉图--《理想国》国家主义教育思想、理性

3.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百科全书的哲学家,

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分阶段进行教育,全面发展教育,成为未来强调教育注重人的发展的思想渊源

4.昆体良

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雄狮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古代西方的第一步教学法论著。

B多元化发展

1实验教育学

梅伊曼、拉伊《实验教育学》《实验教育学纲要》等。

2文化教育学(精神科学教育学)

3实用主义教育学

杜威,克伯屈《民主主义与教育》

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社会主义教育学)

1.代表人物及代表著作

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论述了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重视智育及教养的地位和作用--第一步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5批判教育学

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是当代西方教育理论界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潮。

当代教育学林论的新发展

C现代教学理论的三大流派

1.布鲁纳

《教育过程》--“结构教学论”,强调“无论我们选教何种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倡导发现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科学兴趣和创造能力

2赞科夫

《教学与发展》--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直到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叙述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3瓦-根舍因

创立了范例方式教学理论,

知识2其它学者的观点

1,皮亚杰

强调活动的动作教学方法,认为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智力

2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

3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和《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和谐教育,他认为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D教育学未来的发展趋势

(1)教育学问题研究的领域急剧扩大

(2)教育学研究学科基础和模式多样化

(3)教育学产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一门独立的教育学科

(4)教育学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

(5)教育学注重教学反思,形成教育学元理论

 

11.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1)班主任及班主任工作的意义

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

2.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1)班主任的领导影响力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班主任职权影响力:

二是个性条件

(2)班主任的领导方式

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权威的,民主的,放任的。

在当前的班级管理实践中,运用的比较多的:

一是“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二是“集体中心”的领导方式,

3.班主任是班级人际关系的协调者

4.班主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者

5.班主任是联系班级各任课老师的纽带

(2)班级与班级管理

1、班级管理的两种理解

班级管理可以从两个层面上理解:

“学校领导对班级的管理(班级外部管理)

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班级内部管理)”

2、班级管理的概念

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班主任和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3、班级管理的内容

划分为:

班级组织建设,

班级制度管理,

班级教学管理

班级活动管理

也把班级管理的内容划分为:

班级德育管理,班级学习管理,班级文体活动管理以及班级常规管理

4、班级管理的目的和功能

(1)目的

这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的,使学生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

(2)功能

①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主要功能:

②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基本功能③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重要功能

5、班级管理的模式

班级常规管理、班级平行管理、班级民主管理、班级目标管理。

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马卡连柯的“平行影响”的教育思想,

班级目标管理--德鲁克。

6学校管理

a学校管理概述

学校管理是学校活动的一个重要领域,它是学校管理者在一定社会环境条件下,遵循教育规律,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有效实现学校工作目标而进行的一种组织活动

b沟通是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

c学校绩效是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

d学校管理方法

(1)学校管理方法的特征

①目的性②多样性③灵活性④综合性

(2)学校管理的基本办法

①行政管理办法②法律办法③思想教育方法④经济方法⑤学术方法

e中小学管理的基本内容

(1)思想品德教育管理

(2)教学工作管理

(3)教务行政管理

(4)总务工作管理

(3)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策略

1、了解和研究学生

a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意义(前提和基础)--对班级群体和班级个体的了解和研究,

b班主任了解学生的方法--观察法是基本方法,谈话法、调查法、书面材料分析法

2、有效地组织和培养有效班集体--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良好的班风是班集体大多数成员精神状态的共同倾向与表现

3、组织课外,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生活

4、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5、学习指导,学习活动管理和生活指导,生活管理

6、建立学生档案

7、操行评定-主要内容有道德品行,学习,身心健康

a操行评定的一般步骤

学生自评→小组评议→班主任评议→信息反馈

8、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学期计划,月或周计划以及具体的活动计划。

9、个别教育工作--先进生,中等生,后进生的教育工作

10、班会活动的组织

a班会活动的概念及类型

班会是以班级为单位,班主任的指导下,一般由学生干部主持进行的全班性会务活动。

班会有三个特点,集体性,自主性,针对性。

b主题班会--班级活动的主要形式

11、偶发事件的处理--突发性,紧迫性,冲击性和多样性

 

四、心理学

1.心理和心理学

(1)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1、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心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