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5862翻译.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52033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文观止5862翻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古文观止5862翻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古文观止5862翻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古文观止5862翻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古文观止5862翻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文观止5862翻译.docx

《古文观止5862翻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文观止5862翻译.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文观止5862翻译.docx

古文观止5862翻译

58.石钟山记翻译

石钟山记

苏轼

1《水经》云:

“彭蠡lǐ之口有石钟山焉(助词,不译)。

”①郦元以为下临(动词,面对)深潭,微风鼓(名作动,振动)浪,水石相搏(击、拍),声如洪钟。

是(这种)说也,人常疑之。

今以钟磬qìng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动词使动,使…鸣叫)也,而(递进,更)况石乎!

②至唐李渤始(才)访(探寻)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敲击)而(承接)聆líng之,南(名作状,在南边的)声函胡(通“含糊”),北(名作状)音清越(高扬),桴fú止响腾(传播),余韵(声音)徐(慢慢地)歇。

自以为得(找到)之(代指“命名原因”)矣。

然是说也,余尤(更加)疑之。

石之铿然有声者(定语后置,“铿然有声”是石的定语),所在皆是(这样)也,而(转折,却)此独以钟名(名作动,命名),何哉?

译文:

《水经》上说:

“彭蠡湖的入口处有(一座)石钟山。

”①郦道元认为下面对着深潭,微风鼓动着波浪,湖水与山石互相碰撞,发出的声音好像大钟一般。

这个说法,人们常常怀疑它。

现在拿钟磬放在水中,即使是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何况是石头呢!

②到了唐朝,李渤才去探寻它的遗迹,在深潭边找到两块山石,敲敲它们,听听它们的声音。

南边那块石头的声音重浊而模糊,北边那块石头的声音清脆而响亮,鼓槌停止敲击,声音还在传扬,余音慢慢地消失。

他自己认为找到了石钟山命名的原因了。

但是这个说法,我更加怀疑。

有铿锵悦耳的声音的石头,到处都是这样,可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为什么呢?

一、叙述对石钟山命名的两种说法,然后提出质疑,为下文亲自探究提供依据。

2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名作状,乘船)行适(到、往)临汝,而(并列)长子迈将赴(赴任)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敲击)之,硿硿kōng焉(形副词尾,相当于“然”),余固笑而不信也。

至莫(通“暮”)夜月明,(省略主语“吾”)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①大石侧(名作状,在旁边)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qī鹘hú,闻人声亦惊起,磔磔zhé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颧guàn鹤hè也。

余方心动(心惊)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chēng吰hóng(形容“声音洪亮”)如钟鼓不绝。

舟人(船夫)大恐。

②徐而(修饰,地)察之,则(原来是)山下皆石穴罅(xià裂缝),不知其浅深(古:

偏义复词“深”,今:

浅和深),微波入焉(兼词,那里),涵淡(水波动荡)澎湃(波浪相击)而(表原因)为(形成)此(指“噌吰之声”)也。

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挡)中流(水流的中心),可坐百人,空中(中间是空的)而多窍(窟窿),与风水相吞吐,有窾kuǎn坎kǎn(击物声)镗tāng鞳tà(钟鼓声)之声,与向(原先、刚才)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动词,演奏)焉(助词)。

因笑谓迈曰:

“汝识(zhì通“志”)之乎?

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yì也(判断句),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

古之人不余欺也(宾语前置句)!

译文: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日,我从齐安乘船到临汝去,我的长子苏迈将到饶州德兴去做县尉,我送他到湖口,因而能够观察到这座称为“石钟”的山。

寺庙里的和尚叫一个小孩拿着斧头,在乱石中间选一两处敲打它,发出硿硿的响声,我本来就觉得可笑,并不相信。

到了晚上,月光明亮,我独自与苏迈坐着小船来到绝壁下面。

①巨大的山石在旁边耸立着,高达千尺,好像凶猛的野兽和奇异的鬼怪,阴森森地要向人扑过来;山上栖息着的老鹰听到人声,也惊飞起来,在云中磔磔地鸣叫;又有象老人在山谷中边咳嗽边笑的声音,有人说这是鹳鹤啊!

我正心惊想要回去,忽然巨大的声音从水面上发出,轰隆轰隆地响着像钟敲的声音连续不断。

船夫非常害怕。

②我慢慢地观察,原来山脚下都是石头的洞穴和裂缝,激荡撞击便产生这样的声响。

船绕回到两山之间,将要进入港口,有块大石头挡在水流的中央,,上面可坐百来个人,中间是空的,而且有许多窟窿,把风浪吞进去又吐出来,发出(或窾坎镗鞳)物体相撞声和钟鼓齐鸣声音,同先前(或噌吰)轰隆的声音相应和,好像音乐演奏。

我于是笑着对苏迈说:

“你记得吗?

那(噌吰)轰隆的响声,是周景王无射钟的声音;(窾坎镗撞)击声和钟鼓声,是魏庄子的歌钟的声音。

古时提人没有欺骗我啊!

二、写作者亲临石钟山探究石钟山得命的原因的经过。

所见所闻所感。

3事不目(名作状,亲眼)见耳闻(亲耳),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全文中心句)?

①郦元之所见闻,殆(大概)与余同,而言之不详;②士大夫终(终究)不肯以小舟夜(名作状,在夜里)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③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用文字表述、记载)。

此世所以不传也。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古:

它的实际情况或事情的真相,今:

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转折)。

余是以(因此)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浅薄)也。

译文:

凡事不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却凭主观想像去推断它的有无,可以吗?

①郦道元见到的和听到的,大概和我一样,但是说得不详细;②士大夫们终究不愿意乘着小船夜晚停泊在悬崖峭壁下面,所以不能知道真相;③而渔夫船夫,虽然知道却又不能用文字表达。

这就是石钟山得名的由来在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的缘故啊。

而浅陋的人,竟用斧头敲打山石的办法来寻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自认为得到了它的真相。

我因此记下这件事,叹惜郦道元记叙的简略,讥笑李渤的浅陋。

3、写作者探访之后的感想:

凡事都不能只凭主观臆断而不实地考查。

点明了写作本文的目的。

59.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梳理

一、通假字

1、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词类活用

1、始舍于其址。

舍:

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2、名之曰褒禅。

名:

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3、有泉侧出。

侧:

名词作状语,在一侧。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深:

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5、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穷: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穷尽,走到头。

6、而其见愈奇。

见:

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

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8、火尚足以明也。

明:

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9、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

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1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险远:

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11、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谬: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

传:

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名:

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三、虚词

1、“乃”

(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

(2)、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副词,竟,竟然,居然

(3)、良乃人,具告沛公副词,于是

(4)、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

副词,才

2、而

(1)、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其奇

而:

表示转折

(2)、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而:

因而表示因果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而:

表示并列

(4)、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而:

表示递进

3、其

(1)、以故其后名之曰(代词,那,指褒禅埋葬之时)

(2)、距其院东五里(代词,这,指慧空禅院)

(3)、独其为文犹可识(代词,代“仆碑”)(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前“其”:

代词,它,代“穴”;后“其”:

代词,那些,作“好游者”定语)

(5)、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前“其”:

代词,它,代后洞;后“其”:

代词,代游客)

(6)、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代词,他们,指古人)

(7)、而余亦悔其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代词,指自己)

(8)、视其左右(代词,洞,洞壁)

(9)、谬其传(代词,它,代山的名称)

(10)、咎其欲出者(代词,那些,指欲出者)

(11)、其孰能讥之乎?

(语气副词,表反问,岂、难道)

(12)、既其出(助词,无义)

4、“以”:

(1)、作介词用:

因、由于。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2)、来。

“无物以相之”。

(3)、作连词用,相当于“而”:

①表并列。

“险以远”。

(4)、表承接。

“由山以上”。

四、特殊句式

1、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判断句)

2、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判断句)

3、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判断句)

4、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状语后置句)

5、不随以止也(省略句)

6、此余之所得也!

(判断句)

7、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判断句,表示因果关系)

五、一词多义

“道”

1、有碑仆道名词,路、道路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名词,道理

3、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名词,主张

4、何可胜道也哉动词,说、讲

5、策之不以其道名词,方法

“盖”

1、日初出大如车盖名词,车盖

2、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连词,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

3、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

动词,超过,胜过

4、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助词,有“大概”的意思

“文”

1、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名词,文字

2、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名词,纹理

3、属予作文以记之名词,文章

4、文过饰非动词,掩饰

然”

1、至于颠覆,理固宜然代词,如此,这样2、吴广以为然形容词,对、正确3、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4、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连词,表转折,但、但是

无物以相之相:

帮助

则将焉用彼相矣相:

扶助盲人的人

桓公欲相鲍叔相:

使为相

悔相道之不察兮相:

省视,察看

儿已薄禄相相:

相貌

及时相遣归相:

(偏指一方)我六、古今异义

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

十分之一。

今义:

数词。

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

不平常。

今义:

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

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

今义:

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

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原因”。

今义:

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5.于是余又叹焉。

古义:

“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

为单音词连用。

今义:

合用为一个连词。

游褒禅山记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褒禅山也称为华山。

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儿的山脚下筑室居住,死后也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后人就称/命名此山为褒禅山。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zhǒng)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墓旁庐舍。

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阳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这样命名它的。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pū)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路上,上面的文字已被剥蚀、损坏近乎磨灭,只有从勉强能认得出的地方还可以辨识出“花山”的字样。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现在将“华”读为“华实”的“华”,大概是(因字同而产生的)读音上的错误。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此向下的那个山洞平坦而空阔,有一股山泉从旁边涌出,在这里游览、题记的人很多,(这就)叫做“前洞”。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xué)窈(yǎo)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经由山路向上五六里,有个洞穴,一派幽深的样子,进去便(感到)寒气逼人,打问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