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康文学艺术的创作与繁荣.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489087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康文学艺术的创作与繁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保康文学艺术的创作与繁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保康文学艺术的创作与繁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保康文学艺术的创作与繁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保康文学艺术的创作与繁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保康文学艺术的创作与繁荣.docx

《保康文学艺术的创作与繁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康文学艺术的创作与繁荣.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保康文学艺术的创作与繁荣.docx

保康文学艺术的创作与繁荣

文学艺术的创作与繁荣

文学艺术创作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精神劳动,如同任何一项人类社会活动,必然深刻地受到意识形态及发展环境等多种社会因素的制约与影响。

以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1979年10月全国第四届文代会的召开为标志,保康新时期文学艺术事业已走过整整三十五年发展历程。

其间,全县广大文艺工作者和爱好者创作了一大批群众喜闻乐见、具有一定艺术水准的文艺作品,主动开展或积极参与了一系列深受欢迎的文艺活动,为促进全县精神文明建设、满足全县人民精神需求和提升保康形象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保康文学艺术发展历程

综观保康文学艺术三十五年发展历程,较明显地呈现出由封闭到开放、由单一到多元、由艰难探索到相对繁荣的渐次演进态势与特征,大致经历了“复苏回归”、“奋力开拓”、“蓬勃繁荣”的三个发展阶段。

(一)复苏回归阶段(1978年—1985年)

1978年以前,由于受极左思想影响和历次政治运动特别是“整风反右”、“文革”的冲击,文学艺术失去了应有的独立话语权,很大程度上成为政治附庸,充当了政治的宣传品和政策的传声筒。

在这一特殊时期,保康为数不多的专职文艺工作者和有一定基础的文艺爱好者,要么出于对整体社会氛围的忌惮,不敢轻易蹑足富有鲜明个性色彩的创作,要么被动地接受行政指派,驱应政治需要,写出“三句半”、“快板书”、“顺口溜”等之类所谓的文艺作品,但很难窥见其真正意义上的艺术特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解除思想禁锢的浪潮中,保康真正迎来文艺创作的春天,一批具备文艺天赋的干部、工人、农民、学生等欢欣鼓舞,跃跃欲试,尝试纯粹意义上的文艺创作。

与此同时,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对文艺创作给予空前重视,以各种形式鼓励、引导文艺创作活动。

至1985年,全县文艺创作不仅在理论上“拨乱反正”,并且逐步回归文学艺术原始意义创作实践之中。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此期间全县所创作的文艺作品,大多数尚显得稚嫩和单薄,创作观念上仍然没有完全摆脱旧有的束缚,创作手法比较单一,缺乏应有的思想深度和艺术的魅力。

(二)奋力开拓阶段(1986年—2006年)

1986—2006年的十年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对外文艺交流渠道的不断拓宽,加之县委、县政府更加重视与支持,保康文艺工作进入实质性的创新发展阶段,文艺工作者创作热情和创作动力极大激发,价值取向与表现手法呈现前所未有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创作样式由过去的“小诗歌”、“小散文”、“小快板”向相对宽泛和丰厚的“大块头”、“大部头”、“大制作”拓进,展示平台开始由过去的县级报刊逐渐迈向市级、省级甚至国家级报刊。

在此阶段,创作队伍不断壮大,创作质量和数量不断跃升,文艺创作氛围空前浓厚,全县文艺创作迎来第一度波峰,涌现一大批诸如李修平、肖定佐、汪法频、周才彬、彭宗卫、田德林、彭德运、郑长宝、李道祥、王平、胡启彬、邹传波、吴祖全、李林、姜杰、陈顺阶等为代表的各类文艺创作活跃人员。

他们所创作的作品多在市级、省级以上权威媒体发表或展出,在全市乃至全省形成较大影响,其中文学创作影响更为突出,保康文学创作队伍曾一度被誉为“山林支队”。

其中,李修平、周才彬、彭宗卫、田德林等,或笔耕不辍、作品繁多,或视野宽广、创作前卫,或植根传统、深邃厚重,等等,代表了保康文学创作最高水平,其代表作多成为保康文艺创作里程碑式的作品。

但应当指出,在这一阶段后半期,因为市场经济影响及地方行政工作需要等诸多原因,不少可望冲出湖北,取得更大成就的作者、艺术工作者或下海经商,或弃文从政,或离开保康另谋发展,致使保康的文艺队伍一度大幅萎缩,影响力直线下降。

(三)蓬勃繁荣阶段(2007年—2013)

2007年以后,随着党和国家对发展战略的深刻调整以及对文化及文艺工作的空前重视,许多弃文从政和弃文经商的作者在经过浮躁和游离后,重新回归文学艺术阵营,并不断取得突破性的成就,保康文学艺术遂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度复苏,并一路跃进。

在此阶段,创作环境更加宽松优越,创作管理指导机制更加健全完善,管理指导方式也更加科学专业,文学艺术已然在全县社会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同时,经过长期积淀和思索,作者们的创作观念和手法均有根本性的革新,作品日臻成熟。

在文学上,以周才彬、吕先觉等为代表的一批起步较早的作家经过多年储备,开始对文学的本质和意义进行重新思考和定位,以崭新的文学观念和独到的表现手法创作并发表了一大批审美取向和表现手法迥别于传统的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形成了各具不可复制性的创作风格。

与此同时,以张德富、王俊楚、刘远贵、陈国梁、陈朝根、张世刚、魏群夫、田晓隐、褚金鑫、张蕾、彭艳丽等为代表的一批中青年者,踊跃跟进,创作了一系列思想水准和艺术品位与当代主流文学接轨并交融的文学作品,并陆续在省一级权威报刊发表。

至此,襄阳的文学创作特别是小说创作保康成为不可或缺的板块。

在其他形式的艺术创作上,以郑长宝、王平、胡启彬、李林、刘一泽、柳虎、吴祖全、邹传波、薛来宝、罗琼、张祖龙、陈顺阶、陈静茂、虢光新、宋进潮等为代表的一批作者不断更新创作观念,刷新表现手法,艺术功力日趋成熟,创作一大批面貌一新、为业内专家同行认可的书法、美术、摄影、音乐、曲艺、民间文学等作品。

此一阶段,无论是创作外部环境,还是创作队伍规模,抑或创作质量和影响力,都好于和大于改革开放以来的任何一个时期。

二、保康文学艺术成就

由于文学艺术生产方式的特殊性及生产过程的不可比性,保康改革开放35年来的文学艺术成就不仅仅局限于作品的发表与获奖,同时还体现于不同时期的不同社会功用。

(一)文艺创作

据可统计的资料表明,35年来,全县共在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及在各种平台展出、演出各类文艺作品2800余件,其中文学作品1200余件,其他艺术类作品1600余件。

1、复苏回归阶段文艺创作。

1978年至1985年的9年间,全县共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展出、演出)各类文艺作品265件,文学作品53件,艺术类作品212件。

此阶段所发表(展出、演出)的文艺作品中,文学方面较有影响的有谢声凯、李修平等人的小说,肖定佐、王凤堂、郝敬东等人的散文和散文诗,张世才、邱金铬、冯举高等人的诗歌及乐大华、吴天宝等人的故事。

其中,谢声凯小说《夕阳无限好》在《长江文艺》发表;李修平的小说《恋栈》和《全票通过》先后在《长江文艺》和《三月》发表;孙礼曾散文的《山城抒情》、王凤堂的散文《群英山记》和郝敬东的散文《水不在深》分别在《襄阳报》发表;张世才诗歌《怎能叫我不歌唱》在《布谷鸟》发表;肖定佐的诗歌和散文诗《我站在讲台上》、《耕耘》、《音乐.老汉.我》先后在《襄樊日报》和《中国电子报》发表;冯举高的评论《杜甫的业余爱好》和诗歌《褐色革命》、《茶乡》、《岩石》等分别在《中国青年报》和《安徽日报》、《业余诗人》发表;邱金辂的故事《鸡鸭换脚》、乐大华的故事《老虎为什么怕水牛》、申化琦的故事《官斗坪》、吴天宝的故事《湘子庙》、叶维桂故事《半边铜钱告脏官》、张更生的故事《老二教书》分别在《湖北故事》和《湖北传说》发表。

其他艺术方面较有影响的则有曾参加省、市展览由柳长武、杨绍先、申化友、杜仲道等人创作的《誓将遗愿化宏图》、《插秧时节》、《电视机旁》、《深山青藤连五洲》等美术摄影作品,其中《支农车队进山来》、《耳芽茁壮》、《中坪新田》、《文化站里歌声多》等曾参加省市影展,《保康燕耳》、《迎客松》、《雄燕展翅》等分别被《人民日报》、《新闻图片》、《湖北日报》、《湖北教育》等报刊选登。

除此而外,还有一定数量曲艺、歌舞剧本在各种媒体上发表,其中周光武舞蹈剧本《采篮木耳送北京》在《襄阳文艺》发表;周帮国曲艺剧本《一缸水》在《襄阳文艺》发表;县文化馆集体创作的曲艺剧本《一钵忆苦汤》在《群众演唱》发表;张世才曲艺剧本《歪杆旗》在《襄阳文艺》发表;柳希荣曲艺剧本《拨钉子》在《襄阳报》发表。

2、奋力开拓阶段文艺创作。

1986年到2006年20年间,全县共有1600余件文学作品发表,其中200余件作品在国家级刊物发表,400余件作品在省级刊物发表,1000多件作品在市级刊物发表,有35部文学专著出版,145件作品获各行业、各报刊、各团体以及各级政府设立的奖项,其中2005年在襄阳市第四届“孟浩然文学奖”评奖中,保康共有件作品获得的孟浩然文学奖,名列全市各县(市)第一;共发表(展出、演出)其他类艺术作品2000余件(部、场),其中有300件(部、场)在省级以上平台发表(展出、演出),1700余件(部、场)在县、市级及各行业平台发表(展出、演出)

此阶段的各类文学创作中,成绩较为突出的有李修平、周才彬、田德林、汪法频、彭宗卫、刘开径等人。

李修平先后在《长江文艺》、《花溪》、《家庭》、《飞天》、《东海》、《人民日报·海外版》、《湖北日报》、《经济日报》等数十家报刊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作品300余篇,并出版有散文《雨夜梦想》、《浮生独白》和《饮食男女——李修平小说散文精选集》3部作品集,并获得第二、三、四届“孟浩然文艺创作奖”;周才彬的短篇小说《红窗帘、绿窗帘》、《预计受罪》、《野人出没》、《双死》分别在国内核心期刊《精短小说报》、《青年文学》、《小说月刊》发表。

组诗《太阳遗迹》、《纯净的校园》,长诗《天堂里的流弹》分别在《长江文艺》、《诗神》、《诗歌报月刊》发表。

散文《袖珍街天使》、《盲鸡》、《老人与树叶》分别在《散文》、《美文》、《中国青年报》、《读者》、《青年文摘》、《精致散文小品》发表或转载,其散文《盲鸡》在《美文》头条发表,著名作家贾平凹作评,称“有手就有文,文以手不同”;田德琳创作的百余篇小小说先后在《芳草》、《短篇小说》、《楚文学》、《汉水》、《新作家》、《羊城晚报》等报刊发表,著有小说集《钟声》,并获第四届“孟浩然文学奖”。

彭宗卫的散文《我的石头村》、《怀念家园》、《树这一辈子》、《苍生远游》等先后在《人民文学》、《散文选刊》、《萌芽》、《芳草》、《长江文艺》等刊发表,著有散文集《一个人的湖泊》、《内心即是天堂》;散文《祭父》、《苍生远游》、《一个人的湖泊》、《三峡放笔》、《巴东滑坡大特写》分获首届孟效杯全球华语散文大赛“优秀奖”、第二届孟效杯全球华语散文大赛三等奖、第七届湖北产(行)业文艺楚天杯文学类一等奖、全国报纸副刊年度作品优秀奖、宜昌市屈原文学奖。

在此阶段的其他类艺术创作(展出、演出)中,成绩较为突出的有彭德运、郑长宝、胡启斌、王平、杜忠道、张道远、刘一泽、严显良、宋进潮、戴正勇、陈顺阶、姜杰、李敬乐、胡永才、吴祖权、邹传波、张太学、余家洪、江立军等人。

就影响力而言,彭德运、郑长宝、吴祖全、姜杰、杜忠道、张道远、陈顺阶更为突出。

彭德运的书法作品曾在1984年应邀参加“中国襄阳米芾书会”;1988年获“庆祝襄樊解放40周年书法巡回展”一等奖;《山海》联曾在2005年11月获中国文人书法家协会“楹联大奖赛”金奖,临《怀素论书贴》2005年获文化部书画研究院“金鼎奖”铜奖;郑长宝创作的书法作品曾获“天马杯”国际书法篆刻大赛优秀奖、“中华民族艺术杯”全国书画大赛金奖、首届“中国文艺金爵奖”、第四届“孟浩然文艺创作奖”,入选《中国书法家作品选》、《中国书画名家名作英汉双语大典》、《国际书法精品集》等重要典籍;吴祖权创作的中国画《探春》曾被编入《20世纪中国著名书画家》一书,中国画《牡丹》入选《世界华人艺术精品典藏》,中国画《秋实》入编《第二届全国师生优秀美术作品集》,国画《宝贵图》入编湖北省第八届楚风杯师生书画大赛作品精选集;姜杰创作的摄影作品《如今的童年》1992年在全国“娃哈哈杯”第二届金色童年摄影大奖赛中荣获优秀奖;《深山办案》在1994年庆祝建国45周年第二届跨世纪新人全国美术书法摄影大赛中获“精英杯”摄影组铜奖;《千年紫薇》2004年荣获襄樊市首届“群星奖”摄影类优秀奖;杜忠道创作的大型现代戏《阳春寒露》,获襄樊市文化局襄樊市专业剧团创作剧目调演二等奖;相声《三喜临门》获襄樊市文化局、财政局联合举办的《中国青岛杯》百优小品大赛二等奖;哑剧小品《儿女情》获湖北省水利文学艺术协会优秀创作奖;陈顺阶创作的山东快书《买青蛙》、《刹风》、《借鱼》分别在《中国曲艺》杂志、《中国合作时报》发表;创作并表演的山东快书《大山好儿女》曾获得襄樊市审计文艺晚会表演中获创作奖,《刹风》获全国首届“鸿佳杯”曲艺文学奖;张道远创作的音乐作品《喝茶》被中国音乐家协会评为最佳优秀作品奖。

3、蓬勃繁荣阶段文艺创作。

2007年至2013年七年间,全县共有950件文学作品发表,其中153余件作品在国家级刊物发表,286件作品在省级刊物发表,511件作品在市级刊物发表,有17部文学专著出版,94件作品获得各行业、各报刊、各团体以及各级政府设立的奖项,其中三件作品获得“孟浩然文艺创作奖”;共发表(展出、演出)各类艺术作品830件(部、场),其中100件(部、场)在省级以上平台发表(展出、演出),1700余件(部、场)在市级及各行业平台发表(展出、演出)。

在文学创作上,以周才彬、吕先觉、张德富、王俊楚、田晓隐、张蕾5人成绩更为突出。

周才彬先后在《长江文艺》、《当代小说》、《福建文学》等权威文学期刊发表中短篇小说和散文百余篇,小说集《我爸是我爸》被列为襄阳市重点文艺创作扶持项目,并由中国线装书局出版;吕先觉自2007年以来先后在《长江文艺》、《芳草》、《福建文学》、《山东文学》、《延安文学》、《北方文学》、《广西文学》等权威文学期刊发表小说、散文百余篇。

其中,小说《土豆回家》曾被《小说选刊》选载于2011年第10期,刷新襄阳本土作家三十年未上《小说选刊》的记录,并荣登《2011年湖北十大最有影响力文学作品排行榜》;中篇小说《失地》、短篇小说《土豆回家》分别获得第五届、第六届“孟浩然文艺创作奖”,小说集《土豆回家》继周才彬之后被列入襄阳市重点文艺创作扶持项目;张德富先后在《民间文学》、《山东文学》、《山花》、《小说月刊》、《湖北日报》等权威文学期刊发表小说、散文等百余篇,作品多次被国内报刊转载并入选各种畅销系列丛书,小小说连续两年入选中国年度微型小说年选。

著有小说集《遇见最美的年华》和故事集、《雨落无声》和《风衣里藏着的爱》;王俊楚先后在海内、外报纸、杂志、电台等媒体发表诗歌、散文、寓言等百余万字。

寓言作品曾入选《最受小学生喜爱的寓言全集》、《开发孩子想象力的寓言故事》等多种版本选辑。

著有诗集《动感乡村》;田晓隐2009年开始诗歌创作,曾在《诗刊》、《诗歌月刊》、《中国诗歌》、《西部》、《滇池》、《文学界》、《散文诗》等纯文学刊物发表诗歌,并入选《草原80后诗歌大展》、《2012年深圳诗歌大展》、《80后年度最佳诗歌’2012》、《中国网络诗歌年鉴2012卷》、《2013年中国诗歌排行榜》等年度选本。

著有诗集《荒年书》;张蕾自2007年来,先后在《汉水》、《襄阳日报》、《湖北日报》、《东方烟草报》等报刊发表散文六十余篇。

著有散文集《乡间花事》,并被列入我县重点文学作品扶持项目。

在此阶段的其他类艺术创作中,以王平、柳虎、罗琼、宋进潮等人更为突出。

王平创作的多件书法作品曾在国家、省、市参展获奖,其代表作《毛泽东诗词》在北京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举办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庆祝中国共产党85周年”《红色中国》大型艺术画册编辑活动中,特授予其个人“终身成就奖”荣誉,作品在复选阶段被评为特别金奖;柳虎在坚持新闻摄影的同时创作了大量具有艺术价值的摄影作品,被新华社、《湖北日报》、《襄阳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聘为特约记者,作品《跃》和《黑色之歌》分别获大众摄影三等奖和中国民俗摄影二等奖;罗琼导演、参演的音乐情景剧《春暖》曾在市纪委监察系统调演中获二等奖;导演全市组织系统汇演节目《党旗飘飘》获全市组织系统一等奖;编剧、演出的小品《二娃子的今天》曾在全市残联系统汇演中获得一等奖;编导参演音乐小品《一起舞起来》曾在首届湖北省群文系统业务技能大赛中获戏剧曲艺类铜奖;宋进潮曾参与大型原创歌舞《荆山楚源》的编剧,为剧本的最终定型做出了大量基础性工作,同时指导民间艺术协会做了大量民俗挖掘整理工作,该协会相继编辑出版《荆山楚源文集》(上)、《荆山礼俗》、《保康地名趣谈》、《红白喜事说吉庆》、《茶余酒后》、《黑暗传洪荒传》、《尧治河传说》、《黄龙观彭祖寻踪》等一系列民俗读物。

(二)组织管理

1986年1月,为适应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协调各界群众性文学艺术团体的活动,保康县文化艺术协会在县文化局成立。

1986年11月,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成立保康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1986年至2007年,县文联一直与县文化局、文化体育局合署办公,文联主席皆为县文化局长兼任。

2007年10月,为了进一步强化对全县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组织和指导,县委、县政府决定将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从县文化局分出单列,任命原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周才彬为主席,隶属县委宣传部直接领导,至此,全县文学艺术的组织管理和指导协调工作正式走上正规;2012年12月,县委组织部批准成立中共保康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由文联主席周才彬担任党组书记,原县旅游局副局长詹进军调任党组副书记。

至2013年底,县文联领导职数达到2人,干部职数达到5人。

县文联正式单列后,在县委宣传直接领导下,充分发挥党与文艺工作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采取各种积极有效措施强化文艺创作指导工作,使全县文艺创作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在坚持指导和服务广大作者开展创作活动的同时,积极将文学艺术融合于地方发展的各个方面,成为全县科学发展和跨越发展不容忽视的生力军。

2008年由文联动议并得到县委高度认同的早期楚文化开发利用,业已成为全县旅游文化开发的重中之重,并成就了《荆山楚源》这一影响深远的精品之作和“早期楚文化园”这一开创性的城市文化景观。

(三)文艺活动

“复苏回归”阶段,全县共举办文学、美术、摄影和表(导)演培训班17期,其中文学培训班2期,美术培训班8期,摄影培训班6期,综合业务培训班1期;先后培训文艺创作骨干258人(次),其中文学创作骨干98人(次),摄影创作骨干112人(次),美术创作骨干37人(次),其他艺术样式骨干11人(次);先后组织参与市级和省级美术、书法、摄影展览25次,共展览作品200多件;“奋力开拓”阶段,举办大大小小各种形式的文艺培训班9次。

其中,以1995年6月中旬举办的“95之夏——保康文学笔会”最有影响,《芳草》主编朱子昂、《青年文学》副主编李师东及著名作家刘醒龙、陈应松、晓苏、著名曲艺表演家何祚欢出席笔会;2007年以来,县文联为适应新时期文艺繁荣发展需要,由过去侧重文艺培训转向文艺服务,本着“文艺服务基础、服务群众”宗旨,坚持每年组织各文艺家协会开展一至三项较有影响的大型文艺活动,截止2013年年底,共开展“送对联下乡”、“送年画下乡”之类活动16次,开展“魅力保康行”之类文艺采风活动35次,举办“文化立人,文学养心”之类文学艺术讲座13次。

特别是2008年面向全国举办“青山杯”书画大赛,共收到书画作品1000余件,颁奖仪式著名歌唱家关牧村前往保康献唱。

(四)阵地建设

“复苏回归”期内,创办《保康文艺》44期,发表了大批诗歌、散文、小小说以及摄影、美术、曲艺等文学艺术作品,极大地烘托了保康文艺创作氛围,激发了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创作激情。

此两项举措大大拓展了我县文学艺术爱好者的创作视野,进一步煅炼并提高了全县文艺创作整体水平;1993年1月1日,《聚龙山》文学报创办,共编印5期,发表作品130多件;1994年1月5日,《保康报》复刊,并开辟文艺专栏,10年间共刊发各类文艺作品近1600多件;2002年5月,保康第一份纯文艺杂志《野花谷》创刊,10年间印刷总量达6500余册,发表作品1500多件,在2005年6月在全省实施文化品牌战略“一县一品”文艺工程中被确定为全省地方文化品牌;县文联单列后,《野花谷》被划归县文联管理。

自2007年开始,县文联坚持“体现艺术、兼顾地方”的办刊原则,每年定期编辑发行四期,每期印发近10万字,分送全县各党政机关和企业、学校等单位。

截止2013年底,共编印28期,刊发县内作者文学艺术作品近1000件,一大批年轻作家、艺术家通过《野花谷》走出保康,立足襄阳、问鼎湖北。

(五)队伍建设

保康文学艺术协会肇始于“奋力开拓”阶段,共有作家协会、书法家协会、摄影家协会、音乐舞蹈家协会、美术家协会、诗词楹联学会6个基层协会,共有会员200余人。

其中书法家协会、摄影家协会、音乐舞蹈家协会、美术家协会、诗词楹联学会均成立于1986年,作家协会成立于1995年;2007年后,县文联先后指导并协助成立了县民俗研究协会、县曲艺家协会和县收藏家协会,至2013年底,全县共有九大文艺家协会,会员总人数由前一时期的200名猛增至661名,其中作家协会95名、书法家协会102名、摄影家协会113名、音乐家协会54名、美术家协会69名、曲艺家协会65名,诗词楹联学会50名,民俗研究协会65名,收藏家协会48名。

(六)激励机制

自“复苏回归”阶段至“奋力开拓”阶段,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虽然一直关心重视文艺创作工作,但因为种种原因,尚未正式制定出台有关文艺创作方面激励政策和措施。

2011年,县委、县政府为进一步加快全县文学艺术事业发展步伐,进一步激励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激情,将文艺创作工作真正纳入议事日程,专门印发保发[2011]32号《关于促进全县文学艺术创作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就繁荣我县文艺创作出台了具体扶持奖励政策;2013年,我县开省内县级行政单位先河,率先设立了两年一度的“保康文艺创作奖”和一年一度的“保康县重点文艺创作扶持项目”。

截止2013年底,县文联已具体组织落实了第一届”保康文艺创作奖”评奖颁奖和第一届“保康县重点文艺创作扶持项目”签约仪式,全县共有二十部文艺作品得奖,五部文艺作品入选重点文艺创作扶持项目。

三、保康文学艺术发展启示

总结保康三十五年来的文学发展成就,我们从中得出下列启示:

(一)文学艺术要发展,离不开一个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

35年来,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尊重艺术独立性的基础上,对文艺创作所进行的科学化管理和引导,为保康的文艺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保障了广大文艺工作者创造力的发挥,是保康文艺发展的重要前提。

(二)文学艺术发展,作家、艺术家必须解放思想,保持创作独立性,发挥主观能动性。

改革开放后保康文学艺术取得的成绩,是广大作者创造性的劳动成果,正是由于他们走出各种误区,独立创作,才取得如此巨大成绩。

文艺工作者的思想能力和创造能力,是创造文化经典的关键。

(三)文学艺术要发展,作家、艺术家必须立足本土,从地域文化的深厚土壤中汲取营养。

保康是早期楚文化发源地之一,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创作源泉,广大作家、艺术家们只有深刻认识到“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越是乡土的越是独特的”这一文艺创作要义,才能逐步摒弃好高婺远、贪大求洋思想,从而发出与众不同的声音,创作出真正既具有保康特色、又具备国内上乘水平的文艺佳作。

(四)文学艺术发展,作家、艺术家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创新精神

创新永远是一切文艺作品的灵魂,保康广大文艺工作者在立足本土、勤奋创作的同时,必须始终把创新当作文艺创作的当务之急,牢牢把握当下文艺发展方向和话语风格,不断革新创作观念,不断创新创作手法,最大程度地保持本土文艺创作与国内主流文艺创作的一致与同步。

(县文联供稿撰稿:

吕先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