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流行歌曲歌词的文学性.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47617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流行歌曲歌词的文学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论流行歌曲歌词的文学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论流行歌曲歌词的文学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论流行歌曲歌词的文学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论流行歌曲歌词的文学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流行歌曲歌词的文学性.docx

《论流行歌曲歌词的文学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流行歌曲歌词的文学性.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流行歌曲歌词的文学性.docx

论流行歌曲歌词的文学性

论流行歌曲歌词的文学性

标签:

文化分类:

文学评论

流行歌曲是一种音乐文学作品,具有“谱曲可唱”的音乐性和“离谱能赏”的文学性①,因此它不但可听,还具有相对独立的文学价值。

以创作《卡秋莎》、《红莓花儿开》等歌词而获得第一届“斯大林文学奖”的苏联词作家伊萨柯夫斯基就曾明确指出:

“好的歌,它的词都具有不依赖音乐的独立艺术价值”②。

令人遗憾的是,尽管流行歌曲的受众很多,它的歌词被千千万万人所熟悉,但纵观整个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众多学者仍然把流行歌词“拒之门外”,致使它几乎处于“缺席”状态,以至当代词坛泰斗乔羽先生不得不焦虑地呐喊:

“我们的歌词艺术已经发展到值得进行理论概括的水平了。

”③这里需要指出一个极其重要却往往被人们忽略的事实是,原先的“诗”其实就是“歌词”,或者说是一种“可唱的诗”,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是一部“入乐可唱,离乐可诵”的歌词集,故《孟子.公孟》有“诵诗三百,歌诗三百”的记载,《史记.孔子世家》也有“三百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舞、雅、颂之音”的话;而反映底层劳动人民生活的《乐府诗集》中的“诗”,多为民歌歌词;“旗亭画壁”的典故中被歌女广为传唱的王之涣、王昌龄、高适等的唐诗;以及“依声而作”的宋词、最“真实自然”(王国维语)的元曲,都是当时的流行歌曲。

可见歌词在古代文学中是有突出地位的,只是进入“现代文学史”阶段才没有了地位,而现代“歌词”自“五四”发端至今,已经有百年历史,且每年以数万计的规模在壮大,它应当是现当代文学,也是文艺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质文相谐的语言美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歌词作为一种音乐文学,同样是以语言为物质材料显现在人们眼前的。

但歌词与一般的文学作品又有区别,有它自己的独特性。

由于它的受众大部分是文化水平不高的大众,它就不能艰深晦涩,必须得明白易晓、通俗易懂。

但歌词若只追求“通俗易懂”,而没有余味与“回味再三”的韵致的话,便只能流行一时一地,而不能成为广为传唱的经典。

况且,大众的审美需要是多样化的,“下里巴人”的需求固然占主要地位,但“阳春白雪”的需求也不可忽视。

正如乔羽先生指出:

“音乐这种诉诸听觉的时间艺术严格地制约着它的歌词,使歌词这种文学体裁区别于任何其他文学体裁,即它不是看的而是听,不是读的而是唱的,因此它必须寓深刻于浅显,寓隐约于明朗,寓曲折于直白,寓文于野,寓雅于俗。

”④乔先生的五个“寓于”,实则是对音乐文学之语言提出了一项要求,即质文相谐。

一方面,它追求口语化与自然化的质朴之实;另一方面,在通俗易懂的基础上,它还追求华丽精巧、优美生动的文饰之美。

  歌词,做到质朴之实,容易被大家接受,便流传得广;又能兼顾文饰之美,便如一坛陈年老酒,经得起品,便能流传得久。

综观当代歌坛,真正被人们记住的经典之歌,无一不是质文相谐的典范,如歌手齐秦演唱的《大约在冬季》:

  

  轻轻的我将离开你,请将眼角的泪拭去

  漫漫长夜里,未来日子里,亲爱的你别为我哭泣

  前方的路虽然太凄迷,请在笑容里为我祝福

  虽然迎著风,虽然下著雨,我在风雨之中念著你

  没有你的日子里,我会更加珍惜自己

  没有我的岁月里,你要保重你自己

  你问我何时归故里,我也轻声地问自己

  不是在此时不知在何时

  我想大约会是在冬季

  不是在此时不知在何时

  我想大约会是在冬季

  

  明白如话的语言,像是贴在你耳旁在轻轻地诉说。

“离别”向来是个伤感的话题,柳三变就有“多情自古伤离别”之语。

因为离别让人悲伤,所以会有眼泪。

“我”面对落泪之“你”,心有不忍,不想俩人哭成一团,只得强忍着安慰“你”:

请拭去你眼角的泪水,尽管相会的日子没有定期,前方的路迷茫凄迷,但你要微笑着面对分离,并为我祝福;我独自在外,怕你不放心,便口头向你保证——没有你在身边的日子,我会更加珍惜自己,爱护自己;并叮嘱你也要保重好自己。

一声“珍惜”与“保重”,前言万语尽在其中,暗含着彼此的深情牵挂。

还没离开,“你”就问何时再相见,可“我”也不知道具体相聚之日在哪天,但又不好让相见无期,不想让“你”伤心难过,便含糊地说:

我想大约会是在冬季。

  在依依惜别的叮嘱与告慰之中,若没有文采的修饰,它不会如此感人。

以“轻轻的”三字开篇,便给整首歌曲定了调,它淡化了离别的悲伤,使整首歌具备了《诗经》的品质:

哀而不伤。

用“漫漫”修饰“长夜”,既说明离别之后对彼此的想念之切,以致孤枕难眠;又说明离别的日子,彼此都很痛苦,以致每一个平常的晚上,都被拉得漫长。

而对相会之日期以“冬季”,在前面加上“大约”,一方面说明“我”也不知道何时才能相见,只能含糊其词;另一方面表达了“我”给“你”的期许与安慰,因为有“期许”,哪怕是一个不确定的“冬季”,至少也能给“你”以希望,哪怕这希望很微茫,但毕竟是一种安慰。

  

  质文相谐的歌曲还有许多,如陈红曾唱响大江南北的《常回家看看》,之所以人听人爱,除了其题材上抓住“老年问题”、主题上呼吁“亲情回归”外,也是由于口语艺术化的结果。

比如开头一节:

  

  找点空闲,找点时间

  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

  带上笑容,带上祝愿

  陪同爱人,常回家看看

  

  粗略看上去,就像百姓平日在聊家常,词中之语与日常口语无异,但仔细琢磨,其实它们是进行了不露痕迹的修饰,这只要略看“找点”与“带上”、“领着”与“陪同”两对句子就不难发现。

  

  二,变化多样的修辞格

  流行歌曲歌词的创作方法,多种多样,几乎能用于文学中的修辞格,都能用于歌词的创作中。

最常见的方法有隐喻、象征、借代、拟人、用典、对偶、双关等,而华语歌坛音乐文学的创作才子方文山谈及他所创作的“中国风”歌词时,就提出了十六种方法,包括感叹、譬喻、类迭、转化、排比、夸饰、转品、倒装、摹写、引用、析字、映衬、设问、示现、顶真、对偶。

  一首歌词,亦如一篇文学作品,如果只是记流水帐似的平铺直叙,便如淡水一般,少了点余味;而为了让淡水有味,便得加点“盐”——修辞格。

如乔羽的《思念》:

  

  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

  好像一只蝴蝶飞进了我的窗口

  不知能作几日停留

  我们已经分别太久太久

  ……

  将朋友比作“蝴蝶”,又巧妙地化用了“庄生梦蝶”的典故,既大胆新颖,又形象生动。

然而,“朋友”——“蝴蝶”并不确定就只能是别人,不必确定为一位久违多年的友人,如王先霈先生说的,它还可以被指认为自身,指认为曾经的自身。

①它还不必确定只能就是人,如乔羽所说,“每个人大概心里头都有自己的蝴蝶,它是内心深处的极为珍贵、又极其让人眷恋的一种东西”。

②因此,“蝴蝶”便具有多重含义,象征着人内心深处极为宝贵的东西。

  歌词的创作,如果只运用一种修辞格,便会显得单调、呆板。

好的歌词,就如一流的文学作品,它往往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格,使其成为一个精致、完美的艺术品。

如由周杰伦演唱、方文山作词的《青花瓷》: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

  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

  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

  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

  

  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

  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

  你的美一缕飘散去

  到我去不了的地方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

  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

  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

  你眼带笑意

  

  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

  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

  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

  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

  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

  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

  在泼墨山水画里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

  

  

  《青花瓷》是周杰伦歌曲中传唱比较多、大众广为熟悉的一首,也是“中国风”歌词特征非常典型的一首,其中运用了八种修辞格:

“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都是隐喻(即方文山笔下之“譬喻”)。

如方文山写的,将“细腻的秘密”与“绣花针落地”巧妙串联在一起,呈现出彼此微妙的关系:

那段“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是如此细腻,因而被小心呵护着,唯恐一碰就破,就像绣花针落到地上,是那么轻盈细微,却又带点小小的危险。

①“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运用了倒装,正确的文法顺序应为“你眼带笑意,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

“使用倒装法,让人更有想象空间,一位美丽的女子似乎就这么盈盈笑着站在眼前。

”②“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属于类迭。

俩个“惹”字让“芭蕉”与“门环”两种原本属于被动意象之物仿佛有了生气,再对照下一句“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整个画面更是活了起来。

“你的美一缕飘散,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属于转化,在这句词中“美丽”被拟物化,人与物之间的界限在此模糊暧昧,词意却变得深刻而丰富。

“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属于排比,增强了词意的感染力,强化了“惹”的意象。

“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则属于夸饰。

前者夸张了隔江对望炊烟的距离,后者象征守密者的细腻与坚毅,能让秘密在窑中历经千年煅烧也不泄漏一字一句。

“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中的““伏笔”原为名词,在这里作动词用,显然运用了转品。

由于这样的转化,句子顿时有了动态感,进而深刻表达出前一句中的“书写”动作,以及隐含在书写动作下的心意。

“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属于摹写。

前者在我们眼前栩栩如生描绘出青花瓷上的锦鲤颜色,尤其在白瓷衬底之下,仿佛即将跃出碗底似的;而后者让你宛若看见庭院里被骤雨打弯的芭蕉摇来荡去,空气中的湿气透进了门环,让它招惹了一身铜绿色,耳边还传来淅沥的雨声。

  方文山对修辞格的运用已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亦如他自己说的,他所创作的“中国风”歌词有相当一部分比较适合拿来作为修辞学教材。

④而他开创的“中国风”,在中国当代歌坛引领了一代新潮,给广大听众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方文山的歌词的确经典,如《东风破》、《发如雪》、《七里香》等等。

周杰伦演唱的流行歌曲,除少数如《蜗牛》、《听妈妈的话》等是他自己作词外,其余皆出自方文山的手笔。

可以说,周杰伦在歌坛上之所以能长达十余年经久不衰,方文山有一半的功劳。

  

  三,雅俗共存的意象美

  “意象”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最早可上溯到《易传系辞上》:

“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

”尽管此“意”是圣人所能体察的天意,“象”是符号化的卦象,但提出“立象以尽意、系言以明象”的主张,为“意象”作为美学、文艺学的基本范畴奠定了理论基础。

最早把“意象”作为一个文学理论的范畴提出来的是刘勰,他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说:

“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

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然后使元解之宰,寻声而定墨;独照之斤,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①他对意象的形成及其在艺术构思中的作用作了较明确的说明,认为文学创作的基本任务就是“寻声而定墨”和“窥意象而运斤”。

那么,流行歌曲的词作家是如何“窥意象而运斤”的呢?

笔者试从以下四方面去阐述:

  首先,是意象选择的大众化。

这点是由流行歌曲是一种大众文化的性质决定的。

它是唱给大众听的,必然要尊重大众的审美习尚,做到“俗中生新,熟里生巧”,使所用意象既在听众的审美期待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如1995年最流行的歌曲之《弯弯的月亮》:

  

  遥远的夜空

  有一个弯弯的月亮

  弯弯的月亮下面

  是那弯弯的小桥

  小桥的旁边

  有一条弯弯的小船

  弯弯的小船悠悠

  是那童年的你我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