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孙冶方同志的《论价值》.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471189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温孙冶方同志的《论价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重温孙冶方同志的《论价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重温孙冶方同志的《论价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重温孙冶方同志的《论价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重温孙冶方同志的《论价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温孙冶方同志的《论价值》.docx

《重温孙冶方同志的《论价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温孙冶方同志的《论价值》.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温孙冶方同志的《论价值》.docx

重温孙冶方同志的《论价值》

重温孙冶方同志的《论价值》

  [摘要]孙?

罘酵?

志是我国老一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他影响了我们这一代从事政治经济学教学与研究的学人。

他的《论价值》一文,既坚持了马克思的科学劳动价值论,又大大地发展了劳动价值论,不但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我们必须重温《论价值》一文,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关键词]孙冶方;论价值;价值规律;资金利润率;内因论;外因论

  [中图分类号]F045.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674(2010)01-0027-06

  

  1959年,《经济研究》第9期发表了孙冶方同志的代表作《论价值》一文,首次提出他的“价值规律万岁论”思想,为此引发了我国经济学界的大讨论,至今其影响未息。

我作为深受影响的读者之一,回忆半个世纪以来我在教学与研究过程中,得益于孙老本文的启示,提出了自已的一些观点,参与了一些讨论。

因此草成此文,以纪念《论价值》一文发表50周年。

  

  一、《论价值》一文中的基本观点

  

  总的说,《论价值》就是论证“什么是价值,什么是价值规律”的问题。

并结合在社会主义以至于共产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中的地位问题。

  

  1 什么是价值规律?

这规律如何起作用?

  首先,该文批评了当时我国经济学界某些人对待价值规律的错误观点,即把价值规律同自由市场,同市场规则,同市场竞争,同资本主义自发势力等作为同一意义的范畴,把价值规律作为计划工作的对立物而提出的。

也就是说,价值规律是被当作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规律看待的。

因此,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就不能不受到限制,也同资本主义经济和商品经济之不能不受到限制和改造一样。

  可见,孙冶方当时就批判了把价值规律当作资本主义经济规律,把价值规律和计划工作完全对立起来的观点;实际上也就是肯定了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规律,而不仅是资本主义的规律。

  、

  其次,孙老强调价值规律的客观性和独立性。

指出价值规律是一种离开我们主观意志而独立存在着的客观经济规律,不管人们限制它也好,尊重它也好,价值规律正是按照自已的道路行动着的。

从而批判了当时我国经济学界一些人(甚至某些著名的经济学家)提出:

价值规律的“野性难除”,必然造成“泛滥成灾”,以至“罪恶循环”;因而大声疾呼,要大家提高警惕,当心犯修正主义错误等等。

  孙老指出:

在社会主义改造问题上,在对待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的政策问题上,是会有发生修正主义错误的可能的,但也有发生主观主义左倾错误的可能。

可见,在当时“大跃进”的高潮中,在经济学界一片歌颂“三面红旗”的呼声中,孙老提出“左倾错误”问题,真不愧为我国老一辈最著名的经济学家,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

  

  2 什么是价值?

  这是该文的核心内容,也是孙冶方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大贡献。

  1)《论价值》一文指出:

“什么是价值?

到共产主义社会,还有没有‘价值’这个概念存在?

这两个问题必须联在一起研究。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社会主义社会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它是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的一个过渡时期。

我们必须从纯碎的资本主义经济的角度,叉从纯粹的共产主义经济的角度来观察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和价值规律,只有这样才能认识清楚这个范畴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真实内容。

  其次,我们必须从共产主义社会的角度来认识价值规律问题,其现实意义是为了证明全民所有制经济的内部的规律,是什么经济规律来代替价值规律呢?

人们一般说是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但是这个计划和比例如果离开了价值,实际上只是一个实物量的计划和比例,而这是技术科学研究的范围,不是经济科学研究的范围。

因为必须实物量的比例同价值的比例(即社会必要劳动)结合起来,才能称之为“经济”。

  然则,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内部的经济规律是什么呢?

按照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观点,全民所有制内部是不存在商品交换的,因而不存在什么“价值”范畴,只是由于还要和集体经济进行交换,同时还需要采用物质鼓励的手段,来调动国营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因此价值规律还不能不在全民所有制内部起一定作用。

但是,这样一来,价值规律就被看作不是全民所有制生产过程本身需要的东西,“价值”不是生产过程的范畴,而是流通过程的范畴了。

  在以上理论的影响下,我国经济学界当时流行这样一种看法:

在我国全民所有制经济中所以还需要“利用”价值规律,在对外关系来说是因为它还要同别的所有制进行交换,在对内关系来说是为了进行经济核算,而这又是因为职工的共产主义觉悟还不很高,还需要物质鼓励。

照此推论,好象觉悟高了就不需要经济核算似的。

  因此,为了把全民所有制经济内部关系中最本质的东西说清楚,就必须把一切非本质的东西抽象掉,把它当作一个完整的共产主义社会来观察,才可以明白,从全民所有制经济本身的需要来说,是不是可以完全不要“价值”这个经济范畴,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2)如何正确理解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的一段话?

  恩格斯指出:

“社会一旦占有生产资料并且以直接社会化的形式把它们应用于生产……,一件产品所包含的社会劳动量可以不必首先采用迁回的途径加以确定……;到那时,由于产品中包含的劳动量社会可以直接地和绝对地知道,它就不会想到还继续用相对的尺度来表现这些劳动量……,在上述前提下,社会也无需给产品规定价值……。

人们可以非常简单地处理这一切,而不需要著名的‘价值’插手其间”L2J。

  据此,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和我国当时的经济学界,认为社会直接占有生产资料进行生产,就不需要通过“价值”这一范畴来迂回地表示劳动量了。

孙老特别指出,这种理解并不符合恩格斯的原意,因为他在这里讲的是货币问题,他是以自由市场,以竞争为前提的,他讲的实际上是商品的交换价值。

  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交换价值反映着资本主义和个体经济的商品生产关系的特性,而价值则是物化在产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本身,并非商品经济所特有的。

在马克思以前的政治经济学分不清这两个概念,因而习惯以“价值”这个概念来代表“交换价值”,马恩当时也采用这种习惯用法。

直到《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专设“价值形态或交换价值”这一节,明确把“价值”和“交换价值”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分开来,“价值”是带有纯粹社会性质的范畴,它只在一个商品同另一个商品的社会关系中才能表现出来。

事实上,我们要探索隐藏在商品中价值的踪迹,就得从交换价值或交换关系出发,从交换关系中抽象出“价值”来。

  3)马克思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评价

  如所周知,古典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来源之一。

马克思在古典学派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

但是也指出了古典经济学的缺点。

他说: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缺点之一,就是它始终不能从商品的分析,而特别是商品价值的分析中,发现那种正是使用价值成为交换价值的价值形式。

”“劳动产品的价值形式是资产阶级生产方式的最抽象的、但也是最一般的形式,这就使资产阶级生产方式成为一种特殊社会生产类型,因而具有历史的特征。

因此,如果把资产阶级生产方式误认为是社会生产的永恒的自然形式,那就必然会忽略价值形式的特殊性,从而忽略商品形式及其进一步发展一一货币形式、资本形式等等的特殊性”。

  马克思在这里明确告诉我们:

正是由于价值形式,即由于交换价值,而不是由于价值。

正因为如此,所以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可以承认价值由劳动创造,可以客观地分析价值和价值的量,但是不敢正视价值形式,即是不会分辨“价值”和“交换价值”这两个不同的概念。

  4)最后,孙老引证恩格斯的早期著作《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的一段话,来说明“价值”和“交换价值”是两个不同的范畴。

“价值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

价值首先是用来解决某种物品是否应该生产的问题,即这种物品的效用是否能抵偿生产费用的问题。

只有在这个问题解决之后,才谈得运用价值进行交换的问题。

如果两种物品的生产费用相等,那末效用就是确定它们的比较价值的决定因素”。

  因此,归结起来,价值规律是价值的存在和运动的全部过程的规律,价值决定是这规律的基础,亦是这规律的起点。

价格和价值的背离以及通过这种背离所发生的作用只是这规律在这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时代的一种作用方式而已。

  

  3 试论“价值”在社会主义以至共产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中的地位

  1)这是孙老在以上分析基础上所提出的一个大胆预言。

他主张要大大地提高价值这个范畴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中的地位。

他首先申明:

这里所说的“价值规律”不是许多经济学者经常强调的,那个通过价格和价值的偏离而发生的调节作用,或影响作用。

这里所说的“价值”概念是广义的“价值”概念。

  2)根据恩格斯的提示,“价值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有用效果和劳动花费的比较,正是应用于政治经济学中的价值概念所能余留的全部东西。

  后来马克思也具体指出:

“一切的经济,最后都归结为时间的经济。

同样,社会必须有目的地分配它的时间,才能达到一种适合其全部需要的生产……,时间的经济和有计划地分配劳动时间于不同生产部门,于是就成为共同生产基础上的第一个经济规律。

甚至可以说,这是程度很高的规律。

然而这和用劳动时间去测量交换价值(劳动或劳动生产物)有本质的区别”。

  3)研究经济效果(“最后归结为时间的节约”)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规律问题的核心。

对经济效果的两个方面,即对投资效果的计算和劳动生产率的计算,对于提高投资效果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方法应详细研究。

  4)社会主义社会的货币、价格及其形成,在存在计划价格的条件下,同商品交换、同市场竞争相联系的交换价值实际上已经不存在。

因此,货币已经不是原来意义的一般等价物的货币,而是价值的直接计量单位。

但是在存在商品交换的条件下,货币还是起流通手段的作用。

计划价格也不是原来在交换中上下摆动的价格,而在本质上,已经是价值的直接表现。

至于生产价格问题,应在研究生产过程中同价格问题一起研究,社会主义的生产价格也不会否定价值是它自身的基础。

  5)社会主义的流通过程。

其中最重要而最复杂的问题是生产资料的流通问题,也就是当时实行的“物资调拨”问题。

这个问题现在已经不存在了。

  6)关于社会主义生产过程的总体,包括以马克思的再生产学说为基础的国民经济综合平衡问题,包括分析全国的综合平衡,地区内部和地区之间的平衡,这是对于生产、分配、再分配、流通、消费的全部过程的综合分析。

这整个平衡工作必须分实物平衡和价值平衡两个方面来研究。

因此,如果没有“价值这个概念”,对个别产品的效用和生产费用的关系就无从观察,对整个国民经济也不可能有真正的经济观点。

由此可见,否认社会主义以至共产主义社会中产品的两重性(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完全徒劳无益的。

  

  二、《论价值》以后的“再论”

  

  《论价值》一文发表以后,极大地震动了我国的经济学界,甚至旁及周边的一些国家。

就国内而言,经济学界曾几次掀起了讨论高潮,特别是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孙老被“平反”出狱以后短短的几年中,孙老又发表了许多有关“价值和价值规律”问题的论著和文章,现择其要简介如后。

  

  1 关于“资产阶级法权”(1977.3.27)

  这是孙老在“四人帮”垮台后不久所写的一篇论文,主要是批判张春桥在《破除资产阶级的法权思想》一文中的谬论。

  1)张春桥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原则,歪曲成为“资产阶级法权”的险恶用心。

  2)“按劳分配”制度,实质上就是一个消费资料私有制问题。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被废除了,但是消费资料的私有制或私有权,仍然是被允许的。

  3)“按劳分配”,“商品等价物交换”,“生产资料私有权”――这三者从表面上看来,完全是不同的范畴;马克思把三者联系起来,仅仅因为三者有一个共同的前提,即所有权或私有权,而“私有权”或“私有财产权”是资本主义社会的范畴,所以马克思才说“按劳分配”还是“资产阶级的权利”。

  4)马克思把“按劳分配”称作“资产阶级权利”,是和列宁把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称作没有资产阶级的“资产阶级国家”一个意思,都是从共产主义这个最理想的角度来说的。

  5)列宁认为,无产阶级专政国家要迫使人们遵守消费品分配方面存在着资产阶级权利法规,就是说要保卫这个资产阶级权利。

列宁说:

“……如果不愿陷入空想主义,那就不能认为,在推翻资本主义之后,人们立即就能学会不需要任何权利规范而为社会劳动,况且资本主义的废除不能立即为这种变更创造经济前提。

  6)“按劳分配”是政治经济学中所说的分配关系,是生产关系的一种,是唯一能够适应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分配关系,就是说,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

因此,“四人帮”叫喊“破除资产阶级法权”,也就是破除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破除社会主义的分配关系。

  

  2 要理直气壮地抓社会主义利润

  1)何谓利润?

利润是物质部门职工生产的物质财富的一部分,即称之为剩余价值那部分产品价值。

  2)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不论从全社会的总产品来说也好,或者以个别企业的总产品来说也好,其中的C和v这两个部分,也就是成本,总是越低越好,而M部分则越多越好。

因此,我们就该理直气壮地抓社会主义企业增加利润。

  3)社会主义企业利润和资本主义利润的三条界线:

  a 利润的阶级本质不同;b 生产的目的和手段不同;c 取得利润的方法不同。

  4)要为“资金利润率”恢复名誉

  a 根据资金利润率的原则,每个企业占用多少资金,就要按照当前全社会的平均资金利润率上缴利润。

  b 因为这会促使企业节约资金,特别是有助于固定资金的节约,促使企业职工注意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c 我国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在批判所谓“利润挂帅”的借口下,大批资金的利润率的原则,使社会主义企业利润蒙受了不白之冤,必须为其恢复名誉。

  

  3 什么是生产力以及关于生产力定义问题的几个争论

  1)什么是生产力

  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中,“生产力”有两种含义:

一是指生产水平,生产效率,它与“劳动生产率”是同一含义;二是指生产力诸因素。

  2)关于生产力定义问题的争论之一:

生产力三因素论和两因素论的争论

  a 马克思指出:

“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

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即“三因素”论。

  b 斯大林认为:

“生产物质资料时所使用的生产工具,以及因有相当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而发动着生产工具并实现着物质资料生产的人,这些要素总和起来,便构成社会生产力。

”即二因素论。

  c 孙老论文认为:

科学的发展证明,马克思的三因素论是完全正确的,斯大林的二因素论是忽视劳动对象在生产力革命中的重要作用,是不妥当的。

  3)关于生产力定义问题的争论之二:

生产力中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的关系是不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a 马克思指出:

“不论生产的社会形式如何,劳动者的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但是,二者在彼此分离的情况下只是在可能性上的生产因素,凡要进行生产,就必须使它们结合起来,实行这种结合的特殊方式的方法,使社会结构区分为各个不同的经济时期”。

  b 要了解不同的社会形态,就必须研究生产过程中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以及这二者的结合方式,社会主义社会应该自觉地改进这种结合方式、方法,促进生产的发展。

  4)关于生产力定义问题的争论之三:

生产力有没有内部矛盾的问题

  a 平心同志针对“大跃进”时期那股“把生产关系绝对化,把生产力简单化”的错误思潮,是违反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这种“修改”不过是“唯意志论”而已,必须彻底批判。

  b 平心同志说:

政治经济学不仅要研究生产关系,而且也要研究生产力,研究各个历史阶段的生产力性质,特点,变化和发展,研究他们与生产关系的内在矛盾和交互作用。

  c 孙冶方完全支持平心以上观点,并写了《政治经济学也要研究生产力》一文,作为平心《论生产力问题》一书的序言。

  

  4 价值规律的内因论和外因论:

兼论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这是1979年孙冶方同志在在无锡召开的全国经济学界关于价值规律问题讨论会上的专题报告,也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聆听孙老的报告,至今“言犹在耳”,令人终身难忘。

这篇报告后来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第4期上。

  1)仍然存在着分岐

  孙老主张科学研究应该是“存同求异互相找差异正确地开展争论。

”认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贵在一个“争”字。

允许批判,也允许反批判。

并引了马克思1853年9月2日给恩格斯的信中一句话:

“真理是由争论确立的,历史的事实是由矛盾的陈述中清理出来的。

”因为只有在争论中的认识逐渐深化。

真理并不害怕批判,它只会越辩越明。

  2)在价值规律问题上和很多同志存在分岐

  一是在对价值规律的尊重程度上存在差距。

我不赞成“利用”价值规律这种说法。

因为价值规律是客观存在的规律,它不是“大观园”中的“丫头”,可以让人随便“使唤”,“利用”。

  二是对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存在的客观必然性认识还不统一。

概括说有两种意见:

一种是把价值规律同社会主义两种公有制的存在,因而同商品生产的存在直接挂钩,有人认为,在不存在商品和商品生产的地方,就不存在价值规律了;所以,对于社会主义社会中的领导经济成分来说,价值和价值规律只不过是一种外在的力量,是强加于它的,这就是价值规律的“外因论”。

  另一种是认为价值规律是社会化大生产的规律,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社会化的程度更高,因此价值规律是由全民所有制的生产关系中必然引出来的客观规律,而不是从外部和不同所有制之间的交换引进来的,这是价值规律的内因论。

  3)坚持价值规律的内因论

  a 价值规律就是商品(产品)价值由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规律。

b 价值规律是商品(产品)交换比例由价值调节的规律。

c 由上述两种作用而产生的实现对生产的调节和对社会生产力的比例分配。

  4)价值规律外因论观点实际上是自然经济论

  a 斯大林认为:

由于全民所有制外部还存在商品和商品交换,因此全民所有制内部的生产资料产品就不得不带上商品的“外壳”,而其本身并不存在价值关系,生产资料产品不能流通,这就是价值规律外因论的主要观点。

  b 斯大林所持的价值规律外因论的观点,实际上是它的自然经济论的产物,他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以外来研究所有制,这对社会主义经济的危害极大。

离开生产关系来研究所有制,恰恰是贬低了所有制问题。

  c 斯大林的无流通论的经济观点,排除了交换,用直接生产过程中的交换来代替独立于直接生产过程外的交换,特别是否认全民所有制内部的交换,用调拨代替流通,用配给代替交换,完全排斥了价值规律对全民所有制生产的调节作用。

这就是说,对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自然经济论观点派生了价值规律的外因论。

  5)价值规律外因论对实际工作的危害

  一是不讲经济效果,认为全民所有制企业实行经济核算的必要性来自按劳分配,这是根本错误的。

  二是不讲等价交换,这是根本违反产品的价值规律的要求,从而造成损失。

  三是在实际上取消了综合平衡。

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必须承认市场的作用,但这是有组织的市场,要求经济的综合平衡。

  

  三、简短的结论

  

  孙冶方同志是我国老一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他影响了我们这一代从事政治经济学教学与研究的学人;他的《论价值》一文,既坚持了马克思的科学劳动价值论,又大大地发展了劳动价值论,不但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我们必须重温《论价值》一文,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