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变电所作业规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46428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52.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变电所作业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主变电所作业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主变电所作业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主变电所作业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主变电所作业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主变电所作业规程.docx

《主变电所作业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变电所作业规程.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主变电所作业规程.docx

主变电所作业规程

目录

第一章概况3

第一节概述3

第二节编写依据3

第二章工程概况4

第一节工程地质4

第二节水文地质6

第三节煤层与瓦斯......................................7

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设计10

第一节巷道布置10

第二节支护设计11

第三节施工质量标准及要求…………………………………………12

第四章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16

第一节施工方法……………………………………13

第二节凿岩方法……………………………………13

第三节爆破作业……………………………………13

第四节装、运岩(煤)方式…………………………14

第五节管线及轨道敷设……………………………14

第六节设备及工器具配备…………………………14

第五章劳动组织及主要经济指标…………………………………………14

第一节劳动组织………………………………………12

第二节循环作业图表……………………………………12

第六章生产系统…………………………………………………………13

第一节通风系统…………………………………………13

第二节压风系统………………………………………14

第三节防尘系统………………………………………14

第四节排水系统……………………………………15

第五节防灭火………………………………………15

第六节安全检测系统…………………………………15

第七节供电系统……………………………………16

第八节运输系统……………………………………16

第九节通讯系统……………………………………17

第七章灾害预防及避灾路线…………………………17

第八章技术质量要求…………………………………18

第九章安全技术措施…………………………………21

第一节“一通三防”措施…………………………21

第二节顶板管理………………………………………23

第三节爆破管理………………………………………25

第四节防治水管理……………………………………31

第五节机电管理………………………………………32

第六节运输管理………………………………………37

第七节过断层及破碎带安全措施……………………41

第八节其它…………………………………………42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概述

一、工程名称:

本《作业规程》施工的巷道为陕西省延安市禾草沟煤矿井巷工程(二期)井下主变电所

二、巷道用途:

巷道用途是矿井生产时满足井下供电的需要。

三、巷道设计长度:

变电所通道长度25m、主变电所硐室55m

附图:

井下主变电所平、剖、断面图(S1501-137-1)。

第二节编写依据

1、设计图纸:

《陕西省延安市禾草沟矿井及选煤厂井下主变电所平剖断面图》《编号S1501-137-1》

2、《砌碹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J86-85)

3、已审批的《禾草沟煤矿矿建工程二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4、《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

5、《煤矿井巷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3-2010)

6、《煤矿井巷工程施工规范》(GB50511-2010)

7、《煤矿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MT-5010-95)

8、《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9、《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10、《建筑地基基础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1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2)

12、《建筑电器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13、《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

14、《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15、《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16、《煤矿测量规程》

17、《煤矿安全规程》

18、有关国家及部颁现行的各种技术规范、规程、规定。

第二章工程概况

一、工程地质

(一)地层

井田发育的地层由老到新依次为:

上三叠统永坪组(T3y)、上三叠统瓦窑堡组(T3w)、下侏罗统富县组(J1f)、中侏罗统延安组(J2y)、中侏罗统直罗组(J2y)、新近系静乐组(N2j)及第四系中更新统离石组(Q2l)、上更新统马兰组(Q3m)、第四系。

地表主要露出延安组(J2y)、静乐组(N2j)及第四系(Q)。

1.上三叠统永坪组(T3y)

地层埋深较大、地表未出露,区内4个钻孔揭露其顶部层位,厚度不详。

上部岩性以灰绿、灰白色中粒石英砂岩为主,夹细粒砂岩及粉砂岩薄层,局部含油,中下部为灰绿、黄绿色厚层状细砂岩、粉砂岩与泥岩互层。

中下伏胡家村组呈整合接触。

2.上三叠统瓦窑堡组(T3w)

为区内的含煤地层,在井田东部出露其上部层位。

地层厚度平均为273.95m。

与下伏永坪组整合接触。

该组一般由五个旋迴(五个段、T3w1—5)组成,每旋迴下部为灰黑色中—细粒砂岩、泥岩和粉砂岩交互出现,富含钙质结核和植物化石;中部为灰色中细粒砂岩、粉砂岩互成韵律;上部为主要含煤段,为黑色粉、细砂岩互层。

该组共含煤层及煤线三十多层,其中5号、3-2号煤层可采范围大,为区内主要可采煤层。

(1)第一段(T3w1)(1号煤层组沉积韵律层):

为一套河流~湖泊相沉积。

厚度47.55~75.56m,平均厚度65.34m。

主要岩性:

下部为灰色中细粒砂岩夹灰黑色泥岩及粉砂岩,具波状层理和水平层理;中上部为灰黑色砂质泥岩、灰色粉砂岩夹白色中细粒砂岩、黑色泥岩、夹1号煤组不稳定薄煤层2~3层,含植物化石碎片。

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

(2)第二段(T3w2)(2号煤层组沉积韵律层):

为一套细粒、泥质粉砂岩韵律层,夹2—3层薄煤层,上部夹局部可采煤层的2号煤层;中部夹中细粒砂岩薄层,具微波状层理和水平层理,含黄铁矿结核及植物化石碎片;中下部砂岩层较厚,该层沉积韵律明显,粒序结构清楚,反映了瓦窑堡组地层较典型的河湖相沉积。

该层厚度63.46~96.45m。

平均厚度68.72m,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

2号煤层位于该段上部,为区内局部可采的薄煤层。

(3)第三段(T3w3)(3号煤层组沉积韵律层):

为一套细粒、泥粒结构呈互层的含煤沉积韵律层。

主要岩性为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局部夹中细粒砂岩,具微波状层理及水平层理,含黄铁矿结核及植物化石碎片,夹3—4层薄煤层,其中3-2号煤层为区内主要可采的中厚煤层,厚0.62~1.86m,平均厚度1.10m,该煤层位于该段中上部。

该段顶部及中部分别夹3-1号煤层及3-3号煤层,这2层煤属区内零星可采煤层。

该段地层厚度48.65~96.30m,平均厚度73.84m。

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

(4)第四段(T3w4)(5号煤层组沉积韵律层):

为一套正粒序结构含煤沉积的韵律层,上部为深灰色、黑色粉砂质泥岩,顶部夹区内主要可采的5号煤层(组),中下部主要为灰色、灰白色中细粒砂岩,局部夹粉砂质泥岩、泥岩薄层及4号煤层。

该段地层厚度25.16~58.10m,平均厚度32.31m。

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

该地层在井田西部由于受上侏罗统富县组(J1f)冲刷、剥蚀,仅仅保留下部地层。

(5)第五段(T3w5)为一套反粒结构沉积韵律层,上部以厚层状浅灰~灰白色中细粒砂岩为主,夹深灰色~灰黑色粉砂岩、粉砂质泥岩薄层,具波状层理及小型交错层理,见植物化石及碎片。

底部为一大套黑色泥岩为主夹薄层油页岩及含铝土质泥岩地层,为区内重要标志层之一。

该段厚度平均厚度33.74m。

该段地层在井田西部遭受剥蚀保留不全,在东部沿大的沟谷零星出露。

3.下侏罗统富县组(J1f)

早侏罗世,该地区为一高低起伏的剥蚀地貌,该期富县组为一套河流相沉积,为填平补齐作用的过程。

该组地层不稳定,主要分布于井田中西部,厚度变化较大,0~39.65m,平均厚度11.49m。

岩性主要为一套灰褐色、紫红色泥岩、砂质泥岩及中粒石英砂岩为主,含石英砾,与下伏地层为不整合接触。

4.中侏罗统延安组(J2y)

广泛出露于井田中、东部大的沟谷中。

下部以浅灰色、灰白色巨厚层中、细粒石英长石砂岩为主,具大型斜层理,含黄铁矿结核。

中间夹粗粒砂岩及粉砂岩薄层。

上部为长石石英砂岩、灰黑色泥岩、粉砂质泥岩。

厚64.91~322.48m,平均厚度179.36m。

与下伏上三叠统瓦窑堡组合下侏罗统富县组呈假整合或不整合接触。

5.中侏罗统直罗组(J2z)

主要出露于井田西部大的沟谷中。

岩性为浅紫色、浅紫红色、灰绿色中、细粒砂岩与杂色泥岩呈不等厚互层。

厚度0-140.88m,平均厚度89.00m。

与下伏地层延安组呈不整合接触。

6.新近系静乐组(N2j):

棕红色粘土,含多层钙质结核。

底部透镜状砂石层,砾石多为泥岩、沙砾,磨圆度中等,最大粒径3.0-5.0mm,半固结状。

多出露于沟谷内。

厚度0.00-124.85m,平均厚度52.81m。

于下伏地层不整合接触。

7.第四系中上更新统(Q2-4):

可分为中更新统离石黄土和上更新统马兰黄土。

其中离石黄土手感坚硬,不易搓成粉末,其间分布有多层浅紫红色古土壤层,沿黄土陡坎多有出现。

其中顶部一层古土壤层是划分马兰黄土和离石黄土的地层界线。

马兰黄土多虫孔,土质疏松,手易搓成粉,是区分离石黄土的重要特征标志。

分布于区内大部分坡面。

(二)地质构造

井田地址构造简单,总体构造形态为一向西缓倾的单斜构造,倾角1-3°局部发育有宽缓的波状起伏。

区内构造复杂程度确定为简单类。

本区无岩浆活动。

二、水文地质概况

1)井田内主要含(隔)水层

(1)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孔隙潜水含水层(Q4)

呈带状分布于南河及羊马河河谷的一级阶地及高漫滩,随着河流蛇曲分割,分布不连续。

主要由亚砂土(下部为砂石层),砂质粘土组成。

砾石成分复杂,呈次圆和次棱角状,未胶结,厚度3.0~6.0m。

因岩层孔隙度大,导水性强,易于接收大气降水补给,但厚度小,储水能力差,富水性弱。

水质类型为HCO3-Na·Mg型和HCO3-Na·Mg·Ca型,矿化度464.64~931.34mg/L。

(2)第四系中上更新统黄土孔隙潜水含水层(Q2+3)

分布于区内的梁峁地带,梁区较厚,沟谷地带变薄。

为浅黄色,浅棕黄色砂质粘土:

垂直节理发育,疏松,易塌落,受流水侵蚀截割构成黄土区特有的地貌景观。

厚度0.0——157.30m不等,该层潜水一般以第三系粘土岩为底板,因而含水层的分布和厚度,取决于地貌条件和粘土岩分布的空间位置、产状。

该层主要接受大气降水渗入补给,向沟谷方向径流,多以面状出水点的形式渗出地表。

泉流量0.01~0.21L/s,水质类型为HCO3-Na·Mg型和HCO3-Mg·Ca,富水性弱。

(3)新近系静乐组相对隔水层(N2j)

广泛分布于沟谷中、上游,岩性为棕红色、紫红色粘土,含多层钙质结核,夹有透镜状砂砾石层,磨圆度中等,半固结状,厚0~124.85m,粘土致密,持水性好,透水性弱。

该层内无泉水和水井,为良好的隔水层。

(4)中侏罗统直罗组裂隙含水岩组(J2z)

主要分布于测区西北和西部的寺湾、张家沟等地。

为黄绿、灰绿色泥岩、粉砂质泥岩,与长石质砂岩、粉砂岩不等厚互层。

厚度0~140.88m。

砂层多呈中厚、中薄层状,细粒结构,致密、质均块状。

单层厚度多在3~5mm之间,但横向分布极不稳定。

裂隙不甚发育,富水性较弱。

泉流量0.003~0.36L/s,矿化度1480.17mg/L,水质类型以SO4HCO3-Na·Mg型为主。

(5)中下侏罗统延安组裂隙含水岩组(J2y)

出露于区内东部沟谷底部,岩性为灰白色中厚层细、中粒砂岩夹灰黑色砂质泥岩,深灰色粉砂岩。

砂岩为孔隙式胶结,具小型斜层理和波状层理,厚度走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