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同步检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453466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52.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同步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同步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同步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同步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同步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同步检测.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同步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同步检测.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同步检测.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同步检测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同步检测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一、选择题

1.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下列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的封建王朝,组合正确的一项是

①秦朝②西晋③东晋④北魏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2.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下列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的四个封建王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秦朝②隋朝③西晋④元朝

A.②①③④B.①④②③C.①③②④D.③①②④

3.某位同学为更好地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更替,特绘制了下面的年代尺,图中①—⑤分别应该填写的是

A.魏、蜀、吴、西晋、东晋B.魏、蜀、吴、东晋、西晋

C.吴、蜀、魏、西晋、东晋D.蜀、魏、吴、东晋、西晋

4.山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山西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素有“中国古代弋文化博物馆”之称。

下列关于山西的史实表述不正确的是

A.战国时期的长平之战发生在今天的西晋城高平市

B.魏晋时期內迁到山西的少数民族主要有鲜卑、匈奴、氐族

C.山西在元朝时归属中书省管辖

D.发生在山西地区的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5.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阶段及其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A.夏商周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

B.秦汉时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C.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D.明清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

6.西晋“八王之乱”的影响主要有

①导致西晋走向衰落②形成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③北方游牧民族开始内迁④人们生产生活遭到破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7.下表显示了东汉后期10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这一现象导致

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献帝

即位年龄

10

1

13

11

2

8

15

12

14

9

寿命(岁)

27

2

31

30

3

9

36

34

14

54

A.“七国之乱”的爆发B.“八王之乱”的兴起

C.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D.五胡十六国局面出现

8.中国历史在朝代更迭中不断前进,下列朝代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秦汉时期②夏商西周时期③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④春秋战国时期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②④①③

D.④②③①

9.时代特征是某一历史阶段所独有的基本特点。

与“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相适应的是

A.夏商周时期B.春秋战国战期C.秦汉时期D.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10.西晋短暂而亡的根本原因是

A.阶级矛盾的尖锐B.统治阶级内部的腐朽和斗争

C.民族矛盾的激化D.南迁匈奴族力量的强大

11.匈奴左贤王刘宣等私议:

“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矣。

”材料中“司马氏骨肉相残”是指

A.八王之乱B.七国之乱C.牧野之战D.国人暴动

12.下列诗句反映了北方少数民族游牧生活的是

A.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B.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C.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3.晋江名字的由来:

晋人南迁,依江而居。

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出现在

A.秦朝B.西周C.西晋D.元朝

14.结束长期分裂割据局面实现全国统一,是以下哪两个封建王朝的共同点

A.秦朝、汉朝B.秦朝、西晋C.汉朝、西晋D.西晋、北魏

15.西晋短暂而亡的根本原因是

A.统治者内部的腐朽与斗争B.南迁匈奴族力量的强大

C.民族矛盾激化D.阶级矛盾尖锐

二、非选择题

16.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整个中华民族的文明就是各个民族不断交流、融合所产生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

材料二:

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材料三:

魏主下诏,以为:

“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

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

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

一改姓氏。

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

(1)材料一中迁往中原的“北方民族”有哪些?

(任答两个即可)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原汉族迁往江南”给江南地区的开发带来了哪些有利因素?

(3)材料二、三反映了历史上哪一次重要改革?

这次改革有什么特点?

两则材料涉及到哪两项改革措施?

(4)这一改革与材料一中的历史现象,在历史上产生了什么共同影响?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

“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

材料四:

敦煌莫高窟壁画中北方少数民族的坐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引入内地(见下图)

阅读上述材料,请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建立了北魏政权,并努力学习和接收汉族先进文化的是哪一个内迁的少数民族?

(2)依据材料一、材料二,说一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主要有哪两种类型?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材料二中北方人口南迁就导致了材料三中“时和年丰,百姓乐业”的结果?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请说说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对于中华民族发展有何重要影响?

 

参考答案

1-15.ACABCCCCDBABCBA

16.

(1)匈奴、鲜卑、羯、氐、羌(任答2个即可)

(2)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

(3)北魏孝文帝改革;汉化(向汉族学习);说汉语、改汉姓

(4)促进民族交融事件:

张骞通西域/张骞出使西域联系:

张骞通西域,为日后丝绸之路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17.

(1)鲜卑族

(2)少数民族内迁

北方人口南迁

(3)北方人口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

也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4)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一、选择题

1.“钱之为体,有乾坤之象。

内则其方,外则其圆……故能长久,为世神宝。

”这篇《钱神论》所讽刺的“唯钱是图”景象发生于下列哪一政权统治时期?

( D )

A.魏国 B.西汉 C.东汉 D.西晋

2.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部和西部少数民族不断内迁。

其中,被称为“五胡”的是( A )

A.匈奴、鲜卑、羯、氐、羌B.匈奴、蒙古、鲜卑、羯、氐

C.匈奴、蒙古、羯、氐、羌D.匈奴、女真、羯、氐、羌

3.“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意旨司马昭篡夺曹魏政权的野心,已经昭然若揭,但实际上废除魏帝建立晋朝的是(B)

A.司马懿B.司马炎C.司马昭D.司马睿

4.下列有关“八王之乱”的描述错误的是( C )

A.西晋分封制的实行埋下了祸端

B.目的是争夺中央政权

C.主要是在长安一带展开

D.造成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人口迁徙高潮

5.西晋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统一全国,但是西晋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导致西晋短命而亡的根本原因是( A )

A.统治阶级政治上昏庸腐朽B.封王争权夺利,爆发“八王之乱”

C.统治者不重视发展生产,经济衰退D.匈奴起兵,攻灭西晋

6.西晋政权骤起骤灭,其兴亡耐人寻味。

对西晋“骤灭”根本原因的描述正确的是(B)

A.阶级矛盾的尖锐B.统治阶级内部的腐朽和斗争

C.民族矛盾的激化D.南迁匈奴族力量的强大

7.作为一个刚刚立国的王朝,西晋应该是很有生命力的,但它迅速地走向败亡。

下列哪一事件标志着西晋王朝由盛转衰(C)

A.石崇王恺斗富B.赤壁之战

C.八王之乱D.七国之乱

8.下列哪些王朝因为大肆分封同姓王而导致战乱(D)

①秦朝 ②西汉 ③东汉 ④西晋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9.“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   生活的生动写照( B )

A.汉族B.北方游牧民族C.女真族D.西南少数民族

10.西晋的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王恺用麦糖洗锅,石崇就用白蜡当柴烧;王恺用丝绸做成长20千米的步障,石崇就用织锦花缎做出更华丽的步障25千米。

这充分说明了(A )

A.统治阶级的腐朽  B.社会经济的繁荣

C.制糖技术的发达  D.丝织技术的高超

11.东汉、魏、晋时期,少数民族陆续内迁。

这些内迁的少数民族不包括(B)

A.匈奴族B.藏族C.氐族D.羯族

二、非选择题

12.识读下图,请回答

(1)仔细观察图片,你会发现这一时期我国人口迁徙有什么规律?

 

(2)为什么这一时期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人口迁徙的高潮?

 

(3)请说出内迁的北方游牧民族主要包括哪些。

 

(4)你认为人口迁徙有利还是有弊?

请简要阐述。

(1)主要迁移方向是由北向南。

(2)从东汉末年以来,北方游牧民族,由于受汉族文明的吸引,大量内迁;东汉末年开始以及从西晋后期以来,北方人民为逃避战乱,大量迁往江南地区。

(3)氐族、羌族、匈奴族、羯族、鲜卑族。

(4)有利也有弊,但利大于弊。

利:

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调整地区人口的密度;增加就业机会;合理开发利用能源;优势互补等。

弊:

地区传统文化习俗受到冲击;可能增加户籍人口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可能造成社会不安定的因素等。

但是,一些矛盾问题会随着社会发展,逐步得到缓解。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总体来说,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钱被奉为神物,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凡今之人,惟钱而已。

——《钱神论》

材料二 八王混战主要在洛阳一带展开。

这场内乱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当时米价飞涨,贵到一万钱一石,人民饱受痛苦。

——七上人教版历史教科书

(1)依据材料一回答,这则材料说明了当时流行什么样的社会风气?

你如何看待这种风气?

(2)依据材料二回答,材料中的“八王混战”指当时的什么动乱?

这场动乱发生在哪位皇帝执政时期?

(3)八王混战的目的是什么?

混战对当时的统治有什么影响?

答案:

(1)金钱至上的社会风气;使道德沦丧,不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

(2)八王之乱;晋惠帝。

(3)争夺皇位;当时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西晋走向衰落。

2019-2020人教版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学案(预习+知识梳理+习题)

本课重点识记内容

1.掌握西晋的建立八王之乱

2.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的情况。

人教版历史部编七年级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预习提纲

一、西晋的建立

1.建立:

年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定都,史称西晋。

2.统一: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

注:

263年魏灭蜀,266年西晋代魏,280年西晋灭吴。

三国灭亡顺序:

、、

3.腐朽统治:

典型事例有大臣石崇和国舅王凯斗富,奢侈之风盛行。

4.灭亡:

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灭掉西晋。

全国再次陷入混乱。

二、八王之乱

1.背景:

①西晋初年,大封同姓诸王,宗室诸王的势力日益强大。

②暴政激起了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

注:

实行过分封制的朝代:

西周、东周、西汉、西晋

2.概况:

晋惠帝昏庸无能,他在位时发生了“”。

混战主要在洛阳一带展开,历时十几年。

3.影响:

①西晋从此衰落,加速了西晋的灭亡;②形成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高潮。

注:

西晋短暂灭亡的原因:

①西晋统治集团昏庸腐朽;

②西晋统治者暴政激起内迁各族人民反抗;

③八王之乱耗尽了西晋的国力。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1.时间:

东汉、魏、晋时期。

2.内迁的各族:

、、、、(简称“五胡”)。

注:

少数民族内迁的原因:

①对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向往——根本原因

②少数民族社会不安定

③中原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3.十六国:

西晋灭亡后,北方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

4.前秦统一北方:

(1)概况:

4世纪后期;前秦王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为相,进行改革。

迅速强大,统一。

(2)影响:

前秦境内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也有所缓和。

注:

统一过北方的政权:

曹魏(汉族)、西晋(汉)、前秦(氐族)、北魏(鲜卑族)

人教版历史部编七年级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知识梳理

一.西晋的建立

263年,魏灭蜀。

266年,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城,史称西晋。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二.八王之乱

背景:

晋武帝认为,曹魏削弱所封诸王的势力,导致孤立而亡,因此大封同姓诸王,又派诸王据守州郡。

导致宗室诸王,手握重兵,掌管民事,势力日益强大。

西晋统治腐朽,向内迁各民族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甚至掠卖少数民主人民,引发撒谎哦书民族首领反晋。

八王之乱:

晋惠帝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

危害:

造成巨大灾害,人民饱受痛苦,西晋从此衰落。

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高潮。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内迁时间:

东汉、魏、晋时期。

内迁情况:

1.西北的氐族和羌族,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

2.蒙古草原上的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

3.鲜卑族一部分迁到辽宁,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

十六国:

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民族统治者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十六国”。

前秦政权:

建立:

4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前秦政权,逐渐强盛,并统一了黄河流域。

统治:

苻坚汉文化修养很高,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锐意改革。

整顿吏治,厉行法治,加强集权,招抚流民,减赋禁奢,大力兴办学校,提出儒学。

同步习题:

七上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含答案)

一、选择题

1某中学春秋史社的同学们正在进行“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原因”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下列各项能入选该主题的是()

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②北民的大量南迁增加了劳动力

③国家统一社会秩序安定

④江南统治者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②③④

2、淝水之战之战的交战双方是()

A.东晋与北魏

B.东晋与前秦

C.西晋与北魏

D.西晋与前秦

3、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请问三国两晋南北朝南北朝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4、西晋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王恺用麦糖洗锅,石崇就用白蜡当柴烧,王恺用丝绸做成长40里步障,石崇就用织锦花缎做出50里的步障。

这充分说明了()

A.丝织技术高超

B.社会经济繁荣

C.统治阶级腐朽

D.制糖技术发达

5、南朝四个朝代更替的顺序是()

A.梁、齐、陈、宋

B.陈、梁、齐、宋

C.宋、齐、梁、陈

D.陈、梁、宋、齐

6、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人口大迁徙的高潮出现在()

A.东汉末年

B.三国末年

C.西晋初年

D.西晋末年

7、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哪一政权总称为“十六国”()

A.成汉B.西秦C.北燕D.后赵

8、前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北方的非汉民族政权,因其所据为战国时秦国故地,故以此立国号,前秦是由哪一少数民族建立的()

A.氐族B.羌族

C.匈奴族D.羯族

9、八王之乱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使人们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下列事件与八王之乱有因果关系的是()

A.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B.晋武帝大封宗族诸王

C.西晋统一全国

D.刘渊起兵

10、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完成全国短暂统一的政权是

A.北魏B.西晋C东晋D、前秦

参考答案:

选择题1-10BBBCCDAAB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