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一章机械运动.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448247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98.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一章机械运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一章机械运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一章机械运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一章机械运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一章机械运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一章机械运动.docx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一章机械运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一章机械运动.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一章机械运动.docx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学习目标

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

2.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3.知道测量有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自主探究

一、长度测量

(一)长度单位

阅读课本P15科学世界“国际单位制”.阅读“长度的单位”部分(P10~P11),回答问题.

1.在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2.自学课本知道长度有哪些新的单位?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二)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工具是    . 

如图所示刻度尺的量程是   ,分度值是   . 

2.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可用四个字加以概括,即“选、放、读、记”.

(1)选:

 ; 

(2)放:

 ; 

(3)读:

 ; 

(4)记:

 . 

【知识拓展】

1.小明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按下图测一枚纽扣的直径,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mm,纽扣的直径是      cm. 

2.给你如图所示的一段曲线,你能想办法测出这段曲线的长度吗?

二、时间测量

(一)时间单位

1.你知道的时间单位有哪些?

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2.测量时间的工具有哪些?

(二)用停表测量时间

1.使用停表先认清    和    ,读数时,要分别读出    和    ,并将它们      . 

2.实验室机械停表的外形如图所示,A为      按钮,B为      按钮.第一次按下      时表针开始转动,第二次按下      时表针停止转动,这时开始     ,最后按下A时表针弹回     .简称:

一按启动;二按停;三读数;四归零. 

三、误差

1.为什么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

2.减小误差有哪些方法?

3.错误与误差有什么不同?

课堂检测

1.以下数据,最接近一间普通教室的天花板距该教室地面的高度的是(  )

A.5.5m              B.3.5m

C.2.0mD.1.5m

2.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s的是(  )

A.人眼睛迅速一眨

B.人心脏跳动一次

C.人正常呼吸一次

D.人打一个呵欠

3.一个皮尺,用力拉伸后去测量课桌的长度,则测量的结果比真实值(  )

A.偏大B.偏小

C.相等D.无法判断

4.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5.用刻度尺测量一物体的长度,如图所示正确的是(  )

6.如图所示,晓军测量的A、B、C三个木块的长度分别为    cm、    cm、    cm. 

7.西集中学九年级学生进行30m跑训练,用机械停表记录成绩,如图所示,这个机械停表读数是   min   s. 

参考答案

自主探究

一、长度测量

(一)长度单位

1.长度的单位有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换算关系:

1km=103m;1dm=10-1m;1cm=10-2m;1mm=10-3m.

2.微米(μm)、纳米(nm).换算关系:

1μm=10-6m;1nm=10-9m.

(二)长度的测量

1.刻度尺 0~8cm 0.1cm

2.

(1)确定需要达到的精确程度,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

(2)刻度尺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保持平行,不能歪斜

(3)视线要正对刻度线;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

(4)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数字和单位

【知识拓展】

1.1 1.10

2.先找一段柔软的棉线,让棉线沿着曲线的形状附着在曲线上,在曲线两端处的棉线上做记号.然后将棉线取下,伸直.最后用刻度尺测出棉线上两个记号间的长度,就是曲线的长度.

二、时间测量

(一)时间单位

1.时间的单位:

秒(s)、分(min)、小时(h).换算关系:

1h=60min;1min=60s.

2.石英钟、电子手表、停表等.

(二)用停表测量时间

1.量程 分度值 分 秒 相加

2.归零 计时控制 B B 读数 零点

三、误差

1.由于受所用的仪器、测量方法的限制和测量者的不同,所以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差别,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做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2.减小误差的方法: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等.

3.错误与误差的不同:

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测量方法产生的,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课堂检测

1.B 解析:

一个初中学生的身高可取1.6m(也可大些或小些),手向上伸直可达2m.通过目测可以发现,一个人将手向上伸直,离顶还有较大一段距离(约1.5m),故可以判断天花板高度应在3.5m左右.

2.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1s的感性认识.根据生活经验,人眼睛迅速一眨用时小于1s,而人正常呼吸一次或一个呵欠的时间大于1s,故选项B正确.

3.B 解析:

皮尺拉伸后,上面每条刻度线间的距离都增大了,因此物体所对应的刻度数减少,使测量结果偏小.

4.A 解析: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就是为了减小误差,选项A正确;误差和错误产生的原因不同,选项B错误;误差是不可以避免的,选项C、D错误.

5.D 解析:

A图中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未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故选项A错误;B图中的刻度尺没有放正,故选项B错误;C图中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侧未紧贴被测物体,故选项C错误;D图中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侧紧贴被测物体,而且放正,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故选项D正确.

6.答案:

3.27(3.26、3.28也对) 3.40 4.00

解析:

图甲中的刻度尺每一大格为1cm,1小格是1mm(即分度值),物理中测长度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被测木块A长度准确值为3.2cm,估计值为0.07cm,所以木块长为3.27cm(3.26cm、3.28cm也对).被测木块B的末端恰好落在短刻度线上,此时的长度准确值为3.4cm,估计值为0.00cm,所以木块长为3.40cm.被测木块C的末端恰好落在长刻度线上,此时的长度准确值为4.0cm,估计值为0.00cm,所以木块长为4.00cm.

7.答案:

0 5.4

解析:

机械停表的大圈1整圈是30s,1大格是1s,每大格又均匀分成10个小格,所以每一小格是0.1s.小圈1整圈是30min,1大格是5min,每大格又均匀分成10个小格,所以每一小格是0.5min.小圈指针指示是0min,大圈指针指示是5.4s,因此读数是0min5.4s.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2节 运动的描述

学习目标

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3.学会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自主探究

一、机械运动

1.观察课本P16图,回答问题.

(1)在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

图片中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

(2)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类似的例子?

请举出一些.

(3)机械运动:

 

 . 

2.阅读课本P17上面部分,你还知道哪些运动形式?

二、参照物

1.当你站在路边时,你认为路边的树木是静止的;而当你乘坐正在行驶的公共汽车时,你感觉路边树木在向后退,认为树木是运动的,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感觉呢?

2.参照物:

 

 . 

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的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什么为参照物,它们是运动的,以什么为参照物,它们是静止的?

为什么?

2.图中的特技跳伞运动员只有在保持    时,才能形成一定的造型. 

课堂检测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2.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的诗词:

“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

A.风和水              B.船和地面

C.山和船D.风和地面

3.一个人骑车由南向北行驶,这时有辆汽车也由南向北从他身旁疾驶而去,若以这辆汽车为参照物,此人(  )

A.向北运动B.向南运动

C.静止D.运动方向无法确定

4.观察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

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C.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可能向右运动

D.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

5.如图所示,在2012年4月22日举行的中俄联合军演中,中国海军的舰艇组成“一”字型编队正在同速前进,若以其中一艘舰艇为参照物,其余的舰艇是    的. 

6.电视、电影中利用了运动的相对性原理,拍摄出了孙悟空的“腾云驾雾”.先拍摄出孙悟空在“云朵”(布景)上的镜头,再拍出天空上的白云、地上的山河湖泊等镜头,然后将两组画面放到“特技机”里叠合.叠合时迅速地移动作为背景的白云和山河湖泊,我们看电视是以白云和山河湖泊作参照物,于是就产生了孙悟空“腾云驾雾”的效果.想想看,如何拍摄人坐在开动的飞机和火车里观看沿途风光的镜头?

如何拍摄“武艺高强的人飞檐走壁”的镜头?

 

参考答案

自主探究

一、机械运动

1.

(1)飞行的彗星,奔跑的猪豹,爬行的蜗牛.物体是运动的.

(2)飞行的飞机、奔腾的江水、划过夜空的流星、腾空而起的“神舟十号”飞船……

(3)在物理学中,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分子、原子的运动,电磁运动,生命运动等.

二、参照物

1.人站在路边时通常以地面为“标准”,相对于地面,树木没有位置的变化,人认为是静止的;而当人乘坐正在行驶的公共汽车时,不自觉的选择汽车为“标准”,树木相对于汽车有位置的变化,所以觉得树木在运动、向后退.

2.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

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选地面为参照物,它们都在运动;卡车以联合收割机、联合收割机以卡车为参照物,是静止的,即以其中一个为参照物,另一个是静止的,因为它们相对静止.

2.相对静止

课堂检测

1.B 解析:

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其中A、C、D三个选项中的物体位置都发生了变化,而B选项中物体位置没有变化.

2.B 解析:

本题选了一句古诗,描述了一幅美妙、生动的画面,这看似矛盾的情境,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前一句“看山恰似走来迎”,这是诗人坐在船上,以船为参照物,山相对于船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说山是运动的;后一句“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仔细一看,山与山之间、山与地面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以地面为参照物,山是静止的,所以选项B正确.

3.B 解析:

本题关键是看研究的物体相对于选定的参照物的位置如何变化.骑车人和汽车都由南向北运动,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汽车“疾驶而去”,说明汽车比人运动得快,现以汽车为参照物,骑车人在后退,即向南运动.

4.D 解析:

图中房子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烟向左飘,说明此时有风向左;对于甲车来说,甲车上的旗子向左飘,有三种可能的情况:

一是甲车不动,二是甲车向右运动,三是甲车向左运动,但运动速度小于风速.对于乙车,只有向左运动且车速大于风速.

5.答案:

静止

解析:

以其中一艘舰艇为参照物,其余的舰艇与这艘舰艇没有位置的变化.

6.

(1)拍摄出“人在火车或者在飞机”(布景)里的镜头上的镜头,再拍出“沿途的风光”等镜头,然后将两组画面放到“特技机”里叠合.叠合时迅速地移动作为背景的“沿途风光”.我们看电视是以“沿途风光”作参照物,于是就产生了“坐在飞机或者火车里看风景”的效果了.

(2)先拍摄出“武艺高强的人在道具场飞的动作”的镜头,再拍出“房檐”等需要在上面飞的镜头,然后将两组画面放到“特技机”里叠合.叠合时迅速地移动作为背景的“房檐等”.我们看电视是以“房檐等”作参照物,于是就产生了“武艺高强的人飞檐走壁”的效果.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3节 运动的快慢

学习目标

1.学会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学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4.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自主探究

活动一:

探究如何描述运动的快慢

1. 

2. 

活动二:

探究用速度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9~20,并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哪两种?

2.物理学中采用    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因为“1s、1min、1h”都叫做单位时间,所以可以把速度理解为“单位时间内的路程”. 

3.速度的定义:

 . 

4.公式:

    . 

其中,路程用“    ”表示,时间用“    ”表示,速度用“    ”表示. 

5.速度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路程的单位是    ,时间的单位是    ,速度的单位就写成    ,其中“/”表示“除以”的意思,读作“    ”,所以米/秒(m/s)就读作“    ”. 

换算关系:

1米/秒=3.6千米/时;1千米/时=米/秒

72km/h=72×   m/s=20m/s,30m/s=30×   km/h=108km/h. 

6.物理意义:

物体运动的速度是5米/秒,表示 

 . 

活动三:

探究:

匀速直线运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20~21,并回答下列问题)

1.阅读课本P21“想想议议”中的内容

甲图中汽车行驶的特点:

 . 

乙图中汽车行驶的特点:

 . 

结论:

甲图中汽车在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距离    ,所以甲图中汽车的运动速度是不变的;乙图中汽车的时间也相同,但相邻的距离    ,所以乙图中汽车的运动速度是变化的.我们把类似于甲图中汽车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乙图中汽车的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 

2.定义:

          叫匀速直线运动. 

注意: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v是一个定值,与s和t无关.(可用v=求速度)

匀速直线运动是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即物体在任何位置、任何时刻的速度都相同.也就是说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可以反映运动物体在任何位置、任何时刻运动的快慢程度.例:

火车以60km/h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它在任何时刻、任何位置的速度都是60km/h.

活动四:

探究:

变速直线运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21~22,并回答下列问题)

1.变速直线运动:

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 

2.平均速度公式:

        . 

速度v表示的是物体在这段时间内通过路程s中的平均快慢程度.

注意:

(1)实际问题中所说的速度一般指的是平均速度.

(2)平均速度的值与所取的时间(或路程)有关,在整个变速运动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物体的平均速度也可能不同;也就是说,平均速度一定要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才有意义.

课堂检测

1.水中游得最快的旗鱼,速度可达108km/h,陆地跑得最快的猎豹,每秒可跑40m,空中飞行最快的褐海燕,每分钟能飞行5km,比较它们速度的大小,下列正确的是(  )

A.猎豹最大              B.旗鱼最大

C.褐海燕最大D.三者一样大

2.下列运动中是匀速直线运动的为(  )

A.正在启动的汽车

B.在平直的轨道匀速行驶的列车

C.被抛出去的石块

D.从高处自由落下的石块

3.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它通过45m的路程时用了30s的时间,那么它前15s内的速度为(  )

A.0.5m/s       B.1.5m/sC.2m/s      D.3m/s

4.某学校操场外一幢高楼离跑道起点170m,同学们在跑步训练时,由于回声导致发令员先后听到两次发令枪声.若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那么听到两次发令枪声的时间间隔约为(  )

A.0.5sB.1sC.30sD.60s

5.如图所示为赵宁同学乘坐出租车到达目的地时的出租车专用发票.则出租车在该段路程行驶的时间是多少?

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出租车专用发票

车号     AT-8283

日期12-09-20

上车10:

00

下车10:

05

单价2.4元

里程3.0km

金额16.00

6.一列长为200米的火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整列火车通过1.8千米长的大桥所用的时间是100秒.那么,这列火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少?

 

参考答案

自主探究

活动一:

1.初期:

跑在前面的运动员跑得快.

依据:

在相同时间内比较路程长短,经过路程长的运动员跑得快.

2.结束:

跑完全程用时少的运动员跑得快.

依据:

运动员运动相同路程比较所用的时间,所用时间短的运动员跑得快.

活动二:

1.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相同的路程比时间. 2.速度

3.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4.v= s t v

5.米(m) 秒(s) 米/秒(m/s) 每 米每秒 m/s 3.6km/h 6.物体1秒时间通过的路程是5米

活动三:

1.各时间段路程相等,速度不变 相同时间内的路程不同,速度有变化 相等 不相等

2.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

活动四:

1.不相等 2.v=

课堂检测

1.C 解析:

旗鱼的速度为108km/h=m/s=30m/s,猪豹的速度为40m/s,褐海燕的速度为5km/min=m/s=83.3m/s,选项C正确.

2.B 解析:

由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可知,运动快慢不变且沿直线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选项B正确.

3.B 解析:

匀速直线运动中,任何位置任何时间的速度都相同,v==1.5m/s.

4.B 解析:

由题意可知,枪声的回声通过的路程为s=2×170m=340m.

由速度公式可得,两次发令枪声的时间间隔t==1s,选项B正确.

5.答案:

300s 10m/s

解析:

由图可知,出租车在该段路程行驶的时间为t=5min=5×60s=300s.

出租车行驶的路程s=3km=3000m

由速度公式得,v==10m/s.

所以,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10m/s.

6.答案:

20m/s

解析:

由题意可知,火车通过大桥行驶的路程s=1.8km+200m=2000m.

火车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t=100s.

由速度公式得,v==20m/s.

所以,火车行驶的速度是20m/s.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学习目标

1.学会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确测量路程和时间,并求出平均速度.

2.会分析实验数据,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3.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数据的全过程.

自主探究

【提出问题】

小车沿斜面下滑时的速度变化情况是怎样的?

【猜想假设】

 

【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1.实验目的:

 

2.实验器材:

 

3.实验原理:

 

4.实验步骤:

 

【进行实验与记录数据】

实验中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路程(m)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s)

s1=

t1=

v1=

s2=

t2=

v2=

s3=s1-s2=

t3=t1-t2=

v3=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结论:

 

【交流评估】

1.操作中出现过什么失误或故障?

2.还有什么因素可能会影响测量结果?

3.还有哪些可以完善的地方?

【跟踪训练】

1.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用    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用    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利用公式    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填“大”或“小”).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计时的同学反应较慢,小车运动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s1段的平均速度偏    (填“大”或“小”). 

课堂检测

1.一小汽车在一段10km的平直公路上,以36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则小汽车(  )

A.在前5km的平均速度大于后5km的平均速度

B.在前5km的平均速度小于后5km的平均速度

C.在任意10s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是100m

D.在第1s内通过的路程与第2s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

2.在记录数据过程中,如果发现自己记录的数据是不合理的,这个数据是    (填“可以”或“不可以”)修改的,应该根据所得的数据,分析    ,纠正错误. 

3.某班同学在用皮尺和停表测平均速度时,四位计时员记录了王军同学跑步通过10m、20m、30m、40m处的时刻,并记录在下表中.

路程s/m

10

20

30

40

时间t/s

2.5

4

5.5

6.5

根据上面数据,计算出王军同学

(1)从起点到10m处的平均速度为    m/s; 

(2)从10m处到20m处的平均速度为    m/s; 

(3)从20m处到40m处的平均速度为    m/s; 

(4)在这40m内王军同学做的是    运动. 

参考答案

自主探究

跟踪训练

1.刻度尺 停表 v= 2.小 3.大

课堂检测

1.C 解析:

小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在前5km的平均速度等于后5km的平均速度,故A、B两项错误;小汽车的速度v=36km/h=10m/s,表示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即在任意10s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s=vt=10m/s×10s=100m,故C项正确,D项错误.

2.答案:

不可以 原因

解析:

实验数据的记录必须符合实验事实,不可以把不合理的数据加以修改,因为不合理数据可以反映实验过程中的不合理的地方,便于纠正错误,减小实验误差或避免错误.

3.答案:

(1)4 

(2)6.7 (3)8 (4)变速

解析:

(1)从起点到10m处的路程s1=10m,所用时间t1=2.5s

则平均速度v1==4m/s.

(2)从10m处到20m处的路程s2=10m,所用时间t2=(4-2.5)s=1.5s.

则平均速度v2==6.7m/s.

(3)从20m处到40m处的路程s3=20m,所用时间t3=(6.5-4)s=2.5s.

则平均速度v3==8m/s.

(4)王军同学在40m内的速度越来越大,所以他做变速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