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肿瘤治疗方式的优势对比V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444867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625.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述肿瘤治疗方式的优势对比V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论述肿瘤治疗方式的优势对比V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论述肿瘤治疗方式的优势对比V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论述肿瘤治疗方式的优势对比V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论述肿瘤治疗方式的优势对比V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述肿瘤治疗方式的优势对比V1.docx

《论述肿瘤治疗方式的优势对比V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述肿瘤治疗方式的优势对比V1.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述肿瘤治疗方式的优势对比V1.docx

论述肿瘤治疗方式的优势对比V1

论述肿瘤治疗方式的优势对比

目前肿瘤已经成为我们国家乃至全球的最常见疾病。

从中国卫生部2008年提供的最新数据看,癌症已经是我们国家城镇人口死亡的首要原因.目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吸烟与被动吸烟人群的增多、城市工业化和农村现代化造成的空气和环境污染,以及人们不良的生活方式等各方面因素,使得癌症已经成为严重威胁全民健康的一种常见疾病。

癌症治疗方面,目前有外科手术、放疗、化疗和中医药等方法,近年来这些传统治疗手段都趋于向微创和靶向治疗进展转化。

微创是一个概念,比如外科手术,以前的手术切口很大,例如肺切除手术,以前需要三四十厘米的大切口,现在十厘米左右的小切口就可以完成整个肺切除手术过程.微创手术已成为我们外科治疗领域的常规术式。

同样放射治疗也进入微创治疗时代,不论是现在的PET引导下的适形调强放疗,还是微创氩氦刀和无创的伽玛刀、X刀、质子刀,都是通过微创的放射治疗手段,同样可以达到以前传统放疗的治疗目的.即使是百姓最惧怕的化学治疗(化疗)药物,也已经更新换代,各种针对化疗毒副作用的辅助用药液在更新换代;化疗药物针对性的治疗有效率在提高,相应的毒副作用越来越轻。

期盼多年的只杀伤癌细胞,不杀伤正常细胞的靶向药物治疗时代已经到来。

肿瘤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主要有放疗、化疗、手术等,对患者都会造成较严重的损伤,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往往因体质虚弱而不易接受。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肿瘤诊断的手段愈来愈先进,治疗方法亦日益丰富。

21世纪医学领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手段,以及新药物新手段治疗疾病的水平也达到了“嫦娥奔月”的水平。

新一代治疗方法——热疗能够有效地杀伤恶性肿瘤细胞,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延长病人的生命,而且与放疗、化疗产生互补的作用,增加患者对放疗和化疗的敏感性,同时又减轻放疗和化疗的副作用,因而被国际医药界称之为“绿色疗法”,日本专家称之为“医疗春天到来的标志”。

 

论述肿瘤治疗方式的优势对比

第1章肿瘤简介

1.1肿瘤分类

肿瘤(Tumor)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某一个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其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肿瘤发生是由于细胞电子平衡失调所致。

活性氧(自由基ROS)是一种缺乏电子的物质(不饱和电子物质),进入人体后到处争夺电子,如果夺去细胞蛋白分子的电子,使蛋白质接上支链发生烷基化,形成畸变的分子而致癌。

学界一般将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

通常以组织发生为依据,每一类别又按其分化成熟程度及其对机体影响的不同而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

具体对比如下:

 

 

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癌和肉瘤)

生长速度

生长方式

膨胀性生长

浸润性生长

与周围组织关系

有包膜、不侵犯周围组织、界限清楚、活动度大

破坏周围组织、界限不清、活动受限

血液供应

血液供应充分、肿瘤完整、体积有时很大

血液供应不足、常在中间区形成坏死、发生溃烂

转移

全身影响

一般不影响全身情况,如体积巨大或发生在重要器官,亦可威胁生命

晚期严重影响全身,可出现极度衰弱、贫血(恶病质)

治疗后

 

不容易复发

 

容易复发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之间有时并无绝对界限,有些肿瘤的表现可介于两者之间,称之为交界性肿瘤。

例如膀胱的乳头状瘤具有良性细胞形态,但容易复发,甚至转变成恶性肿瘤。

如果良性肿瘤的肿瘤细胞受不良刺激后,极大可能会导致良性肿瘤转变为恶性的,那么也就是常说的癌症。

日本神户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在2013年9月30日的英国《自然》杂志网络版上报告说,他们利用果蝇进行实验,发现某些良性肿瘤发生癌变是由于良性肿瘤细胞内合成能量的线粒体功能减弱。

研究小组在果蝇的眼球组织内激活与肿瘤发病有关的Ras基因,制作出良性肿瘤。

这种良性肿瘤本身不会扩散和转移,但是当良性肿瘤细胞的一部分发生基因变异,导致细胞内合成能量的线粒体功能减弱后,研究人员发现良性肿瘤细胞发生癌变,并具有扩散和转移的能力。

1.2肿瘤特征

一般情况下,肿瘤具有以下形态与结构:

(1)肿瘤的数目和大小:

肿瘤的数目、大小不一。

多为一个,有时也可为多个。

肿瘤的大小与肿瘤的性质(良性、恶性)、生长时间和发生部位有一定关系。

生长于体表或较大体腔内的肿瘤有时可生长得很大,而生长于密闭的狭小腔道内的肿瘤一般较小。

肿瘤极大者,通常生长缓慢,多为良性;恶性肿瘤生长迅速,短期内即可带来不良后果,因此常长不大。

(2)肿瘤的形状:

肿瘤的形状多种多样,有息肉状(外生性生长)、乳头状(外生性生长)、结节状(膨胀性生长)、分叶状(膨胀性生长)、囊状(膨胀性生长)、浸润性包块状(浸润性生长)、弥漫性肥厚状(外生伴浸润性生长)、溃疡状伴浸润性生长。

形状上的差异与其发生部位、组织来源、生长方式和肿瘤的良恶性密切相关。

根据国内外近期的实验表明,空气负离子对移植性肿瘤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3)肿瘤的颜色:

一般肿瘤的切面呈灰白或灰红色,视其含血量的多少、有无出血、变性、坏死等而定。

有些肿瘤会因其含有色素而呈现不同的颜色。

因此可以根据肿瘤的颜色推断为何种肿瘤。

如脂肪瘤呈黄色,恶性黑色素瘤呈黑色,血管瘤呈红色或暗红色。

(4)肿瘤的硬度:

与肿瘤的种类、肿瘤的实质与间质的比例及有无变性、坏死有关。

实质多于间质的肿瘤一般较软;相反,间质多于实质的肿瘤一般较硬。

瘤组织发生坏死时较软,发生钙化或骨化时则较硬。

脂肪瘤很软,骨瘤很硬。

肿瘤具有三种生长方式:

肿瘤可以呈膨胀性生长、外生性生长和浸润性生长。

(1)膨胀性生长:

是大多数良性肿瘤所表现的生长方式,肿瘤生长缓慢,不侵袭周围组织,往往呈结节状,有完整的包膜,与周围组织分界明显,对周围的器官、组织主要是挤压或阻塞的作用。

一般均不明显破坏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因为其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手术容易摘除,摘除后不易复发。

(2)外生性生长:

发生在体表、体腔表面或管道器官(如消化道、泌尿生殖道)表面的肿瘤,常向表面生长,形成突起的乳头状、息肉状、菜花状的肿物,良性、恶性肿瘤都可呈外生性生长。

但恶性肿瘤在外生性生长的同时,其基底部也呈浸润性生长,且外生性生长的恶性肿瘤由于生长迅速、血供不足,容易发生坏死脱落而形成底部高低不平、边缘隆起的恶性溃疡。

(3)浸润性生长:

为大多数恶性肿瘤的生长方式。

由于肿瘤生长迅速,侵入周围组织间隙、淋巴管、血管,如树根之长入泥土,浸润并破坏周围组织,肿瘤往往没有包膜或包膜不完整,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明显。

临床触诊时,肿瘤固定不活动,手术切除这种肿瘤时,为防止复发,切除范围应该比肉眼所见范围大,因为这些部位也可能有肿瘤细胞的浸润。

1.3肿瘤发病原因

2007年,(IARC报告)全球恶性肿瘤新发病例1233万45%癌症新发病例在亚洲。

发病率最高:

肺癌、乳腺癌和大肠癌。

死亡率最高:

肺癌、胃癌和肝癌。

WHO预测,2020年,全球人口80亿,癌症发病将达到2000万人,死亡将达到1200万人,癌症将称为新世纪人类第一杀手,对人类生存构成最严重的威胁。

造成世界各地大部分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1)人口老龄化

(老龄化对肿瘤发病率的影响)

我国20年人口平均年龄从31.7岁增长到38.2岁,恶性肿瘤发病率从176.94/10万增加到244.99/10万。

人口平均年龄每增加1岁,恶性肿瘤发病率上升约11.44/10万。

(2)不良的生活模式、食物结构、饮食习惯等。

癌症是现代生活催生的一种现代疾病。

研究显示,占癌症原因比重最大的是那些我们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

吸烟,喝酒,肥胖,缺少锻炼等。

常见肿瘤危险因素在发展中国家日益增加,例如吸烟、膳食结构、肥胖和缺乏体育锻炼等。

同时,经济现实的压力导致的癌病毒疫苗缺乏,也成为亚洲国家癌症高发原因之一。

(3)环境污染

随着城市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在经济迅猛发生的同时,我们的环境也正遭受着史无前例的破坏。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中,伴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变,空气、水、土壤的污染,臭氧层的日益缩小,自然生态平衡的破坏等,使人群恶性肿瘤发病的危险性增加。

空气作为我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其纯净程度将直接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

当前我国大部分城市雾霾现象严重,对居民呼吸道

第2章癌症状况调研

2.1全球癌症状况

癌症是世界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数据显示,每年全球约800万人死于癌症。

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癌症主要有肺癌。

男性其他主要肿瘤死亡包括肝癌、胃癌、食管癌;女性其他主要肿瘤死亡包括乳腺癌、胃癌、肝癌等。

近三十年以来,癌症发病数以年均3-5%的速度递增;3/4新增病例发生在新兴工业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癌症已成为人类第二大死因,超过艾滋病、结核、疟疾致死病例的总和;WHO要求各会员国制定国家癌症防控规划,指出“Ifyou’renotplanning,you’replanningtofail”—Dr.JohnR.Seffrin。

2007年,(IARC报告)全球恶性肿瘤新发病例1233万45%癌症新发病例在亚洲。

发病率最高:

肺癌、乳腺癌和大肠癌。

死亡率最高:

肺癌、胃癌和肝癌。

WHO预测,2020年,全球人口80亿,癌症发病将达到2000万人,死亡将达到1200万人,癌症将称为新世纪人类第一杀手,对人类生存构成最严重的威胁。

下图为不同年龄段癌症的发病率及死亡率。

(不同年龄段癌症发病率)

(不同年龄段癌症死亡率)

2.2中国癌症状况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快速变化;人口结构快速向老龄化转变;在这一特定历史时期,中国癌谱呈现特征性变化。

我国每年新增癌症患者180万,死亡140万,平均每3分钟就有1.3人死于癌症,而且癌症的发病率呈急剧上升到趋势。

癌症调整死亡率70年代为84.58/105,90年代为94.36/105,上升11.56%。

目前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谱和死因谱中,肺癌和消化系统癌仍占主要地位。

但过去在我国高发的食管癌和宫颈癌有了明显下降,胃癌的发病和死亡趋于稳定。

而一些在欧美国家高发的癌种在我国有了明显上升,像:

乳腺癌、胰腺癌、结直肠癌等。

1990年我国因恶性肿瘤造成的失能调整生命年占总失能调整生命年的9.2%,高于脑血管6.3%、心血管2.1%。

全国因恶性肿瘤损失的失能调整生命年为185.1万人年,经济损失高达1432.3亿元。

每年用于恶性肿瘤病人医疗费约800亿元,占卫生总费用20%,远高于其他慢性病的医疗药费。

根据《2012中国肿瘤年报》,目前我国肿瘤的发病率为285.91/10万,平均每天每分钟有6人被诊断为恶性肿瘤。

2009年全国肿瘤死亡率为180.54/10万,每年因癌症死亡病例达270万例。

我国居民因癌症死亡的几率是13%,即每7至8人中有1人因癌死亡。

肿瘤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为1.68:

1。

该年报统计2009年浙江省癌症死亡率前10位的肿瘤依次为:

癌症类型

死亡率

肺癌

48.87/10万

肝癌

30.00/10万

胃癌

27.23/10万

结直肠癌

12.94/10万

食管癌

11.76/10万

胰腺癌

8.25/10万

白血病

4.64/10万

淋巴瘤

4.30/10万

脑肿瘤

3.83/10万

乳腺癌

3.49/10万

下图为2009年癌症注册地域发病率前十的癌症统计:

第3章肿瘤治疗方式

3.1手术治疗

手术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应用最广泛的治疗方法,常用于治疗实体瘤。

肿瘤是一类以“局部肿块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因此,从理论上讲,手术切除局部肿块可以起到治疗肿瘤的作用,也应作为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

临床实践也证明了这两点:

对于大多数肿瘤来说,手术常是目前的主要治疗手段;手术确能治愈部分病例。

手术治疗原则:

1、明确诊断(病理,临床诊断和分期)

2、明确肿瘤外科作用,制定合理方案

3、全面考虑,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

4、防止医源性播散

单用手术可能治愈的早期癌症,5年无瘤生存率列表如下表:

癌症部位

5年无瘤生存率(%)

膀胱

81

乳腺(女性)

82

宫颈

94

结肠

81

61

76

肺(非小细胞)

37~70

口腔

67~76

卵巢

72

前列腺

80

睾丸

65

子宫

74

以下情况肿瘤患者不适合手术治疗:

(1)非实体瘤或全身性肿瘤的患者,如患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等。

(2)晚期肿瘤病人有恶病质、严重贫血、脱水及营养代谢严重紊乱,且无法在短期内纠正或改善者。

(3)肿瘤病人因合并有严重的心、肝、肾、肺等疾病,或有高热、严重传染病等不能耐受手术治疗者。

(4)肿瘤发生全身广泛转移,手术治疗已经失去价值。

手术治疗优点如下:

(1)疗效直接,是绝大多数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早期手术切除完全的肿瘤有完全治愈的机会。

(2)肿瘤对手术切除没有生物抵抗性,不像肿瘤对放疗存在有敏感性的问题。

手术治疗缺点如下:

(1)手术风险高,尤其对于部位敏感的肿瘤,如脑肿瘤,手术危险性大,成功率低。

(2)手术对人体创伤大,使患者免疫力降低,对疾病抵抗力下降。

(3)手术易产生一系列手术并发症,并容易给患者带来心理障碍。

(4)为局部治疗手段,只适用于早期癌肿范围局限,且身体状况能够耐受的患者。

(5)可能有残留癌细胞存活,导致术后癌细胞发生转移。

下图为乳腺癌病人保乳与根治术后对比图:

(保乳术后与根治术后对比)

手术一直是治疗癌症最直接有效的疗法,能够快速切除肿瘤组织,让患者恢复健康,但是却无法杀灭患者体内残余癌细胞,导致患者在术后发生复发转移的情况。

所以此时放化疗就显得极其重要了,放化疗对于消除手术无法切除的肿瘤组织和微小病灶有着重要的作用。

3.2放射治疗

肿瘤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就是用放射线如放射性同位素产生的

射线和各类X射线治疗机或加速器产生的射线,电子线,质子束及其他粒子束等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方法。

放疗仅有几十年的历史,但发展较快治疗效果明显,目前已成为癌症治疗中重要的手段之一,我国约有70%以上的癌症需要放疗,美国统计也有50%以上,放疗几乎可用于所有的癌症治疗,对于病人而言放疗是唯一必须使用的治疗方法。

因为将一定剂量的X线照射到身体的某些部位,可以达到不开刀,直接将照射部位组织杀死的作用。

临床上将这种方法用在肿瘤科,用以对寄生在病人身体上的肿瘤部位进行射杀,就像手术的刀一样,将肿瘤杀死。

放射治疗主要有两种形式:

体外和体内放射治疗。

(1)体外放射:

体外放射就是仪器位于人体外,直接把高能量射线照在肿瘤部位,大多数病人在医院接受的都是体外放射。

(2)体内放射:

体内放射是将放射源密封植入肿瘤里或靠近肿瘤。

有时,手术切除肿瘤后,把放射源放在切口处,用来杀死残存的癌细胞。

另外一种体内放疗是将未密封的放射源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入人体内进行治疗。

放疗有如下治疗原则:

(1)肿瘤靶区剂量要足够且分布要均匀。

(2)周围正常组织剂量尽可能少。

(3)保护重要敏感器官。

放疗的优点如下:

(1)保护肿瘤未累及的组织,产生的损伤较少。

(2)无伤痕不引起人体外形的改变。

(3)治疗时无疼痛,患者心理创伤轻。

(4)无需住院。

放射治疗的副作用:

(1)疲劳:

放疗期间,人体耗费大量能量来进行自我康复。

疾病带来的压力,每天往返治疗以及放射对正常细胞的影响都会导致疲劳。

大多数人在放疗进行几个星期后都会感到疲倦,而且随着放疗的持续进行会更疲劳。

(2)皮肤:

治疗部位的皮肤敏感,发红起皱,几周后皮肤干燥。

(3)脱发:

放疗会在治疗部位引起脱发(秃头症)。

(4)血液:

放疗几乎不会降低白血球或血小板数。

如果病人的血液检查显示放疗降低了白血球或血小板数量,治疗会暂缓一周,以便增加病人的血细胞数量。

(5)饮食:

包括饮食和消化问题,治疗过程中,可能完全没有食欲。

(6)情绪:

沮丧、害怕、生气、失败、孤独、无助。

(放疗引起患者脱发)

另外,放射治疗还可能降低机体的免疫力,设备价格昂贵。

任何一个肿瘤内都有一定比例的肿瘤细胞对放射线不敏感,这就决定了放射治疗不可能完全破坏肿瘤。

放射治疗的另一特点限制了它对肿瘤的完全破坏,这就是放射的能量分布不均,即中心区能量高,周围能量低,也就是从中央到周边,能量按一定梯度下降。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放射治疗设备及其原理:

一、光子刀

(光子刀仪器设备示意图)

(1)治疗原理:

“光子刀”是“光子同位仪系统”的简称,它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刀”,而是一种三维适形技术。

“光子刀”能够在计算机的指导下准确定位,自动调节光束,聚焦需要毁损的病变部位,并根据病变的大小、位置、深度来选择不同能量的光子照射,使得能量照射至病灶深层,从而使病灶组织充血、水肿,直至坏死,以及死亡细胞被周围正常组织吸收、分解、排泄。

经光子刀治疗后的病灶与正常组织分界非常明显,边缘如手术刀切除一样,所以人们形象的称之为“刀”。

光子刀治疗的目的是使肿瘤组织直接在体内死亡,死亡之后的肿瘤细胞可通过人体的免疫系统吞噬、消化——逐渐变小或消失——即使因为免疫系统的原因肿瘤体积不变,只要肿瘤不生长,不再对正常的人体产生危害,这也是一种良好的效果——光子刀使肿瘤在人体内死亡不再产生危害,与手术切除拿出体外的目的是一样的,因而可代替手术,另外光子刀治疗后无感染等手术并发病。

手术治疗需要开刀,要流血,痛苦大,有风险。

而光子刀不需要开刀,不流血,无痛苦,无风险。

(2)光子刀治疗与普通放疗对比

普通放疗,是从单一的一个平面来治疗肿瘤的。

一个平面治疗时,放射线的剂量不可能一下子达到肿瘤的致死量,使其彻底死亡。

因为,肿瘤被正常组织所包绕着,通过单一平面治疗时,如果剂量达到致死量,势必也杀死了包绕着肿瘤的正常组织。

因此普通放疗在治疗肿瘤方面可谓心有余而力不足。

光子刀是一种立体治疗,可根据肿瘤的立体形状来设置多个共面对肿瘤组织进行全方位的“轰击”。

一个平面的剂量虽然很小,但是多个共面剂量累积起来,便很多了,很容易达到肿瘤的致死量,因而它可以比较轻松的达到肿瘤治疗的目的,而且对正常组织损伤微小,达到最低限度。

另外,肿瘤受体位、呼吸等因素的影响,位置很难固定,普通放疗治疗肿瘤时不可避免的使射线照射在正常组织上面,这样一部分射线就不可能照射肿瘤上,不但不能有效的治疗肿瘤,反而对人体产生很大的危害。

而光子刀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三维空间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计划系统,该系统能够精确地反应肿瘤的立体情况,并且从三维方向控制等剂量曲线的分布,从立体角度制定放射治疗计划,并与先进的CT模拟机联网,通过计算机可迅速建立精确的三维图像,提供治疗的全面技术参数和不同的治疗方法,以保证治疗计划的准确设计与执行——每一个治疗平面都可与肿瘤在这个平面上投影的形状完全吻合,这就是光子刀的“适形”治疗——“适形”治疗的目的是使射线只杀死肿瘤组织,不危害正常组织的保证,其精确程度是普通放疗无法比拟的。

由此可见,光子刀是在现代化智能型电脑控制下对准肿瘤组织进行多射野,多角度并按肿瘤大小进行的一套全方位立体治疗——即所谓的多射野,非共面,适形治疗。

(3)治疗优势

1、光子刀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三维空间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计划系统,三维空间的立体治疗计划系统能够精确地反映肿瘤的立体情况,并且从三维方向控制等剂量曲线的分布,从立体角度制定放射治疗计划。

2、光子刀很好地解决了治疗过程中体部肿瘤的固定问题。

使之能够精确进行肿瘤定位,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射线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充分的固定和精确的定位是光子刀完成立体治疗的基本条件。

3、在现代化智能型电脑控制下,光子刀能够准确对准肿瘤组织进行多射野,多角度、并按肿瘤的不同形状与大小进行全方位立体治疗。

这就是所谓的多射野,非共面,适形放疗。

由于治疗体积基本等于病灶(即“靶”)的体积,所有的高能量光子线可在病灶靶区形成放射量的积累,逐渐达到肿瘤组织的致死量,从而在正常组织受影响极小的情况下,杀灭癌组织。

4、光子刀治疗时间短、安全、效果理想。

该治疗可以代替手术,病人不用开刀、不流血、痛苦少。

且对于不能手术的晚期癌症、术后复发或手术治疗失败的癌症也有很高的效率,给广大癌症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二、中子刀

1996年6月,深圳市灵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公司成立,这是一家以民营资本为主体、专业从事放射治疗设备研发的高科技企业。

1999年1月,世界第一台工业化中子治癌设备---ZH-1000型中子刀,由灵顿公司研制成功,标志我国在中子治癌领域跨入世界前列。

2000年8月,ZH-1000型灵顿中子刀取得SDA颁发的注册证书,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获得中子治癌设备生产许可证的医疗企业。

至2001年12月,灵顿公司已将八台中子刀投放到医院,并以此为核心,组建了目前国内最大的肿瘤诊断治疗中心网络。

(中子刀仪器设备示意图)

中子刀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刀”,是锎252中子源自动遥控式后装治疗系统,是一种放射治疗,融合物理学、放射生物学、生动控制、计算机等多门学科为一体的大型现代放射治疗肿瘤设备,简称“中子刀”。

(1)治疗原理

利用中子射线对恶性肿瘤内乏氧细胞杀伤力大、照射后几乎没有致死(或亚致死)损伤修复、复发率低的独特优势,在确诊肿瘤的位置和体积后,用特制的施源器插入人体腔道内(或植入组织间),再通过自动控制系统和送源机构将中子源送入施源器中,准确地置于肿瘤病灶部位,按照治疗计划系统事先己规划的治疗方案,对病灶进行确定剂量的区间照射,从而达到最大程度杀死肿瘤组织、保持正常组织损伤较小的目的。

(2)治疗特点

1、治疗率高、复发率低

锎252发出的中子射线是唯一能近距离治疗的高LET射线,其相对生物效应(RBE)高,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强,照射后肿瘤细胞没有或很少有亚致死损伤修复,也没有潜在致死损伤修复,因而放射敏感性较差的肿瘤以及中晚期及复发的肿瘤经治疗后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中子射线氧增效比(OER)低;对肿瘤细胞内氧的依赖性少,能有效克服其他射线对恶性肿瘤内乏氧细胞放射不敏感的缺陷,有更强的杀癌能力。

处于不同细胞周期的癌细胞对中子的放射敏感性差别小,因此各期肿瘤细胞对中子射线都敏感。

治疗效果提高,复发率降低。

2、治疗安全、无创伤、无痛苦

中子刀治疗不用开刀、不出血、不用全身麻醉,整个治疗过程中患者完全清醒,治疗安全,痛苦少,对病人健康影响小,年龄大、身体弱或不能承受手术的患者均可耐受中子刀治疗。

治疗过程由计算机控制、整个治疗过程自动化、程序化,同步摄像及双向对讲监控并有各种安全联锁,确保治疗准确、可靠、安全。

3、治疗时间短、副反应轻、并发症少

中子刀治疗每次只需30分钟至1小时,治疗采用内照射方式,中子源通过人体自然腔道或管道到达病灶,紧贴病灶直接照射肿瘤组织,向外穿透距离有限,对肿瘤外部的健康组织损伤极小;内照射放射治疗不存在外照射那样射线穿过路径上的健康组织损伤,因而治疗后副反应轻、并发症少。

(3)治疗过程

1、疾病确诊(病理学诊断)并合理选择治疗适应症,术前准备;

2、将特制施源器置人体自然腔道或管道内(如阴道、子宫腔、食道、直肠等,此操作过程类似于做内窥镜检查);

3、用模拟定位机进行定位并将定位图像经过网络传达输至治疗设计系统计算机;

4、设计和优化的治疗方案通过网络传输给治疗控制系统计算机;

5、将留置于病人体内的施源器与治疗机准确对接,启动治疗;

6、治疗结束,拔除施源器,局部清洁消毒后回家或回病房。

三、伽玛刀

(伽玛刀仪器设备示意图)

1967年10月瑞典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6oCo作为放射源的装置——伽玛刀(gammaknife),并施行了第一例伽玛刀手术(一例颅咽管瘤病人),它采用179个6oCo放射源,集中照射形成焦点,使脑组织形成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