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432690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5.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测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测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测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测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测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docx

《测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测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docx

测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XXXXX有限公司

 

测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汇编

 

编制:

日期:

审核:

日期:

批准:

日期:

受控状态:

发放号:

06

程序文件目录

 

序号

文件名称

文件编号

页码

备注

1

文件控制程序

MDCLCX01-2012

1

2

记录控制程序

MDCLCX02-2012

2-3

3

质量目标分解及控制程序

MDCLCX03-2012

4-5

4

顾客满意度控制程序

MDCLCX04-2012

6-7

5

人力资源控制程序

MDCLCX05-2012

8-9

6

测量设备配备和流转控制程序

MDCLCX06-2012

10-11

7

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控制程序

MDCLCX07-2012

12-14

8

测量设备确认间隔控制程序

MDCLCX08-2012

15-16

9

标识控制程序

MDCLCX09-2012

17-18

10

不合格控制程序

MDCLCX10-2012

19-20

11

测量过程设计和实现控制程序

MDCLCX11-2012

21-23

12

外部供方控制程序

MDCLCX12-2012

24-25

13

测量环境控制程序

MDCLCX13-2012

27

14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控制程序

MDCLCX15-2012

29-31

15

内部审核和监视控制程序

MDCLCX16-2012

32-34

16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MDCLCX17-2012

35-36

1、目的

对公司的测量管理体系文件、技术文件和外来文件进行有效控制,确保与测量有关的部门及场所使用的文件现行有效。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所有与测量活动有关的部门和场所使用典型的测量管理体系文件、技术文件和外来文件的控制。

3、相关文件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控制程序》

4、职责

4.1人力资源部负责测量管理体系手册、测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的编制、更改及相关标准的收集更新。

4.2人力资源部负责为公司计量文件收发管理部门,统一负责公司计量文件发放、归档和作废管理。

4.3各部门负责保管、执行和使用测量管理体系文件,并反馈文件实施中有关适宜性和充分性的信息。

5、控制程序

5.1测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范围

5.1.1测量管理体系手册

5.1.2测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5.1.3第三层次文件

a.计量法律法规、技术文件;

b.自编的校准、检验方法;

c.测量设备操作规程;

d.试验方法标准;

e.各种记录表格。

5.2文件的编写和审批

本公司编制的所有文件在发布前,必须经授权人员批准,确保文件的准确性和适宜性,达到内容正确、清晰、完整与其他文件协调一致,且易于理解。

5.2.1测量管理体系手册、程序文件由人力资源部组织编写,管理者代表审核,总裁批准、发布。

5.2.2其他管理文件由各归口职能部门负责编写,相关部门负责人审核,主管副总批准。

5.3文件的分类:

文件分“受控”和“非受控”两大类,并在封面标识清楚。

非受控文件主要是对外发放的文件,如审核时递交审核机构的文件。

作废文件和资料应加盖“作废”印章,防止使用作废的文件。

5.4文件的编号

文件的编号按《文件控制程序》进行。

1

5.5文件的发布更改、换版、作废全部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控制程序》。

5.6外来文件的控制

5.6.1国家计量检定规程、计量技术规范和校准规范外来文件由人力资源部识别、收集,确认为现行有效的最新版本,方可使用。

5.6.2测量设备制造厂提供的设备使用说明书、操作手册由人力资源部确认,确保有效性,防止误用过时失效的文件。

5.6.3外来文件也应列出目录进行管理。

6、相关记录

计量外来文件一览表

测量管理体系文件一览表

1目的

做好计量检测数据的处理和计量记录的管理,为公司产品的测量活动提供客观证据。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测量管理体系的记录的管理。

3相关文件

3.1《计量文件控制程序》

3.2质量管理体系《记录控制程序》

4职责

4.1品质部为测量管理体系运行记录控制归口管理部门。

4.2各使用部门负责记录的填写和保管。

5工作程序

记录及数据过程的输入为测量过程所需要的记录内容和表格,输出为形成的记录和数据。

过程的活动为记录的填写、应用、保存、标识和数据的采集、分析、统计、分析认证和应用。

5.1记录的格式与标识

5.1.1各部门所用的计量记录,分类如下:

a.测量管理体系运行记录:

主要是程序文件规定必须填写的记录,包括内部审核、管理评审记录和顾客投诉及其处置的记录;

b.测量设备与测量能力的记录:

测量设备记录指所有测量设备(含辅助设备,记录设备及有关运算设备)的台账,内容涉及设备的制造商、牌号、型号、序号等外部标识记录。

测量能力记录指测量设备的允许误差/测量不确定度、量程、稳定性、分辨率或灵敏度等测量设备计量性能的记录。

同时还有测量人员的操作能力,测量设备环境条件等记录;

c.测量活动记录:

指理化分析人员利用测量设备进行试验,产品检验人员利用测量设备进行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和最终检验的检验记录。

d.计量确认记录,对新购设备、关键测量过程设备、维修后设备进行计量确认的记录;

e.测量过程记录:

对测量过程所需控制的记录。

以上记录由使用部门提出其表格格式,应符合本公司实际情况要求又具有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由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组织编制,并经部门负责人批准。

空白表式汇总后,连同表式样本交品质部备案。

列入《测量管理体系记录清单》,后附记录格式。

计量记录编号方法见质量管理体系记录控制程序。

5.2计量测试数据记录的填写

5.2.1记录填写要及时、真实、内容完整、字迹清晰,不得随意涂改,如因某种原因不能填写的项目,应说明理由,并将该项用单杠划去。

各相关栏目负责人签名不允许空白。

5.4.2数据的分析人员由品质部和其他相关部门确定。

5.4.3各职能部门应对计量检测分析汇总后的数据进行管理。

5.5记录测量数据的监督检查

5.5.1各责任部门负责人在日常工作中,应对相关的数据的测量、记录情况进行控制,确保数据真实可靠。

5.5.2品质部定期通过对现场和保存的检测数据的检查(根据第三层次文件的规定),观察填写内容,观察收集和汇总、存档、编目、更改、借阅、查阅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

6.记录

6

《测量管理体系记录清单》

4

1目的

为了有效评价体系运行的效果和绩效,确保体系能在各部门协调运行,并对体系进行客观的评价,公司制定公司的质量目标,并确保在各部门得到分解和执行。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测量管理体系质量目标的分解及其控制。

3相关文件

3.1《文件控制程序》

3.2《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4职责

4.1测量管理体系的管理者代表主持制定公司计量体系的总目标,以及目标实现和计算的方法。

4.2人力资源部负责根据总目标提出确保总目标实现的各部门的分解目标。

4.3总裁批准总目标及其分解。

4.4人力资源部负责定期检查、督促和评价各部门目标的实现情况。

4.5各部门负责自己部门目标指标完成情况的统计、检查、监督。

5实施程序

5.1目标制定和分解的原则

a.质量目标应体现公司计量管理所追求的目标,并有利于对体系运行有效客观进行评价。

目标应尽可能实现量化评价;

b.目标应具有激励性、能够对计量管理的水平有较大的促进,有利于测量过程、测量设备和人员等管理水平的提高;

c.目标的分解应与各部门的职责相适应,各部门对所分解的目标能有效控制和实现;

d.目标的制定应体现逐步渐进的思想,能够实现但能有效实施。

5.2目标制定和分解实施办法

5.2.1公司的质量目标应有年度目标。

一般每年的年底,应制定下一年度的质量目标,并使每年的目标有连续性。

5.2.2总目标制定后,管理者代表应召集各职能部门对总目标进行充分的讨论和理解,并根据总目标制定各部门的分解目标。

分解目标需保证均衡性和一致性,即通过分目标的实现,可保证各部门协调工作,并通过分目标的实现,必定可确保总目标已经实现。

5.2.3目标制定和分解后,应确定目标实现的资源、方法和手段,并确定目标实现情况的监测方式和周期,以及目标实现的考核办法,人力资源部每季度对目标实现的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5.2.4目标制定和分解后,应经过总裁批准后正式发文,成为公司计量管理的每一年度的评价准则。

5.3目标实现的控制和监视

5.3.1人力资源部应根据分目标的实现情况,每月统计目标的实现情况,并在必要时召集评审和质量会议,对目标实现情况进行通报,并对目标实现情况提出改进要求和建议,经评审后落实实施。

5.3.2各部门负责本部门质量目标完成情况的统计分析,每月进行一次。

5

5.4目标实现和体系改进

人力资源部应对目标实施情况每季度向管理者代表进行汇报,并在每次审核时进行系统评价,以作为对体系运行情况的有效评价。

5.5公司制定的总目标的统计方法

5.5.1测量设备周期确认率=当月实际确认的测量设备台件数/当月应该确认的测量设备台件数×100%;

5.5.2该顾客抱怨包括外部顾客对产品质量或计量准确性提出的抱怨,也包括内部顾客对计量管理工作及计量器具等提出的抱怨,虽然抱怨不一定是计量工作的问题,但是人力资源部应对抱怨进行调查、处理,给顾客一个合理的答复。

顾客的抱怨处理率=已经处理完毕的顾客抱怨件数/顾客抱怨的总件数×100%;

5.5.3数据准确率=抽查的数据中准确的个数/抽查的数据的个数×100%;准确的数据是指记录中没有明显出现的记录或计算错误,包括精确到的小数点位数也应正确。

6相关记录

《各部门计量目标分解考核表》

6

1目的

为了对本公司测量管理体系实现质量目标的有效性进行评价,通过对内外部顾客满意度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识别测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针对产生不合格的原因,制定纠正措施,实现对测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产品开发、生产、检验、设备等部门在测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对计量职能部门的反馈和投诉,以及其他内外部顾客满意度信息的收集、记录、汇总和分析。

3相关文件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质量管理体系《顾客满意度程序》

4职责

4.1人力资源部负责组织内部顾客满意度信息汇总和分析,并制定相应措施进行改进。

4.2其它部门和车间配合企管生产部提供顾客满意度信息。

4.4外部顾客满意度信息由营销部负责进行汇总和分析。

5控制程序

5.1明确内部顾客对象

测量管理体系的内部顾客主要是测量管理体系覆盖的公司内部的各部门、车间。

5.2顾客满意度调查方式

a.企管生产部每年发放内部顾客满意度调查表;

b.召集内部顾客座谈会;

c.登门走访生产、检测等主要顾客的意见;

5.3内部顾客满意度调查的内容

a.不合格测量设备的处理情况。

b.测量设备送检计划的安排情况。

c.测量设备修理和调试工作质量。

d.计量管理/技术人员进行监督抽查的工作态度。

e.出现不合格测量设备时的及时性及修理后的质量情况。

f.对关键/特殊测量过程控制和数据分析,计量室人员参与配合的态度和指导力度。

g.外部机构对本公司计量工作的反馈信息。

h.测量设备送检完成的及时性;

i.测量设备检定/校准的工作质量。

5.4内部顾客满意度信息的收集和汇总分析

a.人力资源部应通过各种方式收集内部顾客满意度信息。

b.人力资源部负责人指定人员收集和汇总内部顾客满意度信息,设计各种调查表格。

7

c.人力资源部负责人根据收集的内部顾客满意度信息和汇总的数据,组织有关人员对内部顾客满意度(包括不满意意见,投诉或抱怨)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内部顾客满意度总体评价,汇总写出内部顾客满意度分析报告,上报管理者代表。

d.掌握产品和测量管理体系相关的国际、国家标准要求;

9

e.取得测量管理体系审核员资格证书,有能力进行测量管理体系的定期审核。

5.2.3关键测量过程及检验人员

a、熟悉该过程的产品工艺要求;

b、熟悉本过程的关键控制指标和测量器具的使用;

c、检验人员应掌握本过程测量设备点检方法和要求;

d、经本公司培训并取得资格证书或经公司授权。

5.2.4测量设备计量确认人员、计量检定员

a.熟悉国家有关计量的法律法规,本公司计量确认体系的文件、程序;

b.原则上需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熟悉和掌握测量设备工作原理及测量的基本知识;

c.了解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和产品的测量方法;

d.掌握所负责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方法,并能正确完成整个的计量确认过程。

以上人员必须经过公司的授权。

5.3培训需求的确定

5.3.1每年的第四季度人力资源部根据各部门的实际需求确定下年度的培训计划,编制年度培训计划,下发到各个部门。

5.3.2培训计划经总裁批准后实施,要增加培训的,则由相关部门申报,人力资源部审核,总裁批准后实施。

5.4培训的实施

5.4.1每次培训各相关部门应填写《员工培训有效性评价表》,记录培训人员、时间、地点、教师、内容及考核成绩等,培训后将有关记录、试卷或操作考核记录等交人力资源部存档。

测量管理体系审核人员需送到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培训,以取得的证书来判断培训效果是否有效;其它人员基本采用公司内部的培训,培训完毕后在两个月内由培训教师对培训效果进行跟踪、评价。

5.4.2人力资源部应对培训的效果进行评价。

5.4.3经过培训合格的测量管理体系人员,应由公司文件任命,并将其列到《测量管理体系人员一览表》中。

6记录

AS007-A人力资源申请表

AS008-A培训申请表

AS009-A年度培训计划

AS010-A员工培训签到表

AS011-A员工培训有效性评价表

AS012-A员工培训履历表

MSR004员工岗位资格考核认定表

MSR005测量管理体系人员一览表

 

1目的

合理配置所需的测量设备,并确保测量设备应具备预期使用所要求的计量特性,如准确度、稳定度、量程等。

使其能正常地为产品质量、经营管理、能源管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服务。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对测量设备配置策划、测量设备的申购、运输、验收、存贮和领用的管理。

3相关文件

《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和量值溯源控制程序》

《测量设备确认间隔控制程序》

《标识控制程序》

《不合格控制程序》

4职责

4.1品质部是测量设备配置和流转的归口管理部门。

4.2专职计量员负责测量设备的日常管理。

4.3物控部负责测量设备的采购和入库验收。

4.4各部门、车间配合管理计量工作。

4.5品质部负责根据测量要求对测量设备进行技术验收,并对测量设备的领用进行管理,更新测量设备的总台帐。

4.6仓库负责测量设备的入库、存贮和设备领用的发放和登记。

4.7总裁或其授权人批准测量设备的配置方案。

5工作程序

5.1测量设备的策划、配置、申请、采购

5.1.1测量设备的配置策划

为确保测量设备的配置应符合测量过程的要求,应对测量设备的准确度、量程、测量范围、稳定性、分辨率进行策划(根据实际情况,策划的项目可以调整)。

5.1.1.1各部门根据计量法律法规要求、产品标准、顾客的特殊要求和产品的特点,提出产品的技术要求和质量要求,并形成输出文件。

5.1.1.2品质部负责将产品技术要求和质量要求转化为相应的测量要求。

5.1.1.3测量设备配置的评审

a.各使用部门、品质部及相关部门对产品的技术要求进行评审,确认用于新产品所需配置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内容包括:

准确度、测量范围、分辨率、稳定度、功能、操作方式、环境要求等。

b.质量检测测量设备,其配备的准确度要求应保证满足1/3~1/10的要求。

c.一般测量设备的配置准确度应在综合考虑经济、实现和操作控制难度等因素选择测量设备准确度要求。

5.1.2测量设备的配置

11

5.1.2.1各部门、车间须新增设备(包括量具、标准物质和标准溶液)时,统一上报到品质部,品质部根据情况填写《测量设备申购单》,经总裁审批后,交物控部采购。

5.7测量设备的发放、领用。

5.7.1品质部负责测量设备发放前的编号。

5.7.2测量设备的领用由品质部控制。

在领用测量设备时,需填写《领料单》,经品质部批准后领用。

5.7.3对个人领用的测量设备,在工作调动或离厂时,应将其交回品质部,不得私自流转。

同时专职计量员应对其确认。

12

5.8测量设备的分类管理

测量设备按“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分为A、B、C三类进行管理。

详见《测量设备确认间隔控制程序》。

5.9测量设备现场控制

5.9.1在现场使用的测量设备,各部门\车间不得私自转移,如有需要必须转移时,应得到专职计量员的认可,同时,专职计量员应将台帐中的信息进行相应的更改,确保帐物一致。

5.9.2现场使用的测量设备若已经损坏,则由使用部门向品质部申请,经品质部确认后办理报废手续,由使用部门填写报废申请,品质部审核批准,若金额超过2000元,需主管副总批准后实施报废,报废的计量器具由品质部粘贴标识、统一存放。

5.9.3现场使用的测量设备暂时不使用,则由使用部门向品质部申请,经品质部确认后办理封存手续,由使用部门填写封存单,品质部审核,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实施封存,报废的计量器具由品质部粘贴标识、统一存放。

6报告和记录

领料单

测量设备台帐

测量设备申购单

不合格测量设备通知单

封存单

1目的

为确保测量设备有效地纳入量值溯源管理,使测量设备能溯源SI单位,从而实现测量结果的量值统一,同时能符合企业的计量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测量管理体系内所有测量设备,包括辅助设备、监视与记录装置、转换或显示仪表,以及测试软件等的计量确认。

3相关文件

3.1《测量设备确认间隔控制程序》

3.2《标识控制程序》

3.3《不合格控制程序》

3.4《外部供方和委外服务控制程序》

3.5《测量环境和数据修正控制程序》

3.6《计量标准考核规范》

3.7《国家校准规范编写规则》

4职责

4.1品质部负责公司测量设备计量确认的实施。

4.2测量设备使用部门应协助品质部做好测量设备计量确认工作。

5工作程序

5.1计量确认控制过程的输入是测量设备,输出是测量设备的确认结果。

5.2计量确认

5.2.1选择溯源方法

品质部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确定测量设备量值溯源的方法,公司有能力进行的,则建立计量标准或制定自校方法来对测量设备的技术参数(量程、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进行检定、校准,对于国外进口的测量设备,国内实在无法进行溯源的,可采用同类测量设备的比对。

对于公司内部没有能力开展的项目,送相应有资质和能力的技术机构(外服务方)进行检定、校准,合格外服务方的选择参见《外部供方和委外服务控制程序》。

对测量设备的准确度没有要求的,则只对其外观和功能(即是否能起指示作用)进行确认。

在测量设备台帐上应能明确该测量设备所溯源到的单位。

建立自校方法的,应按照JJF1071-2000《国家校准规范编写规则》的规定进行,确保所使用的标准器、人员、自校方法、自校原始记录、测量环境等均能满足要求。

无论是建标项目还是自校项目,均应列入检定、校准项目清单中,并对每个项目进行不确定度评定,定期进行检查,填写《检定、校准项目检查表》,以确保整个检定、校准过程受控。

5.2.2安排周期溯源计划

14

品质部在每月的月底制定下月的周期确认计划,下达到各个部门、车间,各部门车间根据计划,在规定的日期前将测量设备送到品质部(不能拆卸的且可到现场检定、校准的测量设备由品质部安排现场检定、校准),品质部应在规定日期内将测量设备送到确定的单位进行检定、校准。

5.2.3验证

5.2.3.1对以检定方式进行溯源的测量设备的验证。

若该测量设备所使用地点的计量要求未发生变化,则只在该测量设备投入使用时进行一次验证,以后使用中,只要该类测量设备(量程、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不变)检定合格,则认为其能满足计量要求,不再进行验证。

验证时,主要验证该测量设备的测量范围和准确度登记是否满足使用要求。

5.2.3.2以校准方式进行溯源的测量设备的验证。

若出具的是校准证书,则首先应查看证书上的数据,算出该测量设备的最大误差,如果最大的误差在使用要求之内,认为其合格,否则应认为其不合格,将其报废或降级使用。

5.2.3.3对测量设备的准确度没有要求的地点所装的测量设备,只需对其使用的功能进行验证,也就是查看该测量设备外观是否完好,指针是否有偏转,不需要进行检定、校准。

5.2.3.4A\B类测量设备的验证由专职计量员进行,C类测量设备由使用者进行验证。

5.2.3粘贴标识

根据验证的结果,粘贴不同的标识,具体见《标识控制程序》。

5.3量值溯源系统

5.2.1所有量值应能根据国家检定系统溯源到SI单位的标准。

6.报告和记录

《周期确认计划》

《计量确认记录》

1目的

规定测量设备确认间隔,保证测量设备在规定的间隔内准确度不发生较大变化,防止使用不合格的测量设备。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所有测量设备确认间隔的确定和管理。

3相关文件

3.1《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和量值溯源控制程序》

3.2《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检定管理办法》

3.3《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明细目录》

4职责

品质部负责确定测量设备的确认间隔,并归口管理。

5工作程序

5.1测量设备的分类

本公司将所有测量设备分成A、B、C三类进行管理。

5.1.1A级测量设备:

a.国家强制性检定测量设备;

b.产品出厂检验使用的主要的测量设备;

c.用于关键测量过程的测量设备;

5.1.2B类测量设备:

除A、C类以外的所有测量设备。

5.1.3C类测量设备:

a.用于仅起一般指示作用的测量设备,对示值的准确度无要求的测量设备。

5.2.1A类测量设备作重点管理,严格按国家计量检定规程、法定或授权的计量技术机构给出的有效期执行。

5.2.2B、C类测量设备作一般管理,测量设备的确认间隔可根据使用情况和测量设备的漂移程度进行适当的调整。

5.2.3一次性确认的设备在投入使用时进行确认,但应通过日常检查确保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5.2.4确定确认间隔的原则:

要在测量设备的准确度变化对其使用可能产生明显影响以前再次进行确认。

应通过测量设备的周期确认数据、设备日常抽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确认。

5.2.5对于C类管理的测量设备,只需对其功能(外观、是否有示值)进行验证,简称功能性验证。

5.2.6对于B类测量设备在首次使用时,应按照国家计量检定规程或参考测量设备制造厂的有关资料,以及其它单位的有关资料,来确定一个确认间隔。

5.2.7计量管理人员按上述准则,对所有测量设备确认检定或校准间隔后,填入《测量设备管理目录》中,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实施。

16

5.3确认间隔的调整的依据

5.4.3粘贴前应清理粘贴面,确保粘贴的牢固性。

5.5标记的管理

18

5.5.1本公司采用彩色不干胶标签的样张。

5.5.2测量设备使用人员应妥善保护好标记,任何非授权人员不得擅自修改标记内容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