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李白学生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42822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李白学生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李白学生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李白学生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李白学生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李白学生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李白学生版.docx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李白学生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李白学生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李白学生版.docx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名家精练之李白学生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训练

名家精练之李白(学生版)

第一部分:

高考真题

一、(2016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11分)

金陵望汉江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

河的支流。

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

②六帝:

代指六朝。

③三吴:

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

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

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

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6分)

 

2.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5分)

 

二、(2013年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

古风(其十)

李白

齐有倜傥生,鲁连①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②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①鲁连:

鲁仲连,战国齐人。

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

②平原:

即平原君,赵国重臣。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法表达赞誉之情。

B.“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

C.本诗最后两句中的“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表明了诗人的形象魅力。

D.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深挚。

2.前人评此诗:

“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

”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

(6分)

 

第二部分:

精选诗歌练习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

当涂赵炎少府粉图①山水歌(节选)

李白

峨眉②高出西极天,罗浮直与南溟连。

名公绎思③挥彩笔,驱山走海置眼前。

满堂空翠如可扫,赤城霞气苍梧烟。

洞庭潇湘意渺绵,三江七泽情涧沿。

惊涛汹涌向何处,孤舟一去迷归年。

征帆不动亦不旋,飘如随风落天边。

心摇目断兴难尽,几时可到三山巅。

【注】①粉图:

在粉墙上所绘之图。

②峨眉:

山名,在四川境内。

下文的“罗浮”,山名,在广东境内;“赤城”,山名,在浙江境内;“苍梧”,山名,在湖南境内;“三山”,方丈、蓬莱、瀛洲,传说中的三座仙山。

③绎思:

精心构思。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题目中至少包含了三个信息,其中“歌”是诗体标志,即“歌行体”,属于古体诗。

B.“驱山走海”句,以夸张手法表现了“名公”挥动彩笔、描绘山水图景的高超技艺。

C.诗人所写的孤舟和征帆迷失了方向,在画面上一动不动,却又像随风飘荡到天边。

D.诗人为这形象逼真的画面所感染,欣赏的兴致很浓,还围绕画面发挥自己的想象。

2.请你通过李白对这幅“粉图山水”的描绘,分析画家创作时的“绎思”和技巧。

(6分)

 

二、阅读下面这一首诗歌,完成1-2题。

(9分)

忆秦娥

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注】此词相传为李白所作。

1.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写呜咽的箫声惊醒夜梦人,为全词奠定了凄凉的情感基调。

B.上片写闺情念远,由月色到柳色,由虚到实,道尽了离别之伤。

C.下片写秋望伤时,咸阳古道、汉家陵阙勾连古今,抒兴废之悲。

D.全词意境开阔,既有时序的跳跃,又有场景的转换,开阖有致。

2.这首词的结尾两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有何妙处?

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6分)

 

三、阅读下面这一首诗歌,完成1-2题。

(9分)

长相思

李白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①秋啼金井阑②,微霜凄凄簟③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注】①络纬:

昆虫名,俗称纺织娘。

②井阑:

即水井栏。

③簟:

竹席。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长相思,在长安”开篇点题,既点明了思慕对象的所在之地,又借助思慕之情,表达出了作者对政治理想的热烈追求。

B.“孤灯不明”“卷帘望月”,透露出了主人公的孤凄之感、思念之情,“空长叹”则直接表现出绵绵不绝的愁思与怅恨。

C.“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一句,描绘出天色阴沉、水波不兴、黯淡哀伤之景,同时又不失开阔、壮美之感。

D.从一开始的“长相思”到中间的“思欲绝”,再到结尾的“摧心肝”,诗歌中的相思之情逐步深化,感染力也逐渐加强。

2.“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从哪几个角度写出时令已是深秋?

诗人描绘深秋景象的目的是什么?

(6分)

 

四、阅读下面这一首诗歌,完成1-2题。

(9分)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交代了送别的地点和环境,上句的每一个字都与下句形成对仗关系。

B.“孤蓬万里征”一句中,“孤蓬”使用了借代的手法,代指即将离去的友人。

一个“孤”字写出离程之孤独;“万里”点明离程之遥远,表现离别的深情。

C.“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一句,写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借马鸣之声,衬托离情别绪。

D.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

画面中流荡着无限温馨的情意,诗的节奏明快,而无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

2.后人评价“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两句情景交融,意味深远,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

 

五、阅读下面这一首诗歌,完成1-2题。

(9分)

听蜀僧浚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绿绮,古代著名的琴。

②流水,《列子·汤问》: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

“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钟鸣。

”郭璞注:

“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说明这位琴师是从四川峨眉山下来的,简短的十个字,把这位音乐家写得很有气派,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倾慕。

B.颔联正面描写蜀僧弹琴。

“为我”二字表明弹者与听者的友情。

“挥手”是描摹弹琴的动作,语出嵇康《琴赋》“伯牙挥手,钟期听声”。

C.颈联的“客心洗流水”,是说听了蜀僧的琴声,自己的心像被流水洗过一般畅快、愉悦。

“霜钟”点明时令,与尾联的“秋云暗几重”照应。

D.尾联写听完蜀僧弹琴后的感觉,举目四望,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青山已暮,秋云灰暗,诗人的心情也随之变得惆怅、沉重起来。

2.本诗在音乐描写上有什么特点?

请简要分析。

(6分)

 

六、阅读下面这一首诗歌,完成1-2题。

(9分)

灞陵行送别

李白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

我向秦人问路歧,云是王粲①南登之古道。

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

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②愁绝不忍听。

【注】①王粲:

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文才出众。

他曾为避难南下荆州,途中作《七哀诗》,表现战乱之祸害,诗中有“南登灞陵岸,回首望长安”句。

②骊歌:

指《骊驹》,《诗经》逸篇名,古代告别时所赋的歌辞。

1.下列关于诗歌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中,写灞水水势“流浩浩”是实写,但诗人那种惜别的感情,也正如浩浩的灞水,这里有比兴手法的运用。

B.“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大大开拓了诗的意境,不仅展现了灞陵道边的古树春草,而且在写景中透露了朋友临别时不忍分手、上下顾盼、瞩目四周的情态。

C.“我向秦人问路歧,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写朋友南行,走的是当年王粲避乱时走过的古道,暗示了朋友此行的不得意;还想象友人在离开灞陵长别帝都时,也会像王粲那样,依依不舍地翘首回望。

D.“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既带有写实的成分:

灞上离长安三十里,回望长安,暮霭笼罩着宫阙;也有虚写的成分:

用浮云蔽日来象征朋友被迫离京。

2.李白的诗歌在丰富的意象中饱含着丰满的思想,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本诗的思想感情。

(6分)

 

七、阅读下面这一首诗歌,完成1-2题。

(9分)

公无渡河

李白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波滔天,尧咨嗟。

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

杀湍湮洪水,九州始蚕麻。

其害乃去,茫然风沙。

被发之叟狂而痴,清晨临流欲奚为。

旁人不惜妻止之,公无渡河苦渡之。

虎可搏,河难凭,公果溺死流海湄。

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罥于其间。

箜篌所悲竟不还。

1.下列对这首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开篇写黄河西来,咆哮奔腾,而“触龙门”,又有“鲤鱼跳龙门”之意,意在表明作者心中的宏图壮志。

B.从远古河害到滔天洪水的平治,诗人发挥无穷的想象,写了“大禹治水”的典故,洪水得治,却留下“茫然风沙”。

C.诗歌的下一节,诗人痛诉狂叟溺死波浪,流浮东海,终于作了巨若“雪山”的鲸齿冤魂,此处用了夸张手法。

D.诗歌最后,诗人一变双行之体,只写了孤单的一句“箜篌所悲竟不还”,便掷笔而叹,其悲不忍卒“写”。

2.李诗比课文中出现过的《箜篌引》“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更具悲剧色彩,请简要分析体现在哪里。

(6分)

 

八、阅读下面这一首诗歌,完成1-2题。

(9分)

古风(其十九)①

李白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注】①本诗写于至德元年(756年)春。

②明星:

仙女名。

③卫叔卿:

神仙名。

传说他服云母成仙,曾乘云霞、驾白鹿去见汉武帝。

以为武帝好道,必礼遇他。

而武帝只把他当作一般臣下看待,于是失望而去。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为古体组诗其中一首,开头两句分别交代了游仙之地和所遇之仙,即西岳华山的莲花峰和明星仙子,展现出一个奇异瑰丽的神话世界。

B.三到六句紧承第二句,具体描写明星仙子的美好形象,既有肌肤之美,又有超然神韵,从不同角度描绘出一幅栩栩欲活的仙女飞天图。

C.七到十句写明星仙子邀请诗人共登云台峰晤见卫叔卿的情景,诗中用卫叔卿的故事暗暗关合自己的遭遇,表达自己不事权贵、傲岸不羁的性格。

D.本诗与《蜀道难》手法上有诸多相似处,如这里的“豺狼”与“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里的“豺狼”都喻指叛军,此外两诗均多处运用联想与夸张的手法。

2.本诗前十句和后四句在内容、写法、思想情感等方面均有很大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6分)

 

九、阅读下面这一首诗歌,完成1-2题。

(9分)

淮海对雪赠傅霭①

李白

朔雪落吴天,从风渡溟渤②。

梅树成阳春,江沙浩明月。

兴从剡溪③起,思绕梁园发。

寄君郢中歌④,曲罢心断绝。

【注】①傅霭,李白的友人。

②溟渤,此处指东海。

③剡溪,《世说新语·任诞》云:

王子献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④郢中歌,指《阳春白雪》之类的高雅的诗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