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LED产业链现状及未来发展机遇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42342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825.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LED产业链现状及未来发展机遇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中国LED产业链现状及未来发展机遇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中国LED产业链现状及未来发展机遇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中国LED产业链现状及未来发展机遇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中国LED产业链现状及未来发展机遇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LED产业链现状及未来发展机遇分析报告.docx

《中国LED产业链现状及未来发展机遇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LED产业链现状及未来发展机遇分析报告.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LED产业链现状及未来发展机遇分析报告.docx

中国LED产业链现状及未来发展机遇分析报告

2019年深度行业分析研究报告

一、周期与成长共振,LED应用持续渗透1

1.1从长周期维度,LED由“海兹定律”驱动成长1

1.2从短周期波动,LED由市场供需博弈决定2

1.3目前正处于下行周期底部,MiniLED有望提供新的成长动能5

二、高密度LED产业链不断成熟,带动行业发展新机遇8

2.1小间距显示持续景气,成本下降有望推动市场高增长8

2.2Mini/MicroLED性能优异,有望成为LED显示新趋势14

2.3技术进步带动MiniLED作为小间距显示产品升级16

2.4MicroLED在消费电子和穿戴产品也有广泛应用前景19

2.5MiniLED在背光与显示最有望形成产品突破22

 

图目录

图1:

海兹定律示意图1

图2:

LED发明商业化历程2

图3:

A股SW行业LED板块主要营运指标3

图4:

2017年全球芯片产能占比4

图5:

2018年大陆LED主要芯片厂商产能4

图6:

中国MOCVD保有量及每年增量4

图7:

大陆主要厂商MOCVD设备数量(18年)单位:

台4

图8:

华灿光电芯片、LED产品收入与成本单位:

亿元5

图9:

三安芯片、LED产品收入与成本单位:

亿元5

图10:

华灿光电LED芯片毛利单位:

亿元6

图11:

三安光电LED芯片毛利单位:

亿元6

图12:

小间距产品在夜游经济的应用9

图13:

小间距产品在体育领域的应用9

图14:

相同面积内,灯珠越多、间距越小,价格提高9

图15:

上海市公安局指挥中心10

图16:

上海航天所会议室10

图17:

洲明科技智慧路灯产品示例11

图18:

小间距LED商用未来三年市场规模预测(亿元)12

图19:

5G开放智慧路灯商用市场规模潜力巨大(亿元)12

图20:

中国LED行业市场规模12

图21:

中国LED小间距市场规模及预测12

图22:

2018年中国小间距厂商份额13

图23:

2121灯珠单价13

图24:

1010灯珠单价13

图25:

四合一封装结构示例16

图26:

TFT-LCD、OLED、MicroLED显示原理20

图27:

MicroLED芯片技术结构20

图28:

MicroLED主要应用领域21

图29:

LED批量转移技术21

图30:

传统LCD的侧光式背光22

图31:

MiniLED在各应用领域的市场规模预测(百万美金)23

图32:

6英寸手机液晶面板成本(美元)23

图33:

未来3年MiniLED2寸片预测需求量25

图34:

5G时代带动大屏显示终端定位变化25

表目录

表1:

MiniLED和MicroLED公司产品推进情况7

表2:

LED显示技术分类及应用场景8

表3:

LED显示技术发展历史及趋势8

表4:

LED替换市场规模测算14

表5:

小间距LED、MiniLED、MicroLED在显示芯片比较15

表6:

MiniLED背光与AMOLED技术优缺点对比16

表7:

4in1LED(MOP)封装技术的优势17

表8:

TFT-LCD、OLED、MicroLED显示技术指标比较19

表9:

未来3年MiniLED背光预测需求量测算24

表10:

未来3年MiniLED显示预测需求量24

一、周期与成长共振,LED应用持续渗透

1.1从长周期维度,LED由“海兹定律”驱动成长

LED产业类似于半导体摩尔定律的法则,我们称之为海兹定律(Haitz'sLaw)。

在海兹定律的驱动下,LED单芯片成本不断下降,亮度不断提升,长周期带动了LED产业的应用渗透。

海兹博士曾在2003年,对从1965年第一只商业化LED到2003年LED的产业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每18-24个月LED亮度约可提升一倍。

因而总结出LED领域的“摩尔定律”,即著名的“海兹定律”:

每经过10年,LED输出流明则提升20倍,而LED的成

本价格将降至现有的1/10。

依循这个定律,LED的应用市场不断拓展,从工业用、车用、手机、电视到照明,其市场规模正处于大幅的成长中。

与半导体产业的发展类似,LED产业的蓬勃发展,除LED本身的技术进步,也离不开产业链配套的成熟及应用的不断创新。

从其产业发展历史来看,主要包括四个阶段。

图1:

海兹定律示意图

资料来源:

2000年前,技术发展初入探索期

1907年,HenryJosephRound首先发现了碳化硅的电致发光现象。

20世纪50年代,英国科学家在电致发光的实验中使用半导体砷化镓发明了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LED。

在1980年之前,除蓝光、白光外,红、橙、黄、绿光LED相继出现。

之后,日本日亚的中村修二于1994年和1995年,在氮化镓研究方面获得重大突破,获得了蓝光LED,继蓝光LED技术突破后,白光LED正式启动了广泛的LED应用的时代。

2000-2008年,LED进入第一个黄金时期,技术提升

LED进入第一个黄金时期,初期是由美国亮锐Luminleds公司倒装技术与台湾的正装技术的竞争,最后因为激光切割的技术与ITO透明导电层技术的导入,正装技术大获全胜,LED进入背光时代。

在这一阶段,台湾厂商

 

大量投入并主导了LED产业,LED开始进入照明、LCD背光的商用阶段。

图2:

LED发明商业化历程

199319952000以后

LED蓝光诞生相继出现LED白光任何LED红外线、紫外线的可见光

资料来源:

公开资料,

2008-2014年,LED重心由台湾慢慢转移到中国大陆

这期间是一个接力赛程,LED技术路线再次提起,倒装,CSP,硅衬底,氧化锌,氮化镓同质衬底等技术出现。

大陆通过LED领域持续的规模化投资,产业重心由台湾慢慢转移至中国大陆,一系列技术也由台湾工程师带到大陆。

图形衬底PSS技术,半导体的自动化设备导入,溅镀透明导电层(SputterITO),反射电极结构的优化,外延结构优化带来外延成本大幅降低。

同期当美国VeecoMOCVD设备导入,台湾工程师也渐渐失去价值,降低了大陆人事技术成本,台湾与大陆由分工关系变成竞争关系。

2014年到现在,大陆企业活跃,对海兹定律的贡献以降低成本为主

2015年可能是LED行业最低谷的一年,因为大陆企业的非理性杀价竞争,导致许多企业几乎都要放弃退出,

14年科锐宣布303流明瓦技术发布之后,欧美日韩台湾企业在产业内就少有声音了。

但大陆企业活跃许多,封装企业加快扩产和并购,国内不少一线封装企业通过重组,实现规模化,逐步缩小和国际大厂技术和品质的差距。

例如金沙江对Lumileds成功收购,鸿利光电对互联网和车联网的产业延伸,瑞丰光电同向产业的整合,国星光电芯片端的延伸,再加上封装大厂木林森、鸿利光电和兆驰股份扩产计划。

大陆企业在15年前后通过牺牲利润的方式来延长海兹定律,并随后加速了LED照明、封装、芯片产业的洗牌与整合。

同时中国十二五计划已经告一段落,十三五规划不再投入LED行业补贴,少了政府支持,国内LED行业将会进一步的整合,竞争格局也将逐步优化。

1.2从短周期波动,LED由市场供需博弈决定

虽然长维度,LED的应用渗透来自技术的进步与成本的下降,呈现出一定的成长性。

但以3-5年为一个时间节点来看,LED又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周期性,行业景气度由供需博弈决定。

回顾2009年至今,LED芯片行业大致以4年左右为一个周期,每轮周期中行业盈利水准与库存以及LED指数的走势密切相关。

其中库存拐点往往领先盈利拐点一个季度,盈利拐点与指数拐点几乎同步,若库存水位不再上升,LED指数基本确认底部区域。

首轮周期(2009~2012):

在2009年~2010年,背光源市场需求上升,国内出现了LED产业快速集中投资的局面。

前期投资过热形成的产能,在2011年下半年至2012年上半年集中释放,令LED芯片价格持续下跌。

 

第二轮周期(2013~2016):

2013~2014年,LED背光应用市场逐渐饱和,LED通用照明应用市场渗透比重持续提升,由29%提升至34%,增加的需求消耗掉以前过剩的产能,其中汽车照明应用占比为9%。

照明应用成为全球LED应用新一波高速增长的动力。

2015年随着MOCVD产能利用率高达70%和开机率高达85%,使得LED芯片产能大增,供过于求,芯片行业开始下行周期,价格下降。

第三轮周期(2016~2020):

在2016下半年,由于小间距市场的需求爆发,叠加国内LED照明产品市场渗透率增加10个百分点达到42%,芯片行业渐渐迎来新一轮上行周期。

短期的供需错配导致产品价格持续走高,随后国内LED芯片龙头和新进者,开始进行投资扩产,经过大约一年的扩产周期,在2017年底产能大约陆续的完成释放,17Q4起再次进入下行周期。

随后,受到全球宏观经济下滑,和中美贸易战的影响,18年下游LED照明市场需求持续疲弱。

18年LED芯片价格因此大幅度下降,部分小厂商芯片价格已低至现金成本线。

图3:

A股SW行业LED板块主要营运指标

12

10.2

10

86.96.97.4

6.4

65.45.6

4.33.93.74.44.44.03.6

43.23.52.82.62.82.93.03.22.8

2.4

20.6

0

-2

-4(2.5)

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

存货周转率(整体法,单位:

次)扣非后ROE-摊薄(整体法,单位:

%)

资料来源:

Wind,

目前来看,供给端新增产能明显减慢,小厂及日韩厂商老旧产能正逐步消化;同时需求端,照明应用的需求边际改善,小间距应用持续保持30%以上的较高的增速,2019年LED芯片的供需关系有望逐步恢复至较为平衡的状态。

目前封装产品库存维持在中低水平,库存调配所带来的芯片端需求弹性较高。

国际大公司先后推出Mini/MicroLED产品,渗透率提升有望推高LED芯片需求。

总体来看,我们认为LED芯片行业底部区域正在逐步确认。

从行业趋势来看,产能转移叠加集中度提升,本轮下行周期将再次引发对海外LED芯片厂商,及国内小厂的挤压效应。

一方面促使产能转移至中国大陆的趋势持续凸显,另一方面将使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LED芯片龙头厂商强者恒强。

中国已逐渐发展为全球最大的LED芯片研发和生产基地。

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大陆LED芯片产能已占全球58%,处绝对主导地位,台湾地区占比15%,日本12%、韩国9%、美国3%。

经过多轮行业洗牌后,大陆LED芯片厂商也以三安光电、华灿光电、德豪润达、澳洋顺昌、乾照光电等厂商为主。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度,三安光电4344.4万片(折合二寸片)的年产能位居国内厂商榜

首,华灿光电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