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单项选择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422568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1.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单项选择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单项选择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单项选择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单项选择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单项选择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单项选择2.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单项选择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单项选择2.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单项选择2.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单项选择2

2019-2020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单项选择

70、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大讨论是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

实践之所以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D)。

A.真理的主观性和实践的客观性所要求的

B.真理的相对性和实践的决定性所预设的

C.真理的属性和实践的功能所规定的

D.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71、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是(B)。

A.剩余价值学说

B.《共产党宣言》发表

C.国际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

D.十月革命爆发

72、下列不属于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选项是(D)

A.市场经济成为全球经济体制

B.区域经济集团日益发展

C.跨国公司的主导作用增强

D.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73、对于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唯理论和经验论两大派别的正确评价是(C)

A.唯理论是正确的,经验论是错误的

B.经验论是正确的,唯理论是错误地

C.唯理论和经验论各有片面的真理性

D.唯理论和经验论都是完全错误的

74、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

“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这句话强调了(D)

A.人们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事物

B.人们获得感性经验至关重要

C.人们不仅要善于观察事物,而且要善于思考问题

D.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

75、上层建筑是指(A)

A.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

B.科学技术

C.社会生产关系

D.社会的经济制度

76、正确理解主客体关系的关键在于(C)

A.物质第一性的观点

B.意识第一性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辨证的观点

77、把“物质”理解为自然界中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这是一种(C)的观点。

A.辨证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朴素唯物主义

D.唯心主义

78、作为商品的计算机软件,其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B)。

A.软件磁盘本身

B.软件的有用性

C.购买软件的货币

D.应用软件的计算机

79、心情愉快,则感到“光阴似箭”;心情抑郁,则感到“度日如年”这表明(D)

A.时间是人的主观感觉

B.时间随人的感觉的变化而变化

C.时间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

D.人的时间观念具有相对性

80、“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

”这种观点(B)

A.深刻地揭示了联系的条件性,属于辩证法

B.否认了不同事物及其性质之间的相互转化、相互联系,是形而上学

C.属于相对主义诡辩论

D.属于唯心主义辩证法

81、社会革命根源于(D)

A.人口太多

B.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

C.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

D.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82、正确认识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的关系,关键是运用(A)

A.劳动二重性学说

B.资本有机构成学

C.剩余价值学说

D.平均利润学说

83、在商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是借助于生产者的(B)

A.具体劳动而增值

B.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

C.抽象劳动而增值

D.抽象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

84、“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D)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85、“和而不同,同则不继”,这种对和谐的看法,表明(C)

A.和谐与矛盾是排斥的

B.和谐和矛盾是同一的

C.和谐包含着矛盾

D.有矛盾就没有和谐

86、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D)

A.事物是客观存在的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E、是不是得到大多数人的承认

87、1894年1月3日,意大利人卡内帕给恩格斯写信,请求他为即将在日内瓦出版的《新纪元》周刊的创刊号题词,而且要求尽量用简短的字句来表述未来的社会主义纪元的基本思想,以区别于伟大诗人但丁的对旧纪元所作的“一些人统治,另一些人受苦难”的界定。

恩格斯回答说,这就是: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段话表明,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A)

A.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B.实现人类永恒不变的普适价值

C.建立一个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大同世界

D.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王国

88、“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A)

A.归纳与演绎

B.分析与综合

C.抽象到具体

D.实践到认识

89、度是(B)

A.事物的质量和数量的界限

B.事物保持其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

C.事物保持其量的稳定性的范围

D.事物发生变化的关节点

90、“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这一论断说明了(B)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

D.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

91、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B)

A.具体性

B.客观性

C.终极性

D.全面性

92、下列关于真理的论述正确的是(C)

A.真理是绝对的

B.真理是相对的

C.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D.真理无所谓绝对与相对

93、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C)

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

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94、有的哲学家认为,因果联系是由于人们多次看到两组现象前后相随而形成的心理习惯。

这种观点属于(B)

A.唯物主义决定论

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

D.相对主义诡辩论

95、价值是商品的(C)

A.自然属性

B.物质属性

C.社会属性

D.一般属性

9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C)

A.生产过剩的危机

B.生产不足的危机

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D.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97、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A)

A.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B.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C.巩固共产党的领导

D.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

98、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C)

A.实践性

B.运动性

C.物质性

D.客观性

99、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B)。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英国宪章运动

C.芝加哥工人起义

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100、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C)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理论联系实际

D.实事求是

101、“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B)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

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

10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D)

A.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

B.国际竞争激烈化的结果

C.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

D.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

103、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它是在(A)

A.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B.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C.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D.商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104、实践是指(D)

A.个人的生活活动

B.一切有利于自己的活动

C.人有目的的、达到真理性的认识活动

D.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105、“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的这段话深刻地揭示了事物的发展是一个(B)

A.不断发生质变的过程

B.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

C.不断发生量变的过程

D.波浪式发展的过程

106、在现实中还没有充分的根据,也不具备一定的条件,在目前不能实现的,属于(D)

A.不可能性

B.微小的可能性

C.现实的可能性

D.抽象的可能性

10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C)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

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108、《孙子兵法》曰:

“投入亡地然后存,陷入死地而后生。

”韩信据此背水一战,大败赵军;马谡据此屯兵山下,痛失街亭。

同是根据《孙子兵法》但却造成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这说明(B)

A.矛盾具有普遍性,两者没有共性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C.《兵法》本身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D.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109、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C)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110、无产阶级夺取国家政权的最终目的是(C)

A.改变无产阶级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

B.实现共产主义

C.解放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彻底打碎资产阶级国家的机器

111、“人的依赖性关系”指(A)

A.资本主义社会之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C.社会主义社会之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112、真理和谬误的界限在于(C)

A.是否符合人的利益和愿望

B.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

C.是否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D.是否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113、“有用的就是真理”,这是一种(A)

A.实用主义真理观

B.唯心主义真理观

C.抹杀了真理客观性的真理观

D.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

114、投入某种物质商品生产过程中的活动量不变,如果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之间,两者的变化表现为(C)

A.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不变

B.商品数量不变,价值量增大

C.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减少

D.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增大

115、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D)

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116、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主要依据是(D)

A.现代无产阶级日益壮大和觉醒

B.个别企业有组织的生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尖锐化

D.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117、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分配方式是(D)

A.原始社会

B.阶级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

118、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B)

A.内容是相对稳定的,形式是活跃易变的

B.内容是活跃易变的,形式是相对稳定的

C.内容和形式都是处在不停的显著运动状况

D.内容的变化总是落后于形式的变化

119、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120、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A)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

121、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的实质是(C)

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分权

B.每个公民都能通过竞选参与政治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C.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

D.人民当家作主

122、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D)

A.德国

B.奥地利

C.中国

D.俄国

123、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

A.生产方式

B.地理条件

C.社会意识

D.人口因素

124、马克思在研究商品时,之所以考察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为使用价值是(D)

A.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

B.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

C.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实体

D.商品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125、货币能够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因为货币(C)

A.有特殊的使用价值

B.是商品交换的媒介

C.自身也有价值

D.可作为支付手段

126、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D)

A.否定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性

B.根本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

C.降低了人在意识活动中的主体性

D.表明了意识活动与其他物质运动形式的同一性

127、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是(B)

A.古为今用方针

B.历史分析方法

C.彻底批判的革命精神

D.全盘否定的分析方法

128、联结人与自然的中介是(B)

A.地理环境

B.生产劳动

C.社会关系

D.社会意识

129、资本社会化的最高形式是(A)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B.垄断资本主义

C.生产社会化

D.经营管理社会化

130、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计划化”(B)

A.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使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得到一定的缓解

C.导致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和平过渡

D.可以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31、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础是(C)

A.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B.德国古典哲学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132、列宁对社会主义革命学说的重大贡献是(C)

A.提出了新经济政策

B.提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

D.提出了利用国家资本主义过渡社会主义的理论

133、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三个基本历史形态是(B)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C.奴隶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封建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资本主义时期的唯物主义。

D.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