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计划生育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41788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节 计划生育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四节 计划生育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四节 计划生育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四节 计划生育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四节 计划生育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节 计划生育教学设计.docx

《第四节 计划生育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节 计划生育教学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四节 计划生育教学设计.docx

第四节计划生育教学设计

第四节 计划生育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教材分析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在城市家庭中的独生子女已接近100%,对于国家实行这一政策,学生也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和道理,因此,本节课中应当让学生通过对与计划生育相关的数据及内容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相关的探究性活动,更进一步了解实行计划生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知道人口增长过快会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课时及内容安排

  本节内容计划两课时完成。

  教师以课前准备的“各国人均收入情况”导入本节知识的,将学生引入到“计划生育”这一主题中来。

  根据本章节的教学内容,共设计了三个不同形式的探究性活动内容:

  .以小品“超生游击队”情节为探究线索的──“超生的后果”。

  2.以创设数字化的问题情境,采用数学推算方法来进行的探究──“晚育的意义”。

  3.以分析学生搜集资料进行探究──“优生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通过上述三个不同形式的探究活动,从不同方面加强了学生对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理解,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逐步形成对计划生育这一国策的认同和理解,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各项技能的训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国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知道人口增长过快会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技能目标

  .锻炼收集材料的能力。

  2.计算、整理相关数据,探究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2.通过学习,加强自身对社会的责任感,理解国家“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教学方法

  以各种形式的探究活动为本章节内容的主要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模拟探究设计、数据分析及组织学生进行课前材料搜集、课堂讨论归纳,组织学生观看小品,教师自制教学,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

  材料用具

  《超生游击队》小品的碟片。

  进行探究活动的用具:

乒乓球或卡片等。

  教师自制的多媒体教学。

  学生课前搜集的有关材料。

  参考资料

  “各国的国民收入比较”资料。

  优生优育的方法。

  【课题】计划生育(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四节)

  二、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言:

  现在全世界的人口已经超过了60亿,中国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5以上。

虽说一个个新生儿的落地,给无数的家庭带来了无限的欢乐,但是,人口的急剧膨胀却给生物圈造成沉重的压力,也制约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怎么样才能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呢?

  、

  课前搜集各国的国民收入情况资料。

  2、

  课上进行比较、讨论、分析,发现并提出问题。

  从资料的分析,理解人口过多是造成我国人均收入偏低的主要原因,从而引出计划生育的重要性。

  一、我国人口的增长趋势:

  .历史上,我国曾有三次人口明显增加的经历,计算三次所用的时间及规律。

  2.第二、三次人口增长率明显加快,你推测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3.通过对这组数据的分析,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小结:

人口的急剧增长会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负面影晌、为了保护生物圈,为了人类世世代代能有美好生活居住环境,我们必须控制人口的增长。

  学生分组对书本P18页中所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讨论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利用搜集的“各国的人均收入情况”所提供的数据来进一步分析,人口众多对我国的国民经济、环境、社会发展等造成的什么样的影响?

  .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国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知道人口增长过快会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3.锻炼分析研究材料的能力。

  附:

  各国的人均收入情况

  世界银行公布的一项最新年度世界各国人均收入调查报告结果显示,瑞士以人均年收入38,350美元蝉联世界最富有的国家。

第二名是挪威,32,880美元;排名第三的是日本,32,230美元;丹麦以32,030美元名列第四;美国居第五,国民平均年收入为30,600美元。

列六到十名的国家分别是:

新加坡、奥地利、德国、瑞典、比利时。

  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排在世界第六位,但中国人均GDP排在世界第140位,人均800-900美元,是世界中等收入水平的40%,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6%,这个水平之低代表着中国的发展程度还远远不够,但从中国的发展趋势来看,中国是非常有希望的:

  年份

  增长速度

  人均收入

  诊断性评价:

  要想立即抓住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场白一定要能吸引他们,“各国的人均收入情况”与同学们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差异,能激发他们的思考,这种方式的导入,在实践中很成功。

  但同学们在分析造成人口增长过快的原因时,由于历史知识有限,对书中所提供的材料数据分析不到位,并且消耗了较长的教学时间。

  二、计划生育:

  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的素质,我国将计划生育列为一项基本国策。

  晚婚:

提倡比法定结婚年龄晚2~3年结婚。

  晚育:

提倡婚后推迟2~3年生育

  少生:

稳定低生育水平

  优生:

通过男女青年婚前体检、孕妇定期检查身体和科学分娩等措施,避免出生有遗传疾病的孩子。

  组织学生观看小品《超生游击队》,并对其中的内容进行讨论,并进行相关的模拟探究活动:

  .小品中的人物在哪些方面违背了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

  2.这些人不能自觉地遵守“计划生育”的政策,有“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他们这样做,会对社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学习有关计划生育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2.观看小品

  3.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

  4.进行模拟性的探究活动。

  .初步理解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

  2.用模拟探究的方法来分析问题,以及对相关数据的计算、归纳,加深对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理解。

  3.通过模拟性探究活动,使学生自主建构概念,认同“计划生育”国策中少生这一重要内容。

  [探究活动一]“超生游击队”带来的后果

  上面的问题2可以以数学统计的方法来进行探究,利用“探究生男生女的奥秘”的简单的游戏活动:

即在20张卡片中随机抽取出X或y的卡片或黄、白乒乓球,每一次以生男孩为终点,然后来统计出所需要的数据。

注意:

在规定的时间内,所抽取的家庭数目越多越精确,每个小组中可由不同同学来分别进行统计,然后进行汇总计算。

  2

  3

  4

  5

  6

  7

  8

  9

  0

  总数

  男孩是第几胎

  数目

  男

  女

  

  计

  算

  男、女数目比例:

  每个家庭平均生几胎:

  问题与假设:

  .假设有1亿个家庭采取了《超生游击队》里主人公的生育方式,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2.这样的生殖方式不符合“计划生育”国策中的哪几条?

  3.在你的周围有这样的家庭存在吗?

请在课后进行调查统计。

  诊断性评价:

  教师以小品中的情节设计了相关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并让学生们进行讨论。

这样的设计比以教师单纯性地讲解,效果要好得多,并在实际操作中,可行性很强。

  小结:

  从[探究活动一]中,同学们得到了什么结论?

  提出新问题:

  有人认为“反正只生一个孩子,晚生不如早生”,你同意这一说法吗?

为什么?

  .不能为生男孩而违反计划生育这一国策。

  2.少生孩子可以稳定低的生育水平。

  进行下一轮的探究、分析活动。

  通过学生的模拟探究活动,使学生总结出是什么原因导致人口的过多,而从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探究活动二]晚育的意义

  背景:

“反正只生一个孩子,晚生不如早生”

  问题:

晚育与控制人口数量有关系吗?

  探究思路:

采用数学推算的方法进行探究,可选择以下两个问题情境进行探究:

  .假设A、B两对夫妇,A以及他们的子孙都是20岁生孩子;B及他们的子孙都是25岁生孩子。

100年以后,A和B的后代各有几代?

假设A和B各有1亿对夫妇,100年后B比A要少生多少人?

是什么原因产生了这种现象?

  2.假设我国现在16岁、17岁、18岁、19岁、20岁的女性各有1千万人。

在下列两种情况下,5年后因她们的生育而增加的人口分别是多少?

  第一种情况是没有晚育要求,这些妇女每人生了一个孩子;

  第二种情况是有晚育要求,她们要到25岁时才能生一个孩子;需要多少年才能达到第一种情况的生育水平?

  教师安排学生分小组进行数字化情境探究,调动学生的探究激情,并组织学生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晚育与少生之间有什么关系?

  2.怎样才能为晚育提供一定的保证?

  3.晚育会对人们生活、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吗?

试举例。

  制订并实施探究方案

  学生分小组按照数字化情境进行推算。

  得出结论

  学生分析本组的计算结果,得出结论:

  .1亿人;B夫妇实施了晚育。

  2.第一种情况:

5千万人;

  第二种情况:

1千万人;5年。

  表达交流

  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各自拟定的问题情境以及得出的结论,选派代表上台发表本组的结论及观点。

  让学生的用数字化情境探究活动来代替教师的单纯性讲解,更易建构知识。

  诊断性评价:

  这个探究活动是按照教材中所提供的方式方法进行的,目的明确,操作简单,让学生尝试着用纯数学的方法来进行生物学探究,不仅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目标的掌握,也对学生的技能进行了训练。

  由于学生的数学水平参差不齐,计算速度教师不易掌握,在实际操作中易造成时间不够而使教学任务不能按计划完成。

  小结

  从[探究活动二]中,同学们得到了什么体会?

  提出新问题

  有人认为“只要夫妻身体健康,结婚前和怀孕后不需要检查,也能生出一个健康的孩子来”,你同意这一说法吗?

为什么?

  

  .晚育也可以减少人口的增长。

  2.提倡比法定结婚年龄晚2~3年结婚,并在婚后推迟2~3年生育。

  进行下一轮的探究、分析活动。

  

  利用模拟探究活动,加深同学们对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中的晚婚、晚育这一点的理解。

  探究活动三

  优生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同学们,你们可能看见过一些患先天痴呆、白化病或者侏儒症的孩子,但他们的父母,却都是正常人,这些父母双方怎么会生下这些具有先天性遗传疾病的孩子的呢?

  请同学们展示自己搜集到的相关资料,来向大家说明“优生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出生一个具有先天遗传疾病的人,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怎样的危害?

  2.怎样才能避免具有先天遗传疾病的人出生?

  3.回家询问下你的父母,尤其是你的母亲在生你之前和怀孕期间,都进行了哪些相关检查?

这些检查带来了什么好处?

  教师在课前要筛选学生查询的资料,课堂内将学生进行分组,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安排学生进行交流,解答学生在讨论中可能产生的问题,保证全体学生都要参与到活动中来。

  .学生课前搜集资料;

  2.学生课上分组交流各自搜集的资料;

  3.组内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

  4.学生上台交流各组结论;

  5.全班学生达成共识:

优生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益处,并能举例说明。

  通过此次探究性活动,可使学生对计划生育中“优生”这一知识点内容有更好的理解,并锻炼学生查找资料、交流表达、分工合作的能力。

  诊断性评价:

  本次探究活动需要学生课前进行充分的准备,教师明确分工,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课堂内有效组织,通过交流、分析学生搜集到的相关资料,逐步引导学生探究计划生育中的“优生”这一政策的内容,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

  但有些同学查找的资料与本次教学关联不大。

如遗传病的危害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