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初步认识复习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407555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7.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数的初步认识复习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分数的初步认识复习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分数的初步认识复习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分数的初步认识复习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分数的初步认识复习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分数的初步认识复习课.docx

《分数的初步认识复习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数的初步认识复习课.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分数的初步认识复习课.docx

分数的初步认识复习课

数学复习备课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孩子进一步加深巩固测量长度的单位和质量单位的概念。

2、能够熟练掌握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和质量单位间的换算。

3、运用知识估计实际生活中的长度和质量。

教学重难点重点:

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感性理解与理性理解,准确地换算和应用。

难点:

整体把握长度和质量的知识,做到融会贯通。

教学过程

一、复习梳理

1、这节课我们复习“测量”,想一想,我们都学了哪些知识?

长度单位:

毫米和分米的认识

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厘米1米=100厘米

1千米=1000米

质量单位:

吨的认识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你能描述一下生活中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吗?

二、基本练习

16厘米+54厘米=()分米

6000米+4000米=()千米

5千米—3000米=()米

2200千克—200千克=()吨

1、填上合适的数。

1米—3分米=()分米

9000米=()千米

6千米=()米

4吨=()千克

2、填单位。

一个玻璃杯子高约1。

一根短绳长约2。

一把尺子厚约毫米。

小明的身高是厘米。

长江长约6200。

北京到武汉的铁路约长3315。

一只大熊猫重约70。

一只小狗重6。

蓝鲸重60。

三、解决问题:

1.一根长3米的木料,据成同样长的6根,用作桌子腿,这个桌子高多少?

2.小明坐车去奶奶家玩,途中要走306千米。

他早上9时出发,汽车每小时行85千米,中午12时能到吗?

3.一辆载重3吨的货车,装4台700千克的机器,超载吗?

四.画一画

把图中相距1200米的两地沿路线画出来,并写出具体路线,列出算式五.知识拓展:

1.小红的家里和学校相距150米,她早上忘记代数学书了,她回家去拿书,一共要走多少米才能把书拿回?

2.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30吨40千克3040千克30吨400千克3004千克

8米2毫米8米2分米8千米2米8米2厘米

3.小红七点半从家出发去科技馆,11:

30才到达,她每小时行6千米。

沿原路返回,每小时只行4千米,需要行几小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孩子进一步加深巩固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算理、方法、验算和估算的知识。

2、能够熟练掌握和应用万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运用加减法的计算作为解决其他数学问题的基本工具。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的计算方法和算理;估算的意义和方法;验算的重要性。

难点:

从计算的意义上理解加减法的原理,并熟练地应对各种进位和退位加减。

教学过程

一、复习梳理

1、这节课我们复习“万以内的加减法”,想一想,我们都学了哪些知识?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1)两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例子:

98+26=124785+849=1634

方法:

计算时,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满十进一,一直加到最高位为止。

例子:

517-348=169507-348=159500-185=315

方法:

计算时,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不够减了就向前一位借一,借一来十,再进行减。

(2)加减法的估算:

当不需要精确计算时,就可以把一个数估计下,看成一个大概的数。

然后再进行计算。

(3)加减法的验算:

加法的验算有两种方法:

加法:

调换加数的位置,或者和-另外一个加数。

减法:

被减数-差或者差+减数

2、同桌间互相说一说,巩固下知识体系。

二、基本练习1、竖式计算。

带井号的要验算。

638+93265+596476+128532+407#168+450594-129610-456705-245900-325306-189#

2•解决问题:

(1)京广中心大厦是北京市目前最高的摩天大厦,它高209米,它比中央电视塔约矮196米。

你知道中央电视塔约高多少吗?

(2)食品店运来410千克的苹果,上午卖出了154千克,下午卖出了178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3)科技馆上午来了游客852人,中午有265人离去,下午又来了402位游客,这时馆内有多少人?

全天园内来了多少游客?

(4)小红和小明家以及学校在同一条路上,小红家距学校316米,小明家距离学校只有159米。

小红家到小明家多远?

(5)养鸡场上午孵了337只小鸡,下午比上午多孵了118只,一天大约孵了多少只?

3.看图题。

(1)

 

348千米

问:

1.大理到丽江有多少千米?

2.从昆明到大理比大理到丽江远多少千米?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分数的初步认识复习课

教学目标:

一、基础性目标:

1、学生回顾落实有关的分数的意义、结构、大小比较、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等基础性知识。

2、能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二、发展性目标:

1•通过动手、观察、思维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能力,和创造能力,以及学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2.学生主动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使他们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能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

重、难点:

重点:

回顾落实有关的分数的意义、结构、大小比较、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等基础性知识。

难点:

培养学生利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师:

今天和同学们在一起学习,老师非常高兴!

同学们高兴吗?

生:

高兴!

师:

看哪个同学坐得最好,听得最认真。

师: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生:

喜欢。

师:

老师给你们说一个谜语来猜猜,看哪个同学最聪明。

四角方方,薄面白净,传播知识,它打先锋。

(猜一学习用品)生:

纸。

师:

你真聪明。

(出示纸)如果把纸对折,就是把纸平均分成

(2)份!

每份就是它的(),再对折就是平均分成(4)份!

每份就是它的(),再对折就是平均分成(8)份!

每份就是它的(),。

再折下去还可以得到更多。

师小结:

如果把一个物体或图形等平均分的时候,就会产生分数。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分数的初步认识。

板书课题:

分数的初步认识复习课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通过谜语导入本堂课的内容,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

的兴趣,谜底是纸,为下一个环节的折纸做铺垫。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一)初步构建知识网络

仔细观察下面几幅图,看看哪些能用分数表示?

请同学们把手中的学习纸折一个下面你喜欢的图形,涂上颜色,这个图形表达是哪个分数?

把它写下来、并和同学交流这个的分数是怎样得到的。

图1图2

()()

()()

(设计意图:

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直观的理解分数的组成,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抽取其中一个分数指名让学生读,并说一说意义。

2、在说意义的基础上引导板书分数的结构。

3、比较大小

问:

你能比较上图中哪两个分数的大小?

(生自由比较)

问:

你是怎样比较这些分数的大小的?

(设计意图:

让学生回顾分数的读、写,分数的结构及意义等基础知识,根据自己的折纸涂色,来比较分数的大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进行活用。

1分母相同的分数比较。

图3与图4的大小比较,指名让学生比较,并说明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

复习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明确份数相同,取的份数越多,分数越大。

2分子相同的分数比较。

图1与图2的大小比较,指名让学生比较,并说明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

复习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明确份数相同,取的份数越多,

分数越大。

4、分数加、减法复习

根据图形计算:

说一说:

计算这些分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设计意图:

分数的计算练习,明确分数的组成,并能利用分数的组成进行计算。

(二)融入知识网络,交流矫正

同学们现在你能整理一下本单元学了哪些内容吗?

翻一翻课本,想一想这些知识点之间有什么联系?

(遇到困难可以组内同学或者和老师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派代表说明整理思路,教师给予评价,看到同学们兴致这么高,老师也想整

理一次。

不如这样吧,我们一起来调整和完善刚才的整理好吗?

师生共同整理。

教师边优化边板书。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有条理的整理成知识网络图,这对学生

来说有一定的难度,由教师带着学生先梳理一遍,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学生在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中,思维得到开拓,智慧得到碰撞。

他们一起经历知识网络的构建并最终形成一种技能。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同学们对这些知识都已经理解了,也掌握了,那会不会运用呢?

我们一起来

(一)分层练习,重点突破

1、用分数表示图中的颜色部分

是㊉述

()()()

 

 

的同样多。

3小猴和牛一共吃了蛋糕的

4小狐狸比小熊多吃了蛋糕的

 

(设计意图:

采用生活中的例子,设计了这道题目,它涵盖了本节课所复习的所有内容,综合性很强,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四、自主检测,完善提咼

(一)自主检测

出示检测题,学生独立完成。

第一关:

1、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5块,其中的3块是()分之()

写作:

(),它的分子是(),分母是()

2、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厂)

3、1—4可以看作是(

7

1

)个()减去()个丄,等于()个(

7

第二关:

1.判断对错.

(1)一个圆分成4份,每一份是它的1.()

4

336/、

(2)+—=。

()

7714

(3)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小。

()

(4)任何分数都比1小。

()

2、比一比

1、某小区的绿化带,-地种了柏树,剩下的种松树,种松树的地占整个绿

9

化带的几分之几?

2、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

()分之(),再涂()块,

涂色部分就占7。

9

第四关:

(智力冲浪)

师:

下面咱们共同来分享一个数学小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猪八戒吃西瓜。

在听故事的同时别忘了思考故事中的问题。

一天,唐僧师徒4人在西天取经路上走得又累又渴,于是停下来休息。

唐僧

说:

“你去找个西瓜解解渴吧。

”没过一会,八戒果然找到一个西瓜回来了。

悟空

1

说:

“我们把这个西瓜平均分成4份,每人吃-。

”八戒一听,急了“俺老猪找瓜

4

最辛苦,才吃那么一点点,不行不行,我要吃-,要不至少也得-。

”悟空一听,

86

哈哈大笑:

“八戒,你最辛苦,就给你-,行了吧。

”八戒美滋滋地等着吃最大

12

份的西瓜,可是八戒一看分到的西瓜,八戒大呼上当。

为什么会上当呢?

请同学们课下讨论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

巩固所学的知识,查漏补缺。

(二)评价完善

学生做完题后,师生互评。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通过整理和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

1、分数的基本知识

a.分数的结构认识

b.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认识和表示

c.分数大小的比较

2、巩固练习

3、能力提高:

第四课时长正方形周长复习课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2.应用长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解答有关的实际生活问题,培养学生

空间想象和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长正方形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运用公式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

1.老师画了四个点,请你想像一下可以连成一个什么图形?

2.那么长方形有什么特征?

对于这个长方形你还能知道点什么?

3.这是个什么图形?

那正方形有什么特点?

4.如果我想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谁的周长长你有办法吗?

5.给出数据计算

二、练习应用

(一)基本练习

1.长方形长7厘米,宽4厘米.

监控:

周长是多少?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

长x2+宽x2

(长+宽)x2

2.正方形:

边长5厘米

监控:

周长是多少?

怎么想的?

3.哪个图形的周长长?

4.如果在这个长方形里剪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

米?

监控: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二)变式练习

1.如果用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多少分米?

你可以用手中的图形拼一拼,或者画一画,计算出结果

监控:

独立完成,说想法

师:

生活中有很多物品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

比如:

2•妈妈要给一块边长9分米的正方形桌布缝上一圈花边,家里恰好有一条长4米的花边,这条花边够用吗?

监控:

独立完成,说想法。

3.一个长方形篮球场,长26米,宽4米,小华每天绕着这个篮球场跑2圈,小华每天跑多少米?

监控:

独立完成,说想法。

4.

g

—10十

Fhs

左图中小正方形的边长是40厘米,大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单位=厘米)

(三)拓展提升

1、一根铁丝正好围城一个边长6分米的正方形,如果改围城一个长是7分米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宽是多少分米?

2、工人叔叔在一块长方形的土地上种花草

月季花和菊花的地拼起来正好是一个正方形,算一算,草坪的周长是多少米?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1、加深对1秒的体验,能够熟练的化聚时间单位,进行时间的计算。

2、能够掌握同一小时内和不在同一小时内的时间计算方法,并能灵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

掌握不在同一小时内的时间计算方法,并能灵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难点:

灵活解决生活中时间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梳理

1、这节课我们复习“时、分、秒”,这学期我们学会了时间的哪些知识?

板书:

时间单位:

时分秒

进率:

60

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走一大格是5秒,走一圈是60秒(1分)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走一大格是5分,走一圈是60分(1时)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走一圈是12时2、这些知识中哪些你有点忘记或者还有问题的?

二、基本练习

1、化聚时间单位及时间计算

1分=()秒

1时=(

)分

5分=()秒

7时=(

)分

240分=()时180

秒=()分

3时24分=()分5

分25秒=()

35秒+25秒=(

)秒=(

)分

1分一40秒=

80分+40分=(

)分=(

)小时

2时一30分=(

3、选择

1.秒针走一圈就是()

A.60分B.1小时C.60秒

2.分钟走30分钟,走了()个大格A.6B.30C.5

3.在1分钟跳绳比赛中,小菊跳了50个,小梅跳了56个,小桃跳了48个。

哪位第一名呢?

()

A.小菊B.小梅C.小桃

2、一场电影从2:

05开始,到2:

50结束。

这场电影一共放了多少时间?

3、百佳超市早上8:

30开始营业,晚上10:

30休息,百佳超市一天营业的时间是

()时。

4、中古友谊小学每天早晨8:

00上晨检,8:

10下晨检,晨检用了

().8:

10开始上第一节课,8:

50下课,第一节课用了()。

5、小红妈妈早上8:

30上班,下午17:

20分下班,小红妈妈早上在公司的时间是()时()分。

6、在100米赛跑比赛中,小菊用了14秒,小梅用了16秒,小桃用了13秒,小丽用了12秒,小兰用了17秒。

冠军是(),亚军是

(),季军是()。

7、飞机2:

30起飞,3:

10分在机场降落,飞机飞了()小时()分8、小明和妈妈要乘火车去探望奶奶,已经购买7月23日18:

10从广州至北京的火车票。

小明从家到火车站要20分,他们最晚要在下午()时()分从家里出发才不会误火车。

9、佳佳周日早上8:

30从家出来,25分钟后来到少年宫练习网球,9:

25离开,10分钟后来到书店看书,11:

20离开书店,15分钟后回到家。

1)佳佳到少年宫的时间是几时几分?

2)她在少年宫练习网球用了多少时间?

3)她在书店看了多长时间的书?

4)佳佳什么时候回家?

11、电影《功夫熊猫》从14:

05开始到15:

41结束,小明赶来电影院时,电影已开始10分钟了,他最多还能看多长时间电影?

12、晶晶从海南乘坐飞机回到北京,用了2小时50分钟。

请你计算出她到达北京的时间并画在右边的钟面上.

晶晶到达北京的时间是()

 

 

家乡餐馆

营业时间

9:

30—22:

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