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参与式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探索和实践.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407426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体参与式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探索和实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主体参与式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探索和实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主体参与式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探索和实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主体参与式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探索和实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主体参与式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探索和实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主体参与式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探索和实践.docx

《主体参与式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探索和实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体参与式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探索和实践.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主体参与式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探索和实践.docx

主体参与式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探索和实践

“主体参与式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探索和实践

  摘要:

数学教学在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活动经验,要实现该培养目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是必备的前提。

初中数学“主体参与式教学”模式探索了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有效性的问题。

  关键词:

主体参与式教学;自主;合作;探究;参与

  

  随着数学教育的观念、内容和方法发生深刻变化,数学课程改革进入了重要时期,重视学生的主体活动是数学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强调学生的主体活动更是数学课程改革的切入口。

近几年,我国很多学校都在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扎实有效地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改革的方向是怎样开展学生主体参与式教学,探索目标为学生如何才能全体主动参与教学并有效地参与教学。

笔者开展“先学后教”教学方法已经多年,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总结了一些学生主体参与式教学的经验。

  一、更新教学观念

  正如法国教育家斯多惠所说的那样:

“如果使学生惯于简单地接受和被动地工作,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权,任何方法都是好的。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直接传输经验,教师强调自我标准,以知识占有者、传授者的身份进入课堂,要求学生与教师的教学程序保持一致,学生是被动呆板地接受知识,没有更多的主动性、积极性。

现代数学教学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基本思想方法、基本活动经验,而这些就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

建构主义学说认为,虽然学生要学的数学都是已知的知识,但其对学生来说仍是未知的,需要每个人再现解决该问题的过程来形成。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学生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的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是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

具体地说,学生从“数学现实”出发,在教师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用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手段收集材料,获得体验,并做类比、分析、归纳,渐渐达到数学化、严格化和形式化。

  “先学后教”是学生主体参与式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了先学后教之后的学就带有反思性,学生不再被动地等待老师的灌输,而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反思(我想的对吗?

我理解的正确吗?

我哪里需要改进等等),这就表明了学有了反思性。

教有针对性是指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了学生对哪些知识理解了,哪里还不明白,进而教师针对学生学习中所存在问题进行教学。

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培养了师生的互动性,从而使教与学相互作用并促进了教学的升华发展,所以先学后教有效地完成了学的反思性、教的针对性、教与学的互动性的目的。

  在主体参与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具有良好的素质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教师要有正确的人生观。

每个学生成长的背景不同,教师应尊重和承认每个学生的个性和价值,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给所有学生提供公平和完整的学习数学的机会。

其次,教师要有广博的数学知识,能灵活运用多种多样的数学解题技能与技巧。

再次,教师要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勤于自我反思,不断积累教学经验,筛选教学策略,完善教学计划,规范教学评价。

  二、主体参与式教学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孔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心理学研究证明: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能激励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所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成了首要任务。

首先,教师要与学生融洽相处,经常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并找出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内容的切入点;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创设情境,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情境是含有相关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的情境,同时也是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在教学中教师应特别增加一些以生活为背景的情境问题。

如在学习不等式组及其解法中,教师可拿出一个事先准备好的平衡的天平,把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中,如果右盘放一个一克的砝码,则左低右高;如果右盘放两个一克的砝码则左高右低。

问物体的质量的取值范围,学生对这个情境熟悉而又易于理解,然后再去学习不等式组的解,将会变得轻而易举。

  

(二)重视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评价

  当代课程论强调对学生应采取激励性评价、赏识性评价、发展性评价,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

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主要看学生的主动性、有效性、进步性。

评价标准要定格在“主动、生动、快乐、有效”八个字上。

评价的方式主要是对小组整体的评价和对学生个人的评价。

  给学生个人的评价可以从是否主动预习、努力完成目标,通过思考能否提出问题,交流展示时是否神态自如、脱稿展示、声音洪亮、语速适中、抓住重点、思路清晰等方面进行评价。

通过这种对学生个人表扬和奖励的形式,来促进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主体参与式”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是通过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探讨问题,经老师点拨,从而获取新知,整个过程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得到充分体现。

教学过程分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反馈练习三个部分。

要实现以上目标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1.教师要认真备课,写好导学案,上好预习课

  教师要认真备课、备学生,写好导学案。

导学案要目标明确,重点难点表述准确具体,反馈练习要分层设计。

导学案的发放要根据学校经济条件来定,条件好的可以直接复印,条件差的可以结合课本和利用黑板给出。

  上预习课时学生时间的安排是大多教师困惑的问题,预习时间要根据课时安排情况、教学内容难易程度、学生的接受能力等综合考虑,可以利用正课、自习或课外时间进行。

预习时首先教师要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把学生思维吸引住,让他们有一种迫切想学新知识的欲望。

问题情境的创建可以根据教学条件合理利用多媒体将数学教学材料更加丰富、形象地表现出来。

其次,教师要对教学内容作一些介绍,把重点、难点、容易出错的知识点出,让学生在预习时多加注意。

再次,并不是所有数学课都适用于主体参与式教学,对于容易问题可以采用主体式教学模式,而对于较难问题时由于学生无法自学,所以教师在给学生做预习指导时,要注意知识的难易、各班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来决定对新知识的解说程度,并根据学生的差异在预习时要给个别学生一定的指导。

最后,预习应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学生独立思考学习,这个阶段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阶段是学生间合作交流,在课堂上,通过学生思考答疑,互相交流、讨论、启发、补充、纠偏等活动让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第三阶段是对预习结果自我检测,通过做导学案中的练习来检验自己预习是否成功,是不是还有知识点没掌握。

  2.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上好展示课

  展示课的主要任务是展示、交流预习的学习成果,并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

首先,学生预习的过程有的是在课堂完成,有的可能是在课外主动完成,所以上展示课前要对导学案的练习进行检查,可以是小组长和课代表共同对组员检查,老师进行抽查,并对预习情况进行评论,这样对学生主动预习起到督促作用。

其次,小组成员之间进行预习成果交流,对预习时遇到的疑点、难点共同探讨,一一解决。

再次,教师逐一导出教学内容,学生进行交流,老师点拨,最终把所有知识点掌握。

最后,进行课堂小结,师生一起把学到的知识进行回顾,学习中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师应作特别指出。

  上述是笔者实施“主体参与式”课堂教学的途径和方法,以下用具体的课例《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

首先对所授课班级简单介绍:

全班分为9个小组,每个小组不超过6人,每个小组有一块小黑板。

另外老师上预习课时要对导学案的使用进行要求:

自学时因为天平每一组只有一个,所以等式的基本性质的探索可以各自先看导学案,然后小组使用天平共同探讨。

“做一做”和例题部分自学时要独立完成,展示课上把它写在小黑板上讨论交流。

“练习”部分老师会从每个小组中抽出学生到各自的小黑板上完成,起到督促的目的,通过交流查缺补漏,同时也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

“达标检测”部分老师在黑板上给出,不能和导学案同时发放,通过检测可以看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等式的基本性质》的导学案和目标检测

  【学习目标】

  ①理解等式的概念,掌握等式的性质,并会熟练运用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②通过观察、猜想、探索、验证等活动,体会化归思想。

  【学习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

等式概念的认识理解,等式性质的归纳。

  难点:

利用等式的两条性质解方程。

  疑点:

a.等式性质2中,关于除数不为零的理解。

  b.利用性质变形时,对“等式两边”的理解。

  【自学提示】

  ①用什么符号连接的式子是等式?

  ②等式的性质内容是什么?

课本上是怎么探索、验证的?

你会用字母表示等式的性质吗?

  ③如何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你会验证方程的解吗?

  [学习过程]

  一、我会估算(教师引导)

  师问:

你能估算出方程2x=4的解吗?

  师问:

你能估算出方程4x+2=2x+6的解吗?

  第一题同学们可以应用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方程,这样的思路只适宜解比较简单的方程,第二题同学们就很难解答,本节课就学习如何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二、我会观察与思考

  师问:

下列三个式子有什么相同点?

  m+n=n+mx+2x=3x3×3+1=2×5

  用等号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等式,通常用a=b表示一般形式。

  三、等式的基本性质

  预习时每个小组发放一个天平,老师对天平的使用作介绍,学习时各组成员相互合作交流。

  把一个等式看作一个天平,把等号两边的式子看作天平两边的砝码,则等式成立就可看作是天平保持两边平衡

  提出问题:

把等质量的钩码放入天平两边的托盘进行试验,当天平保持两边平衡时,在天平两边加上或减去等质量的钩码时天平还保持平衡吗?

  把上面实验抽象为一个数学问题.假设天平两边开始时放入2个钩码,在天平两边加上或减去1个钩码。

  即:

2=2.则2+1=2+12-1=2-1

  通过试验总结出等式性质1:

  即如果a=b,那么a±c=b±c

  做一做:

若x=y,则下列等式是否成立,若成立,请指明依据等式的哪条性质?

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①x+5=y+5②x-a=y-a

  提出问题:

把等质量的钩码放入天平两边的托盘进行试验,如果天平中两边各有2个钩码,然后在两边同时加上同倍数的钩码,这时天平还保持平衡吗?

  同样假设天平两边开始时放入2个钩码,然后在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2倍的钩码。

  即2=2.得2×2=2×22÷2=2÷2

  通过试验总结出等式性质2:

  即如果a=b,那么ac=bc

  如果a=b,那么a÷c=b÷c(c≠0)

  做一做:

若x=y,则下列等式是否成立,

  若成立,请指明依据等式的哪条性质?

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5-a)x=(5-a)y

  四、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

  1、在下面的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数或式

  

(1)因为:

2x-6=4

  所以:

2x-6+6=4+()

  2x=()

  即:

x=()

  2、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下列方程(学生分组讨论在黑板展示)

  

(1)x+7=26

(2)5x+10=20

  练习:

完成课本84页练习第一题①④(学生在黑板展示)

  五、课堂小结

  六、达标检测(反馈练习时老师在黑板展示,不能和导学案同时发放):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1)由x=y得x+5=y+5()

  

(2)由a+2=b+2得a=b()

  (3)由x=y得()

  (4)由-3a=-3b得a=b()

  2.填空,并在括号内注明利用了等式的那条性质。

  

(1)如果5+x=4,那么x=____()

  

(2)如果-2x=6,那么x=____()

  总之,就像法国教育家斯多惠所说:

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权,任何方法都是好的。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地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余地,多一些自我表现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愉悦,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教学全过程。

  (责任编辑:

李雪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