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404128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4.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

《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

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章)教学设计

单元(章)

我们周围的空气

总课时数

7

本单元依据课标中关于空气等方面的内容来建构的。

围绕空气的性质、流动的规律、主要化学成分、对生命的意义这四个主要构成方面。

帮助学生进一步确信空气的真实存在,获取对空气的性质、组成及风的成因直观而生动的认识。

同时更强烈的意识到空气是生命的要素,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必须自觉的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学生已学习了用多种方法认识水、固体和液体,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认识不容易直接感知的空气。

知识与

技能

过程与

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道了空气冷热不均是形成风的主要原因。

能用一定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知道空气的组成,知道氧气对于生命的意义,知道空气的性质。

了解人类活动对空气产生的不良影响,意识到保护大气层的重要性。

能针对问题,运用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收集证据;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呈现。

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作出合理解释。

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愿意合作与交流。

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课时教学设计首页

授课时间:

20--年9月1日

课题

1.空气的性质

 课型

探究

第几课时

第一课时

(三维)

1.能用多种方法认识空气的性质(会流动要占据空间有质量能被压缩)。

能做简单的压缩空气探究性实验。

2.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合作研究的快乐,使学生乐于合作、乐于探究。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空气的性质。

教学难点:

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

教学

方法

手段

操作法、实验法、合作探究法、讲解法

运用实物投影辅助教学,借助气球、玻璃瓶、木棍等实验教学。

使

第一,想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导入对空气性质的研究。

第二,用

多种感官和不同的实验方法,认识空气的性质。

探究空气具有占据空间

的性质,认识空气又质量,——指导实验——揭示概念——进行应用认

识空气具有流动性,感受空气能被压缩。

课时教学流程补充

教学活动

课堂变化处理及

主要环节的效果

 

强调空气会占据空间。

 

通过体验,归纳出空气的性质。

一、复习巩固:

哪里有空气?

怎么证明空气的存在?

二、预习自学:

认识空气占据空间的秘密。

(1)实验一①把纸团放在杯子里,再把杯子反扣进水槽,杯子里的纸团会湿吗?

为什么?

②有的同学说纸团会湿掉,有的同学说不会,究竟结果是什么呢?

怎么证明给大家看,看哪种说法是对的?

(2)实验二①哪个同学肺活量大?

请他来吹一个气球。

②这里有一个塑料瓶,还是那个气球,把它放在瓶子里,再让他吹看看。

③发现了什么问题?

④小组能解释吗?

(3)做了两个实验了,发现空气的什么性质?

(4)关于空气还知道些什么?

还有哪些问题?

把它们记在活动记录上。

三、小组合作、讨论释疑

认识空气有质量。

(1)把两只吹了气的气球吊在小棒上,保持平衡,刺破一个,会发生什么变化?

(2)说明了空气还有什么?

这个实验还可以怎么做?

空气所占据的空间不能随意压缩。

(1)实验一①大家都玩过气垫的玩具,你玩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②用手轻轻压一下模拟小气垫,发现了什么?

怎么解释?

(2)自我设计实验①我们的实验对吗?

用橡皮和针筒设计个实验,再来验证一次。

(3)空气的性质:

空气可以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时达标检测设计

项目

检测内容

当堂达标检测

一、填空题

1.空气是()()()()的气体。

2.向篮球中充气是我们要利用空气的()的性质;篮球鼓起来后还能再向里面充气是因为空气()。

二、选择题。

1.套在密封的塑料袋里的气球吹不大,是因为()

A.空气占据空间B.空气有质量

2.给篮球充气,篮球会有弹性,是因为()

A.压缩空气有弹性B.空气占据空间

3.用针筒做下列实验:

用橡皮泥把针筒的口堵住,然后用手推活塞,感觉到很吃力,是因为空气能被()。

把手松开,活塞会反弹回来,是因为压缩的空气有()

A.压缩B.弹性

检测的目标点与用时预测;反馈纠正方法预设与达标效果补充

 

知道空气是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

 

课时教学设计尾页

板书设计

空气的性质

空气可以占据空间

空气有质量

空气会流动

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补充设计☆

作业设计

我的科学实践

1.设计实验证明压缩空气有弹性

实验名称:

压缩空气有弹性

实验材料:

充气的气球

实验过程:

(1)用手压时有什么感受?

再用力压感觉又怎样?

(2)松开手后看见什么,怎样解释。

实验结论:

教学后记

空气虽然是同学们熟悉的事物,但对空气的了解不够深入,通过探究,认识更加全面,课后应继续拓展。

课时教学设计首页

授课时间:

20--年9月5日

课题

1.空气的性质

 课型

探究

第几课时

第二课时

(三维)

1.能比较空气和水的异同。

知道压缩空气有弹性,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力量(弹力)越大。

了解并关注空气在生产及生活中的应用。

2.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合作研究的快乐,使学生乐于合作、乐于探究。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空气的性质。

教学难点:

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

教学

方法

手段

操作法、实验法、合作探究法、归纳法

运用实物投影辅助教学,借助气球、玻璃瓶、木棍等实验教学。

使

关于对压缩空气的利用,课文列举的例子都是学生比较熟悉和喜欢做的。

教学时补充一些压缩空气在生产及生活中的应用。

课文提供了模拟喷气气球的飞行和做空气枪这两个活动,指导学生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

模拟喷气式飞机是需要掌握控制变量的对比试验。

试验中,唯一不同的条件是气球的充其量不同,其余的条件均要保持相同。

分析实验记录的数据可以知道:

充气量不同,气球跑的距离不同。

充气量多,气球跑的远。

课时教学流程补充

 教学活动

课堂变化处理及

主要环节的效果

 

先让学生自己分析水与空气的异同,老师进行归纳。

 

了解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科学就在身边。

一、复习巩固

空气有什么性质?

你是用什么办法证明的?

二、预习自学:

1.(结合图)水和空气比较,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观察喷气式飞机的图片,思考:

喷气式飞机是怎样飞起来的呢?

三、小组合作、讨论释疑

1.水和空气压缩性的比较实验:

水难以被压缩,空气容易被压缩。

完成教材第4页上的表格填写。

2.怎样根据教材提示,利用气球模拟喷气式飞机飞行?

学生小组研究用气球模拟喷气式飞机的飞行。

思考:

喷气式飞机跑的速度和距离与什么有关系呢?

怎样来进行研究呢?

(讨论研究的方法、步骤及注意点。

3.压缩空气的多少与它的力量有关吗?

生作出假设,说明理由。

小组合作实验,并观察记录,得出结论。

四、展示点评、总结升华

(1)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压缩空气?

(2)他们是怎样应用的?

(3)想不想做一个压缩空气的玩具?

(4)讲解三种玩具做法,并简要介绍原理。

五、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课时达标检测设计

项目

检测内容

当堂达标检测

一、填空题:

压缩空气有()性,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越()。

二、判断题(正确的说法画“√”,错误的说法话“×”)

1.因为我们感觉不到空气,所以空气没有质量。

()

2.我们周围空着的空间并不真正是空的,而是充满着空气。

()

三、列举

1.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至少三个例子)

2.你有什么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至少三个例子)

检测的目标点与用时预测;反馈纠正方法预设与达标效果补充

 

对空气的性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课时教学设计尾页

板书设计

空气的性质

相同点不同点

水都能占据空间水难以被压缩

空气都会流动空气容易被压缩

都有质量

☆补充设计☆

 

空气是()、()、()、()的气体。

 

作业设计

问题:

喷气气球充气量的多少与它跑的距离是否有关?

假设:

喷气气球充气越多,它跑的距离()

操作步骤:

结论:

教学后记

了解了水的特点、空气的特点,再找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水到渠成,学生的比较概括能力明显提高。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时教学设计首页

授课时间:

20年9月7日

课题

2.热空气和冷空气

课型

探究

第几课时

第一课时

(三维)

1.学会由看风向来了解冷热空气的对流。

会分析风的形成和流动,热空气上升。

2.知道空气是会流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知道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了解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升空原理。

3.有兴趣研究空气的其他性质。

乐于亲近自然,有研究自然的欲望。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冷热空气的流动规律。

教学难点:

理解风的形成。

教学

方法

手段

实验法、对比法、探究法

运用实物投影、热气球图辅助教学,借助蜡烛、纸蛇等实验教学。

使

从空气的流动性引入空气受热和受冷时会怎样流动的话题,指导学生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认识到等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沉,进而认识风的形成。

 

课时教学流程补充

教学活动

课堂变化及效果

主要环节的效果

 

纸蛇实验现象明显,效果好。

 

一、复习巩固:

1.空气有什么性质?

2.空气会流动么?

3.我们身边的空气一般是怎么流动的?

谁来描述一下?

4.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我们把空气加热或者变冷以后还会向我们刚才描述的那样流动么?

二、预习自学:

1.热空气的流动。

①怎么让纸蛇“跳舞”?

②是什么力量让蛇“跳舞”的呢?

③把手放在蜡烛上方和侧面,感觉到了什么?

能说明什么?

④通过这2个实验,发现了什么?

⑤能不能再想一个实验证明热空气是上升的?

准备怎么做?

⑥书上的实验你能看懂么?

谁来做?

⑦实验再一次说明了什么?

2.研究冷空气的流动。

①热空气是上升的,冷空气会是怎样流动的呢?

我们在哪里可以找到冷空气?

②打开冰箱冷藏室。

冰箱里的“白气”往哪里流动?

③冬季的冷风从哪里钻进来?

④生活中的例子告诉我们冷空气往哪里流?

三、小组合作、讨论释疑

认识冷热空气的对流。

(1)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怎么能形成风呢?

想个办法,让我们大家能看到空气的对流呢?

(2)做P7实验,用蚊香的烟雾流动表示。

(3)你发现了什么?

为什么?

(4)如果在地面上各个地方的空气冷热不同,它们会怎样?

课时教学流程补充

教学活动

课堂变化及效果

主要环节的效果

 

(5)由于地面冷热不同导致的空气流动就是风。

四、展示点评、总结升华

(1)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有人发明了一些可以飞行的物体,你知道有什么吗?

(2)请学生介绍热气球和孔明灯的由来及升空原理。

(3)教师、学生一起来完成一只热气球。

课时达标检测设计

项目

检测内容

当堂达标检测

一、填空题

1.空气受热时会流动,受冷时会流动。

2.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

3.因为地球是一个体,所以地面上各个地方受到太阳照射的情况就,各地的也就不一样,的差异造成了空气的流动就形成风。

二、判断题(正确的说法画“√”,错误的说法画“×”)

1.因为我们感觉不到空气,所以空气没有质量。

()

2.我们周围空着的空间并不真正是空的,而是充满着空气。

()

3.在大自然中,空气总是循环运动着的。

()

 

检测的目标点与用时预测;反馈纠正方法预设与达标效果补充

 

懂得了热空气上升的原因,了解了风形成的过程。

 

课时教学设计尾页

板书设计

热空气向上流动

冷空气向下流动

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

 

☆补充设计☆

 

4.制冷空调安放在()位置,取暖器安放在()位置。

作业设计:

1.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热空气会()。

2.热气球、孔明灯是利用()的原理制成的。

3.地球表面空气的()是形成自然风的主要原因。

教学后记

通过蜡烛、纸蛇实验,充分感知热空气的流动方向,知道了空气受热会上升。

纸杯实验,直观形象地看到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所以会上升。

由此可见实践出真知,确实是真理。

课时教学设计首页

授课时间:

20年9月12日

课题

3.空气中有什么

课型

探究

第几课时

第一课时

(三维)

1.知道空气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氮气,此外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2.用观察、实验、思考、阅读资料的方法分析空气的成分。

培养初步的科学实验技能。

3.培养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的品质和合作交流的科学态度。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空气的成分。

教学难点:

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

方法

手段

猜测法、实验法、分析法、探究法

运用实物投影辅助教学,借助水槽、蜡烛、小苏打等实验教学。

使

创造三支蜡烛的燃烧比赛情景,引导学生解释其中的原因,用实验

方法分析空气成分,认识到燃烧只用去了部分空气,瓶内剩下的气体不

支持燃烧。

接着阅读材料认识空气的组成。

在以上实验的基础上,指导

学生把两者联系起来思考,从而知道:

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

课时教学流程补充

教学活动

课堂变化及效果

主要环节的效果

 

通过回答,了解学情。

 

火柴因没有氧气而熄灭。

一、复习巩固:

1.热空气有什么性质?

2.冷空气有什么性质?

3.自然界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二、预习自学:

1.蜡烛的燃烧能离开空气么?

怎么知道的?

2.有三个蜡烛,分别放在空气中,小杯子、大杯子里,蜡烛能燃烧么?

3.它们的燃烧情况会不会有什么不同?

4.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怎么解释?

三、小组合作、汇报交流

1.空气的成分

(1)为什么会出现蜡烛熄灭的结果,我们在来看一遍实验。

(2)实验。

(3)蜡烛熄灭后,还看到什么现象?

(水进入了杯子里)

(4)用空气占据空间解释水为什么进入了杯子,说明了什么?

(瓶内的空气少了,腾出了一部分空间)

(5)杯子中的空气有没有完全消失?

剩下的空气会产生怎样的情况呢?

我们再看。

(6)实验。

(7)火柴为什么会灭?

正常情况下会熄灭?

说明剩下的空气有什么性质?

(不支持燃烧)

(8)通过蜡烛的燃烧与火柴的熄灭你能确定空气中至少有几种气体?

它们分别有什么性质?

(得出结论:

空气不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其中至少含有两种气体,一种气体支持燃烧,一种气体不支持燃烧。

(9)简单介绍空气的成分。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时达标检测设计

项目

检测内容

当堂达标检测

一、填空题

1.空气主要是由、和少量的、等气体混合而成的。

2.按体积分数计,空气中大约含有氮气、氧气、其他气体和杂质。

二、判断题(正确的说法画“√”,错误的说法画“╳”)

1.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

2.燃烧用去的是空气中的氧气。

()

3.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

三、实验:

在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蜡烛熄灭后,发生的现象是(),说明()。

插入燃烧的火柴后,发生的现象(),说明了()。

检测的目标点与用时预测;反馈纠正方法预设与达标效果补充

 

知道了空气的成分,掌握了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方法。

 

课时教学设计尾页

板书设计

氧气21%支持燃烧

空气成分氮气78%

水蒸气、二氧化碳等1%

不支持燃烧

☆补充设计☆

作业设计

1.空气是由多种气体()而成的。

2.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大约占空气体积的()。

其他的主要是(),大约占空气体积的()。

此外,还有少量的()、()等。

教学后记

课前认真准备,实验现象明显,师生都很兴奋,看来真是磨刀不费砍材功。

今后应继续发扬,力争每次实验都做好,让学生体会到探究的快乐。

课时教学设计首页

授课时间:

20年9月14日

课题

3.空气中有什么

课型

探究

第几课时

第二课时

(三维)

1.知道氧气支持燃烧、二氧化碳能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了解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用途

2.用观察、实验、思考、阅读资料的方法分析空气的成分。

培养初步的科学实验技能。

3.培养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的品质和合作交流的科学态度。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难点:

掌握往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的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

方法

手段

探究法、实验法、分析法、合作法

运用实物投影辅助教学,借助蜡烛、小苏打、醋等实验教学。

使

本节内容主要是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

教材提供的制取二氧化碳

的方法简便易行,便于学生实验。

因此学生可动手操作。

但是接下来

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的实验,由老师演示实验完成,学生仔细观察实

验现象,进而得出结论。

课时教学流程补充

教学活动

课堂变化及效果

主要环节的效果

 

制取二氧化碳的材料易找,现象明显。

 

一、复习巩固:

1.空气主要是由、和少量的、等气体混合而成的。

2.按体积分数计,空气中大约含有氮气、氧气、其他气体和杂质。

二、预习自学:

二氧化碳在我们的生活中却很重要,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它的制取方法。

(认真阅读课本第10页内容)

三、小组合作

1.制取二氧化碳。

2.二氧化碳究有什么样的性质?

(演示实验)

3.把澄清的石灰水倒进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里,摇晃几下,观察石灰水有什么变化?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4.沿着杯壁慢慢倾倒二氧化碳,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

(底部的蜡烛先灭,上面的蜡烛后灭)

蜡烛由下而上的熄灭说明什么?

(二氧化碳比空气重,能灭火)

5.谁来总结一下二氧化碳具有什么样的性质?

不支持燃烧,能灭火。

比空气重。

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四、展示点评、总结升华

1.你知道在生活中,我们是怎么应用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么?

2.学生做介绍。

3.教师对书上图比较难理解的做介绍。

课时达标检测设计

项目

检测内容

当堂达标检测

一、判断题(正确的说法画“√”,错误的说法画“╳”)

1.燃烧用去的是空气中的氧气。

()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3.制取二氧化碳要用苏打和醋。

()

二、问答题。

1.把澄清石灰水倒进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里,摇晃摇晃,澄清石灰水有什么变化?

这说明了什么?

2.把二氧化碳沿着杯壁慢慢倾倒在有燃烧着高低蜡烛的烧杯中,看到什么?

说明什么?

检测的目标点与用时预测;反馈纠正方法预设与达标效果补充

 

对空气的成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课时教学设计尾页

板书设计

空气的成分

氧气支持燃烧

不支持燃烧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比空气重

能灭火

☆补充设计☆

作业设计

二氧化碳的性质是什么?

你用什么方法证明?

教学后记

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加深了对空气的了解,对空气在生活中的广泛用途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体会到了科学就在身边。

课时教学设计首页

授课时间:

20年9月19日

课题

4.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课型

考察

第几课时

第一课时

(三维)

1.会研究车辆尾气对植物的影响。

学会小组调查、访问的方法,及总结调查数据的分析。

2.知道空气和水一样,也是生命之源,要防治空气污染。

了解保护洁净的空气,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3.从身边的环境变化和动植物变化意识到空气对人类、全世界的重要性。

空气和生命是密不可分的。

意识到我们有责任呼吁大家一起来防治空气污染。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我们怎样为净化空气作贡献。

教学难点:

调查居室空气污染的原因。

教学

方法

手段

观察法、讨论法、讲解法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使

第一,认识生命离不开空气。

第二,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危害。

第三,调查我们周围空气的质量。

第四,进一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提出净化空气的措施,进行环保教育。

认识生命离不开空气,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危害,调查我们周围空气的质量,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提出净化空气的措施。

 

课时教学流程补充

教学活动

课堂变化及效果

主要环节的效果

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为新知的学习打下基础。

 

一、复习巩固:

1.我们已经研究了空气的不少性质,你能总结的说一说吗?

2.世界环境日是什么时候?

今天的口号是什么?

二、预习自学:

了解空气和生命的关系。

(1)为什么说空气也是生命之源呢?

(2)观察P12四幅图,想到了什么?

三、小组合作、讨论释疑

了解我们周围的空气。

(1)空气是我们不能离开的,但是我们现在处在怎样的空气中呢?

(2)人类哪些活动会影响空气质量?

哪个小组愿意来介绍你找到的资料?

(3)人类一直不断的在污染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

空气的污染我们看不到,空气受污染后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危害?

(4)我们周围的空气现况是什么样的,我们可以去调查一下。

(5)室外的空气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调查?

(6)室内的空气我们又可以从哪些方面调查?

(7)将我们调查到结果记录下来。

(8)教师介绍表格记录方法。

四、展示点评、总结升华

1.空气被污染了,而且还在不断污染着。

我们能做什么呢?

2.学生介绍书上的3幅图。

3.净化空气,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课时达标检测设计

项目

检测内容

当堂达标检测

一、填空题

1.如果空气中除了正常成分外,还增加了很多有害物质,空气就被了。

2.森林有“”、“”、“”、“”等美誉。

3.汽车尾气会麻痹人的,造成体内缺氧,损伤,导致记忆力,甚至造成铅中毒。

4.焚烧垃圾会产生大量的烟和,尤其焚烧塑料所产生的,会严重损害人和动物的和。

二、选择题

人类生存需要清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