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困惑与对策.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399597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形势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困惑与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形势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困惑与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形势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困惑与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新形势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困惑与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新形势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困惑与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形势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困惑与对策.docx

《新形势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困惑与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形势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困惑与对策.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形势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困惑与对策.docx

新形势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困惑与对策

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困惑与对策

技与教

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困惑与对策

刘子实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办公室,西安710055)

【摘要1高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高校学生与教师的思想状况

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问题.

努力构建和完善适应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管理体系.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对策;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1002—7408(2005)12—0089—03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中国加入wTo与经济全球化,社会竞争日趋激烈,西方意

识形态渗透更加快,这些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十分

不利.中国加入WT0和经济全球化进程必然给我国政治,文化

和意识形态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特别是中国教育市场的开

放,各种文化的碰撞与融合的进程必然加快,西方意识形态渗透

变得更加直接,大学生接受世界各种思想文化影响的途径拓宽,

速度快捷.而面对日益发展富强的中国,西方国家极力通过多种

途径加紧进行思想和文化渗透,同我们争夺青少年一代;

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价值观念思想意识多元化:

从社会

体制形态看,我国正处在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现代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的转变过程中;从社会形态来看,正处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

社会的转变时期.这种双重转型,从根本上引起人们的行为习

惯,心理状态和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的重大变化.首

先,双重体制的长期并存造成了人们的收入差距和社会差别的

扩大,带来了群体之间的心理冲突和人们的行为失范,双重体制

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

者高尚的人格常常会受到群众的尊重,赞许和仰慕,从而产生亲

近感,形成巨大的感召力:

思想政治工作者通过言行举止表现出来

的理想追求,道德情操和价值取向都在群众的耳濡目染之中,他们

的为人处世,待人接物所体现出的个性品质,以一部"活的教材"形式

存在,时时供人们品味和阅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思想政治工作

者的人格魅力是团结,吸引和促进群众同心协力为共同的事业兴旺

发达的无形力量,这种无形的力量比高亢激昂的说教更具魅力:

3埘立坚定的群众观念:

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坚持群众

观念是对待群众的感情问题:

树立群众观念,就是要牢记全心全

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只有在

感情上与群众心连心,才会在思想上与群众产生共鸣,在工作上

倾全身之力尽公仆之责.从"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出

发,站在群众的立场去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把群众的情绪作

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想问题,抓工作,办事

情,多考虑群众需要不需要;做计划,交任务,提要求,多考虑群

众愿意不愿意:

紧紧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既是群

众观念的具体体现,也是思想政治工作顺利开展的情感基础:

众一旦感受到关爱的情感,就会产生对应的情感效应:

三,正确把握情感是有效运用情感的保证

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

的追求:

事实上,人类的任何一项实践活动,都需要深厚的情感作为

动力:

思想政治工作离不开情感作为支撑,更需要领导者的情感投

入.那么,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正确运用情感呢?

1.情而有味:

对待群众的情感问题实质上是一个立场问题,

关键要看是否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思想政治工作

者的情感必须体现"人情味":

一是情要真:

只有对群众有了真挚

的情感,没有制度约束也会严格遵循,没有规定要求也会自觉履

行.只要你对群众一片真情.就会换来群众的一颗真心:

二是情

要实对待群众的情感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满足于"文件"里,最

重要的是要落实在行动中,作到知实情,办实事:

如果只会夸夸

其谈而不讲实情,不讲真话.甚至采取"推,拖,哄,骗"方式愚弄

群众,最终结果是被群众所抛弃:

三是情要长.对待群众的情感

要始终如一,情真意长,不能心血来潮,忽冷忽热,也不能因环境

的改变而若即若离,特别是群众思想上的困惑,情绪上的起落,

靠交一次心,谈一次话是不可能打开心灵之锁的,应当事事处处

体现组织的关怀,时时刻刻关心群众的冷暖.

2.情而有度:

对群众尊重,信任和关怀的强烈情感,要把握原

则,情理相融,强弱适度,具体体现为:

一是要有深度.要坚持"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实现共同理想为目标建立在同志式的感情

基础之上,不能形成放弃原则你好我好他也好的一团和气的氛围,

也不能陷入在互利互惠,互相捧场的哥们儿义气的帮派之中:

二是

要有适度.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理智地驾驭自己的情感,不能或

喜形于色,乐而忘形,或怒不可遏,哀至失态,特别是在关键时刻或危

急关头,要沉着冷静,乐观自信:

三是要有广度:

不能因关系的亲疏

而区别对待,也不能因个人的好恶而影响自己的情感方向,更不能把

情感投向聚集个人力量,扩大势力范围的圈子里,要宽严有度,公正

合理,一视同仁,着眼于调动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创造热情.

3情而有方:

思想政治工作要因势利导地解决各种思想问

题,既不能向对方一味倾注自己的爱憎,也不能直白展示自己的

喜怒,必须有合适的方式方法.一是要以诚待人:

思想政治工作

要达到双向的思想交流和情感互动,达到心灵震动,就要掌握群

众的心理需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地位,用平易近人的态度,以礼

相待的行动,开启他们思想的闸门,创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

二是要以情感人."感人之心,莫先于情":

不讲情,不动情,就起

不到良好的效果.要设身处地地站在群众的位置思考问题,在民

主的氛围中探讨工作,用情感去激发和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三是

要以理服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遏制,扭转和消除消极逆反

心理,软化,疏通和瓦解顽固僵硬心理态度思想政治工作要运

用理论的客观内容,真理的逻辑力量,寓情于理,情理交融,循循

善诱,说服教育,启迪他们的思想,使群众真正懂道理,明事理,

通情理,知论理,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责任编辑:

秦玉珍]

QQ:

12丝煎翌回

科技与敏育

所存在的空隙,助长了腐败的蔓延,严重影响了党的形象和人们

对社会共同价值取向的认同;多种经济成分的共同发展和多种

利益群体的出现,反映到思想意识领域,就是多种思想观念相互

碰撞,矛盾斗争更加错综复杂,致使当代大学生出现思想困惑和

混乱其次,社会土义市场经济作为配置资源的一种有效机制是以

最大限度的鼓励和满足人们的趋利性要求为基本特点的,因此,在

这种机制下,使一些人拼命追逐个人的物质利益,甚至于不惜违法

乱纪,以损害他人,危害社会来满足个人的利益追求,如果不加正确

引导,将会使个人主义,金钱至上,拜金主义等思想大行其道.

信息化,网络化的迅猛发展,致使原有思政工作体系减弱

随着网络的普及发展,大学生利用网络学习,娱乐,交往,通信,

聊天,查阅资料,发表意见,购物,可以说大学生的网络化生活正

在形成,同时也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

第一,网

络的开放性从信息量上严重冲击了学校德育在学生成长环境中

的主导地位.其具体表现为:

数量巨大的网络信息淹没了德育的

信息,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身上发挥的作用;第二,

网络环境的虚拟性和不可控性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的环境:

网络文化的多样性易导致大学生思想的混乱;西方文化

在网络中的强势地位,使具有思想活跃,好奇心强,求知欲旺,接

受新鲜事物快等特点的当代大学生较容易受到西方意识形态的

影响而迷失方向;互联网上的信息垃圾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具

有误导作用,网上充斥暴力,色情及种族主义,法西斯思想,民族

歧视及一些低级下流的语言等文化垃圾,这些对于那些辨别力

不高,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中的大学生的思想已造成极其有

害的影响:

网络的虚拟化的特征使人际关系淡漠,产生诸多心理

疾病,严重威胁大学生的道德伦理:

我国教育体制及高校内部管理体刺的变革,进一步增加了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

高考制度改革和报名条件的逐

步放宽,大学生群体的构成日趋复杂,素质状况呈现多层次性;

高校选课制,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逐步推行,使原有的以班组为

基本单元和主要载体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面临着改革与调整;

学生公寓制的形成,凸显了学生公寓和学生社区的建设和管理

问题,这些都将进一步增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一

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不适应和差距

面对新的形势,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还存在着许多不适

应,在针对性,有效性,经常性上有较大差距:

1.思想政治工作地位弱化:

随着高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高校领导班子关注的重大问题主要集中在征地建校,扩大招生,

争创硕士点,博士点,争取更多的科研项目和办学经费等等,对

扩招后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

不同程度地存在忽视的倾向:

2.管理体制和管理手段单一:

随着高校学分制的推行和后

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很

大变化,原来较为固定的学习,生活方式被流动性大的学习,生活方

式所取代:

但我们的管理手段和工作方式却没有随之而变化

3.对网络化普及应对不足:

网络化的普及既为高校思想政

治工作提供了经常化,机动性,生动性等条件.但也给高校的思

想政治工作提出了能否抢占得住阵地的严峻挑战:

4.恩政对象个性化日益突出:

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在校学

生的特点与8O,9O年代大学生有明显的不同.学生的学习成绩,

自学能力,自律能力以及自身素质与往届学生相比有所下降:

翻缝遥翌:

!

此同时,在校学生中独生子女和贫困大学生也逐年增多.这些学

生的成长经历往往使他们中的一些人,自我意识强,团结协作能

力弱;自我期望值高,应对挫折能力差;自由权利意识强,责任义

务意识弱;致使他们在日常学习生括中,自尊与自卑同在,理想

与失落并存,个别学生存在着明显的心理障碍.

5.思政工作队伍力量不足: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自身素

质和人员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新形势的要求.高等院校从99年开始

扩招以来,在校学生人数逐年增加.然而,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专职

人员却不能迅速增加,而且兼职人员配备不及时等现状,造成了目前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受教育者的比例失衡,其工作效果只能

是广种薄收或广种无收,这也是当前高校工作面临的现实问题

三,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在新的

形势下,如何增强其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这是目前我国高校思

想政治工作急需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当前首要的是应

当加快构建和完善适应新时期要求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体系.

1.加强领导是首因.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

育工作的领导体制,组织结构及运行方式建立和完善在党委统

领导下,主管书记(校长)及相关系统和职能部门为主加强大学

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体制,是适应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转变教

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加强对思

想政治教育的领导,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提高大

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中心上来,调

动一切积极因素,实行全员参与,互联互动的系统管理模式和运行

方式,从体制机制上保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加强.

2.方法创新是关键利用现代信息化的管理手段,促进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工作的方式,方法上实现科学化:

加大科学

管理的力度,促进传统教育方法与现代教育手段的有机结合,从

根本上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要把新时期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放在一个大系统,大背景,大环境中研究,纳入经济建

设和社会发展的实践中去探索:

在继承和发扬以往高校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好的传统和工作方法的基础上,逐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的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和现代化.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互联网,校园

网的功能,促进高校与社会及学校内部综合信息的传递和交流,随时

掌握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情况,以及可随时调控学校各个层面和层次

的教育管理工作,从而实现科学高效的信息化管理

3-j虽化考核是动力.强化目标意识,量化管理指标,建立适应

素质教育的评估监控体系:

德,智,体等综合测评是对大学生个

体素质进行定量考核的一种方法,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力

求运用科学手段对人才的培养和全面发展进行反馈督导,使规

章制度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使思想政治教育由虚变实同时

要结合学校自身发展状况,建立和完善学校,职能部门和校,院

(系),班三级评估体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督导作用,实

行多层级评估:

在评估的价值取向上,体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协调,适应未来与服务当前的互动:

在时空观念上,体现个体

与群体的结合,质与量的平衡,从而构建一个完整的链条,使思

想政治教育由软变硬:

加强适应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研究,

建立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是实现大学

生成长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发挥职能部门管理效应的当务之急:

4.队伍建设是保证:

建立一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素质优

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特别是在兼职教师中

综述

构建耐会主义1fli,~耐会颜点综述

张莞花

(陕西省委党校图书馆,西安710061)

[关键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综述

[中图分类号]D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05)12—0091—03

2Oo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这一重要概念,从此,构建和谐社会成了我国战略机遇期

的主调,也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热点:

现将一年来研究这一问题的

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什么是和谐社会?

理论界的看法大同小异,各有侧重,大致

可以归纳为四种:

是公平核心说:

有学者认为,和谐社会包括社会系统

和自然生态系统之间以及社会系统内部的协调发展与和谐

相处,即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其中,社会

是否公平是能否实现社会和谐的关键之一.有学者认为,和

谐社会是一个具有广泛涵义的范畴,它的本质内涵应该是文

明,公平,公正,共富,共享,安定,有序和团结,其最基本的表

现是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它

是一种伦理上的价值判断,其核心是社会公平与公正,而经

济公平则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和前提.还有学者认为,和谐社

会就是要兼顾各方面群众的利益,在尽可能地扩大富裕群体

成员比例的同甘共苦时,扶贫济困,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产

生活问题,同时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以共同富裕的目标,增

富减贫,缩小收入差距,防止两极分化,最终形成一个"两头

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的稳定社会结构:

二是社会关系协调说.有学者认为,社会作为人群共同

体,最核心的关系是社会关系,社会关系和谐是和谐社会的

核心与关键:

有学者认为,和谐社会是指不同社会阶层,集团

和群众之间,不同社会组织和团体之间,个人之间及个人与

社会之间相互尊重,彼此信任,互助合作,和谐协调的社会状

态.有学者认为,和谐社会就是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

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用社会学的术语来表达就是良性运行

?

◆-◆-◆-◆-◆-◆-◆-◆-◆-◆-◆-◆-◆-◆_◆-◆-◆-◆-◆-◆-◆-◆-◆-◆-◆-◆-?

t-◆-◆-◆-◆-◆-◆-◆-◆-◆_◆-?

●-◆-◆-◆-◆-●J

要大力推行导师制.在高校中能够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施加影响

的因素固然很多,然而,施教者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对思想政治工

作队伍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却是影响一所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提

高的关键因素: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

"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

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

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江泽民同志也曾提出:

"大学

的教师要做传授知识的'经师',更要做善于育人的'人师',以自

己良好的思想道德风范去影响和培养学生"可见,新时期高校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是要建立一支爱岗敬业,热心

育人,品德高尚,学风严谨,务实创新的高素质专兼结合的教师

队伍.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入导师制是提高育人质量和培

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举措:

高等学校导师制将教师育人显性化,

将育人对象具体化,有利于教师的育人的实践一方面使教师真

正承担起育人的实际责任,从而强化其育人的意识,使教书育人

体化:

同时导师制可以使教师走近学生,通过了解学生的现实

状况和需求,进一步改善教学工作一另一方面导师制可以使教师

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育人

先育己,这就必须要求教师加强自身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使思想

政治学习从一种外在的压力化为一种内在的需求,达到提高教

师思想政治水平的目的.同时教师在帮助学生解决实际思想政

治问题时,又会提升教师的认知能力.实施导师制并不是要替代

和削弱辅导员制,而是对原有管理机制的有效补充:

高等院校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

中,一定要从本校的实际出发,构建和完善适应新时期本校思想政治

教育的管理体系,要充分发挥思想育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

人的功能和优势,真正实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过程育人:

面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培养德智体

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的意见[Z].中共中央文件中发[2004]16号,2004.

[2]顾海良.铸就民族振兴的坚实基础[J].求是.2004.

[3]田建国.关注高校德育环境和对象的变化[N].中国教育报,

2004.

【4]张建明.以三个坚持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N].光明日报,

2004.

[5]靳诺.开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J].求是,2004,

(1).

2:

丝蓬翌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