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命教育入手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001266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生命教育入手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从生命教育入手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从生命教育入手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从生命教育入手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从生命教育入手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从生命教育入手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docx

《从生命教育入手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生命教育入手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从生命教育入手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docx

从生命教育入手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从“生命教育”入手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注生命,尊重生命,促进代写论文生命的成长,是教育的灵魂,是贯穿教育始终的课题,也是教育以人为本的首要要求。

生命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具有健全人格公民的迫切需要。

21世纪教育改革呼唤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生命。

关注生命,将是人类在教育观念上的一次根本性的变革。

生命教育已越来越多地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和认同。

而长期以来,我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只重视应试教育、成才教育,而忽视生命教育,导致近几年高校大学生荒废生命、淡漠生命、伤害生命的事件频繁出现,这就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警示。

关注生命,教育学生尊重生命,这是生命教育的基础,也是我们目前教育迫在眉睫的大事,是教育本质的回归,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

  一、生命是教育之本

  生命是人的根本,关注生命是人发展的必然要求。

教育要“以人为本”,就必须关注人的生命世界。

生命是教育的始点和归宿。

首先,生命是教育的元基点。

人是以生命的方式存在的,没有生命的存在也就没有人的存在。

生命存在是实现人生价值和理想的前提条件,离开生命一切将无从谈起。

教育关注人的成长与发展,而人的成长与发展实质上是生命的成长与发展。

可见,生命是教育的始点和归宿。

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的“以人为本”首先应当是以人的生命为本。

其次,教育要以整体的、现实的、鲜活的人的生命为本。

人的生命是“生物—心理—社会”的整体,是自然生命、精神生命(情感的、意志的、价值的)和智慧生命的统一体。

生命能够自组织,即生命具有自生长性。

生命“是不断喷涌的源泉,是始终产生新形态的力量所在”[1]。

生命是具体的、独特的,每一个生命都有其区别于其他生命个体的天赋、兴趣和爱好,有其不可替代性。

据此,“将人的认识与理解置于生命之中,将对人的教育落实在促进每一个鲜活的人的生命健康的成长之中,这才能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2]。

  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不应是只见“人”而不见“生命”,教育活动应当关注学生个体的生命,这是教育的主要目的。

回到生命、直面生命、珍视生命,既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又是教育的一种天职,一种本义,更是教育的一种追求。

因为“只有回到生命,才可能作为生命表达的教育。

回到生命,就意味着回到了教育的本源,在生命中对教育展开理解,也就意味着在教育中理解教育”[3]。

  教育又是唤醒人的生命意识的一种活动。

既然教育要以人生命为基础,教育要直面人的生命,那么,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应当是唤醒人的生命意识。

这里的生命意识是一个总体性的概念。

它既包括对人的物质生命的满足,又包括对人的精神生命的提升;它既包括对人的生命的价值、信仰的理解和追求,又包括对人生命实践能力、操作系统的养成。

生命意识的养成,不但能够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生命的价值,也能够养成他们丰富的生命情感和坚强的生命意识。

  教育的出发点是人,其目的在于育人,教育应具有清醒的生命意识和育人价值。

人是一个探求意义的生命力存在,意义是人的生命存在的根本特征和最终依据。

教育的生命意识就在于对生命的引导,即对人之生命意义引导,人之尊严引导,人之生活引导,人之德性引导,人之求知引导,人之智慧引导,通过良好的教育方式,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启迪人的精神世界,开发人的生命潜能,构建人的生活方式,激发人的生命活力,提升人的生命质量。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生命意识的建构

  教育始终是“人的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入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4]。

一种教育活动是否合理,基本尺度是看它有没有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有没有使每个身处教育世界中的生命都焕发了生命的活力,有没有使生命的能量通过这样的教育得到了增殖、提升和扩展[5]。

生命教育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内容,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高校进行生命教育的主课堂、主阵地。

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从生命教育入手,引导大学生学会理解、关爱、尊重生命,能够发掘和展现自我的生命价值,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引导学生提升生命的价值。

  1.利用课堂教学渗透生命教育

  课堂是生命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渗透生命意识。

让学生通过学习感悟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可贵,生命的美好,生命的意义。

教师还要以自己的行动来实践生命教育。

教师要以自己认真的教学态度,积极的工作热情,良好的教学质量,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生命的尊重和珍爱。

教师还要在教学工作中以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来渗透生命教育。

比如,在课堂中要求学生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听课和学习中要专注和投入,要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去掉懒散的习惯,这本身就是对他人和自己生命的尊重。

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来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感悟到平等待人就是对人生命的尊重。

教师还要以自己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不懈的追求来影响学生追求积极的生命价值。

  2.培养学生积极的生命情感

  生命情感即个体对自我生命的体认、肯定、接纳、珍爱,对生命意义的自觉、欣悦、沉浸(沉醉),以及对他者生命乃至整个生命世界的同情、关怀与钟爱。

积极的生命情感引人振奋,达观,昂扬向上,富于爱心,成为人生的动力和光明之源。

幸福的人生离不开美满丰盈的生命情感。

消极的生命情感则意味着对生命的否定,对生命意义的无望,对他者生命的漠视,以及由此而生的生命状态的沉沦。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在关注学生个体生命活动时,应培养学生积极的生命情感。

对学生进行生命情感的培养,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欣赏,审美体验,名人传记,来陶冶、滋润、涵化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感知生命的存在,培养学生珍视生命的意识;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

生命只有一次,人最宝贵的莫过于生命,自觉形成珍爱生命,保护生命,努力在有限的生命里度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的意识。

要引导学生形成尊重生命个性的意识。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举办的一些活动,如爱心活动、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让学生学会关爱,学会尊重,学会宽容,让学生体验到生命的意义,让学生学会欣赏生命之美好。

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生命存在之趣,带领他们感受、欣赏生命的美好。

伴随学习的深入和审美经验的积累,引导学生造就一双发现生命之美的眼睛,塑造一颗感受生命之美的心灵,建立一种感受生命之美的心理机制;带领他们去发现生命之真,感受人性之善,欣赏人生之美。

通过挫折教育,让学生认识到痛苦和苦难是生命的一部分,生命只有在战胜苦难中才会有乐趣,才会有生机。

从而能够更加欣赏生命,珍惜生命,提升生命的意义和质量。

  3.教育学生尊重生命,关爱生命

  珍惜生命,是时代赋予当代中国教育的重大使命。

然而,由于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和功利主义的影响,在大学生中存在着日趋严重的人生意义淡漠和浪费生命、自毁生命和他毁生命的现象。

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必须对学生进行尊重、珍爱自己生命、他人生命和它类生命的教育。

具体内容包括:

第一,要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生命现象。

使学生“既认识生命的伟大与崇高,又认识生命的渺小与脆弱,既了解人类的生命价值,又了解自然界中其他生命的意义,才能生发出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

第二,要引导学生理解人与人、人与它类生命的关系。

个体生命是“类生命”的一部分,离开了“他人”其个体生命就不存在。

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大自然永远是养育人的母体。

爱护大自然,也就是爱护人类自己。

人与人、人与大自然要和睦相处。

要走出“唯吾独尊”的误区,学会对其他生命伙伴的权利和生存空间的尊重,善待、爱护各种生命体。

第三,引导学生尊重、珍惜自己的生命。

要引导学生认识和把握人的身体成长、发育和保健的规律,确立科学的饮食观念,养成良好的健体习惯和生活方式。

要帮助学生确立自我保护意识,培养自我保护的能力。

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时间是构成生命的本质要素,人的生命是短暂的,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只有珍惜时间,才能提高生命的效率和潜能,从而提高人的生命质量。

 4.引导学生发现生命的意义

  人是一个探求意义的生命存在,意义是人的生命存在的根本特征和最终依据,“教育不仅给予人生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教给人生活的智慧,发展了创造生活方式的智慧和能力,给予了人在黑暗中探求生命真谛的慧眼,把生活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6]。

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人生目的、人生态度的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让他们明了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以正确的生活观、理想观来勾画每一个人一生的整体规划,并且以这些规划来指导大学阶段及今后的人生道路。

在对大学生进行人生的指导上,要培养大学生的人生责任意识,让学生明白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学会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和对社会负责。

大学生对自我负责要坚持诚信教育,要将道德意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做到自律、自爱、自尊,成为一个有人格的人。

大学生要对家庭负责,要引导大学生对家庭亲情关怀的体悟,加大报恩意识的培养。

大学生只有为自己负责,为家庭负责,才可能为社会负责,成长为有社会责任心、义务感的合格人。

  5.帮助学生实现生命的价值

  人活在世界上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如何使自己仅有的一次生命具有人的价值和人的尊严、人的高贵,使自己的生命充满丰富的意义,蕴涵无限的情思,闪耀灿烂的光辉,都取决于人所受的教育和人对自己生命意义的追求[7]。

生命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了解人生的价值、目的和意义,进而喜爱生命与人生,珍惜生命与人生,并能够尊重自己、他人、环境及自然,促进自我能力的充分发展,做一个对社会有用、有意义的人。

为此,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大对大学生进行人生意义、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的教育,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目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拥有正确的生命信仰、责任意识和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成长为社会需求的合格的人才。

引导大学生学会超越自我,谋求在社会群体中建功立业。

要使大学生做到超越自我,就要培养大学生的爱人之心,利人之心,引导大学生树立高远的志向,培养大学生在遇到暂时的挫折和压力时的超越自我的心态。

  参考文献:

  [1]F.博尔诺夫.教育人类学[M].李其龙,等,译.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

  [2]刘慧,等.寻找教育的元基点——生命教育[N].成长导报,2001-09-26.

  [3]杨一鸣.理解教育[J].上海教育科研,2001(3).

  [4]叶澜,等.教育理论与学校实践[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李政涛.教育学的生命之维[J].教育研究,2004(4).

  [6]郭元祥.论教育的生活意义和生活的教育意义[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0(6).

  [7]刘济良.关于生命教育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