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学期科学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39040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9.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学期科学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五年级下学期科学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五年级下学期科学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五年级下学期科学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五年级下学期科学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学期科学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

《五年级下学期科学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学期科学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下学期科学第二单元导学案.docx

五年级下学期科学第二单元导学案

五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

备课教师:

王学审核:

领导签字:

课题

第二单元热第1课热起来了

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热”,将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

第1课,从关注身边的热源开始,了解人类获得热能的一般途径,了解一些影响热的产生的因素。

其中通过“衣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吗”的研究,让学生对热源和热传递有一个初步的感知。

课前预习要求

温度计、毛巾、实验记录单等。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过程与方法:

1、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2、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并由此形成合乎逻辑的实验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热现象产生探究的兴趣。

2、尊重客观事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教学难点】设计、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温故知新

思考

回顾

情境创设

师与学生握手感觉手凉手热。

师:

你有什么办法使我(或你)的手热起来吗?

(板书课题:

热起来了)

师:

大家思考过没有,为什么搓手能使我们的手热起来?

(摩擦产生了热)

活动一:

讨论使我们身体热起来的原因。

1.试着分类,看身体增热的类型有哪些。

⑴外界物质直接给予热;⑵外界物质吃进我们身体变成热;⑶自身运动产生热的;⑷保温的

2.小组讨论:

分析使我们身体热的原因。

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学习探究

二、讨论使我们身体热起来的原因

1、冬天,我们觉得很冷时,有什么办法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

2、小组讨论交流(老师板书时分四类板书1、外界物质直接给予热;2、外界物质吃进我们身体变成热;3、自身运动产生热的;4、保温的)

3、分析使我们身体热的原因。

活动二:

衣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吗

1.先预测加穿衣服能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并说说预测的理由。

学习探究

师:

分析这些方法是怎么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

师:

加穿衣服后,我们的身体为什么会感觉热起来呢?

三、研究衣服否生热的问题

1、师:

早上起床和晚上躺入被窝时,你的被子是凉还是热的呢?

说明什么?

2、学生交流。

3、衣服到底能不能生热呢?

我们怎么研究这个问题?

4、小组讨论:

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加穿衣服是不会给身体增加热量。

(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

5、交流研究方法。

(通过讨论、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使学生经历“问题——解释——思维论证——实验验证”的探究过程。

在交流活动中学生的方案可能存在不严谨的地方,教师要和孩子们集体研讨,发现问题,提出调整建议)

6、学生分组验证实验,根据实验现象进行交流。

实验材料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果

2.设计一个实验并进行观测。

3.把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

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

4.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想一想,多衣服身体热可能与____ 有关。

5.讨论

⑴、通过实验,你们现在是怎么认为的?

⑵、通过实验研究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

⑶、通过实验研究你们有什么新的想法?

⑷、通过实验你们有什么新的问题?

通过提出这样一个发散的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为什么会热起来,热的产生跟什么有关?

在师生交流活动中,知道使身体热起来的一些方法,同时引出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问题。

学习小结

反馈拓展

阅读

丰富知识

课堂总结

1、通过实验研究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

3、通过实验研究你们有什么新的想法?

4、通过实验你们有什么新的问题?

小结

作业布置

把本课知识点记忆。

学生识记知识点。

巩固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1、热起来了

晒太阳、温泉、烤火……(外界物质给予热量)

吃食物(外界物质吃进身体产生热量)

跑步等运动(血液循环加快)

加穿衣服、盖被子----(衣服不能生热,衣服的作用是保温,阻止热量散发,同时阻挡冷气进入)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根据观察、实验操作评价。

教学反思

 

五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

备课教师:

王学审核:

领导签字:

课题

第二单元热第2课给冷水加热

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热”,将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

第2课,学生开始关注热量的变化对物体的影响了。

冷水在逐渐变热的过程中,会发生什么变化?

哪些方面产生了变化?

通过“水受热上浮原因”的研究,引出“热胀冷缩”现象的观察研究活动。

课前预习要求

可封口的小塑料袋,水槽;热水,冷水;天平,试管;气球皮,剪刀,橡皮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过程与方法:

1、从影响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因素去分析水受热后产生的变化。

2、设计实验,观察水受热以后重量和体积是否发生了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乐于发现新的问题,愿意积极探索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关注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2、设计实验,观察水受热以后重量和体积是否发生了变化

【教学难点】研究水受热上浮的原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温故知新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复习巩固

情境创设

1、要使一杯冷水变成热水,有哪些方法?

2、师生交流。

思考

交流

激趣引思

学习探究

一、给塑料袋里的冷水加热

1、师:

在密封的小塑料袋里装满冷水,然后浸入热水中,仔细观察冷水袋的变化。

2、根据看到的现象尝试做出解释。

3、小组讨论,谁的解释更有说服力。

4、全班交流。

活动一:

给塑料袋里的冷水加热

1、预测将冷水放入热水盆中会发生什么现象。

2、预测将热水放入冷水盆中会发生什么现象。

操作

现象

分析

3、我们观测到了什么现象?

4、试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观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做出解释或推测。

学习探究

三、研究水受热上浮的原因

1、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证明我们的推测呢?

为了把实验做好,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2、研究水在变热过程中重量是否发生变化。

3、研究水在变热过程中体积是否发生变化。

4、分析整理

水在变热过程中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我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有什么疑问?

活动二:

研究水在变热过程中的变化

1、预测水在变热过程中质量是否变化。

检验预测结果:

(1)设计实验

器材:

天平、砝码、试管、橡皮筋、橡皮膜、火柴

实验步骤:

(1)

(2)

(3)

(4)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水在变热的过程中质量是否发生变化?

2、预测:

水在变热过程中体积是否变化。

观察能力

学习小结

反馈拓展

阅读

丰富知识

课堂总结

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小结

作业布置

把本课知识点记忆。

学生识记知识点。

巩固

板书设计

2给冷水加热

 

水受热------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根据观察、实验操作评价。

教学反思

 

 

五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

备课教师:

王学审核:

领导签字:

课题

第二单元热第3课液体的热胀冷缩

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热”,将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

第3课、第4课和第5课,连续观察一些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

从液体的热胀冷缩到气体、固体的热胀冷缩,学生会体验并感受到身边的很多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以及各种热胀冷缩现象的实际应用。

课前预习要求

平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冷水,热水,温度计、红墨水、滴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过程与方法:

1、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2、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

3、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学习科学知识,要运用到日常的生产和生活。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温故知新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复习巩固

情境创设

我们将研究一种有趣的现象,你们愿意吗?

回答

激发兴趣

学习探究

活动一:

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

观察:

冷水变成热水后水面的变化

教师演示:

把气球皮包口的装满水的大试管放进热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

再出示同样的两套实验装置,把它们放进温度不同的两个大烧杯中应该可以看到什么现象呢?

请两位同学上来看一下,你们看到了什么?

师:

换过来看一下,你们能不能从看到的现象判断出哪个烧杯的水热呢?

学生看现象进行描述

 

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测进行描述

 

学生根据现象描述

通过实验学生不能清楚进行表述,从而引出如何清楚地观察到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

学习探究

研究:

清楚地观察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

1、师:

通过气球皮的鼓起程度,我们无法判断这两杯水的冷热了,通过实验证明。

2、小组讨论、完善实验方案。

3、学生实验(老师巡视、指导)

4、学生汇报交流。

小结:

我们知道了水受热后体积会膨胀。

师:

我们通过实验发现了水受热,体积发生了变化,会膨胀。

那么水遇冷后又会怎样呢?

你们想怎样做?

实验时我们观察什么?

(学生简单说明)

5、学生实验。

6、小组汇报实验情况

活动二:

观察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1、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其他液体有没有这种性质呢?

除了水,你还知道有哪些液体?

2、老师这里给大家提供了红茶、果汁、牛奶(出示)小组可以选择你们最感兴趣的一种来实验。

用同样的方法来实验,观察和水的实验现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学生选择液体来实验。

4、小组汇报实验情况你们组是用什么液体来实验?

实验看到什么现象?

说明这种液体有什么性质?

5、归纳总结: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液体受热和受冷后有什么共同的性质?

思考分析

 

实验

 

交流汇报

 

设计实验

 

实验

交流

汇报

有了水热胀冷缩实验的基础,这里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让学生自主提出实验观察点,理清实验的思路。

学习小结

像醋、饮料、酱油等等,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叙述

小结

反馈拓展

出示一瓶水、饮料。

去超市买饮料,本想挑选一瓶装满的饮料。

但是却发现货架上的瓶装饮料都没有装满,这是什么原因呢?

思考交流

丰富知识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交流

小结

作业布置

把本课知识点记忆。

学生识记知识点

巩固

板书设计

醋、水受热体积膨胀热胀

果汁

酱油受冷体积缩小冷缩

牛奶

液体热胀冷缩

评价设计

 根据观察、实验操作评价。

教学反思

 

五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