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到实验室去探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同步练习新版鲁教版314.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38747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72.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到实验室去探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同步练习新版鲁教版31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最新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到实验室去探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同步练习新版鲁教版31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最新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到实验室去探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同步练习新版鲁教版31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最新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到实验室去探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同步练习新版鲁教版31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最新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到实验室去探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同步练习新版鲁教版31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到实验室去探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同步练习新版鲁教版314.docx

《最新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到实验室去探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同步练习新版鲁教版31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到实验室去探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同步练习新版鲁教版314.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到实验室去探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同步练习新版鲁教版314.docx

最新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到实验室去探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同步练习新版鲁教版314

到实验室去探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一、单选题(共9题;共18分)

1.试管内壁附着下列物质,不能用稀盐酸浸泡而除去的是( )

A. 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留下的黑色物质        

B. 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后留下的固体物质

C. 久盛石灰水后留下的白膜                             

D. 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留下的蓝色固体X

2.酸雨中含有极少量的硫酸和硝酸,它对下列生活设施危害最小的是(  )

A. 大理石围栏                          

B. 铝制门窗                          

C. 钢铁大桥                          

D. 柏油路面

3.如表记录了物质X的溶液分别加入到另外三种物质的溶液中产生的现象.则物质X的化学式可能是(  )

氢氧化钠

碳酸钠

石蕊

物质X

无明显现象

产生气泡

溶液变红

A. Ca(OH)2                                

B. CuSO4                               

C. HCl                                

D. NaCl

4.在不加指示剂的情况下,将含少量盐酸的氯化钙溶液调节呈中性,应选择的试剂是(  )

A. 碳酸钙                             B. 碳酸钠                             C. 石灰水                             D. 氢氧化钠溶液

5.白蚁能分泌出蚁酸。

蚁酸的化学性质与盐酸相似,能腐蚀很多物质。

下列最不容易被蚁酸腐蚀的是()

A. 镀锌水管                         

B. 铜制塑像                         

C. 大理石栏杆                         

D. 铝合金门窗

6.在一定的条件下,与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钾溶液、氧化铜、锌和氯化钡溶液五种物质均能发生反应的是(  )

A. 稀盐酸                             B. 硫酸铜溶液                             C. 稀硫酸                             D. 二氧化碳

7.用石灰浆抹墙壁后,墙壁变坚硬的原因是(  )

A. 石灰浆失去水分                                                  

B. 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生成碳酸

C. 生成了生石灰                                                     

D. 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成碳酸钙

8.要使右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

①石灰石和稀盐酸②镁和稀硫酸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④生石灰和水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9.打开浓盐酸试剂瓶,发现瓶口有“白雾”出现.已知盐酸中含有水分子(H2O)、氢离子(H+)和氯离子(Cl﹣).下列实验能证明“白雾”中含有氢离子的是(  )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二、填空题(共4题;共16分)

10.如图,在试管和小气球中分别加入稀盐酸和一种常见的固体物质,然后将气球内的固体倒入试管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且气球胀大.那么,气球中加入的固体物质可能是________(至少答出两种不同类型的物质).

11.将一枚生锈的铁钉(主要成份是Fe2O3)放入试管中,滴入稀盐酸,发现铁锈消失,溶液变成________色,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________;过了一段时间后铁钉表面产生________,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________。

12.如图所示,某兴趣小组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硫酸,一会儿发现由于忘记了滴加酚酞指示剂,因而无法确定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小明说:

溶质只有硫酸钠;小刚说:

溶质除了硫酸钠外还有硫酸;小丽想了想,觉得还有另外一种可能:

除了硫酸钠外还有氢氧化钠。

为了证明大家的猜想,小明从烧杯中取出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小明和小刚说小丽的猜想是不正确.

(1)你认为小明和小刚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____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____;

(2)为了进一步探究小明和小刚的猜想哪个正确,请你设计实验来证明.(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________.

(3)关于实验中的细节和意外情况:

①实验中,常常滴加酚酞溶液而不用石蕊溶液的原因________

②实验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13.二氧化硫(SO2)在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它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盐与水。

现有某探究实验小组欲利用如图装置和药品制取二氧化硫,并探究二氧化硫与水在通常情况下能否发生化学反应.设计的探究过程如下,请你回答其中的有关问题:

(1)假设:

SO2与水在通常情况下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物是一种酸.

(2)设计方案:

先验证水能否使蓝色石蕊试纸变色;再验证SO2气体能否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色;最后验证SO2气体能否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3)查阅资料:

你认为该研究小组需要查阅的资料内容中应包括下列中的________(填写编号).

①SO2易溶于水,②酸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③SO2能被浓硫酸干燥.

(4)实验:

①实验过程中,装置C内石蕊试纸的颜色始终没有变化,这说明________ 

②装置D中胶头滴管中的蒸馏水在SO2气体生成之前滴到蓝色石蕊试纸上,未见试纸颜色发生变化,当有SO2气体通过时,发现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此现象说明________.

③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5)结论:

原假设________(填“成立”“不成立”).

三、综合题(共1题;共3分)

14.如图所示,在试管和小气球中分别先加入稀盐酸和一种常见的固体物质,然后将气球中的固体倒入试管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且气球胀大.请依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气球中加入的固体物质可能是________ 或________(至少写出两种不同类的物质).

(2)请用最简单的实验方法,证明制得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还是小:

________.

四、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15分)

15.浓NaOH溶液【发现问题】研究性学习小组中的小张同学在学习中发现:

通常检验CO2用饱和石灰水,吸收CO2用浓NaOH溶液.

【实验探究】在体积相同盛满CO2的两集气瓶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饱和石灰水和浓NaOH溶液. 实验装置和现象如图所示.请你一起参与.

(1)【现象结论】甲装置中产生的实验现象________,乙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吸收CO2较多的装置是________;解释通常用石灰水而不用NaOH溶液检验CO2的原因________;

(2)【计算验证】另一位同学小李通过计算发现,等质量的Ca(OH)2和NaOH吸收CO2的质量,Ca(OH)2大于NaOH.因此,他认为通常吸收CO2应该用饱和石灰水.【思考评价】请你对小李同学的结论进行评价:

小李同学的判断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原因是:

________.

16.(2014•盘锦)某兴趣小组在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中,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将足量的氢氧化钠浓溶液装入分液漏斗中,先打开阀门K1,待氢氧化钠溶液完全进入广口瓶之后立即关闭K1,充分反应后,打开止水夹K2,请填写现象:

(1)U型管左侧的液体________ ;广口瓶中的液体出现浑浊.

(2)注射器中的液体________ ;U型管右侧液体________ .请写出广口瓶中出现浑浊现象的原因:

________ .

同学们将实验后的废液倒入烧杯中,过滤得白色沉淀和红色滤液,欲对滤液的成分进行探究,设计如下实验方案,请你帮助他们完成探究报告:

实 验 步 骤

实 验 现 象

实 验 结 论

①取滤液样品于试管中,加入________ ;

若有气泡冒出,且红色消失

原废液中的溶质为:

________  ;

②另取滤液样品于试管中,加入 ________ .

若有白色沉淀出现,红色不消失

原废液中的溶质为:

________  .

【反思拓展】实验步骤①中所加的试剂可换成以下________  ,也能通过观察现象得出同样的结论.

A.CaCl2溶液   B.Ba(OH)2溶液   C.NaCl溶液.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B

【解析】【解答】解:

A、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留下的黑色物质是生成的铁,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能用稀盐酸浸泡除去,故选项错误.

B、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后留下的固体物质是铜,铜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不能与稀盐酸反应,不能用稀盐酸浸泡除去,故选项正确.

C、久盛石灰水后留下的白膜,是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不溶于水的碳酸钙,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氯化钙溶液,能用稀盐酸浸泡除去,故选项错误.

D、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留下的蓝色固体,是生成的氢氧化铜,氢氧化铜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能用稀盐酸浸泡除去,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分析】能用稀盐酸浸泡除去的物质能与盐酸反应生成可溶物,凡是不能用稀盐酸浸泡除去均不能与稀盐酸反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2.【答案】D

【解析】【解答】A、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CaCO3,可以和酸雨反应;A不符合题意;

B、铝是活泼金属,可以和酸反应;B不符合题意;

C、钢铁是铁的合金,铁可以和酸反应;C不符合题意;

D、柏油路面是指沥青,沥青不会和酸反应。

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分析】能与多种活泼金属反应(铝和钢铁中的铁都属于活泼金属),酸还能与碳酸盐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3.【答案】C

【解析】【解答】解:

A、如物质X是氢氧化钙时:

与氢氧化钠不反应没现象;与碳酸钠能反应生成的是白色沉淀碳酸钙,无气泡产生,且与石蕊接触后石蕊会变蓝(氢氧化钙的溶液呈碱性),故A不正确;

B、如物质X是硫酸铜时:

与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均产生蓝色沉淀,且由于硫酸铜溶液呈中性,所以不能使石蕊试液变色,故B不正确;

C、如物质X是盐酸时:

与氢氧化钠反应但没现象,符合题意;与碳酸钠能反应生成气体二氧化碳,有气泡生成,也符合题意;且盐酸呈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故C正确;

D、如物质X是氯化钠时:

与氢氧化钠不反应没现象,符合题意;与碳酸钠能反应生成的是白色沉淀碳酸钙,无气泡产生.且NaCl的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