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关于LIFE为生活重塑教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384886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0.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题关于LIFE为生活重塑教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主题关于LIFE为生活重塑教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主题关于LIFE为生活重塑教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主题关于LIFE为生活重塑教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主题关于LIFE为生活重塑教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主题关于LIFE为生活重塑教育.docx

《主题关于LIFE为生活重塑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题关于LIFE为生活重塑教育.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主题关于LIFE为生活重塑教育.docx

主题关于LIFE为生活重塑教育

主题:

关于LIFE:

为生活重塑教育

时间:

2015.1.15日(下午)

地点:

新世纪日航饭店2层山东厅

屠嘉衡:

大家好,欢迎来到LIFE教育创新的发布会,我叫屠嘉衡来自西部阳光,对于教育创新的项目我没有发言权,我站在这比较紧张,但是,作为教育创新类的项目应该也会鼓励人勇于挑战自己,站在了这里。

首先请大家看一段LIFE教育的宣传片,为生活重塑教育。

(视频)

屠嘉衡:

我们刚才看到了一段非常有意思的宣传片,对于我来说教育可能是这样的,也可能是那样的,都是基于我受过什么样的教育而得来了,对于现在正在受教育的主体,就是片子里出现的这些孩子们,他们又是怎么看待教育的呢?

我们先听一下有一个熊孩子的声音,有请北大附中的学生张涵,大家欢迎!

张涵:

大家好,我今天跟各位在座的相比是一个门外汉,我首先介绍一下我自己,我叫张涵,是来自北大附中道尔顿学院高三的学生,我是大连人,大家看过我的经历介绍,我经历了不一样的教育体制,我今天来这里没有大学学历,也没有专业知识,我能跟大家分享的是我作为普通高中生,我自己的视角,我期待未来的教育会变成什么样。

我们为什么要上学?

我刚刚看片的时候也在问自己,我在那么小的时候会不会说出这么成熟的话?

为了以后不干苦力活,未来以后挣那么多钱。

现在我作为高中生,最明显的答案是我们要在学校学习知识,再就是创造力,人从长大这个过程中创造力是不断减少的,一个人在学校里扮演的角色不仅是学习知识的地方,而是尽量维持学生的创造力,而不是把它消磨得更快。

这是我邀请大家跟我一起思考的一个问题,我经历过两种不一样的课堂,我初中时候的数学老师对我们要求非常严格,当我们作题发下来,我们会举手问错题,如果我举手,问老师一道题,老师会用犀利的眼神,语重心长的跟我说,这种题你以后不能再错了!

讲完题以后我整个人都是心惊胆战的,这种经历导致我在课堂上不敢再问错题了。

第二个课堂是我在高中,高中外教老师课上问了一个超高的题目,我们所有的同学都是这个表情,身上全是冷汗,抬头望天,老师,你最糟糕的结果就是犯了一个错而已,学生总是要犯错的,如果你不犯错怎么能学到更多的东西呢!

我觉得学校应该是能够让学生犯错的地方,因为如果一个学生从小接受的教育是不允许他犯错,他长大了以后也会害怕犯错!

如果他不敢犯错,他就没有办法创新,因为他不敢犯错,所以不敢尝试新的东西,就在自己已经有的知识范围中不敢往外迈,所以没有办法做出任何新的创新。

有时候我们会评价一个学生,说他在学校的表现怎么样?

挺中规中矩的,挺好,但是这是一个贬义词,因为中规中矩意味着平庸,平庸的人没有办法做出新的突破,他将来走向社会会成为一个公司里的螺丝钉,他没有办法做出有开拓性的成就,首先学校应该是允许学生犯错的地方,并且鼓励学生突破自己的圈子。

在座的各位都听说过木桶短版理论,被无论老师引用到学习上,作为他们教育偏科瘸腿的孩子的依据,一个木桶用短板决定它能装多少水的话,那不会微积分的音乐学家就不是好歌手!

你要想联系到和你不一样领域的人才,利用Linked就非常容易找到和你志同道合的人。

我觉得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尝试不一样的领域,并且鼓励他们能够在自己喜欢的擅长的方向更加深入的研究,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有一块长板的木桶,教他们怎么跟人去合作、交流和沟通,把长处契合在一起,这是最高效的方法。

如果你要求他们方方面面都是十项全能,他势必将一些时间就牺牲掉了,他没有办法展现出他自己真正的闪光点。

还有一个问题,在座有很多家长和老师,学生坐在教室里的时候一定是学习吗?

或者只有学生坐在教室里的时候他们才能有效率的学习吗?

这是福利时间。

在座所有家长和老师,我们平时上课的时候允许学生带电脑和手机,因为有时候要查资料,高中大学的学生也可以用电脑上课,当老师在台上发现自己的学生对着自己大腿突然笑了一下,不是神经病,他是在刷微博或者朋友圈,如果你一个学生对着电脑一动不动,他是在刷微人人网。

但是,没有电脑的地方,老师说我把你电脑全收了,你该好好学习了吧,其实还有很多方法,他们还可以传纸条,我觉得应该多给他们点时间让他们自我管理,参加社团也好、社会实践也好,给他们更多自由和自习时间,现在大家总爱说的词是拖延症,我们怎么对抗拖延症,我觉得应该尽量早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可以自己分配,他选择把这个时间看电影了,他的成绩势必会受影响,他自己就要对这个事情负责任。

而不是老师天天看着你。

给他们自由了,他们才会更加快的学会自我管理。

大家看看这些字,这是很经典的心灵鸡汤,自我管理不仅是时间上的管理,而且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更重要的是你管理你接收的信息,你拥有这些鸡汤文,你是选择接受,还是批判?

朋友圈里经常有很多人传各种各样的谣言,你怎么确定一篇文章真实可靠,或者科普文章,你会不会查它的来源是否真实可信?

如果一个老师传授知识的角色的话,未来是会过时的,因为一个学生想要知道一个定义或者一首诗他直接点开GOLO就可以了。

如果老师只作为信息输出口是没有意义的,应该教学生如何辨别这些信息,如何批判性的看待他们接受的信息,怎么样在很多很多篇文章中筛查出来一篇有意义有价值,而且对他有帮助的。

老师在未来应该教会学生这些能力,而不是一味的向学生输出知识。

今天的主题是唱响2030年的教育,今年是2015年,刚才短片里的小朋友刚好大学毕业,我不知道他们那时候是什么样子,现在时代日新月异变得太快,我相信未来的教育像今天的主题一样,是创新的,是给学生更多信任和自由空间的。

鼓励学生发展他们自己的一技之长,从而培养出来更多有活力的,独立自主和能理性思考的一群人才。

谢谢大家!

屠嘉衡:

谢谢张涵,张涵喜欢的教育部是刻板的,而是教孩子们怎么有识别能力的教育。

张涵也算了刚才片子里的那些小孩2030年刚好大学毕业,那么2030年我多大了呢?

那时候的教育又是什么样的呢?

大家可以畅想一下。

下面有请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狄爽来畅想一下2030年的教育。

狄爽:

大家好,我是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狄爽,由我和大家聊一聊现在的人被问到2030年教育是什么样的时候他们会说些什么!

我们无法预测2030年的世界具体是什么样的,甚至5年之内的变化都是不可预计的,所以我们先来看一些预计学家他们怎么预计的,首先2030年,我们会进入泽它级的运算时代,很多由人来完成的作业到时候会消失,中产阶级会迅速的崛起,人口老龄化会极大凸显,同时凸显的还是自由日益紧缺,我们将面临全球人口大迁徙,意味着一个人需要拥有在全球化背景下生存的能力,同样还有未来学家会预测个人自主权会迅速上升,并且是解决全球化面临问题的一个潜力,2030年的世界对我们的教育和我们的后代提出什么样的要求呢?

我们来看一下!

这是一些教育学家的预测,据不完全的统计,目前对学生能力提升的呼吁,包括都不只局限于这些,比如创新能力、设计能力、跨文化交流、算法、思维、企业家精神、全球化视野和团队协作的能力,这是2030年我们和我们的孩子将面临的世界,对于我们作为教育者和学习者提出了哪些要求?

我们又打算如何应对呢?

这是我们今天调查所要回应的问题,我简单介绍一下,这是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LIFE创新教育策划的,到2015年1月12号在搜狐教育在线调查平台进行,有1771名家长,1279名教师和280名学生等3907名学生参加了这次调查,大家对2030年的教育有什么期待?

我们一起看一下;

首先一个问题,毕业是不是等于解放?

相信大家还对舌尖上的中国2茅台厂中学的学生在高考结束后的一刹那把卷子都撕碎了!

毕业等于解放。

在2030年还是这样普遍的现象吗?

在我们的调查中有2%的网友认为中规中矩就够了。

互联网以59%的支持率成为了2030年知识最主要的来源,我们普遍认为传统学校仅仅获得23%的支持率。

教育目标是什么呢?

43%的网友们认为具有独立精神和思辨能力的人是教育的首要培养目标。

在职场中一纸文凭也失去了它现在所扮演的通行证的角色,60%网友认为职业认证是雇主评价一个员工最首要的标准,36%的人认为业内口碑是雇主评价员工的首要标准。

2030年的世界里,传统学校的文凭会受到互联网时代终身学习极大挑战,职业认证也将成为职场的通行证,具有独立精神和思辨能力的人是教育首要培养目标。

如果我们面对2030年的世界,必须从现在开始就培养自己不断持续的通过互联网和许多其他不同的途径来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这样我们才不会被2030年的世界抛弃。

第二个问题,学校等于流水线吗?

张涵在初中的时候参加了演讲的兴趣班,千人千面的学生进去,大家很有个性,但是经过演讲兴趣班打磨,大家都变成了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学生,她觉得应试环境下基础教育的缩影,我们培养没有特点的,都具有同样性质的一些人,这个到2030年还会是这样吗?

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有95%网友认为那时候学校将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内容适应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同样有84%的网友亲睐于项目式学习,在一个主题或者任务中来培养不同的能力,而只有16%的人支持分学科的传授知识。

还有特别值得注意的是88%的网友认为艺术是学生的基本素养,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进行培养,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2030年的学校,以项目式学习为载体的个性化教育将备受亲睐。

如何从传统学校模式走向创新这是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挑战。

张涵还提到一个问题,教师的角色是否会过时?

教师是否还仅仅担任知识传授者的角色?

我们看一下数据,我们的数据显示2030年人们期待教师将扮演更具创造性的角色,创新课程和教学方式的创造者,指导学生完成个性化的学业目标,79%网友认为将来2030年的师生关系将转向民主型。

下一个问题,家庭还等于补习班吗?

现在很多的家长在家庭中很关注的问题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这个是2030年家长最关注的问题吗?

我们看数据显示性格养成问题是最受家长关注的,其次是家教沟通,现在学习成绩问题只占到家长关注度的7%,排在倒数第二名。

教育创新是不是等于消费技术?

我们可以看到21世纪互联网已经改变了很多行业,比如餐饮,但是互联网还没有很好的改变教育行业,有的未来学家会认为之所以没有改变教育行业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其实是运用了21世纪的技术,去培养学生来符合19世纪的教育评估的标准,我们在未来是这样的趋势吗?

教育创新仅仅是消费技术吗?

我们可以看到数据显示有69%网友认为将来教育与技术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不是技术来主导教育的创新,也不是教育来主导这个创新,而是教育的创新和技术的进步处在相辅相成的关系。

最后一个问题,还有72%的网友会认为他们非常期待学校将以非常创新的方式来提供教育,只有28%的网友认为学校应该回归传统的价值和方式。

这个就是我们调查的全部的结果。

受调查的家长、学生和老师只有3907名,而我们教育创新未来的希望就蕴藏在这些被调查者他们所代表的千千万万的家长、老师和学生当中,我们如何从现在的教育模式走向创新?

我们这个教育创新的路怎么一步步抵达2030年的教育?

这是我们之后会议所要讨论的话题,谢谢大家!

屠嘉衡:

可能关于2030年的教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刚才的调查报告有3907名网友,有老师、有学生对教育的理解,我也听到了一个创新对教育的生命力,您得问问,你站在台上30出点头有什么资格谈创新呢?

没有关系,我给您请一个大咖,有请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老师。

杨东平: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我们今天讨论这个议题是比较罕见的,我们会开大量的会议,讨论的都是热点、难点问题,小升初啊、农村教育啊、流动儿童啊,教育创新真的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吗?

这个问题是毫无疑问非常确定的。

流动儿童的教育权利还没有得到充分的保障,但是我们毕竟整个人类社会、人类文明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已经置身于互联网时代,中国教育也在整体上进入了全民教育和教育大众化的时代,所以面向未来的教育改革的任务是非常紧迫的,事实上,这种压力存在于我们每个人、每个家长、每个学校当中,也就是说,大家普遍的对现行的教育的不满意,过去,我们只有一种姿态,就是批判、愤怒,然后我们有了这样的姿态就是用脚投票,逃离,我们是不是还有其他的选择呢?

中国教育的处境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具有整体性的,也就是说每个国家都在面临类似的问题,就是在为一个过时的教育而痛苦不堪。

前几年,比尔盖茨投资拍了一部教育纪录片,现在在土豆网还能找到,叫《等待超人》。

美国人对教育的愤怒不亚于中国人,在2009年,上海第一次参加OECD组织的测试,中国只有上海市参加,结果中国水平最差的一个省是贵州,学生的数学成绩和美国相当,所以贵州人知道这个消息感到非常高兴,美国人就很焦虑。

比尔盖茨拍的《等待超人》反映的是华盛顿社区的学街,用于改变现实,向现在教育体制挑战,提高教育绩效,实际在这个片子拍完不久以后,这个学街就下台了,因为它也一个强大的教育工会,是很难以推行的,但是这个问题是具有启发性的,等待超人,我们中国也在等待超人。

中国就开会,开完十六大开十七大,开完十七大开十八大,总以为有人破旧立新,但是这种总结解决的思路是不可靠的,是不真实的,因为我们无法呼吁这么一个超人。

第二,即便有一个自上而下的整体性解决方案,如果我们的家长、学校、老师都还在传统的气氛当中,这样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总动员也不会收到如期的效果。

这个问题我们从这么多年教育改革中深刻的领会了,比如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这个是够高的了,顶层设计,红头文件,最高领导,但是我们做了十几年以后,我们应届教育的现实究竟如何呢?

这是一个现实。

凡是由政府自上而下推进的教育改革,基本上都是轰轰烈烈开始,无疾而终,也就是说教育改革的结果是不确定的,只有这件事情是确定的,所以刚才讲的中国的困境不仅仅是中国的,具有共性,美国也是如此,从小布什到克林顿、到奥巴马出台了很多教育的法令,但是它的教育现状并没有想象中那样的改变,原因是因为教育是非常复杂的一个大系统,影响的因素非常之多,所以你不可能想象用一种简单的外部控制的方式,有人去推动、规划,有一个专家做一个尽善尽美的方案,教育就改变了?

不可能,因为它是巨大的系统,影响因素太大了。

比如某一个领导人下台了,他的政策就中断了。

比如遭遇了一次金融危机,原来很多部署就停止了。

对于一个复杂系统,它的变革真正的机制究竟是什么呢?

今天我们有了非常清晰的认识,我们比任何人的规划、专家系统、超级计算机更强有力的是这个市场形成的自发秩序、自组织能力,所以对于复杂系统的变革,它的真正的动因就是它的自组织性和自适应性,就是复杂系统的内部的自我演化的一种机制,这个在生物学中在控制论和市场经济中都是同样如此,它就启发了我们,关于这个问题,很多人也做过研究,比较著名的是日本课程研究的专家左廷学(音)写了很多书,鼓吹每一个学校和每一个教师自下而上,静悄悄的革命,这作为整体文化演进,不可能是轰轰烈烈,而必须建立在每一所学校和每一个教师身体力行的响应,去改变。

所以,这种自下而上的成长,在教育内部的集成的微改革,才是整体教育变革真正的机制,当这种自下而上,自发自主的微创新越来越多的时候,就为整体性改变提供了土壤和气侯,也只有到那个时候,教育的一种整体性的变革才比较有可能。

所以,我们今天遥望2030年教育的时候,其实有很多不确定,2030年还有15年,其实15年是很短的时间,我们不能期待太高,也可能到那个时候中国教育仍然涛声依旧,至于2030年中国教育究竟会发生怎样的改变?

这个答案就在于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也就是说,我们能够在多大的程度上改变自己?

改变家庭、改变自己的孩子和自己的教师?

中国的教育就会产生相应的改变,谢谢大家!

屠嘉衡:

谢谢大咖杨老师,大家知道为什么教育创新这么重要了吧,是不是听完了热血沸腾?

是不是想摩拳擦掌,也为教育做点什么?

我劝您先别急,我们LIFE教育创新还没有发布,我们必须请上我们LIFE教育创新项目的(名)为我们发布。

郭兆凡:

我每次看了大家做的PPT,我就觉得我小时候学习是挺好的,但是创造力就在这个过程中被磨得殆尽了。

我今天给大家分享三个重要一点关于LIFE教育创新的问题,第一是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个项目;第二,这个项目到底是什么?

第三,我们打算怎么做?

关于为什么做,简单来说,我们是希望在未来的中国有更多符合儿童天性好的教育,这个问题太大了,我们今年第一年的主题也是我们在过去一年中思考最多的问题,就是到底怎么样能够让孩子过上更好的生活?

如何为生活重塑教育?

提到生活,可能每个人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幸福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但是我想谈谈开头的视频,是我们整个拍摄团队在北京地区随机寻找了40多个,不同的背景,有家庭条件好,有的不好,有私立学校,有富二代,每个孩子我们都聊了一个小时甚至更久,以一个孩子说,我们捂着嘴在这个屋关上门来说,如果你跟他聊5分钟他可能不会跟你这么说。

大家看这个片子,大家能感受到我们的孩子在过着什么样的生活,我们后面也会谈到的,也会有不一样的孩子他们过不一样的生活,但是为生活重塑教育是我们今年做LIFE教育创新的主题,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做。

我们寻找到的最终的答案是自上而下的教育创新在我们看来是让孩子过更好的生活的非常重要的形式,至于它为什么重要?

杨老师已经谈了,我就不再赘述。

LIFE教育创新是什么呢?

它是公共的平台,是去年初到现在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和西部阳光联合发起的,我们公共平台最大的目标是希望聚集国内,也包括国外比较先进的教育创新的实践的案例,让大家看到这些自上而下教育创新的力量。

我们核心的团队总顾问是杨老师和梁晓燕老师,我是这个项目总的负责人。

这里有我们其他协办的单位,可能大家会关心的一个问题是我们这些案例是怎么产生的?

我们在整个峰会的过程中,今年4月峰会中会推出50个教育创新的案例,前期搜集这些案例的过程确实非常不易,但是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我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各种各样的推荐,有的是自荐,我们通过媒体人和这个行业内专家不断的通过搜集的渠道,征集到了非常多案例。

我们在过程中,最主要的是对很多案例进行了实地考察,我可以简单的举一个例子,我们都特别怀念考察的过程,比如在大概两个月以前,我们在一个农村的学校里,可能待了三四天,在这个过程中你会跟孩子一起生活,这时候你知道他每天早晨起来一直到晚上在做什么,你会进课堂去听课,会跟老师聊天,会看他们很多的资料,会跟这些孩子聊天,在这个过程中,你会体会到这里的孩子在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在这个过程中,让我个人特别感触的一点,你会发现有的时候一个好的项目他可能只做两年或者三年,但是那些孩子透露出来的状态是完全不一样的,那种状态本身是骗不了人的,你跟他们沟通过程中,他们的生活也是完全不一样的。

所以考察是我们最主要的一个途径,除了考察之外,我们也依赖非常多专家的参与,这里面有很多是各个领域的专家,有做研究的专家,也学者,还有一些媒体人,在过程中他们也给予项目很多的评价和他们自己的意见,对于每一个项目我们都会问不同专家的意见,然后再去相应的交叉核实,因为不同的专家也会有他不同的见解。

还有一个很关心的问题,我们这些案例的标准是什么?

我们有三大块标准;第一,有效性,我们谈到有效性,简单来说,这些案例或者说这些教育工作者他们所影响到的孩子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这个在我们看来其实是最重要的,因为创新在中国有一个特别大的误解,很多人为创新而创新,这个时候创新是一个形式,创新本身变成了一个目的,但是在我们看来,创新只是一种形式,是一种活力,但是好的教育本身才是目的。

所以我们更加看重的是这些孩子本身是不是得到了足够的尊重?

他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一个学校或者是一个教育机构做改革的时候,只有几个学生是受益者,还是很多学生都是受益者?

这时候是教育公平的问题。

所有学生生活都是一样的吗?

还是每个学生有更加个性化的生活,这时候我们更倡导的是多元化。

第二是创新性。

很多人问我们什么叫创新?

原创才叫创新吗?

如果中国创出来的教育跟世界上其他地区完全都不一样,只此一家,我们要反思这个创新是为了创新而创新,还是在提供好的教育!

我们更看重的是一种启发性,当你接触在变革的人,你可能会从中获得启发,这个启发是什么?

可能做教育的人本身都不知道,但是这种启发性所形成的涟漪是很大的力量。

我们还看重的是前瞻性,它跟这个时代和整个社会的变革是否相契合。

再就是影响力,影响力会弱化一些。

我们今年推出的案例里包括公立、私立学校,老师、非老师的家长,公益机构和自组织。

涵盖面比较广。

这个学校教室非常的大,班非常的小,大家都分小组在做,后面很大的区域有沙发、地毯、小电脑,他们会觉得像家一样,很舒服,会跟这个地方产生连接和感情。

这个学校还有很多其他的特色,它的整个课程的改革包括教师都有很多的特色,在这个学校,我们去的时候,这堂课他们正在玩泥巴,有做木工,做手工,有各种各样你可以想到的有意思的东西,除了这个他们对于道德的教育和残疾人的教育,还有非常多其他的特色,这些孩子非常可爱,你跟他们打招呼的时候,他们非常大方,你私下里跟他聊天,他能跟你谈出很多的东西。

他们做的泥娃娃,他们之后会要去烧一个陶瓷,非常有创意,有很多人做出来的非常有意思。

我们也会涵盖一些公益机构的案例,毕竟农村的地区还是有这样的孩子,他们需要一些更有创新的方式,能够解决他的问题。

这个会涵盖到一些民族的问题,这是在藏族的区域,他们每天早晨和晚上会坐在操场上去讨论,你在现场可以感受到他们非常激烈,一来一回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培养的是他们思辨的能力,虽然我们是不同的民族,但是有很多东西是相通的。

比如说不同的有一些非常重视阅读和学生写作的地方,如果你看他的作文,你会发现这不是说墙上贴就一个学生的作文,有很多不同的名字,我们看作业本会看到这些学生反映出他平常最真实的状态,他在想什么,他是怎么想的。

最后,我们简单说一说我们要怎么做,我们有几大块,今年4月25和26我们有一个峰会,这个峰会的资料之前每个人进来的时候已经拿到了,待会我会再简单的说一下,第二,我们在3月份的时候会做一个演讲的系列,宣传册有,我们会请一些更加知名的人跟大家共同探讨一些教育,有一系列的沙龙,今天是我们第四期的沙龙,我们下一个沙龙专门讨论互联网在3月初的时候,如果你们关注到我们,会有更新的信息。

除了这些,我们有一些研究和传播的工作,在持续的进行。

我最后简单说一下这个峰会,我们明年会围绕这些问题展开,我们也花时间去思考到底哪些问题是重要的,比如说有人提出来,性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这个非常好,可能在下一届会做,这一届没有包含。

在你们宣传册上有,我们在讨论艺术教育、文化、孩子的受教育权那些通过的孩子,在讨论家长自我教育,这些都跟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

最后LIFE教育创新也有一些长期战略的构想,我们希望把它设成每两年举办一次的项目,可以持续的推出一些创新的案例,这个当然要取决于有没有更多新的发现,但是我们同时也希望说第一年推出的案例,可以在以后形成资源平台,对于跨行业的支持,包括公益机构也包括学校,这些彼此之间的沟通有时候也不是特别多,包括跟互联网行业沟通不是特别多,我们希望在中间成为这样的平台,促成不同群体之间的沟通,也会对不同主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我们目前是这样的构想,不管是在座的各位有很多是媒体的朋友,也有从事教育行业的人,以任何形势想参与或者关注到我们,或者参与进来,都可以联系我们,我们的联系方式在宣传页最后也有,有一个邮箱是我们项目的邮箱,有任何问题欢迎你们随时给我们发消息,谢谢大家!

屠嘉衡:

谢谢郭兆凡。

问大家一个问题,兵马未动,什么先行?

粮草,对一个项目来说,粮草是什么呢?

就是资金。

现在我们请上我们项目的军需官,有请浙江敦和慈善基金会的李博弈(音)。

李博弈(音):

变革需要酝酿,我以大家能听清楚的方式读完。

我之前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今天我来到现场发现确实有不少创新,首先让学生先讲,之后再让杨老师讲又是一个变化,我现在读读我写的文字,这也是我想说的。

我们和主要负责人不能参加畅想2030年LIFE教育创新发布会,由我代为表达对发布会的祝贺,能够有机缘与同仁诗友和同行机构一起为中国教育的改善做一些有益的事情,敦和基金会倍感荣幸,教育是你我他及时提醒,适实启发,随时养成漫长人生互动过程,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